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扶尾貓半島似水浮生

    過家門而不入

    原文: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1],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2]。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3]而救之,可也;鄉鄰有鬥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4]。”(《孟子·離婁下》)

    詞語解釋:

    〔1〕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楊樹達漢語文言修辭學私名連及例雲:“三過不入,本禹事而亦稱稷。”

    〔2〕顏子當亂世等句——論語雍也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被髮纓冠——朱熹集註雲:“不暇束髮,而結纓往救,言急也,以喻禹、稷。”被同“披”。纓本義是“冠系”(帽上帶子,自上而下系在頸上的),此作動詞用。

    〔4〕閉戶可也——朱熹注云:“喻顏子也。”

    譯文:

    禹、稷處於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孔子稱讚他們。顏子處於政治昏亂的時代,住在狹窄的巷子裡,一筐飯,一瓢水,別人都受不了那種苦生活,他卻自得其樂,孔子也稱讚他。孟子說:“禹、稷和顏回〔處世的態度雖有所不同,〕道理卻一樣。禹以為天下的人有遭淹沒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沒了一樣;稷以為天下的人有捱餓的,好像自己使他捱餓一樣,所以他們拯救百姓才這樣急迫。禹、稷和顏子如果互相交換地位,顏子也會三過家門不進去,禹、稷也會自得其樂。假定有同屋的人互相鬥毆,我去救他縱是披著頭髮頂著帽子,連帽帶子也不結去救他都可以。〔禹、稷的行為正好比這樣。〕如果本地方的鄰人在鬥毆,也披著頭髮不結好帽帶子去救,那就是糊塗了,縱使把門關著都可以了。〔顏回的行為正好比這樣。〕”

    故事:

    古時候,洪水氾濫,為了讓人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後的一個早晨。大禹走近家門,聽見母親的罵聲和兒子的哭聲,大禹想進去勸解,又怕更惹惱了母親,嘮叨起來沒完,耽擱了治水的時辰,於是就悄悄地走開了。

    治水六七年後,大禹第二次經過家門。那天中午,大禹剛登上家門口的小丘,就看見家裡煙囪冒出的裊裊炊煙,又聽見母親與兒子的笑聲,大禹放心了。為了治水大業,他還是饒過家門,趕緊向工地奔去。

    又過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來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來到自己家的屋簷下避雨,只聽見屋裡母親在對兒子說:“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聽得非常感動,更堅定了治水的決心,立刻又轉身上路了。

    精神:

    體現出大禹的不治好水不回家的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古人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