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抑鬱症有什麼判斷標準麼?
5
回覆列表
  • 1 # 不游泳的魚140513999

    我覺得抑鬱症每天都鬱鬱寡歡的,在喧鬧的場合也感覺眾人無我,別人稍微說重了一點就感覺全世界都對不起她,感覺所有的人和事都跟她作對似的,發現自己有點抑鬱症傾向就要重視起來,趕緊多曬曬太陽,多找幾個朋友一起逛逛逛喝喝茶打打麻將,看看搞笑的影片搞笑的段子,儘量不要一個人窩在家裡,尤其是不要住在見不到太陽的房間裡,白天都要開燈的那種房間,一定要多曬太陽

  • 2 # 使用者6503856202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有區別,抑鬱情緒每個人都可能出現,而抑鬱症只是少數人。判斷標準沒有十分量化的東西,只是人的感覺,包括是不是痛苦,非常痛苦的是;發病時間,一般是3個月以上的是;影響社會功能程度,能不能堅持工作學習,還是不能工作。從這幾個角度判斷,當然需要諮詢師的經驗。

  • 3 # 我說精神

    謝謝小悟空邀請,精神科醫生來回答你的提問。

    這個問題其實是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抑鬱情緒所有人都會有,因為心理因素產生的一段時間的悶悶不樂,提不起精神,吃不下睡不著,很多人這個時候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其實不然。抑鬱情緒持續時間往往很短,隨著心理因素的消失而消失,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抑鬱的程度也不會很嚴重。

    抑鬱症是一種醫學疾病,是持久的情緒低落,可以有心理因素也可以沒有心理因素,即使心理因素解決了症狀也不會自行緩解或消失,持續時間很長,且還會有明顯的興趣喪失、精力減退、自我評價過低、悲觀厭世,最後出現輕生念頭甚至輕生行為。

    抑鬱症的患者往往會覺得自己思考平日的問題很困難、很吃力,因此無法勝任日常工作,甚至影響家庭上生活。而抑鬱症作為誰都可能出現的情緒不會影響工作和生活。

    作為一種疾病和情緒,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對患者的社會功能的影響有很大區別。但如果抑鬱情緒長時間存在,不能自行調解的話也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很多事情,順其自然就不那麼難了。

  • 4 # 一境心理

    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抑鬱發作診斷標準,抑鬱發作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症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並至少有下列4項: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減退。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病程標準】 (1)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狀,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診斷。若同時符合分裂症的症狀標準,在分裂症狀緩解後,滿足抑鬱發作標準至少2周。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鬱

    【分類標準】根據社會功能損害的程度抑鬱症可分為輕性抑鬱症或者重症抑鬱症;根據有無“幻覺、妄 想,或緊張綜合徵等精神病性症狀”,抑鬱症又分為無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症;根據之前(間隔至少2個月前)是否有過另1次抑鬱發 作,抑鬱症又分為首發抑鬱症和複發性抑鬱症......

  • 5 # caoxiaopeng

    這應該是專業醫師來回答,還比較準確。外行適說兩句。所謂抑鬱,什麼抑鬱呢?一定是情緒,任何人都會有情緒的抑鬱。比如說,股票受損,失戀,被騙,疾病纏身,總之,遇到所有不愉快的情緒,你能夠或長或短的時間中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就沒有達到抑鬱症的程度。如果你老是被不良情緒困擾,自己又走不出來,那就應該視為抑鬱症了。應該及時看醫生了。

  • 6 # 本科中藥師日記

    什麼是真的抑鬱症,判斷標準?

    的確,抑鬱症與抑鬱是太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了。其實也正常,第一,二者沒有特別明晰絕對的界限;第二,抑鬱極易轉化為真的抑鬱症。

    一,常見的抑鬱症判斷標準有許多,在網上搜一搜,相關資訊太繁冗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持續較長時間的心境低落,喜歡自閉獨處,社交恐懼,睡眠障礙,飲食障礙,興趣缺失,思維遲鈍,行為能力受限,手忙腳亂判斷力下降,悲觀失望,內疚感,負罪感,無力感、無價值感,出現自殺念頭……

    二,專業精神科醫生有一整套科學的評價標準,有相關的測量表及檢測儀器,客觀地評價就診者是否為抑鬱症患者。並且隨著科技與醫學的不斷髮展,相關技術手段會更加完善。

    四,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透過一些客觀標準分析、界定抑鬱與抑鬱症。在筆者看來,抑鬱+社會邊緣化,同時具備這兩項特徵,基本可以確定為高度疑似抑鬱症患者。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抑鬱症狀,而患者本人無法排解,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逐漸脫離社會、遠離人群,不能從事工作等社會實踐,那這個人更傾向於是真的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那麼多?實際上,抑鬱症真的離每一個人並不遙遠,你不能適應環境,不能及時調適身心狀態,抑鬱症會輕鬆找到你。更無論抑鬱了……

  • 7 # 小徐遊記

    作為抑鬱患者我說點不同觀點。

    醫院裡的門診醫生和住院部的臨床醫生說實話我認為是有區別的。我去的時候。門診醫生直接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後來要求住院。我的主治醫生也是主任醫師診斷是抑鬱性神經症。有次我在都市新聞上還見到他去接診一個發病鬧事的精神病患者。他的實力我是認可的。進醫院那些神志不清的病人幾天下來就正常了。很多患者都評價說這個醫院技術水平很好。說實在的門診那個醫生水平還真不敢恭維。但是實踐來看那個住院部的臨床醫生確實厲害。

    我特意問過主任醫師這個抑鬱症和抑鬱性神經症的問題。他說抑鬱症就是認為他自己沒用該死。活著沒意思想自殺而且會真的自殺。他外界基本都是沒有明顯壓力的。這類人用醫學上來說就是腦子裡一種化學物質缺乏。治療起來也簡單。抗抑鬱藥一吃人過一段時間完全大變樣。治療起來簡單效果快但是需要終身服藥。說實話這種人我還沒真正見過。但是我的主任醫師確實給我這樣講。他臨床見過。

    再說抑鬱性神經症。這個其實就是遇到壓力心情不好。主要是外界壓力大。這類人腦子裡化學物質沒問題。吃藥效果不明顯。我就是這類。效果確實不明顯。現在壓力小了確實沒啥事了。

    抑鬱性神經症和抑鬱症我說的夠直白吧。如果你是抑鬱性神經症還是少花點錢多想法處理好面臨的問題。等問題解決了人也就好轉了。要是抑鬱症這類必須那就必須就醫了。這類就比較危險。

    醫學界也是又亂相存在的,我這樣說容易得罪一些醫生。但這是我花了所有的錢買來的經驗。當初錢白花了。當然不管是抑鬱症還是抑鬱性神經症我認為你都要就醫。抑鬱症就不說了。抑鬱性神經症的人他們的壓力往往來自身邊人的不理解埋怨看不起。去看看心理醫生起碼還有人去傾聽你的苦衷。

    祝願所有的抑鬱患者都能順利走出抑鬱

  • 8 # 春年一玄學心靈導師

    第一個問題個人認為中度抑鬱症就算是真的抑鬱症了。

    第二個問題,具體的判斷有點難,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有個半年沒見面的朋友,有天發朋友圈一組照片,其中一張讓我看出ta有心事,是輕度抑鬱症的表象,半個月後我倆通了電話,我問ta有啥心事?當時一口否定,我就告訴ta那天的照片出賣了ta,知道騙不了我,兩天後抽空來說出了ta的困惑。這種靠自我調節很快就好了。

    有個中學生被老師帶來的,她的媽媽認為她有問題,她認為媽媽有問題,跟我聊的時候我發現她沒問題,就跟她說讓人拍張她媽媽的照片,但不能讓她的媽媽知道,看了照片我說她的媽媽已經是中度抑鬱症了,後來想辦法讓她的媽媽來找我了。這種情況不能及時醫好就會成重度抑鬱症。

    還有一種就是我的那篇遊離的眼神絕望的心,這種就是已經有了自殺傾向的。

    個人認為要真正判斷抑鬱症的標準,至少要懂醫學心理學,心理學,面相學,還要有超強的感知力。

  • 9 # 快樂抗癌的Ms陳

    如果你可以在人前Sunny燦爛,而在人後消極低迷,你可以在朋友面前樂觀開朗,而在沒人的時候失聲痛哭,你可以在家人面前堅強快樂,而在一個人的時候悲傷痛苦,你可以去理解任何一個人的遭遇,同情他們,安慰他們,但卻不能理解自己的遭遇,安慰自己,擁抱自己,你活在了假面裡,你忘記了表現出真實的你自己,這個時候的你就是真的抑鬱了。抑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抑鬱症屬於情緒障礙,心境障礙,情感障礙,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鑽了牛角尖,心理感冒,始終糾結一個問題,不能面對它,解決它,時間長了,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斷地自我否定,卻不會自我肯定,長時間的自我壓抑,和對生活的失望,對周邊人的失望,對社會的失望,對人生的絕望,漸漸讓一個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又無從訴說,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爆發,一旦你掉進一個始終走不出的圓圈,你就會迷失在裡面。判斷你是否真的抑鬱,就聽聽自己得內心聲音,你還能不能夠抗爭下去,你還有沒有能力堅持下去,你希望你的人生是充滿希望,還是處處透著絕望,你還有力氣掙扎嗎,如果你無力掙扎你認輸了,那麼你可能抑鬱了,趕緊自救吧,如果你對自己還有信心,還有希望,那麼抑鬱只是你的一部分情緒,你可以調整好它,也可以戰勝它,抑鬱就是個心結,解開這心結,煩惱盡去。忽略抑鬱的情緒,就做個聾子,不去聽心裡那些擾亂你情緒的聲音,不要壓抑自己,不抑,就不會鬱,還有就是一定要努力改變你的生活狀態。

    萱語心陳

  • 10 # 了凡心療愈

    抑鬱症不僅是生理疾病同時伴隨主觀的心理因素

    謝謝小秘書的邀請!在臨床上抑鬱症定義為由於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以長期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心境障礙,但是我們也知道抑鬱症不僅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如果你去醫院掛號對應的科室一般是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經內科,心理疾病的判斷標準十分明確客觀的,比如說你感冒發燒了,透過生理治療,高燒從39攝氏度降低到37攝氏度,那麼這個標準就意味著你的感冒快要好了,如果有人患上了白血病,經過生理治療,白血球的數量得到了控制,罹患癌症, 癌細胞數量得到控制,那麼白血球數量癌細胞數量都是衡量病情好壞的標準,這很直觀很好理解!

    抑鬱症卻不盡然,儘管說透過三環類四環類單胺類神經遞質抑制劑來平衡攝取水平,但是這個標準更多是心理層面上的, 比方說經過生理治療我今天感覺神清氣爽了,但是第二天跟家人一吵架,又復發了,那麼這個好的標準是什麼呢?所以很籠統跟模糊只是說如果導致了心境障礙, 才能稱之為抑鬱症,那麼平時表現出來的抑鬱情緒呢?比如像是林妹妹那樣感懷: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林妹妹的心理狀態,嚴格來說算不上心境障礙,只能說是抑鬱人格導致的抑鬱情緒,心境障礙也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是指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變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生理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或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和有幻覺堯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這裡需要注意的有被稱之為“擺鐘病”的雙相情感障礙,是由抑鬱症跟狂躁症併發形成的綜合症,表現出時而抑鬱低落時而奔逸激動,喜怒無常,這種極端的情緒,比如處在狂躁症區間的時候並不意味著自己從壞的負向的情緒區間出來了,這是由於狂躁症的自知力喪失而以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表現,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症狀等症狀,這也是心境障礙的表現。

    各種心境障礙的臨床表現歸納如下:

    1.抑鬱發作

    抑鬱發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三低症狀”,以及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共患焦慮,個別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狀。

    2.躁狂發作

    臨床上,躁狂發作的典型症狀是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活動增多。常伴有瞳孔擴大、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等軀體症狀以及注意力隨境轉移,記憶力增強紊亂等認知功能異常,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有錯覺、幻覺和思維不連貫,成為“譫妄型躁狂”。躁狂發作臨床表現較輕者稱為輕躁狂,對患者社會功能有輕度的影響,部分患者有時達不到影響社會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覺察。

    3.混合發作

    指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臨床上較為少見。通常是在躁狂與抑鬱快速轉相時發生。例如,一個躁狂發作的患者突然轉為抑鬱,幾小時後又再復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這種混合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鬱相。混合發作時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均不典型,容易誤診為分裂心境障礙或精神分裂症。

    4.環性心境障礙

    環性心境障礙是指心境高漲與低落反覆交替出現,但程度均較輕,不符合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時的診斷標準。輕度躁狂發作時表現為十分愉悅,活躍和積極,且在社會生活中會作出一些承諾;但轉變為抑鬱時,不再樂觀自信,而成為痛苦的“失敗者”。隨後,可能回到情緒相對正常的時期,或者又轉變為輕度的情緒高漲。一般心境相對正常的間歇期可長達數月。其主要特徵是持續性心境不穩定。這種心境的波動與生活應激無明顯關係,與患者的人格特徵有密切關係,過去有人稱為“環性人格”。

    5.惡劣心境障礙

    惡劣心境障礙指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的輕度抑鬱,而從不出現躁狂。患者在大多數時間裡,感到心情沉重、沮喪,看事物猶如戴一副墨鏡一樣,周圍一片暗淡;對工作興趣下降,無熱情,缺乏信心,對未來悲觀失望,常有精神不振、疲乏、能力不足、效率降低等體驗,嚴重時也會有輕生的念頭;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無明顯的精神運動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狀,工作、學習、生活和社會功能不受嚴重影響。常有自知力,主動要求治療。患者抑鬱常持續2年以上,期間無長時間的完全緩解,如有緩解,一般不超過2個月。此類抑鬱發作與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較大關係,也有人稱為“神經症性抑鬱”。

    抑鬱症的DSM-5臨床診斷標準

    基於抑鬱症的心理因素,所以如果你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去了醫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經內科,心理醫生會給您做心理評估量表,而這個量表從你的認知你的生理你的心理等負面評估你是否患上了抑鬱症,臨床診斷學的參考標準是,《DSM-5(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已於2013年5月8日由美國精神病協會APA)在美國正式出版,此標準的特點在於對某些精神疾病疾病提高其“診斷特異性”標準(也就是診斷準嚴格要求排除真正沒有精神疾病的人,其對於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抑鬱症的診斷標準:A在連續兩週內有5(或更多)項下述症狀,並且是原有功能的改變,其中至少有1項症狀是(1)心境抑鬱或(2)對活動失去興趣或者愉快感。注:不包括雖然由軀體情況所致的症狀,或與心境不協調的妄想或者幻覺。

    1,幾乎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心境抑鬱,主觀體驗(例如,感到悲傷或空虛),或他人觀察到(例如,流淚)注意:兒童和青少年可以是易激惹。

    2,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的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或者愉快感顯著減低(主觀體驗或他人觀察到)3,沒有節食時體重明顯下降,或體重明顯增加(例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都有食慾減退或者增加。注:兒童要考慮體重沒有得到預期增加。

    4,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5,幾乎每天都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者遲滯(不僅主觀感到坐立不安或者遲滯,而且別人也能觀察到)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者缺乏精力。

    7,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無用,或者有不恰當的過分的內疚(可以達到罪惡妄想的程度:不僅是為患病而自責或者內疚)

    8,幾乎每天都有思維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減退,或者猶豫不決(主觀體驗或者他人觀察到。)

    9.反覆出現死的想法(不只是怕死),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但無特定的計劃,或有自殺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殺計劃。B症狀不符合混合發作標準。C症狀引起具有臨床意義的苦惱或者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損害。D症狀不是由於物質(如成癮藥物、處方藥物)或者軀體情況(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直接生理效應所致。E症狀不能用喪撼反應(即失去親人的反應)來解釋,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或者症狀的特徵為顯著的功能損害、病態地沉浸於自己的無用感、自殺意念、精神病性症狀或精神運動性遲滯。

    抑鬱症心理療愈的必要性

    認知行為療法

    基於抑鬱症的心理成分,心理療愈在治療抑鬱症的過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了,因為抑鬱症的好壞標準大多帶有患者本人一定的主觀成分,所以在生理治療上並不能形成某一統一的標準,進而凸顯心理療愈的重要性,比如目前普遍的認知行為療法,是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透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其中最為人所知就是ABC法則,A是引發我們情緒的事件,B是我們的認知方式,C就是結果,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去找A的茬,所以我們每天都疲於奔命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而事實上B才是唯一能夠控制的因素,舉例:對一幅抽象派的繪畫;有人看了非常欣賞,產生愉快的反應;有人看了感到這只是一些無意義的線條和顏色,既不產生愉快感,也不厭惡。畫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應C各異,這是由於人們對畫的認知評估B不同所致。所以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標準,你只需要找到對於認知產生積極影響的標準即可。

    意識療法旨在超越這些標準,將自己的意識從外界拉回來關注自己而做到心身合一,但是人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問題,所以一直會向外界尋求幫助,而實際上心動力只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獲得,拂去世間的浮塵靜待你的發現,只有這樣你才能覺知你的潛意識層面的傷口所在,只有這樣你才能放下對與錯,愛與恨的標準,你才能超越這些限制性信念, 你才能不被這些含有標準的情緒所牽制,繼續在紅塵裡打滾,你會透過這些標準看到事情的本來面目,持續的覺知就是觀照,這種療愈的效果就是王陽明先生說的知行合一,也是《心經》裡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透過觀照的方法,見到了色、受、想、行、識的本體都是空的,沒有一個實實在在、永恆不變的存在。唯有這樣才能度一切苦厄!這就是自我療愈的開始,讓療愈自動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給你最大的樂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