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AA上帝是個妞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 2 # 俗話說

    柳宗元

    王安石

    歐陽修

    蘇軾

    蘇轍

    蘇洵

    韓愈

    曾鞏

  • 3 #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唐宋八大家講的是散文作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唐代2人,宋代6人),而在宋代的6人中,蘇家佔有三席(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屬於師生關係,由此也可以看出散文名家之間有一定的關聯關係。

    韓愈的叔父為著名書法家韓擇木,唐玄宗開元時,官至工部尚書、右散騎常侍。韓愈身處於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此時唐朝已由盛轉衰。而韓愈最大的歷史貢獻,其實就是由他倡導的“古文運動”。這個運動是呼籲國家重視傳統華夏文化,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那麼,韓愈為何要做此事呢?因為當時的形勢已十分嚴峻。由於盛唐時期皇帝對於佛教文化寬容,此時的唐朝佛教力量已根深蒂固,已在各地建立佛教組織,推行佛家準則,已然尾大不掉。

    唐憲宗已經想要將佛骨迎入皇宮,公開供奉,長安城至此已掀起信佛狂潮。而此時的韓愈,以遠超時代的眼光,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公開批判這種荒唐的行為,並上書《諫迎佛骨表》,力勸唐憲宗萬萬不可讓天下百姓被佛骨誤導。

    柳宗元和韓愈不一樣,他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後的自覺三個階段。他在長安應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係,並極力稱讚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認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於物外而恥制於世者,則思入焉。”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後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於是,“自肆于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鬱結。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並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並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主張。韓柳二人在創作實踐中身體力行,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技巧純熟、語言精練生動的優秀散文。韓柳的古文運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蘇更是我偶像。八個人太多了,一下介紹不過來。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除曾鞏老實點外,全是厲害人物。

    我有好多好多有關他們的書,而且都讀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曲《Withoutyou》原唱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