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6662244392

    竹筍—幼竹生長,竹筍在土中生長階段,經過頂端分生組織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節、節間、節隔、筍籜、側芽和居間分生組織。

    到出土前全筍(也是全株)的節數已定,出土後不再增加新節。竹筍生長從基部開始,先是筍籜生長,繼而是居間分生組織逐節分裂生長,推動竹筍向上移動,穿過土層,長出地面。(1)竹筍—幼林的生長期:竹筍出土後到幼林高生長停止所需的時間,因竹種而有差異。毛竹筍的生長量大,需時較長,早期出土的竹筍約60天左右,末期筍約需40~50天。中、小型散生竹如 剛竹、淡竹、水竹、脯雞竹等的生長量較小,需時也較短,一般為25 ~30天。出筍遲的比出筍早的竹種,竹筍一幼竹的生長期要短些。按竹筍一幼林生長的速度,可分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①初期:是竹筍地下生長的繼續,儘管筍尖露頭,筍體仍在土中,橫向膨大生長較為顯著,節間長度增長很小,基部各節陸續 生根,高生長非常緩慢,一般每天生長量不過1~2cm。②上升期:竹筍的地下部分各節間的拉長生長基本停止,成為以後竹杆的杆基,竹根大量抽發,根系逐漸形成,竹筍的節間生長活動從地下推移到地上,生長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生長量也 相應增大,一般每天可伸長10~20cm。③盛期:是竹筍生長最快的時期。在竹根繼續伸長並開始發展側根的同時,竹筍的高生長迅速而穩定,呈直線上升,到生長高峰,1晝夜可長1m左右。基部筍籜開始脫落,上部枝條開始伸展, 高生長速度又由快而慢,竹筍逐漸過渡到幼竹階段,除梢部尚為筍籜包被外,中下部各節間在光的影響下,產生葉綠素,變為綠色的“竹青”,進行光合作用,為竹筍一幼竹生長自給部分養分。④末期:幼竹梢部彎曲,枝條伸展快,而高生長速度則顯著下降,最後停止。筍籜全脫,枝條長齊後,竹葉全部展放,形成新竹。(2)竹筍幼竹節間生長的規律:在生長過程中,全筍各節的節間伸長活動並不是同時,也不是以等同速度進行的,而是從基部開始, 自下而上,按慢一快一慢的規律,逐節伸長,並由一定數量正在伸長的節間構成竹筍高生長的延伸區段。毛竹竹筍的延伸區段長,節數多至14~15節,中、小型散生竹竹筍的伸長區短,節數也少些,一般為6~10節。居間分生組織經過細胞分化、伸長加大和老化成熟而實現節間生長。如同竹筍一幼竹生長一樣,延伸區段內各節間的伸長也可分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當區段下部的節間處於生長末期,區段中部的節間正處於生長盛期,而上部的節間則處於上升期和初期。下部節間的伸長逐漸停止,上部節間伸長逐節加快,延伸區段也由下而上逐節向前推移,即為竹筍--幼竹節間生長的具體表現。①筍籜生長:筍籜相當於葉鞘,對竹筍的節間生長起著保護作用,與居間分生組織同時形成,但其伸長活動比節間生長早得多,迅速而量大,當節間長度開始明顯增加時,筍籜生長已瀕結束。在竹筍生長初期,筍律的長度若干倍於其著生的節間長度。竹筍外表生長等於節間生長加上筍籜的增長,筍體的實際生長小於外形生長。隨著竹筍高生長的迅速增加,二者之間的 比率逐漸縮小,直到節間停止伸長時穩定下來。在竹筍一幼筍生長的末期,筍籜的增長量很小,幼竹的各節間生長之和約等於其外形生長。在正常情況下,高生長結束時,整株竹稈除基部和梢部幾節外,各節的籜長與節間長之比變化不大。毛竹的籜較長,籜長/節間長一般為1.6~1.8其次,剛竹為1.2~1.5;淡竹、紫竹、哺雞竹等的籜節比較短,為0.7~1.0。竹擇的形狀、寬度、長度、籜葉等也隨其著生的節次而有明顯差異。②節間生長和筍籜吐水:竹筍的居間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伸長活動,必須在充水膨脹條件下進行,筍舞的吐水現象反映了竹筍的節間生長活動。在毛竹竹筍的延伸區內,節間伸長隨筍籜吐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部筍籜的吐水量最多,節間生長量最大。在整個延伸區段的伸長量,也是吐水量多的夜裡大於吐水量少的夜裡。在淡竹竹筍的生長過程中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1株2.1m高,生長正旺的淡竹筍,夜裡平均每小時從籜葉吐出水分18ml。在竹筍一幼筍生長的盛期,夜裡竹林內滴滴嗒嗒的“降雨”聲, 就是筍籜的吐水現象。透過母竹根系和竹鞭根系,把土壤下層的水分吸收進來,輸送到竹筍,再從筍籜的籜葉吐出來,溼潤了竹筍一幼竹周圍的表層土壤,形成竹林內的水分小迴圈。這對於竹筍一幼竹竹根的生長髮育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這種水分小迴圈的 養分輸導作用,滿足了竹筍—幼竹迅速生長的需要。根據我們初步 測定,筍籜吐水中含有微量的還原糖(0.07mg/ml)和氨基酸(0.0045mg/ml)等。當節間伸長停止,筍揮失去保護作用,開始形成離層萎縮,也由下而上逐節脫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醫院就醫時你遇到過庸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