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633185310

    紅珊瑚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綱柳珊瑚目紅珊瑚科,拉丁學名Corallium spp。

      棲息於200~2000米的海域。以浮游生物為食,無性生殖。珊瑚體形狀像樹,20年長一寸,300年增加一公斤,質地堅實,顏色紅豔。

      紅珊瑚與琥珀、珍珠被統稱為有機寶石。在中國,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徵,一直用來製做珍貴的工藝品。清代皇帝在行朝日禮儀中,經常戴紅珊瑚製成的朝珠。珊瑚還有養顏美容、活血明目的功效,是中藥名貴藥材。產於臺灣海峽、南中國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紅珊瑚又被稱為貴珊瑚,它們的骨質比較緻密,硬度和象牙非常相近,色澤有紅色、粉紅色和橙紅色等,適合加工成為華美的珠寶或高階藝術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紅珊瑚在珠寶大家庭中佔盡風流。它與琥珀、珍珠被稱為有機寶石。臺灣盛產紅珊瑚,由於紅珊瑚產於深海水域,全然不會對海岸帶有什麼破壞作用,因此,紅珊瑚加工工業非常發達。各種藝術作品層出不窮。其中的“鯉魚躍龍門”、“龍雕”、“千手觀音”、“紅珊瑚樹”等件件都蘊藏著中華文化的精髓,件件都是光彩奪目的珊珠寶藝術品,件件都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件件都是我們民族的驕傲。珊瑚,特別是紅珊瑚已是世界認可的當之無愧的國寶。

      “中國國寶”當然更應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國石”。紅珊瑚是全世界的珍奇,但只有在中國才把紅珊瑚文化推向了極致。

      人類對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羅馬人稱之為“紅色黃金”,當時的人們認為珊瑚能護身,避邪,並且具有“活血、明目、退燒等功能”,對漁民來說,它還可平息海浪,預測閃電和颶風的危害,有關珊瑚的傳說,一直被蒙上神秘的色彩。

      到公元13世紀時,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西藏,發現珊瑚被人們廣泛用於裝飾品及寺廟中的供佛聖品。

      在清代,珊瑚更是應用得非常廣泛,服飾制度中規定很多飾物一定要以珊瑚為之,例如皇帝在行朝日禮儀中,經常系嵌帶板的朝帶,戴珊瑚朝珠。皇太后、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場合要穿朝服時,必須要戴三串朝珠,其左右兩串為珊瑚,而後貴妃、皇太子妃、貴妃等除了中央一串琥珀與太后的東珠有所區別外,另兩串也是以珊為材質,嬪及貝勒夫人、輔國夫人等帶在中間的一串朝珠,一定也是珊瑚製成的。

      珊瑚,早就成為吉祥富有的象徵。紅珊瑚也早已為中國悠久文化的佼佼者。

      有人買一條紅珊瑚手鍊,用了一星期,紅珊瑚表面“發黴”長白,成了半紅半白的珊瑚手鍊,顧客認定紅珊瑚是假的要求退貨,而售貨員小姐說紅珊瑚肯定是真的,爭執不下。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白色的“雷”是一粒一粒的顆粒,這些白色顆粒一般分佈在紅珊瑚相對凹下去的地方或烈隙中,真的像紅珊瑚發了“黴”一樣,這些白色珊瑚在紅珊瑚上非常顯眼。筆者用熱水沖刷,擦乾前是紅的,擦乾後自然有那麼多白點,但不掉紅色,說明紅珊瑚不是經過有機染料染色的。又用“福人德”櫃檯專用超聲波清洗機清洗,也沒有效果,白色的“黴”點牢牢地“長”在了紅珊瑚上。

      珊瑚的主要組成成份是碳酸鈣(CaCO3),碳酸鈣只能在鹼性條件下穩定,碰到酸性介質就會產生分解反應,生成白色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氧化鈣=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產物二氧化碳所體揮發了,而白色氧化鈣留在了珊瑚上。碳氧化鈣對白色珊瑚無影響,對紅珊瑚就影響很大。在30度左右的悶熱天氣,人們會出很多汗,汗液中有酸性成份,如果紅珊瑚手鍊佩戴後老不清洗,汗水就會與紅珊瑚起上述化學反應產生白色氧化鈣,這種應使凹面和裂隙擦不著的地方產生的白色氧化鈣顆粒越來越大,直至能被明顯的看出來。另一方面,碳酸鈣分明反應在珊瑚表面產生,所以應當像人身上長痛子一樣,白色氧化鈣牢牢地“長”在紅珊瑚上,可是超聲波清洗機不能把這它洗下來.

      怎麼辦呢?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每天晚上用清水沖洗紅珊瑚首飾,把沾在上面的汗液清洗掉,不讓它起化學分明反應,就不能出現白色氧化鈣。如果已經生成了白色氧化鈣顆粒,可用清水沖洗後,用軟布擦乾,塗上嬰兒油,可恢復紅色,但這是沒有辦法下的辦法,是逼不得已的補救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吃果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