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我們曾經統計過,我們有一單子,但是因為傷人太重不能念,我們算了算啊,我們算了算,廚子居多,飲食業的多張:對,各單位食堂的郭:廚子,面二的,炒菜的,清真館兒的,這最多,完事各種工廠的多,房管站的,有瓦匠,有交通警,太多了,三百六十行,哪行都有張:恩郭:都是那行混不下去,轉到我們這行來的,你琢磨他好的了麼,好的了麼
-
1 # 相當旺德福
-
2 # 馬大善人888
這段相聲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討論熱潮。大多數指責相聲門檻低,所謂主流相聲演員功底不紮實。暗諷姜昆!但現在,郭德綱再也不敢提這事!為什麼?被打臉了!問問岳雲鵬進德雲社前什麼行當?多大開始學相聲?張雲雷進德雲社前什麼行當?多大開始學相聲?德雲社號稱最紅的所謂的相聲演員。找出答案,一切明瞭!
-
3 # 狩獵者之王牌
半路轉行不可怕,就怕不下功夫、不好好學藝、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悠,就會幾段繞口令上臺混日子、蒙吃蒙喝,再過幾年混一個相聲藝術家,這輩子就這樣了[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
4 # 老張3415669366870
樓主這個題目就是拉仇恨,自古成者王侯敗者賊。不用站在成功者的高地指責他人。自古相聲撂地討生活,能養家者寥寥,轉行再回來很正常。解放後叫文藝工作者,當年文工團真正從小科班的那有?從別的行業轉來說相聲的大有人在。當年也給大家帶來了歡笑。在那個文藝生活匱乏的年代,他們就是一代笑星!現在文藝生活豐富多彩,開始有人質疑別人出身不正宗,基本功不紮實。本人感覺設必要,你生活在那個年代不見得能達到別人那個高度。
-
5 # 夏天150242743
其實德雲社的許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轉行的,都是先在郭三俗家搬煤,買菜,掃地,擦玻璃開始,後來才到德雲社說相聲,比如曹雲金,等
-
6 # 神天天無聊
說實話
這年頭包括德雲社在內大部分都是成年後才開始學相聲的
很少有7~8歲就開始學的了
-
7 # 南華真經1
首先應當正面理解郭德綱的這種說法,他絕對不是再諷刺打擊半路出家的專業演員。郭德綱認為;相聲的門檻低,但是要想成為專業要有一個很難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巧就是半路出家的前半程。沒有幾個相聲演員有郭德綱這樣學習過程,同樣沒有這個過程你就不會成為角。再說了,也只有郭先生有資格說出這句話!對嗎?
-
8 # 東城的郭先生
相聲演員的拜師有點兒像拜山門、歸門派。一說哪個相聲演員是誰徒弟,就一問他誰徒弟,便知他是哪一派什麼輩分,十分江湖。我們聽相聲,聽的是“玩藝兒”,誰說得好就愛聽誰的,沒門沒派的只要他說得好也會被觀眾喜歡。沒門沒派受排擠也是受說相聲的排擠,是相聲界的陋習,即便是如日中天的郭德綱贊成的也是陋習,應該摒棄。
-
9 # 星空2015gyl
這個話題,毫無意義。現代社會,沒有幾個家長會不讓兒子上小學上高中考大學,而直接幾歲送去學藝。半路出家是正常的,常態的。德雲社不也引以為傲的說某人是北大畢業的來說了相聲等等等等,這不都是半路出家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已!他自己兒子中學都不上了,直接學相聲,也掙大錢了。這個不是學習的榜樣!也沒有幾個父母學這個!
-
10 # 言之852
只要郭德綱說過的,都是對的!而且郭德綱說過的話和講過的道理,是特指德雲社之外的所有人,不包含德雲社,所以不可以拿郭德綱說過的話來對照他自己以及德雲社。明白了嗎?
-
11 # 張有祥01
真心佩服郭德綱,他把相聲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以前老相聲藝術家很多是通過言傳身教來教徒弟。郭德綱是把相聲的精髓直接告告大家,就象他在美國大學言講一樣。把相聲的發展歷史等系統的講出來,看似很簡單,但為什麼以前沒人做這事?這就是郭德綱的獨特。這事以前老藝術家都能言傳身教的告訴了自己的徒弟。但郭德綱普及了大眾,也就是推廣了相聲,就象馬老說的郭德綱讓相聲熱了起來。這個熱是需要能量的。這個能量就是郭德綱肚子裡的雜貨鋪。相聲是一門特殊的綜合說話藝術。一個很會講笑話的人也把大家逗樂,一個很幽默的人也會逗人發笑,但這不是相聲。相聲講的說學逗唱,應該把唱去掉,只是四字順口而己。為什麼我說把唱去掉,它是為唱而牽強附會的開創了一個唱法。只唱太平歌詞,就是這個東西也是郭德綱告訴了大家,多少人以前以為這個唱就是唱歌唱戲。下面說說,相聲裡的說才是基本功,講的是字正腔圓,就象唱歌一樣發音吐字,必須清楚的讓場內三千米都能聽清楚(郭德綱說的),這是基本功。學才是相聲演員的真才實學肚子裡的東西,要會講笑話,善幽默,唱戲,學口技(郭德綱的最大短板)。說快板評書等等語言形式。這些東西要會而不是精,因為有專業演員去做這個,但這個會也要達到這個專業的大學程度,也就是比肩一般的專業演員,達不到這個水平不能說會。這就是郭德綱一直耿耿於懷對很多相聲演員不滿的事。至於逗才是相聲的畫龍點睛之筆,相當於炮仗的信,沒它不響,這個藝術只有于謙的酒醉的汾水河的精典。
您別說,半路出家的相聲名家還真有不少。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在藝術上郭大班主還真比不了。
比如馬季先生,就是圖書管理員出身。
李文華先生,是工人出身,當時還有個外號叫"小濟公"。
所以,又能說明什麼呢?半路出家又怎麼樣呢?只要肯努力,照樣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這個和相聲門檻的高低沒有關係。
大班主《五十年裡》說的那番話,舉的那幾個反例,只是為了節目需要,當不得真。
至於我隨手請的這幾位,好比文彥博、孔融、黃香之流,也不能以點帶面。
就好比趙世忠老先生說的:
哪位我也比不了啊~
對啦,你淨說那好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