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490491910244
-
2 # 紛擾_4225
一,由實踐到認識
二,由認識到實踐
三,認識的全過程
一,由實踐到認識
認識的辯證過程,首先是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認識採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並經歷這兩個階段而實現了由前者到後者的能動的飛躍.
毛澤東同志說:"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透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
1.什麼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①什麼是感性認識
所謂感性認識,就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絡,事物的各個片面(即個別外部屬性)的認識.
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感覺是透過各種感覺器官對事物的表面的個別的屬性和特性的反映.
知覺是比感覺高一級的感性認識形式.它是感覺的集合.
表象是大腦對過去的感覺和知覺的回憶,是曾經作用於感官的那些客觀物件的形象的再現.表象的存在是不以客觀物件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為條件的.
從感覺,知覺到表象,是由個別特性到完整形象,由當時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後回憶的認識過程,這裡已經含著認識由部分到全體,由直接到間接的趨勢.
它是用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點.雖然是生動的,形象的,但是還不深刻,這就是它的侷限性所在.
結 語:感性認識的特點
②什麼是理性認識
所謂理性認識,就是指人們藉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絡和事物自身固有的規律性的認識.
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
概念
概念是對於同類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
它表現為一個個的詞.
如人民,國家,學生,教師等.
判斷是對事物之間的聯絡或關係的反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明或斷定.
判斷是由概念組成的,表現為一個個句子.
例如,今天的天氣很冷;張三是四川人等等,這都是判斷.
判斷
推理是以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
推理可以使人們由已知進到未知,獲得間接的知識.它不僅能反映事物當前已經存在著的內部聯絡,而且能預示事物的發展趨勢.所以推理是最能顯示理性認識威力的思維形式.
推理表現為複合句.
推理
結語:理性認識的特點
從概念到判斷再作推理,是理性認識由低階到高階的發展.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表現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綜合.它是認識的高階階段,抽象性,間接性是它的特點,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質為內容,因而是深刻的.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①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第一,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係,是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在認識發展過程中的體現.
第二,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還可以從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係上去理解.
②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這是由於實踐的需要所決定的
第一,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
第二,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我們要改造世界,達到成功的目的,只憑感性認識是不行的,要靠掌握規律,抓住本質,才能取得勝利.
感性認識中包含著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要用概念等理性認識的形式來表達
感性認識在理性認識的參與下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感性認識的發展.
波普爾:理論先於觀察
庫恩:一個人看到什麼,既取決於他所看到的物件,也取決於先前已有的視覺—概念經驗的引導.
愛因斯坦: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取決於你運用什麼樣的理論,理論決定著你到底能觀察到什麼.
中醫把脈要精通脈理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所謂理性認識包含著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以感性材料為基礎.
例如,即便是作純理論性的報告時,也總離不開引用一定的感性經驗材料,否則聽眾難以接受.
理性認識要以語言這種具有一定聲響或文字的感性形式來表達.
3.對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批判
唯理論的基本特徵
否認感性認識的重要性,片面誇大理性認識的作用.
唯心主義的唯理論 :
不但不承認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而且完全顛倒了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否認理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認為人們的觀念是生來就有的"天賦觀念".
唯物主義的唯理論 :
—它否認感性認識的作用,認為感性認識是混沌不清的,不可靠的,是造成錯誤的原因.認為理性認識不需要依靠感性認識,單憑所謂"直覺"就可以把握客觀事物.
經驗論的基本特徵
經驗論否認理性認識的重要性,片面誇大感性認識的作用.
唯心主義經驗論
不僅否認理性認識,而且也否認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甚至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歸結為自我的感覺和經驗,從而導致唯我論的荒謬結論.
唯物主義經驗論
—承認感覺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這無疑是正確的
—但它卻認為,只有感覺經驗才是唯一可靠的認識,而理性認識則是空洞的抽象,是不可靠的認識,這顯然又是錯誤的了.
我們反對這兩種錯誤的傾向,就必須努力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一面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一面又要不斷地研究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新情況和新經驗.
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意義
4,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途徑
①要勇於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②必須經過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的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回覆列表
一,由實踐到認識二,由認識到實踐三,認識的全過程一,由實踐到認識認識的辯證過程,首先是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認識採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並經歷這兩個階段而實現了由前者到後者的能動的飛躍. 毛澤東同志說:"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透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 1.什麼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①什麼是感性認識所謂感性認識,就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絡,事物的各個片面(即個別外部屬性)的認識.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感覺是透過各種感覺器官對事物的表面的個別的屬性和特性的反映. 知覺是比感覺高一級的感性認識形式.它是感覺的集合. 表象是大腦對過去的感覺和知覺的回憶,是曾經作用於感官的那些客觀物件的形象的再現.表象的存在是不以客觀物件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為條件的. 從感覺,知覺到表象,是由個別特性到完整形象,由當時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後回憶的認識過程,這裡已經含著認識由部分到全體,由直接到間接的趨勢.它是用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點.雖然是生動的,形象的,但是還不深刻,這就是它的侷限性所在. 結 語:感性認識的特點②什麼是理性認識所謂理性認識,就是指人們藉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絡和事物自身固有的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概念概念是對於同類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它表現為一個個的詞.如人民,國家,學生,教師等. 判斷是對事物之間的聯絡或關係的反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明或斷定.判斷是由概念組成的,表現為一個個句子. 例如,今天的天氣很冷;張三是四川人等等,這都是判斷. 判斷推理是以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可以使人們由已知進到未知,獲得間接的知識.它不僅能反映事物當前已經存在著的內部聯絡,而且能預示事物的發展趨勢.所以推理是最能顯示理性認識威力的思維形式.推理表現為複合句.推理結語:理性認識的特點從概念到判斷再作推理,是理性認識由低階到高階的發展.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表現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綜合.它是認識的高階階段,抽象性,間接性是它的特點,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質為內容,因而是深刻的.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①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第一,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係,是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在認識發展過程中的體現. 第二,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還可以從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係上去理解. ②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這是由於實踐的需要所決定的第一,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第二,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我們要改造世界,達到成功的目的,只憑感性認識是不行的,要靠掌握規律,抓住本質,才能取得勝利.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相互滲透感性認識中包含著理性認識感性認識要用概念等理性認識的形式來表達感性認識在理性認識的參與下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感性認識的發展. 波普爾:理論先於觀察庫恩:一個人看到什麼,既取決於他所看到的物件,也取決於先前已有的視覺―概念經驗的引導.愛因斯坦: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取決於你運用什麼樣的理論,理論決定著你到底能觀察到什麼.中醫把脈要精通脈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所謂理性認識包含著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以感性材料為基礎.例如,即便是作純理論性的報告時,也總離不開引用一定的感性經驗材料,否則聽眾難以接受. 理性認識要以語言這種具有一定聲響或文字的感性形式來表達. 3.對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批判唯理論的基本特徵否認感性認識的重要性,片面誇大理性認識的作用. 唯心主義的唯理論 :不但不承認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而且完全顛倒了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否認理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認為人們的觀念是生來就有的"天賦觀念".唯物主義的唯理論 :―承認物質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的知識來源於客觀世界.―它否認感性認識的作用,認為感性認識是混沌不清的,不可靠的,是造成錯誤的原因.認為理性認識不需要依靠感性認識,單憑所謂"直覺"就可以把握客觀事物. 經驗論的基本特徵經驗論否認理性認識的重要性,片面誇大感性認識的作用.唯心主義經驗論不僅否認理性認識,而且也否認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甚至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歸結為自我的感覺和經驗,從而導致唯我論的荒謬結論. 唯物主義經驗論―承認感覺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卻認為,只有感覺經驗才是唯一可靠的認識,而理性認識則是空洞的抽象,是不可靠的認識,這顯然又是錯誤的了. 我們反對這兩種錯誤的傾向,就必須努力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一面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一面又要不斷地研究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新情況和新經驗.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的意義4,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途徑 ①要勇於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②必須經過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的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