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見阿元
-
2 # 不務齋
秦朝能滅亡六國,非一人一事就能做到的。
賈誼在他的《過秦論》中寫道: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可見,秦朝的建立是秦國六代君主前赴後繼,不斷進取,沒有出現庸主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何其不易。那麼這“六世”分別是哪六位君王。
第一世:秦孝公
功績: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第二世:秦惠文王
功績: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世:秦武王
功績:在政治上,設定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定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但孔武好力,舉鼎絕臏而亡。
第四世: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之子,羋太后之子,秦武王之弟。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功績: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然而,長年征戰,民生凋敝,受到了東方諸侯國的聯合打壓,之前戰果一一丟棄。
第五世:秦孝文王
功績: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
由於秦昭襄王超長待機,幾乎熬死了太子。秦昭襄王去世後,秦孝文王在悲喜交加中守孝三天便也跟著去世了,幾乎沒什麼功績。
第六世:秦莊襄王
功績:攻滅東周,蠶食三晉。
個人感覺秦莊襄王最大的功勞應該就是生出了秦始皇嬴政,雖然也有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秦國的六世到這裡便結束了,接下來便是政哥轟轟烈烈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了。
個人認為,秦國最偉大貢獻最大的還得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13歲時即王位。22歲時“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封自己為皇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政哥乾的哪件事情不是轟轟烈烈,繼往開來的大事。
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人物,是閃閃發光的人物。
-
3 # null養由基
孝公是根基,有了孝公重用商鞅深入變法,才使秦國有了短時間內跟上其它國家並最終超越六國的民力,兵力,武器裝備,經濟實力,這是基礎。
惠文王時期開始全力拓展地盤,外交讓秦國擁有了可以蠶食其它六個大國的實力,
昭襄王時期秦國進一步鞏固國家實力蠶食其它國家,
後任大王有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逐漸吞併六國,但歷史把這重任交給了最有魄力的秦始皇,秦皇一口氣在短時間內吞併六國並鞏固了統治,實在功不可沒!
貢獻最大的還是惠文王吧!承上啟下!如果惠文王上臺廢了新法,秦國將無從談起。
-
4 # 眾裡尋她仟百渡
如果說是秦國的歷代君主(大部分不是王),那貢獻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啟用了公孫鞅並推行了變法的秦孝公。
商鞅變法與列國的變法最大的區別是顛覆性。它國變法都是改良,而商鞅是革命。“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這些變法措施,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對顛覆了傳統,商鞅變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次變法(公元前356年)
1、制定什伍連坐制度,輕罪用重刑。
2、獎勵軍功,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各級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權。規定斬敵甲士首級一顆賞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服勞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應的政治、經濟特權越大。宗室、貴戚凡是沒有軍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不能享受貴族特權。爵位高的還可以“稅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贖罪。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拏”(意思是盡力從事男耕女織的生產事業,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從事工商業和因不事生產而貧困破產的人,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為奴隸)。
4、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學習法律者“以吏為師”。
5、改法為律。強調法律的普遍性,具有“範天下不一而歸於一”的功能。
6、輕罪重罰,強化法律意識,不赦不宥。主張凡是有罪者皆應受罰。
7、鼓勵告奸。
8、用法律手段剝奪舊貴族特權。如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規定除國君外的嫡系以外的宗室,沒有軍功就取消其貴族身份。
9、強化中央對地方的全面控制,剝奪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
10、統一度量衡。
第二次變法(公元前350年):
1、“開阡陌封疆”。破除過去每一畝田的小田界一阡陌和每一頃田的大田界一封疆,把原來的“百步為畝”,開拓為240步為一畝,重新設定“阡陌”和“封疆”。國家承認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私有權,在法律上公開允許土地買賣。
2、普遍推行縣制。把秦國劃為41個縣,在未設縣的地方,把許多鄉、邑,聚合併成縣,共新建31縣。設縣令、縣丞,由國君任免。
以上這些變革,實現了秦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是歷史的重大飛躍,也使秦國在短短23年內,從一個邊陲二流小國成功蛻變為超級大國。如果秦國沒有商鞅變法,也就不可能有140年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這是一個僅僅29歲的年輕人。然而釋出“求賢令”的秦孝公比他還年輕,22歲,剛剛登基為王。此時,七國爭雄,秦國只能算二流國家。23年後,當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時,秦國已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歷史,會記住這對偉大的年輕人。有了他們的變法,秦昭王(昭襄王)嬴則(又名稷)才能在50年後自稱西帝(後去帝號恢復稱王)。
所以,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人,只能是秦孝公+商鞅(這是一對組合,無法分開),沒有之一。商鞅變法創設的國家體系,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直到現在,很多基本制度依然有商鞅的影子。
如果按題目的設問,只是說秦朝,那得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如果只說皇帝,那皇帝源於秦始皇,此前沒有皇帝,那秦朝一共倆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子嬰就不算了。這倆皇帝沒的比,判若雲泥。
-
5 # 非華說
秦始皇當然是秦朝最偉大的皇帝。春秋戰國秦國時候的話秦穆公滅西戎成為春秋霸主。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秦國取代魏國成為最強。秦惠王成為第一個稱王的皇帝,任用張儀破合縱,為一統奠定基礎。秦王掃六合而王天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一篇《阿房宮賦》開篇話天下之大同,勾勒秦朝之六合。阿房宮初顯王朝之霸勢。然而琅琊石刻的餘溫未盡,秦已二世而亡,可嘆可嘆。
一統: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以王翦父子為大將進攻趙國開始一統的腳步。
公元前230年滅韓
公元前228年俘虜趙王
公元前225年破魏都大梁
公元前222年佔領整個楚國,滅燕
公元前221年滅齊。
建立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北逐匈奴,南取百越一統天下。
治國:
法家理論沿襲韓非、商鞅的思想方法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為始皇帝。希望秦二世、三世……傳之無窮。
自稱“朕”,制玉璽。廢分封,設郡縣。“三公九卿”朝堂立。度量衡也統一,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寫小篆。用民力,建長城,驪山阿房喪此生。
二世亡:
秦始皇病死驪山,小兒子胡亥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登記為秦朝二世皇帝。他登記殘殺兄弟,我想很多歷史迷,對秦二世逼死扶蘇,恨的咬牙切齒。朝政由趙高控制,統治殘暴不仁。李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腰斬。最後,秦在起義聲討中走向覆亡。秦二世二十多歲就被宮人逼死。
子嬰:
秦三世,子嬰的身世一直不太能搞清楚,《史記》說“二世之兄子公子子嬰”,很多人說是扶蘇的兒子。子嬰是個好皇帝,他殺了趙高,也很有良見,但是無奈啊,秦朝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他當了四十來天皇帝,秦朝就被滅了。最後被項羽殺死。
-
6 # 瑞64264516
秦朝只有兩個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這題題主應該問得是秦國統一全國貢獻最大的君主是哪個。個人認為應該是秦惠文王,很多人認為是秦孝公,確實,商鞅變法是秦國崛起的根基,是這個西垂小國能夠強大的基礎,但秦孝公和商鞅變法僅僅是讓秦國強大了,還完全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別說統一天下,就是東出也還要很長的路要走。秦惠文王所處的秦國已經是一個法制建設出具完善的秦國了,但還不是一流強國,雖然能打敗魏國,東出沒多大問題,也架不住東方六國的群毆。正是這位秦惠文王,東出魏國,收巴蜀,敗楚國,重用張儀的連橫策略才讓之後的秦國能抗的住三晉甚至山東六國的合圍。試問,其他六國如魏國齊國趙國都有過改革變法強大的時候,都因為缺乏後續強大的君主未能使霸業持續下去,只有秦國明君一個又一個的蹦出來才讓秦國越來越強大。當然,除惠文王外還有昭襄王秦始皇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真正讓秦國的戰略目標猶東出發展為統一天下的時期,還是秦惠文王。
回覆列表
謝邀,如果說秦朝貢獻最大的皇帝是哪個,那麼肯定是嬴政啊,因為秦國統一其餘六國後才建立的秦朝,秦經歷三世就滅亡了,基本是毀在了秦二世手上,秦始皇完成統一後,還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雖然也做過焚書坑儒等壞事,但不影響他始皇帝的豐功偉業。
我估計題主是想問秦國貢獻最大的皇帝這個值得探討,我覺得秦孝公嬴渠梁對秦國的貢獻並不比嬴政低,甚至說超過始皇。他求賢若渴從魏國請回商鞅,任用商鞅,一排老氏族的反對,舉國進行變法,獎勵軍功,打破氏族壟斷資源,提出井田制,農民種地積極性提高了,士兵走上戰場奮勇殺敵,統一度量衡,也是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前身。在此之前秦國還很弱小,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時時刻刻都有亡國的危險,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是他這位賢德的明君讓國家走上了崛起之路。當時還不是家裡老大當國君,是他老爹看出來他比他大哥公子虔更能勝任這個位置,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多麼英明,商鞅變法提出嚴明的法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太子犯罪殺人,即使是至親孝公也沒有縱容,割去了太師也就是他親大哥的鼻子代為懲罰。在過去冷兵器時代,平民百姓命值幾個錢,能如此大義滅親,怎能不讓舉國百姓人心所向。
秦國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孝公是這個發端的開創者,改變舉國體制,發展人口,綜合國力就此大幅提升,成為能與東方各個大國相抗衡的強國,為後世統一奠定堅實基礎。相對於嬴政是運用好了戰術,統一天下而言,我覺得孝公這個文韜武略,將秦國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並一躍成為強國的奠基人更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