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曉風造像

    給即將上高原的朋友,不少朋友計劃長足到西部、到高原,體驗旅途,放飛心情。其中一些人因從未到過高海拔地區,心裡沒底,壓力很大;在過去的活動中,也曾出現因缺乏足夠的高原適應知識而引發的危險事例。 現將個人近年在高原活動的心得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對朋友們,尤其是初次涉足高原的朋友有所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本探討僅針對一般的高海拔戶外活動。登山運動因更為複雜、困難、特殊,不在這裡討論。

    一、什麼是高海拔按照國際通行的海拔劃分標準: ——1500-3500米為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大多數人都可以適應; ——3500-5500米為超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個體的差異決定能否適應; ——5500米以上為極高海拔,在這個高度,人體機能會嚴重下降,有些損害是不可逆的。沒有人能在這個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爾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區域。 從實際情況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覺基本正常,沒有明顯反應;超過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階梯和足夠的時間,還是能夠逐步適應;超過5500米後,無論花多少時間都無法完全適應。

    二、什麼是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是指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帶來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變化,而產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應。 高原反應症狀普遍出現在超過海拔2700米以後。快速(如乘飛機)到達3000米以上時,更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一般發生在到達高海拔6-12小時後,少數在1-3天后發生,一般3-7天內恢復,情況嚴重的恢復時間可達2周以上。 高原反應較為普遍的表現有:胸悶、氣短、乾咳、頭痛、頭昏、乏力、厭食、噁心、嘔吐、嗜睡、失眠、微燒等;多數人會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發紫,有的人還會因空氣乾燥而出現面板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視、嗅、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發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 高原反應視個體情況不同,症狀和程度會有所差異。有的只出現上述單個或少數幾個症狀,有的則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強烈,有的則較輕,甚至幾乎沒有。我曾見過比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現輕度高原反應,也接觸過攀登6000米級別的雪山卻高山反應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與人之間差別怎會那麼大。

    三、哪些因素影響高原反應一般來說,影響高原反應的輕重程度、發病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海拔高度 進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應越強烈,患各種高山病的機率也越大。有報道說,3500米以下的發病率佔37%-51%,3600米-5000米的發病率達50%。 (二)進入方式 進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響到高原反應的強弱。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漸進的“階梯升高”反應要強,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報道說,3日內從平原抵海拔4200米處,急性高山病發病率為83.5%;而由2261米經階梯適應在7-15天內抵4200米處時,發病率僅為52.7%。 (三)區域和季節 不同的地區,即使同樣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區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區反應輕些;同樣,在同一區域,空氣交換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強,白天比晚上好些。 從季節來說,冬季進入高海拔地區比其他季節患病率高。這是因為嚴冬時氣溫降低,大氣壓隨之降低,含氧量進一步減少;而且寒冷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人體耗氧量,並且容易併發呼吸道感染。 (四)個體素質 人對缺氧的適應性,多半依靠一種個體先天素質。涉及個體素質的因素較多,包括種族、居住地、健康狀況、性別、年齡、體態、精神狀態等。 在個體素質方面,除了種族、居住地差異,高原反應有“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欺動不欺靜”之說,儘管不是絕對,從實際情況看有一定根據。究其原因,應該同個體之間紅細胞比容、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異有關。 個人的精神狀態也很重要。樂觀者往往反應較輕。有的人對高原環境不瞭解,又聽了一些不恰當的宣傳,心理壓力過大,稍有不適,就緊張甚至恐懼,結果反應加重。 另外,有過高海拔經歷,尤其相隔時間較近的人,高原反應一般輕些。

    四、哪些人不適宜上高海拔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對自身狀況有全面、準確的認識瞭解,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體檢,根據檢查結果和醫生建議決定自己是否成行。 一般來說,凡有明顯心、肺、腦、肝、腎等疾病,嚴重貧血、高血壓病和視網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婦,均不宜進入高海拔地區。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併發燒,體溫在38度以上,或者雖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狀明顯者,應暫緩進入高原。 兒童正處於身體發育期,綜合抵抗能力較差,對高原低氧環境十分敏感,缺氧後比成人更容易引發高原病,而且後果較為嚴重、持久。根據有關研究和經驗,建議儘量別帶10歲以下孩子去高海拔。比較安全的年齡是在十幾歲以上,本人一般按照14歲左右的標準掌握。 年齡過大且身體狀況不佳的老人也同樣不適合到高海拔。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應對特殊環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腸胃病,更容易發生急性高原病。

    五、上高海拔前的準備上高海拔之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心理準備 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和戰勝高原反應的重要法寶。對於高原反應,要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不要一說去高海拔,就背上思想包袱,好像要上戰場一樣悲壯、沉重。 首先應當知道,高原反應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人透過調整都能夠適應高海拔,克服高原反應。每年去高海拔的人多了,男女老幼,不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回來了。 其次,不要把高原反應的痛苦過分誇大。前面所說高原反應的症狀,並不是一個人出現那麼多症狀,每個人的感覺和程度都有區別,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明顯高反。如果線路、海拔階梯設計好,個體適應能力強,可以很小,甚至沒有。即使有一些反應,也在一般人可忍受範圍,採取有效措施就會適應、緩解或消失。 (二)生理準備 在去高海拔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到較佳狀態。 體檢非常必要,在前面已經說了。如果有不適宜上高原的疾病,一定不要勉強,不要盲目自信。畢竟,比起其他,健康和生命還是第一位的。 如果有些小的疾病,儘量在啟程之前抓緊治療。 如果去高原是進行登山、穿越等大強度運動,提前、系統的訓練必不可少。要保證你的體能滿足運動需要並有足夠的盈餘。 很多人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紅景天、西洋參等一些抗缺氧、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保健藥物,還是有一定輔助效果的。但此類藥物不建議多種同時服用。 (三)知識準備 提前瞭解掌握高海拔生活、運動、醫療、氣候、習俗等相關知識,對於一個旅行者,尤其是領隊非常重要。這些不用多說了吧。 需要強調的是,上高海拔前,充分了解掌握高原適應、高山病等相關方面的知識,無論對於團隊還是每個旅行者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需的。 (四)物資準備 高海拔運動,可根據徒步、騎車、自駕等方式的不同做好相應而充分的物資準備。 不管你是駕車還是徒步,不管是團隊還是個人,建議涉及到基本生存、救急的物資儘可能多帶些,用於小資、FB的東西,以及可帶可不帶的物資還是丟在家裡吧。 作為個人,重點應準備好自己的證件資金、基本生活用品、防護用品、基本藥品等,這裡亦不再詳述。 團隊活動,如果新人較多,建議帶上氧氣或氧立得備用,如果到達的海拔較高、人煙稀少,必要時還要帶幾支“地塞米松”——前提是你知道什麼時候、怎麼用。

    六、高海拔活動注意事項 (一)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堅強的自信心,對於減弱高原反應帶來的身心不適十分重要。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過於緊張,也不要過於興奮。 如果過於緊張,無謂地憂心忡忡、思慮過度,稍有不適便慌亂起來,給自己負面心理暗示,反而會使身體不適加劇,延長緩解時間。其實,許多高原反應症狀都跟心理作用有關。 也不要過於興奮、衝動。初上高原的朋友,尤其是乘飛機快速到達者,切忌看到高原、雪山,就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大喊大叫、奔跑跳躍。這隻會導致內分泌失衡、增加心肺負擔,加重高原反應。 (二)足量飲水之所以把“飲水”提在這個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認識到在它高原適應中的重要性。 不少朋友在高原對飲水並不太在意,特別是有的女士,因怕旅途麻煩努力控制飲水。這對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說一說為什麼在高海拔要足量飲水的原因吧: 人到達高海拔後,脊髓會很快產生大量新紅血球,以提高血液攜氧能力,這些新紅血球使血液變得粘稠;同時,由於空氣乾燥稀薄,呼吸加速,使體內水分喪失比平原快,這種脫水更加劇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狀態下,人體呼吸頻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體體液環境偏鹼性,出現“鹼中毒”現象。鹼中毒會引起機體離子平衡紊亂,身體組織細胞開始聚集體液,造成身體浮腫,甚至出現水腫現象,同時也更促使血液趨向粘稠。 血液過於粘稠,會導致血液迴圈緩慢,氧氣輸送效率低下,全身各個器官都會因缺氧而出現各種反應,如腦部缺氧導致頭痛、頭昏、嗜睡,消化系統缺氧會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肌肉缺氧使活動緩慢、乏力,肢端(腳趾、手指、耳朵等)組織器官微迴圈緩慢容易出現凍傷,心、肺負擔嚴重加劇,等等。這些會大大降低身體機能,加重高原反應,並且使恢復更加困難。 另外,由於水份攝入量減少和水腫,腸無法獲得足夠的水稀釋廢物,還會造成排洩困難,甚至導致嚴重便秘。 清楚了嗎?在高海拔活動中,足夠的飲水能讓你維持機體平衡,血液迴圈通暢,供氧能力增強,心肺負擔減輕,快速排出毒素,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高海拔環境,擺脫高原反應痛苦,恢復良好的狀況和體能。 毫不誇張地說,水是抗擊高反最好的靈丹妙藥。 那麼,喝多少水、怎樣喝才算足量、適宜? 一般來說,在高海拔每天至少應當喝4-5升水,並注意電解質平衡。水分補充合理與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淺黃為判斷標準。 在高原喝下4-5升水其實不是負擔。這些水足夠讓你喝出很多花樣:除了白開水,還可以在水中加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等),能夠較快地補充能量,增加口感;加入一定的Na、K、Ca、Mg離子,有助於改善體液離子平衡;加入維生素泡騰片,能夠補充維生素,並減輕“鹼中毒”現象;加入西洋參切片,能提高免疫力,緩解疲勞;加入板藍根沖劑,能夠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 個人推薦:果珍,感覺綜合效果最好;紅糖,物美價廉有效。其他可根據個人愛好、口味適當準備,如Vc泡騰片、西洋參切片、紅景天、板藍根等,可以不斷調劑。 水壺應隨身攜帶(睡覺時可放在手邊),隨時補滿。飲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為了不影響睡眠,可以從睡覺前2個小時開始,逐步減少飲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 當你記住這一點並在高海拔開懷暢飲時,你會驚奇地發現,高原反應逃得很快、很遠。 (三)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天氣特點是:氣溫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5-6℃;早晚、晝夜溫差大,有些地區早晚溫差可達15-20℃;天氣變化快,剛剛還豔陽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風大作,雷雨冰雹。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 一定要帶上足夠的防寒衣物,並且勤更衣,加減衣物一定要及時,做到“宜暖不宜涼”。 在平原上,加減衣服的習慣是“感到冷再加”,而在高原上,則應該轉變為“感到熱再減”,穿衣以不感到熱為標準。如果等覺得冷時才加衣服,其實寒氣已經開始侵入並刺激肌體發生反應。 建議不論何時,手邊多帶一件衣服,熱了記得脫、冷了及時穿。下車前、行進中休息、天氣發生變化,第一件事就是及時加衣服。 另外注意儘量少洗澡、洗頭。人在高海拔,身體機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極易遭到病魔侵害。如果在洗澡、洗頭時稍有不慎,就可能患上感冒,其後果就很難預料了,尤其對於剛到高原還陷在反應期的人。這就是拉薩許多旅社的洗澡間裡,都用中英文提醒旅客剛到高原兩天內最好不要洗澡的原因。 生命和潔淨孰輕孰重,應該一目瞭然。如果你真是個苛求衛生,甚至有潔癖的人,建議還是呆在家裡或到內地的風景名勝旅遊吧。 (四)合理膳食在高原缺氧環境,人體新陳代謝受到影響,因而胃、腸、肝、膽等消化系統功能較平原地區減弱,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與其相反,人體在高原地區消耗的能量、維生素等卻比平原地區大大增加。據有關研究,人體在高原地區5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內地平原地區多3%-5%,而且停留時間越長消耗熱量越多;維生素消耗量在缺氧條件下是平時的2-5倍。 因此,在高海拔的膳食安排,既要考慮消化系統的承受能力,還要注意改善營養結構。 在飲食安排上,要增大碳水化合物(應該佔60%以上)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種維生素的攝入,以便快速提供熱量,提高機體適應能力。 注意少食過於油膩的食物。過量的脂肪和動物蛋白既給腸胃增添負擔,又可加重高原反應。 在高原不宜吃得過飽,最好保持“七分飽”狀態。如果中間餓了,可以加餐或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零食。 除了食物中攝取外,建議每天另外補充維生素以滿足身體需要。可選用“金施爾康”或“21金維他”,也可選用各類維生素泡騰片。 如果你能適應酥油茶的味道,可以多喝一些,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入鄉隨俗不生病”自有它的道理。 在高海拔飲酒應嚴格限制或禁忌。因為酒精既加重心臟、肝臟負擔,其代謝又消耗體內大量水分,只會加重或延長高原反應。 雖然說吃的,但“菸酒不分家”,順便建議有吸菸習慣的朋友,初上高原應當減少或者停止吸菸。因為香菸的重要產物是一氧化碳,它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是氧氣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區大量抽菸,會影響呼吸系統的氧交換,加重高原反應。 (五)適當運動網上很多功略建議剛到拉薩,尤其是飛過去的驢友第一天最好睡大覺以適應高海拔。個人認為是不恰當的。睡覺時人的各項機能會減弱,從而抑制機體主動適應能力,反倒會加劇高反症狀。 初上高原,最好的適應方式,既不是原地不動,矇頭大睡,也不是大運動量到處活動,而應該保持一定的活動量,積極主動地自我調整。比如,可以在駐地附近輕鬆散步等。 剛到高原時運動節奏、幅度、頻率以及運動量一定要控制好,輕舉緩動,海拔越高越要注意。登山運動員的動作常常看起來像慢鏡頭一樣就是這道理。 在高原,儘量學會和運用腹式呼吸,比我們日常的胸式呼吸效果好得多。 違背了這些原則,往往就會吃苦頭。曾經發生過驢友在高原“蹲坑”時,因用力過猛昏倒在廁所的實事;本人也有在海拔4600米時跟人打賭做個“鯉魚打挺”,導致眼底疼痛幾天的教訓。 (六)晚睡,通風高原的夜晚往往比白天更難過,睡覺也成了件不舒服的事。 從環境來說,夜晚氣壓較低,同時因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空氣中含氧量進一步降低;從人體自身來說,白天清醒時,可以透過主動調整呼吸來緩解缺氧狀況,但夜晚一旦入眠,由於副交感神經作用,呼吸會逐漸降到接近平原的頻率,導致缺氧,影響睡眠質量。 去過高原的朋友往往會有這樣的經歷:睡著被憋醒,狂喘幾口後接著睡;再醒,再喘,再睡……如此反覆。 然而,要在高海拔保持良好的狀態,又需要一定的睡眠數量和質量,怎麼辦? 四個字:晚睡,通風。 初上高原,很多人因缺氧昏昏欲睡,很早就上床睡覺。豈不知這樣做,很容易在半夜醒來後再也睡不著,瞪著眼睛熬到天亮,從而造成睡眠不足,甚至生物鐘被打亂,影響以後的狀態。比較好的辦法,是針對自己平時的睡眠習慣,略微再推遲1小時左右再睡。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房間或帳篷一定要保證良好的通風。房間可以適當開窗,帳篷注意通氣口完全開啟,必要時拉鎖留縫。高原的空氣本來就稀薄,如果再處於封閉環境中,迴圈呼吸固定體積的空氣,更容易導致頭疼和其他不適。 (七)紫外線防護高原紫外線強度大,極易損傷面板和眼睛,特別是在雪地。必須採取防護措施,避免傷害。 在光線較強時,要儘量減少裸露的面板面積。太陽帽(環簷的叢林帽挺不錯)、太陽鏡是必需的。 暴露的面板就需要塗防曬霜,包括面部、耳區、後頸、手、臂等處。防曬霜SPF倍數大一些好(感覺SPF30,PA+++較合適,建議SPF不低於20,PA不低於++),這樣能夠減少補抹次數。 在高原寒冷地帶行軍,補抹防曬霜並不太容易,而且經常遺忘;如果中間需要加抹,那就把塗料貼身保暖存放,一來方便,二來嘛,你當然不希望用它時才發現已變成一管冰柱。 還要提醒大家注意,即使在陰天,也要採取防曬措施。因為陰天的紫外線照樣能灼傷人,這樣的教訓發生過不止一例。 (八)必要的藥物和治療措施除了正常服用維生素等營養保健藥物,以及治療疾病的藥物,一般並不建議朋友們在高原亂用藥物,畢竟“是藥三分毒”。用藥不善,反倒會掩蔽或影響人體的正常反應和恢復。 高海拔務必嚴防死守避免感冒。即使很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也會增加發生高原肺水腫的危險性。如果一旦發現感冒初起症狀,應立即服用抗感冒藥。若等病症起來後再服用,一般已無效。 對於一些較重的高原反應症狀,在確認程度不嚴重、不會惡化的前提下,為了不影響活動和睡眠,可以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和調整。 比如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比較輕微的,可選用新加坡“頭痛片”,中藥;頭痛較重,推薦“加合百服寧”,效果不錯,其實頭痛藥準備這一樣就可以了。 當反應較重時,還是建議到醫院去看看。畢竟高原的醫生對於高反的治療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往往不起眼、不值錢幾味藥,就能立竿見影。如果醫生判斷問題不大,豈不心裡更踏實? 還有就是建議反應稍重的朋友,在沒有危險且能夠耐受的前提下,儘量不吸氧,努力依靠自身適應。一旦吸上,依賴性確實很強,恐怕你今後在高原很難離開它了。如果後面還繼續高原行程,這將會帶來很多壓力和麻煩。 當然,如果反應確實嚴重,或者你打算立即下撤,並且以後不打算來高原自虐,另當別論。 (九)充分溝通當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異樣時,應該向領隊或有經驗的人反映,聽取他們的意見,進一步做好調整和適應;如果是獨自旅行,感到情況較為嚴重時,應當及時就醫。千萬不要逞強硬撐、不要隱瞞。 隊友之間要彼此多關注,一旦發現身邊有人反應特別異常(如神志不清等),應及時告訴領隊或隊友,及時採取處置措施。 七、領隊高海拔注意事項(一)你既然打算做領隊,在自信有足夠的能力的同時,還要充分做好吃苦、奉獻的準備。作為高海拔活動的領隊,承擔著比平原活動更大的壓力和責任。因為既要面對更復雜的情況,處理各種預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問題,同時自身也在忍受著高原反應的折磨。 (二)所有的判斷和決策以安全為前提。在整個行程中,遇重大事項,應該將情況、原委、可選擇對策、可能出現的後果告訴大家,充分徵求意見。在考慮集體意見的基礎上,領隊應當具有權威決策權,決策的前提就是“安全第一”。 (三)平時應當注重戶外運動、高海拔活動、醫療急救、高原民俗等相關知識的積累,儘量掌握更多的直接和間接經驗,出發前再有針對性地惡補一下。這些知識和經驗隨時可能用得上。 (四)認真研究功略,選擇好線路,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根據上高原方式的不同,相應設計好行進日程、路線、速度、宿營地,儘可能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及應對措施。 合理的海拔階梯對高原適應非常重要。從整體行程來說,如無特殊要求,一般儘量選擇“去緩回陡,上緩下陡”的路線;從具體日程來說,在海拔3000米以上安排宿營地時,每天入睡的高度儘量按高於上一天300米左右掌握,特殊情況最好別超過600米(當然越低越好)。 除非不得已,哪怕早起或趕晚些,儘量避免在高海拔過夜,那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麻煩、甚至危險。 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還要根據實際,及時對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 (六)對隊員進行必要的安全、紀律、民俗、宗教、環保,以及高原反應知識教育,全程要求和提醒大家遵守。 (七)出發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常常會覺得在內地很平常的一件小東西,到高原急需時踏破鐵鞋都買不到。但確信能在高原買到的東西(如一般食品),以及可帶可不帶的東西可以省略。 (八)儘量幫助隊員克服緊張心理,緩解高反。從這幾年實踐看,在高反即將來臨時,適當組織大家唱歌效果不錯,既放鬆情緒、轉移注意力,又調動肺活量。 (九)採取各種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時關注隊員狀態,提醒缺乏經驗的隊員加減衣、飲水吃藥、做好防曬,限制其可能帶來不良後果的行為(洗澡、洗頭、與當地人衝突等)。 安排住宿時,要將有高原經驗的人同新人和高反較重的人合理搭配,互相觀察和照顧。 遇隊員反應較多、較重,或大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及其他特殊情況,領隊應當巡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前幾年在四姑娘山曾發生過大雪將帳篷通氣口壓住,隊員險些窒息的事例。如果安排巡夜,應該可以避免。 (十)一旦發現隊員有異常情況,及時果斷處置,立即就醫或自行救護。不能疏忽大意,嚴禁將反應異常隊員單獨留下,要安排有經驗的人陪護並保持聯絡。 (十一)高原地區往往少數民族較多,民風多剽悍不羈,信仰、風俗各異。全隊應當注意尊重當地民俗和宗教,遇事忍讓。一旦發生衝突,領隊應努力控制局面,避免激化和升級。 八、高海拔緊急情況的處理去過高原、雪山的朋友,如果經歷了身邊有人患區區感冒竟然幾個小時裡轉為肺水腫,或聽到藏族司機平靜地說起又一個旅行者因高山病死在某地時,往往驚詫生命在那裡怎變得如此脆弱,死亡是那麼平常,生與死的距離在那裡竟會那麼近。 高原確實不同於平地,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疏忽和大意,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價。因此務必高度注意,不能完全拿平原上對健康和疾病的思維判斷方式來衡量高原。 在高原,最要命的當數高山肺水腫和高山腦水腫,這兩種高山病發病快,死亡率較高,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警惕。這裡所說的緊急情況,主要指它們。 對付高山肺水腫和腦水腫,個人總結為“積極預防,注意觀察,儘早識別,及時治療,迅速下撤”20個字。 “積極預防,注意觀察”在前面都已提到。下面說說“儘早識別”,著重瞭解高山肺水腫和腦水腫的主要症狀: (一)高原肺水腫 通常發生在快速上升至2500米以上後24-96小時。重要誘因是寒冷、勞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導致肺部積水。肺中的液體阻礙了有效的氧氣交換,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從而引發全身組織缺氧,嚴重時因大腦缺氧導致逐漸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高原肺水腫的主要症狀為:開始有些像急性高原反應,運動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靜止休息也覺得呼吸困難,頭痛,胸悶,心慌,乾咳;隨著病情發展,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口唇、顏面青紫,胸痛,難以平臥,不斷咳嗽,咳出稀薄的泡沫痰,開始為白色或淡黃色,後即變成粉紅色。如果將耳朵貼近患者胸壁,可聽到肺部水泡樣呼吸聲(醫學稱“溼羅音”)。病人會煩躁不安,嚴重者逐漸神志不清,如不採取措施,數小時內病人會昏迷、死亡。 (二)高山腦水腫 高原性腦水腫,多發生於急速上升至海拔4300米以上。主要原因是由於缺氧導致腦血流量增加,顱內壓升高和腦水腫,以及腦容積增加,造成腦組織受壓迫,腦細胞代謝障礙,功能紊亂,進而發生昏迷及死亡。其特點是:多發在夜間,發病急;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高原腦水腫的主要症狀有:初期表現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為協調能力下降(直觀識別:患者步履蹣跚,走路不直,有些醉酒症狀;發展到一定程度,繫鞋帶、拿放小物品都困難,不能用手指準確指點自己的五官位置);隨著病情發展,會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反應遲鈍,智力降低(直觀識別:簡單的算術題都出錯),失憶,嗜睡,漸漸神志模糊、昏迷,個別病人出現抽搐。嚴重昏迷者,多併發腦出血並危及生命。 在高原上除做好一系列防護措施外,還要關注自己和隊友,一旦發現上述相關症狀,及時溝通和報告。 對待疑似或確診的高山肺水腫、腦水腫患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送醫院,剩下的事情交給醫生,他們知道怎麼做。 如果是在不具備醫療條件的地方,作為非專業人士,對於兩種高山病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就是立刻做三件事:高流量輸氧,口服兩片“速尿”(情況嚴重者同時靜脈注射地塞米松),以最快速度下撤。對於腦水腫患者,可以同時冷敷額頭,降低顱內壓。 千萬不要拖延,更不要在原地等待救援。立即下撤600-1200米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越快越好,越低越好,撤下後立即到醫院去。千萬記住,延遲一秒,患者生存的機會就小一分。 儘管希望朋友們永遠都不會碰上這事,但畢竟在高原什麼都可能發生。還是記著這些吧。 -九、回到低海拔後當你結束旅程,從高海拔回到平原後,可能會出現疲倦、乏力、嗜睡、胸悶、頭昏、易餓、腹瀉等症狀。這些狀況根據高原活動時間、到達高度的不同,程度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這就是所謂的“低原反應”,俗稱“醉氧”。 “醉氧”其實就是“氧中毒”,同高原反應一樣,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雖然對人體的危害遠不及高山反應大,但如果不注意,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應對“醉氧”需注意這些方面: (一)注意休息 旅途奔波本來就辛苦,加上“醉氧”,回來後更需要好好休息,恢復狀態和體能。 (二)注意飲食 多吃抗氧化食物,多食用蔬菜和維生素,少飲酒。 番茄、橘子、草莓、豆製品、茶葉等食物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茶多酚、大豆異黃酮等食物成分,抗氧化作用強,有益於防治“醉氧”。 症狀較重者還可服用維生素E。 (三)多飲水 每日飲水2-3升左右。 (四)謹慎從事特殊工作 你要是從事長途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工作,在“醉氧”期間,一定要謹慎從事,確保安全。 算是結束語碼了那麼多繁冗的文字,如果對朋友們有所裨益,也算達到筆者的初衷。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抓緊拍磚,免得誤人誤己。 好了,準備好了嗎?動身去高原吧。 等你真正走進西部,走進高原,面對雄偉的雪山、遼闊的草地、秀美的海子,你會著魔地迷上那裡的藍天白雲、山川草木,會發現自己的靈魂找到了快樂家園。相對如此豐厚的精神回報,你會覺得,付出高原反應的代價實在微不足道。 從此,你的心可能會多一份牽掛,你會愛上高原、思念高原,會一次次重返那塊讓你魂牽夢繞的聖土。 到那份上,高海拔對你來說還算得了什麼?

  • 2 # RV旅居實驗室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高原反應主要是由於,初到高原大氣中氧氣含量減少,氣壓降低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身體變化,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應對高原反應,提前做好預防,大部分遊客初到高原,都會有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避免、減輕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不少的高原反應都是由心理作用引發的,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抑制高反的關鍵因素。

    進入高原前不要刻意去鍛鍊身體,如果平時一直堅持鍛鍊,那麼在進入高原前半個月應該停止鍛鍊。因為鍛鍊後,身體的耗氧量增加,而高原地區的空氣稀薄,反而更容易引起高原反應。

    到高原之前,至少提前3—7天左右服用一些景天紅花膠囊或血氧康膠囊,增加身體的耐缺氧能力, 進藏後再服用就效果不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駕遊用車頂帳篷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