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谷嘚吧嘚

    司馬懿是潁川世家子孫。爺爺司馬儁潁川太守、老爹司馬防洛陽令、京兆尹、騎都尉司。先把上兩輩拿出來看,都是漢朝官吏。曹操掌權對世家一直都連打在拉。獻帝發起衣帶詔,想拉攏一些世家翻盤。曹操平息風波後,對世家、漢臣更多的是防備、猜忌。當初沒有因為“衣帶詔”寧可錯殺一千把這些世家都宰了都是好的。連在世張良荀彧都能逼死。由此可見曹操的可怕。所以,司馬懿在曹操時代能猥瑣發育不浪就是好的。到了曹丕時代,曹丕的主要對手是曹操時代留下的宗室與外戚。夏侯全家桶,還有幾個尾大不掉的叔輩。孤身一人的曹丕拉攏士族對抗宗親是必然的。司馬懿等世家子弟才有了崛起的機會。

  • 2 # 打不死的小馬

    因為司馬懿不是曹操和劉備這一代人,他跟諸葛亮和孫權這些人才是一代人,司馬懿生於179年,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聽說了他的名聲,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各位,他才22歲就能被大boss看重到他的部門當官,這還不出名嘛?

    其次三國早期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府中有荀彧、滿寵、陳群,軍中有荀攸、賈詡,司馬懿在他們面前還沒有優勢。

    司馬懿正式到曹操府中任職也只是當文學掾,主要職責當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做這些事情怎麼出名?

    公元215年司馬懿跟隨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建議在漢中陳兵,震懾剛剛奪下益州根基未穩的劉備,曹操未從其計。後面就是輔佐曹丕奪世子位,離間孫劉,曹丕繼位。。。

  • 3 # 密探零零發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在三國早期不出名,主要是他出場太晚,失了先機,更重要的是他老大是曹丕,他輝煌的時機註定不是在曹操的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呢?

    司馬懿只恨自己出生太晚,錯過了時機。曹操麾下謀士如雲,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都手懷絕技,屢立奇功,深受曹操信任。而反觀司馬懿作為晚輩後生,是在曹操晚期才來到曹家陣營,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在魏國眾多謀士中並不顯眼,甚至可以說無足輕重,並且司馬家一直為漢臣,曹操也不信任他,因此沒有給他委以重任,領導不給他機會,他空有才能卻無處伸展,只能作為一個無名小輩罷了,因此在三國早期沒有什麼名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馬懿投身曹家,雖為曹操的謀士,但準確地說是曹丕的謀士,因此在曹丕與曹植的王位爭奪戰中,司馬懿站在了曹丕這一邊,為曹丕取得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曹丕的信任。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馬懿作為曹丕的班底自然得到曹丕的重用,還有一點像郭嘉早死,其他曹操的謀士不是已死,或者年老,不被曹丕信任,而司馬懿作為曹丕的第一大謀士自然得到了重用,他本有絕世之才,只怪之前被埋沒了,現在老闆給了機會,自然會大展拳腳,成為三國時期的耀眼新星,與久負盛名的諸葛亮齊名,二人鬥了一輩子,各有輸贏個,相殺相愛,互相成就了彼此。

    司馬懿之所以在三國早期不出名,只怪老闆不給機會了。同時也說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各位,你們說呢?

  • 4 # 劍風先生

    司馬懿是三國後期的重要人物,一直是諸葛亮的對手。那麼司馬懿為什麼在早期不出名?下面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司馬懿出生的時間是公元179年。他的年紀和諸葛亮,孫權等差不多,等他學有所成的時候,北方基本已經平定。故而其在曹操手下發揮的價值不會太多。

    第二,司馬懿家族一直是忠於漢室的。在曹操掌權的時候,曾經想請司馬懿出來做官,但是司馬懿看到漢朝國運衰微,曹操弄權,司馬懿不想為曹操做事,故而一直未曾出山。在此期間,曹操還曾派一個刺客去試探司馬懿,但是並沒有得到什麼結果。

    第三,司馬懿號稱冢虎,肯定是要待機而動。他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故而不會輕易展露自己的才華,這也是他老謀深算的一種體現。即便如此,曹操還是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對他有所顧忌。

    司馬懿在三國演義當中第一次出場,是在關羽進攻襄樊,威逼許昌的時候,司馬懿勸阻曹操遷都,而且料定關羽必會被孫權偷襲。僅這一次,就體現出了司馬懿深謀遠慮的特點。

  • 5 # 緣來圓去

    司馬懿是忍者中的王牌,並不是說他不出名,相反他很早就已經出名了,由於曹操早就對他這個人瞭如指掌,對他採取了錄而不用的原則。

    理由一、曹操很早就知道司馬懿的才華,為什麼沒有把他和那些經常帶出去的謀士和大將放在一起用呢?曹操這個人識人的本領很強,他早已經看出司馬懿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以司馬懿的才華壯大自己的力量是很容易的事。可司馬懿這個人又有自知之明他不像楊修那樣處處顯示自己的才華,在某些方面司馬懿給曹操起到了開心解悶的作用,國家發展之類的問題,曹操從來不會與司馬懿分享。

    理由二、曹操對司馬懿的態度,是所有大臣包括曹操的兒子都知曉的事,所以司馬懿的朋友屈指可數。他不敢交朋友,別人也不敢和他相處。是曹操西去之後,他才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司馬懿在三國早期不出名其實是曹操的變相打壓。可曹操最終沒有想到,怕什麼來什麼,大好江山還是到了司馬懿手裡。

  • 6 # 我是掌門

    若是將三國分為三個階段,那麼

    第一階段為:董卓之亂(公元189-192年)

    西涼鐵騎鎮羌胡,董卓消亡溫柔鄉。

    這一階段是李儒鎮壓一時的階段,作為董卓手下頭號謀士,寒門出身的李文優。自身幾乎沒有短板,作為漢郎中令,文武皆全。西涼鐵騎踏平中央禁軍三河五校,馳騁中原。而此時的司馬懿才十多歲,正在接受世家的教育,無法參與這時爭霸。

    第二階段為:諸雄爭霸(公元193-221年)

    文臣武將皆入世,天下最終歸三家。

    這一階段曹操手下有太多的能人異士,頂尖謀主。司馬懿雖被重視,但是比起荀彧,荀攸之輩,依舊差的很多。曹操手下還有已經成名的賈祤,世家大族出身的陳群,司馬懿依舊太年輕。世所周知,曹操是一個多疑之人,他曾夢見,三馬入槽,槽代曹。可想而知,姓氏中帶有馬字的司馬懿肯定出不了頭。

    第三階段為:三國鼎立(公元222-264年)

    三國鼎立,英雄遲暮,國有落幕,世家長存。

    這一階段曹丕以然稱帝,需要世家大族的幫助,所以重用了陳群,司馬懿等人。此時魏國的荀彧等人已經去世,賈祤一身只求自保,很少參政。而司馬懿終於等到機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悠久的壽命熬死智聖諸葛,優異的後代,成為三國後期實際的中原掌門人。

  • 7 # 日記哥愛讀書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三國演義對司馬懿的評價。 司馬懿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在三國形成初期,司馬懿未得曹操信任,但司馬氏一直忠於魏國,竭盡忠誠地為魏國出謀劃策,打點差事!其職位也只能算是無名小卒!到三國中期司馬懿任大都尉開始掌控實權,斬露頭角!在與蜀吳連年縱橫角逐中,在與諸葛亮鬥智鬥勇中,司馬懿勤勉堅韌,苦學上進,韜光養晦,結交人脈,為未來進一步篡魏政權,積聚了政治實力!在曹氏與司馬氏的厲兵秣馬,勾心鬥角的間隙,還要考慮蜀諸葛亮與吳孫策的鬥爭!可以非常明確地說,司馬懿73歲去逝,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早期不出名,緣於在政治上的累積,考慮。與後面司馬家族篡位於魏國,並統一三國歸晉,這是首尾呼應的事情!

  • 8 # 魔宙

    在公元201年,21歲的司馬懿剛剛參加工作,就被曹操麾下一個叫魏種的謀士舉薦去“上計掾(yuan四聲)”了。

    如果那年司馬懿選擇出山,可比六年後新鮮“出廬”的諸葛亮還小6歲,《晉書》也有記載說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

    第一次聽到“上計掾”這個官名兒時我也誤會了,以為司馬懿小小年紀生活作風就出了問題。其實這個官兒在漢朝職權還不小,它相當於中央巡視組在郡的代表,負責把地方的吏制財務直接向中央報告,不僅跟中央靠的近,還時不常的能來首都面個聖。

    那時的曹操正到處收羅人才,前一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求賢若渴的曹操甚至光著腳就去迎接前來投奔的許攸。

    這時聽說年少成名的司馬懿,自然想把他收入帳下,然而面對如此“肥差”司馬懿卻勇敢的說出了:“不”。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軍師聯盟》中就把這段兒故事拍了出來,劇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為了不被曹操徵召,甚至不惜讓馬車壓斷自己的雙腿。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並不像電視劇中演繹的那麼激動,他沒做出斷腿的傻事兒,只是用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能 - -“裝病”。

    《晉書》記載:司馬懿裝病說自己患了“風痺”,曹操不信,派人夜探,卻發現司馬懿躺在床上紋絲不動,便信以為真,不再強求。

    看來司馬懿不僅足智多謀,還是個演技派。

    究竟司馬懿為什麼拒絕曹丞相的美意呢?

    問題就出在這個舉薦人魏種身上了。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至興平二年(195年)曾發生過一次“兗州叛亂”,魏種做的一件蠢事,使得曹操對他的信任度大跌。

    《三國志》記載:兗州叛亂時,聽到魏種叛逃的訊息,曹操勃然大怒說:“你魏種不逃到南越或是北胡,我就一定不會放過你!”(兗州叛,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

    這件事司馬懿不會不知道,也很可能是他沒有接受魏種舉薦的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派系的紛爭,漢朝實行察舉徵辟制,舉薦司馬懿的河內郡太守魏仲是兗州人,屬於汝南派。

    東漢末年的四大家族分別是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潁川陳氏。

    雖然曹操手下的文官集團分屬“汝南”和“潁川”,但潁川派的勢力遠遠大於汝南派,而且汝南派在袁紹手底下才吃香,想投奔曹操那就得等“潁川派”來舉薦。

    如果接受了“汝南派”魏種的舉薦,日後就得跟著“汝南集團“混了,司馬懿覺得“仕途”不光明,晉升空間也不大。

    在那個待價而沽的年代,面對這個局面,精明的司馬懿選擇了等待更好的機會。

    ▲我叫荀(xún)彧( yù),不叫苟或。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真不是瞎扯淡。

    在公元208年,司馬懿終於等到了屬於他的機會,這次舉薦司馬懿的人換成了“潁川派”的荀彧,荀彧這個人來頭不算小了,曹操最看重的謀士郭嘉,當年就是荀彧舉薦的。

    雖然舉薦人換了個“名門正派”的,但曹操本人對司馬懿並沒有表現出幾年前的積極態度。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算是曹操這輩子比較最重要的一年,那年發生了件大事 --“赤壁之戰”。

    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曹操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面對沒有多少履歷的司馬懿,曹操的態度自然是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不同於“官渡”時期,“赤壁”時期的曹操並不求賢若渴,只在"文學掾"給司馬懿找了個“家教”的工作就打發了,換做別人估計鼻子都氣歪了。

    司馬家就一直表示我們“仲達”在曹操那裡不受重視,是因為曹操小心眼兒嫌司馬懿不好看(有狼顧之相)。

    這並非是空穴來風,《晉書.宣帝》記載了曹操向二公子求證司馬懿是否有“狼顧之相”的情形:“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狼顧之相是面相的一種情況,指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旋轉。因為狼與狗都能180度回頭看,相傳有此面相之人,富有城府。又傳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

    曹操當時已經是53歲高齡,閱人無數,一開口就知道是個老江湖了,面對一個有“帝王之志”面向的司馬懿,他很可能會心生顧忌。

    晉書的解釋是:曹操仗勢欺人,司馬懿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

    我倒是覺得司馬懿不在乎官大官小,也不是輕易會低頭的那種人,他看中的是這個機遇。

    在“文學掾”他教的學生不是別人,是曹操的二兒子曹丕,在司馬懿看來這份“陪太子”讀書的工作,雖然職權遠小於幾年前的“上計掾”,卻是份真正的美差。

    不管怎麼說,28歲這年,司馬懿總算正式出山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風雲變幻,時代激盪,司馬懿的舞臺,剛剛拉開序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租賃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怎麼辦?多少錢?什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