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①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釋義
形容彼此不待語言說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印:合。
詳細釋義
【解釋】: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瞭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示例】:撫臺看了,彼此~,斷無駁回之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②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與“離心離德”相對。
【解釋】: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出自】:《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商紂王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要敢反對他,就會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現在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願、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請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請讓我們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武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牧野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紂王自殺,商朝滅亡了。
《尚書·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tóng gān gòng kǔ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解釋】: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出自】:《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示例】:夫耕於前,妻耘於後,~,相敬如賓。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鸞鸞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戰國策·燕策》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釋義“甘”甜。一同嘗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難一起承擔。故事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麼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於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幫我強國復仇?”郭魄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並且要親自去訪問他,那麼,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那麼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麼,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並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訊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備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於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④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泉水乾涸,魚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溼潤(語見《莊子·大宗師》)。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解釋】:濡:沾溼;沫:唾沫。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①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釋義
形容彼此不待語言說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印:合。
詳細釋義
【解釋】: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瞭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示例】:撫臺看了,彼此~,斷無駁回之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②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釋義
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與“離心離德”相對。
詳細釋義
【解釋】: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出自】:《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商紂王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要敢反對他,就會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現在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願、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請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請讓我們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武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牧野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紂王自殺,商朝滅亡了。
出處
《尚書·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tóng gān gòng kǔ ]
釋義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詳細釋義
【解釋】: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出自】:《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示例】:夫耕於前,妻耘於後,~,相敬如賓。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鸞鸞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戰國策·燕策》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釋義“甘”甜。一同嘗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難一起承擔。故事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麼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於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幫我強國復仇?”郭魄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並且要親自去訪問他,那麼,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那麼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麼,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並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訊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備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於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
出處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④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釋義
泉水乾涸,魚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溼潤(語見《莊子·大宗師》)。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詳細釋義
【解釋】:濡:沾溼;沫:唾沫。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