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山流水276587399
-
2 # 周衝的影像聲色
是什麼決定孩子未來物質能否豐盛?
為什麼說寒門很難出貴子,三代才能出貴族?
真的是父母必須有錢,才能大機率保證孩子未來富有嗎?
事實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一朋友富有而且修養氣質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
她的童年時代,物質上大家都很貧乏,但媽媽總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時不時給孩子們帶回一些美好小玩意。從來不對孩子傳遞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這樣的沉重感教育,孩子們一直感覺內心富足流動,所以後來到社會上憑藉自己的能力,各個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見過幾個這樣家庭出來的人,出生於中國最貧乏的年代,父母和大家一樣接近一貧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頓肉,也願意叫上朋友孩子一起快樂分享,孩子們精神氣質如貴族一般。
後來等政治環境一好轉,他們總是能最先找到出路。
三代出貴族指的不是必須三代財富才夠培養出貴族,而是內心的匱乏感,經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轉變。
所以說,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
很多家長不願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花錢的同時反覆強調金錢多麼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等等,孩子由此收穫到的是匱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錢的關係沉重艱難。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童年親子關係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
通俗點講,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式設計師,童年父母給孩子潛意識寫入的是匱乏與沉重,孩子未來怎能豐盛流動?
帶著匱乏感來到社會上,潛意識指揮著自己,也容易處處體驗匱乏與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總是能找到吃力不賺錢的活,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鬆享受,一給自己花錢就覺得愧疚,同時容易過度囤積東西,造成更大浪費。
例如曾經總被父母說不要浪費護膚品,自己賺錢後忍不住買大量護膚品,卻捨不得用,最後都過期浪費。
如果父母經常傳遞的是:物質攀比可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了。
那麼孩子未來很可能收入一般,賺錢上”不思進取“,卻又同時物慾難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盲目囤積。
一媽媽觀察發現,給女兒買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說要愛惜,不要弄壞或浪費,基本上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兒閒置,時間長了不是放壞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違背當初買它們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費。
還有媽媽反饋說,給兒子買了顏料和畫筆,教育兒子不要浪費顏料,結果兒子只用畫筆畫畫,不用顏料。
這是為什麼呢?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傳遞的是制約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寧願不碰。
孩子不會用頭腦自欺欺人,無論大人認為道理多正確,孩子直接從能量層面感受大人傳遞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如果父母持續不斷以正確為理由強加各種負能量,孩子最終也就變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壓抑,制約在所謂的“正確人生道理”中。
有人問,是不是孩子的慾望都要百分百滿足?孩子的欲求滿足還是不滿足,取決於你的能力和意願。
有能力也願意滿足,就輕鬆愉快的盡情滿足,多多益善。
沒能力或者不願意滿足,就直言相告:我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或者我就是捨不得錢。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
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滿足,會知道那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不配得,未來依然可以透過工作賺取豐富物質生活。
有一次孩子要一樣東西,媽媽講各種不給買的理由拒絕孩子,孩子直接問:"媽媽你為什麼見不得我開心?"
孩子經常能簡單通透的看到本質。
父母若對自己內心的匱乏感沒有覺察,會無意識地傳遞給孩子。
自己小時候沒得到過的快樂順暢,所以也要跟孩子較勁,讓孩子處處擰巴。
王爾德說: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在讓孩子愉快這點上,都顯得出奇的吝嗇。就在他們或是粗暴,或是和藹地奪走那些讓我們愉快的事物時,他們總會不忘附加這樣一句:這樣做是為了你好。而這真的是一句帶有說服性的辯詞,它會在最後使我們也同意毀滅自己。
不要評判孩子的慾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說這麼做是為孩子好。
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可能在你眼裡那個根本沒必要,但在孩子心裡就是他想要的。
無論買或者不買,請尊重孩子的慾望,你可以不滿足,但是不能自以為是去評判。
富養窮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而跟經濟能力關係不大。
一些身價千萬的父母,去趟香港給孩子帶一堆上千塊的童裝,因為這是父母想要的。
而孩子喜歡的貼紙或搖搖車,卻經常跟孩子較勁,給孩子製造匱乏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一些,容易變得慾壑難填,跑車名錶攀比著買,也很難彌補童年的匱乏感。
然後所有人都會感嘆一句:就是父母太溺愛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費。
溺愛幾乎是華人的萬金油標籤,孩子出啥問題都往溺愛上貼,典型的中國式漿糊邏輯。
那些口口聲聲富養就會把孩子養成李天一的網友,按照這個邏輯,豈不是窮養的孩子就要變成馬加爵?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眾人皆知,人類一個需求層次滿足後自然向更高層進階,這再自然不過的常識,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滿足越沉溺越瘋狂要求"的妄想,而且以此妄想為理論依據時常跟孩子的需求較勁,看不得孩子順暢開心。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心窮之人一旦擁有權力便容易窮奢極欲,劉志軍成克傑等著名貪官都回憶說出身窮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
誠意麵對孩子需求,不跟孩子較勁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心是那麼純淨易滿足。
在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經常有來訪者因為孩子的問題找到我們。
一個全職媽媽的兒子4歲,內向膽小,見人從不打招呼也不願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
因為長期限制吃巧克力,兒子對巧克力呈現出成癮般的痴迷。
後來媽媽自省,決定徹底放開限制,去香港買了一旅行箱巧克力。
孩子開始不敢相信,問媽媽這些都是給我的嗎?
媽媽確認說這都是給你的,你想怎麼吃怎麼吃。
結果孩子一路主動跟出租車司機聊天,電梯裡見人就招呼,主動分享,單純快樂得像小麻雀。
一箱巧克力,就給孩子帶來天堂般的快樂,充沛的能量流動。
對孩子來說,快樂不在於價格標籤,而是被父母充分的看見和迴應。
一網友說得好,如果我能吃2塊巧克力,給你願意給我10塊,剩下8塊都在說:我愛你。
童年長期的匱乏感,逐漸凝固成內心黑洞,真正慾壑難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
成年後的黑洞,依然可以透過自我覺察療愈。
若把最惡劣的想象投射給孩子,透過打壓孩子欲求,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還美其名曰為孩子好,則至少毀三代。
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階的需求層次。
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來不會在婚戀中只敢要安全無害的人;
物質需要被父母及時肯定迴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
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綻放不可思議絢爛的一生。
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哲學家大多出身富貴之家或者有貴族供養。
80年代大家物質條件差不多,但父親給了我“富養”的感覺:我想要1,他願意給2,絕不會只給0.8。
所以我對物質有很好的品味,清晰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成年後人生追求是了悟真相,在地球上盡情擴充套件生命體驗,並深信金錢會應我所需流動,富養給與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
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著奢靡。
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給他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
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花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
請不要再傾述養家多辛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
為了孩子未來精神和物質的豐盛,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匱乏感,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
-
3 # 嶧縣西門裡老李
首先我想弄明白:這窮養、富養的內涵是什麼?如果說是物質的需求,那恐怕是最貧困的家庭,在物質上也是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極個別除外)。不然怎麼會出現“百姓家養出了富二代”?
我倒以為孩子的成長與貧富並無太大關係。窮不怕,窮山溝裡照樣有快樂童年,也照樣能飛出金鳳凰;嬌生慣養的富養,別墅樓裡的圈養,如果沒有人性道德的引導,也未必能培養出知書達理的高品質才女!
梁曉聲先生提出的: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別說是孩子了,我們又有多少達標?
一個空姐在頭等艙裡發現了明星劉詩詩,等乘客都下飛機後她驚奇的發現:唯有劉詩詩把自已座位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一剛到澳洲的同胞跟一當地華人去雪梨海域捕漁,發現每打上一網只挑出個大的,大部分又扔回大海。為啥?只有符合標準的才可捕撈!可遠在公海沒人看見呀?答: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在自由度最高的美國,在大街上拿著開啟的酒瓶是違法的,孩子哭鬧、家長抬手一巴掌是違法的……正因為這麼多的約束,才造就了美國的自由!
一位導師讓他的弟子把打碎的玻璃片裝入袋中,並寫上“裡面是玻璃碎片,危險”!這樣,揀垃圾的人就不會劃傷手指。
如果我們不但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在心靈上“富養”成知恩、善良、博愛、守規的,具有堅強意志和拼搏精神的強者,這才是每個家庭乃至國家之大幸!
-
4 # BLINGBELLE
個人人為: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近日,一段小朋友在工廠幹活的影片火了。
河北滄州的尹女士在工廠工作因6歲兒子放假,便將其帶到廠裡“體驗生活”
孩子試著工作了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他告訴媽媽:
錢還是不好掙,今後要好好學習!
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嗎?
應該!
世界真實的樣子,本就在那裡,不是你硬給孩子製造夢境,就會消失不見的。
要視年齡與接受度,慢慢告訴他們生活的真相。
孩子總有一天,要與生活短兵相接。
你曾經對孩子隱瞞多少生活真實的樣子,孩子就會受到多大打擊。
所以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讓孩子見識社會的醜惡髒,從小就要增強他們的辨識力。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相信社會的真善美。
-
5 # 耿向順
我認為,育兒不要攀比,不要從眾,不要炫耀,窮孩子窮養,富孩子富養,不管窮富,都要精神上富養,用愛養,用心養,給孩子有愛積極的家庭和環境,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積極上進的人,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報多少課外補 習 班都有用。
無論男孩子女孩子,都必須富養,但這裡的的"富養",不是物質上的富養,是精神上的,更要讓孩子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有智慧,更懂感恩。
豐富孩子的閱歷和知識面,讓孩子有眼界;讓女孩子能辨別是非,不易上當受騙;讓孩子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思想品德;讓孩子博學多識,有一技之長,能安身立命。
-
6 # 週週理財速遞
作為孩子的父母而言,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選擇富養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誰也不忍心過於苛責孩子的物質生活。特別是中國的父母都是屬於付出型,不求任何回報的,家裡面有一個好吃的都是要留給孩子的。
孩子窮養和富養其實並不僅僅只意味著在物質生活上,同時你還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如果你一個孩子,他的物質生活很豐富,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很貧乏。那麼這個孩子的養育也是失敗的。
吳軍老師在他的具體生活裡面就談到了。他的育兒方面的一些理念,他說他在養孩子方面,他不會過於苛責孩子刻意的去享受一些不好的物質條件,因為一個人只有見識上去了,那麼你再想要讓他生活的不好,他自己也會想辦法去改善自己的處境的。
而且一個好的環境,通常那個環境裡面的人都是過得很不錯的,素質也是比較高的。和這樣的人接觸你的孩子,他的素質也會比較高,所以作為家長而言,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還是儘量的給孩子提供一個比較舒服的生活環境,不至於讓孩子因為一些物質方面的匱乏而感到自卑。
一個孩子窮養和富養這些不是最重要。重點你要讓孩子“知禮、懂禮、守禮。”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才是作為父母養育孩子的基本,一個孩子窮養和富養是和家庭條件有關的,沒有辦法選擇。而且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這些物質生活都只是他的起點,未來究竟孩子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奮鬥,所以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透過這些做人的標準,來去創造自己未來的人生。
季小童:MBA畢業,一點資訊特邀入駐自媒體人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邀請。孩子是該富養,還是窮養?我覺得既不富養,也不窮養。根據自已的經濟狀況,家庭環境決定。如果窮也沒有必要去打腫了臉充胖子,那樣錢去而債來,那樣壓力大,不開心,不快樂。孩子生在那個環境裡也不利。相反,艱難的環境會磨鍊人的意志,自小多吃了些苦,長大了還容易有出息。如果家庭環境好也不要過分嬌生慣養。溫窒裡的花朵是禁受不了風吹雨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