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帥爸1092
-
2 # 歷史洋
海瑞的名聲太大
海瑞作為明朝官場的一股清流,他的知名度在全國是非常高的,與那些中飽私囊的官員來說,海瑞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海瑞在民間幹了許多救濟百姓的好事,是天下百姓公認的父母官,為朝廷樹立了很好的形象,如果皇帝將海瑞處死,那麼無異於暴露了朝廷的真面目。
留著海瑞
皇上也知道當時的官場風氣非常的不好,官員腐敗現象太嚴重,海瑞連當今皇上都敢罵,那麼還有哪個官員是他不敢得罪的,所以皇上想留著海瑞來監督其它的官員,論清廉,家無餘財。論膽量,連皇上都敢罵,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正好派出去,當個按察使,皇上省心,百姓開心。海瑞果然也不服皇上期望,剛上任沒幾天,就翻出了內閣首輔徐階家人佔用田地,偷稅的案子。即給皇上追回欠款,又給海瑞自己加深了不畏權貴的形象,又為百姓收回了土地,可謂一石三鳥。
皇上也要面子
如果嘉靖皇帝殺了海瑞,可能只是消了他的一時之氣,但自己的形象就是迫害忠臣,罪同桀紂。而若自己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就是虛懷納諫,寬宏大量。權衡再三,嘉靖帝自然就選擇後者了。
-
3 # 青言論史
說皇帝不敢殺海瑞,那是真的胡扯。嘉靖一朝,連首輔大學士都殺過,怎麼會怕海瑞這個六品主事?
說起來,還是要回到歷史現場,去品味嘉靖當時的心境: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會帝有疾,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議內禪,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又曰:「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尋移刑部,論死。獄上,仍留中。戶部司務何以尚者,揣帝無殺瑞意,疏請釋之。帝怒,命錦衣衛杖之百,錮詔獄,晝夜搒訊。越二月,帝崩,穆宗立,兩人並獲釋。——《明史-海瑞傳》我們可以看出,在接到海瑞那份名震天下的《治安疏》以後,他的態度是非常反覆的:
一開始,他勃然大怒,命左右立刻將海瑞抓過來;
在宦官黃錦的勸說下,嘉靖逐漸平息了憤怒。在反覆閱讀了奏摺以後,他反而感到很感動,將海瑞比作比干;
然而,快要走到生命盡頭的嘉靖終究還是沒放過海瑞。他一邊誇海瑞說的對,另一方面又恨他罵自己的不是,最終還是把海瑞逮捕。
但是,海瑞沒有在錦衣衛的詔獄裡待幾天,就被扔進刑部大牢裡。當主審官給他判了個死刑的時候,皇帝卻沒有任何批覆。海瑞的官司就成了懸案。
問題是,有個海瑞的同事上書營救海瑞,卻被皇帝讓人拖出去打了一百下屁股,還天天上大刑折磨他,這就讓人真看不懂他。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嘉靖也是人,也是一個有廉恥、講自尊的人。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嘉靖四十五年的朱厚熜,不會不知道自己這四十五年皇帝是怎麼幹過來的。你要問他愧不愧對億萬黎民,他嘴上不承認,心裡估計也是有點愧疚的。
但是這份內疚,只能他自己一個人心裡有,如果有人揭開,那就炸了鍋了。而海瑞,就是揭開傷疤的人。對此,嘉靖的心態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朱厚熜非常恨海瑞,畢竟自己的短被人揭了,而且罵的那麼狠、那麼直白,等於告訴皇帝——你這四十五年乾的,還真不如沒有你這傢伙的!
另一方面,朱厚熜也很清楚海瑞說的都是實話,尤其是在萬馬齊喑的時代,有這麼一個石破天驚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更能看出他的忠誠。
因此,嘉靖不想殺他,但也不想放過他,反正自己就要死了,人情留著給兒子做好了。至於誰要救他,那對不起,你可別想在我這玩政治投機!
-
4 # 黎小二
,並不是不敢殺,而是海瑞有其後期價值。嘉靖用人如下棋,賢時便用,不賢則黜,足見其實用主義的用人觀。晚年的嘉靖,也深知制度之弊端,與接班人不成器。海瑞是他留給軟弱兒子的“國之利器”,可為後期軟弱兒子推行改革用。
2,此舉足以說明嘉靖並非昏庸,其亦不願殺了海瑞來給海瑞一個直名,而自己遺罵名於史冊。
-
5 # 飛天夜航船
因為海瑞不僅是清官,還是個能臣,最關鍵的是他不怕死,試問這樣一個人,他的道德和能力上沒有缺點,你憑什麼殺他?殺了他不是坐實了自己昏君海瑞忠臣的名聲嗎?
海瑞不僅是清官,也是能臣!
首先海瑞的執政政績非常好,從他在淳安、興國兩縣的執政官任上的作為可以看出,其次隆慶初年海瑞巡撫南直隸的時候,也幹了很多事兒,比如:1、丈量清查土地(逼迫徐階退田,這也是張居正最後想幹沒幹成的)2、考察官吏政績(類似考成法)3、試行統一賦役(類似一條鞭法)4、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最有名的,就是海瑞在應天巡撫任上頒佈的《督撫條約》,矛頭首先指向了貪汙腐化的官僚階層,其主要內容有:一是禁止屬官在接待自己時講排場、擺闊氣,如規定自己到各府、州、縣時,“官吏不得出郭迎送”、“各屬官俱用本地服色見”,“本院到處不用鼓樂”,“所在縣驛俱不許鋪氈結綵”。二是反對侈靡,如規定自己到州縣,只在原有公所居住,公所“不許修改”,包括公所中的排設、硯池、桌幃等物,也只用原物,“不新制”;還規定“各官參見手本”用價廉草紙,前後不著殼,不許用高價紙;自己到各地吃飯,物價貴的地方每餐用銀不準超過三錢,物價賤的地方只能用二錢(包括柴、燭費)。三是反對貪汙及化公為私,規定“侵欺倉庫,律有明條”,“不是為公為民,決不支用”,不準用公物“充人情”、請客送禮,規定只能公事用公銀,辦私事要用自己的俸金,如果“不分公私,混行支用”就要以貪贓論。四是反對行賄受賄,規定不許給官署及長官送禮行賄。為了防止書吏收取賄賂,要求巡捕官對書吏進行搜身檢查,如果行賄的是官,要加重處罰。五是用經濟辦法懲處瀆職的屬官,如規定官軍不能按時領到月糧,府州縣官也不能支取,或者把府州縣官的米、銀扣發給官軍不僅如此,《督撫條約》對鄉規民俗還有頗多規定,比如要求寡婦不願守寡者,須從速嫁人等,可以看出對當時東南新興市民風氣有一定的變通管理的地方,而不是跟假道學先生一樣一味的要求寡婦守寡。 -
6 # 四川達州人
嘉靖當然能殺海瑞,簡單杖斃就可以。
然而,嘉靖已經看透了明代官場。
當時,無所謂清流與否,文官皆以上書指責皇帝過失並接受廷杖為榮耀。如果被打死了,文官的名聲及品德立即可以高大幾個檔次,家族與子孫只會受益匪淺。已經當了45年皇帝的嘉靖當然不願意繼續當反面教材,多次品讀海瑞的《治安疏》,也就沒有追究海瑞。
第二年,嘉靖與徐階等商議禪讓皇位後才下令逮捕海瑞,也沒聽從意見而處死海瑞,只是關起來。不久,嘉靖去世,海瑞被釋放。
-
7 # 洛水清風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公元1565年,官至六品的海瑞抱著必死的決心 ,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毫不留情直言嘉靖沉溺於長生不老之術,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荒廢朝政,聽信讒言,造成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朝野上下,萬馬齊喑。
自古忠臣比比皆是,他們勸諫皇帝的方式都是比較委婉。沒有一個像海瑞一樣敢於直言皇帝:一意修玄,是陛下心之惑也,過於苛斷,是陛下情之偽也……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蘸,修蘸所以長生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終……
嘉靖還沒看完,就氣的把奏摺摔倒地上,怒喝到道:“快把海瑞抓起來,別讓他跑了!”大臣嚇得跪倒一地,齊喊:“陛下息怒”。旁邊宦官黃錦小聲說道:“這個人跑不掉了,聽說在遞上奏摺前,他已經為自己買好棺木,只在家等死。”嘉靖聽罷,沉默許久,又撿起奏摺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冷笑到:“他想做比干,可朕不是紂王。”
嘉靖不是昏君,他心裡明白海瑞所說句句屬實,不是在譁眾取寵。這麼多年來,無論嚴嵩、徐階這些大臣,無不順從於他!海瑞冒死直諫是個忠臣,但也深深傷了嘉靖的自尊。如果聽之任之,皇帝的尊嚴何在、威望何在!嘉靖越想越生氣。1566年,嘉靖下令把海瑞關進大牢,但一直沒有處死海瑞。海瑞就這樣在大牢中熬了十個月,直到嘉靖駕崩。
嘉靖為啥遲遲不處死海瑞呢?是因為“投鼠忌器”。如果僅憑這道大罵自己的奏摺, 就把海瑞殺掉,那他真的要背上千古昏君的惡名!嘉靖不會如此低智商,他在等處死海瑞的藉口,等大臣們彈劾海瑞有啥不軌之舉。可惜,老天沒有給嘉靖過多的時間。假如,嘉靖再多活三年五載,以他瑕疵必報的性格,大牢中的海瑞難逃一死。
回覆列表
不是不敢,是不想,對於嘉靖來說殺海瑞太容易了,贏海瑞才難。而且文管都以罵皇上被殺為榮,嘉靖怎麼會隨了他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