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處於現在的我們,每年都會填幾件新的衣裳,但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古時候的的“衣”和“裳”是分開的,他們分別代表不同的衣物。可能大家會訝異,衣裳是分開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在所說的衣裳指的是是一件衣物,但古代不是,它們各有所用。

    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在堯舜時期就有了衣裳制,在古代,衣裳的“裳”念“cháng”。到後來才把它念成“shang”“衣”狹義上講指的是上衣,往大了方面講包括一切可以遮蓋身體的東西,在古代分為頭衣,上衣,下衣和足衣,範圍很廣;“裳”一般指的是下衣,分為兩片,分別遮蔽前後兩部分。合起來就是上衣下裳。這就是他們兩個最本質的區別。

    “頭衣”簡單了說就是帽子之類的東西,但並不代表全部的帽子,因為那時的帽子好多都有自己專有的名字。“上衣”,“下衣”就不必多說了,大家多知道,關鍵是“足衣”,“足衣”顧名思義,腳上穿的東西―襪子和鞋子。它在兩漢時被分為內衣和外衣,就是內襪外鞋。

    “衣”和“裳”他們兩個在《詩經》中也是有所體現的,“東方未明,顛倒衣裳”說的就是在天還沒亮的時候穿衣服,把衣和裳穿的顛倒了,也就是上衣和下衣穿反了。又如“綠兮衣兮,綠衣黃裳”也是說上綠衣和下黃裳的。

    到了漢朝是“裳”慢慢的變成了裙,“裳”是兩片,繫於前後,“裙”是一片,直接呈包裹狀。

    直到現在,隨著時代的向前推移,衣裳才合二為一。

    以上就是古代“衣”和“裳”的區別,現在年年買衣服的我們別搞混了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石油好還是中石化的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