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空才是最基本粒子組成的,光的傳播,引力波其實都是透過這些粒子傳播的,只是人類無法透過任何儀器看到這些粒子罷了,由於這些粒子的存在,才讓宇宙天體不停的旋轉下去,還有,宇宙中的一切天體執行速度相對於宇宙中心點都是以光速或者大於光速執行的,人類藉助於儀器極限感知就是光速,宇宙中或許比光速快的東西有很多,比光再快的東西人類不可能發現,所以人類想透過光速研究宇宙就是一種錯誤,因為光不可能逃離宇宙,宇宙中每個星系都有自己的執行軌跡,就好比地球有地球的軌道,火星有火星的軌道,美國佬的哈勃發現有的星系離地球越來越遠,就推斷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簡直有些荒繆,因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點,地球離宇宙中心點有多遠誰也說不清,觀察的角度不同其結果肯定不一樣!大家對這看法有什麼不同啊?
回覆列表
-
1 # 講科學堂
相關內容
- 宇宙真空中是否存在超越光速運動的物體?
- 既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宇宙飛船為什麼能在接近真空的宇宙中飛行?
- 據說宇宙膨脹速度超過了光速,那相對膨脹速度也是光速,為什麼時間沒有變慢?
- 光速是怎麼來的?從宇宙形成之初就是這個值嗎?那唯一不變的就不是變化,而是光速了?
- 太陽為什麼能在真空環境的宇宙燃燒?燃燒不是需要氧氣嗎?
- 宇宙那麼大,以光速旅行也無法到達很遠,所以蟲洞一定存在對嗎?
- 宇宙最快星系,速度可達2.3倍光速,為什麼沒有打破相對論?
- 求教!空氣在真空中的擴散速度是多少?會超過光速嗎?
- 假設另一個宇宙中光速能夠達到60萬千米,其他初始條件與本宇宙一樣,那宇宙會怎樣演化?
- 宇宙的膨脹速度超過了光速,這和相對論不矛盾嗎?
太空中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
外太空也叫外層空間,根據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將海拔100千米規定為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也叫做卡門線。實際上,大氣層與與外太空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還處於大氣的熱層,再外面是外逸層(最外層約800千米)。
離地球很遙遠的外太空也不是完美的“真空”,這裡也有許多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地球數十億千米的外太空,這裡每立方厘米釐米也有5~10個質子,當然,這比人工的真空(每立方厘米100個粒子)要空多了。
最“空”的地方應該是星際間的空間了,由於這裡還沒有什麼探測器能到來,所以只能靠估計,有理論估計,這裡空間物質的密度大約為每立方米1個質子。
宇宙背景輻射但即使是什麼實體粒子也沒有,這裡也有能量的存在,這就是宇宙大爆炸後的迴響~3k背景輻射。
黑洞實際上,即使是宇宙的末日---熱寂(即:由於宇宙的膨脹和能量的消耗,最終宇宙各處的溫度會非常接近絕對零度)也是有微弱的能量存在,這就是量子真空漲落:真空中會出現成對的粒子,它們幾乎在出現同時就相互湮滅了。但是根據霍金輻射的理論:如果它們出現在黑洞的視界上,一個虛粒子可能被吸入黑洞,另一個虛粒子就會被提升為實粒子,這就會被觀測到。這個實粒子的質量是黑洞提供的,相當於黑洞被蒸發了。
綜上所述,即使是沒有任何物質的地方,也會有能量的存在。故此,不可能有絕對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