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月與九月

    《原野上的羊群》,讀後感如下。

    遲子建的小說《原野上的羊群》主要講述了兒童與自然的主題,講述了人類本有的天性和純真。文中的內容主要體現了兒童純真的心靈和對這個世界天真無邪的看法。文中“蘆葦”和她的姐姐帶領著人們去找尋那寧靜的美好,使讀者感受到文章中所帶來的“清澈之水”,“喝”下去之後“清涼潤喉”。《原野上的羊群》中所描寫的原野和羊群與都市人性的扭曲人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遲子建的筆風柔韌強勁,作品主要向人們呈現出心靈純潔可以淡然從容地面對整個世界。

    作者

    張蕾

  • 2 # 落霞孤鶩i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孩子的親身父親放不下孩子,心心念唸的想要看孩子的養父養母,於是原野上的羊群和神秘的牧羊人出現了。神秘的牧羊人在小說中叫王成吉,也是孩子的親身父親。在一開頭領養孩子時他沒有出場,用他妻子的話說孩子爸爸實在是捨不得這個孩子,但又實在沒有辦法,道盡了作為一個本該承擔家庭責任,養育孩子的中年父親的心酸和無奈,但這其實又是無數箇中國農村家庭的很平常的縮影。王成吉是小說中為數不多有名字的角色,在小說中他沒有出現幾次,但每次出現卻總感覺有一種莫名的悲壯氣氛。我在想,作者為什麼賦予他一個名字,大概是為了讓這個父親在小說中的形象是具體而又有感情的吧,畢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給一個完全不瞭解的家庭。愛子心切的他,為了窺探到一點點跟自己兒子有關的資訊,隱藏自己的身份,記下孩子養父的車牌號,知道他們有周日出遊的習慣,推測出他們可能會去的地方,去那個貧困的鎮上放羊,只為偶遇孩子的養父母,只為給孩子一些自己做的木頭珠子,木頭小熊,他在用他的方式表達著他看似微弱但又很偉大的愛,這一刻,父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小說的結局是我怎麼也沒想到的,孩子的小姐姐因為思念弟弟,在弟弟走後不吃不喝,最後得了厭食症,在6歲的時候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心愛的弟弟。爸爸把他葬在了弟弟常去的那片平原上,沒有墓碑,沒有標記,只有長起來的一大片草地,不知道哪裡是姐姐睡著的地方。

    這本小說是溫暖的,溫暖在女主人公的老公對她包容的愛,即使她不生育,老公依然會說這輩子就是要這麼愛著你,溫暖在他們對於這個領養的孩子的愛,更溫暖在保姆林阿姨同樣作為一個母親,雖然有一個叛逆的女兒卻從不忘記愛她,更溫暖在最後當這個孩子一天天長大,他的養父母會越來越愛他。這本小說也是心疼的,心疼那個離開的小姐姐,心疼那個神秘的牧羊人,心疼林阿姨對女兒永遠的愛。

    我想象著未來的某一天,女主人公和他的老公還是會常常帶他去那片葬著姐姐的原野上,或許某一天他長大了,他在那片原野上奔跑著,遇到一個神秘的牧羊人,那位滄桑的父親看著這個活潑的孩子,這個孩子看著大片的羊群和這個陌生的牧羊人,相視而笑......而長眠在原野上的姐姐應該也在睡夢中笑了,Sunny燦爛的照耀在大地上,閃耀出的是璀璨的金黃色,一切都是美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期如何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