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amzhs2412

    中性粒細胞百分率(NEUT%)在人生長髮育的不同時期的數值是不一樣的:  白細胞的分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出生時中性粒細胞約佔65%,淋巴細胞約佔30%。隨著白細胞總數的下降,中性粒細胞比例也相應的下降,生後4-6天時兩者比例約相等;之後淋巴細胞約佔60%,中性粒細胞約佔35%,至4-6歲時兩者比例又相等;以後白細胞分類與成人相似,中性粒細胞佔50%-70%,淋巴細胞佔20%-40%。  中性粒細胞百分率(NEUT%)  (參考值50-70)  粒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成人低於2.0×109/L者,兒童低於1.5×109/L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如粒細胞嚴重減少,低於0.5×109/L者,稱為粒細胞缺乏。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可分為: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組織中破壞或消耗過多,以及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  中性粒細胞生成減少的原因有:1.細胞毒藥物、苯等化學毒物和輻射2.偶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如止痛劑、鎮靜劑、抗甲狀腺藥、磺胺藥等。3.各種自身免疫疾病透過免疫介導引起。4.細菌、病毒、立克次體及原蟲感染。5.白血病、骨髓瘤及轉移瘤細胞骨髓浸潤,影響正常造血幹細胞增生。6.某些先天性遺傳性粒細胞減少症。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組織中破壞或消耗過多原因有1)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2)嚴重細菌感染,脾亢等因素。  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如:粒細胞轉移至邊緣池或粒細胞滯留於肺、脾等。有時,粒細胞減少的發病機制是以上因素綜合導致。  臨床表現,輕度減少者,可無明顯症狀,重度減少時可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易引起嚴重感染。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見白細胞不同程度減少,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加,重度減少時,其細胞核常呈固縮,胞質內出現空泡。  依據病史、體徵、實驗室檢查可以診斷,同時找出病因及發病機制,治療上首先去除病因,治療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發病,防治感染,在致病菌未查出之前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使用升粒細胞藥物: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具有確切療效,適用於各種先天性及獲得性粒細胞缺乏症,如白血病、腫瘤化療和骨髓移植後,以及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合併粒細胞減少者。粒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症屬於中醫“虛勞”範疇,補氣養血、益氣養陰、滋補肝腎等方藥有顯著提升白細胞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pstore最近新增的兩個分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