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頭科技趣聞
-
2 # 錦榮嶽戎律師
感覺到呆板,感覺到了問題所在,說明還有進步的空間。解決呆板,我認為應從筆畫的質感、筆劃的筆勢和字的字勢三個方面解決。
筆劃的質感,亦是線條的質感,曾有說法認為筆畫稱線條不如稱"塊面“好,我覺得從起、行、收過程理解,線條概念好;從字成後分析字勢和字的線形及其它表達因素,塊面概念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分析角度。線條、塊面並無矛盾,可以結合來分析質感,質感的要求就是厚實、動感、漲力、老辣等,因素結合在一起來評價該筆畫塊面線條的優劣。
下面談筆勢,我的理解:筆勢,包涵筆的動態節奏感和筆意兩個方面。而且,二個方面不矛盾。勢即趨向性,而筆意則是趨向性的表現力。筆勢優劣的評判,既要有動感,又應有力度、節奏,還要有與上下筆畫的銜接一一筆斷意連。動感、節奏、力度、銜接這四個因素很重要,互相影響促進。
再說字勢,是整字的結構和意韻,神韻。譬如,歐字中宮收緊,以拓外部空間,而顏體字中造空(造氣場、造勢),為達要求壓縮外部字距、行間距,各有特點。
建議你可以試試褚字陰符經,按做真如行,自由書寫,訓練自己的"勢"概念。一定有所提高。
-
3 # 憶江南音樂坊
九成宮是歐體楷書的代表作,筆法上乘,結構緊湊,是學習歐體楷書的不二法帖。
九成宮法度嚴謹,中規中矩。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沒有老師指點,光靠自己臨帖,容易呆板和程式化。如果一時半會兒找不到老師輔導,不如兼習行書。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或者王羲之的聖教序,都是行書學習的很好法帖。
-
4 # 那年夏天荷花滿堂
也沒看到你的字,自到底出問題在哪裡沒法去說。
我就講講我對九成宮臨習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吧吧。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書寫此銘時以七十五歲,此時的歐陽詢書法藝術已爐火純青。
九成宮楷法嚴謹,每一筆的筆畫行筆時變換較多,無論是字型結構還是筆法都非常嚴謹,完全自學難度很大。自己讀帖,深陷其中,有的東西是看不明白的。
建議找一個深諳此貼的老師給看看。
還有一個建議,可參考。田蘊章老師關於歐體有一系列的講座,講解深入淺出,分析得非常透徹,這個影片軟體搜一搜就能找到。很值得一看。
-
5 # 清涵書法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之所以練習九成宮兩年,字型出來顯得呆板木滯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下面我來一一回答。
1.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歷來就是學習歐體愛好者的必經之路,不可繞行。我們都知道《九成宮》是屬於石刻之作,本身就不是墨跡。後人經過雕刻以後多少地已經不是原來墨跡的味道了,如果初學者不能搞清楚點畫原來的模樣,臨摹久了就會出現呆板的感覺。啟功先生有句名言“透過刀痕見筆痕”,說的極其到位,就是要透過刀刻來發現歐陽詢原來的筆意。所以要經常向明白的老師去請教,才能有效的解決。
2.只練習楷書,而不接觸行草書,也會使楷書寫起來發死,呆板。我們學習歐楷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下行草書,必須是同一個系統的行草書。例如練習歐楷,可以學習二王和歐陽詢本身的行書,因為他們的用筆基本上相同。透過練習行書,可以解決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氣韻,行氣。只要行氣通了,點畫之間的筆斷意連就解決了,自然楷書也就寫活了。
3.再者,就是練習時間短,手腕不靈活,握筆太緊也導致楷書呆板。有人說“沒有十年的楷書功夫,不足以與之論書。”也就是我們寫的少,看的少,眼界狹窄,自然手下表達能力就低。所以要多練,多看,多想。要多揣摩字帖,多臨習前輩歐楷大家的作品,因為他們都是臨歐高手,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幫自己改善不足。
-
6 # 老路書法
說明你學得還不夠精,不夠透。
歐體楷書被稱為“楷法極則”,它的結構特點應該是清勁險峻。
歐陽詢的《九成宮》,他改造了魏碑楷書,圓筆多於方筆,又參入了隸書的筆意,其間還加入了活潑的行書的筆法。怎麼可能呆板呢?
解決方案。建議再用20年的時間,臨習《九成宮》。不但要對臨,而且要背臨,做到形神兼備。
《九成宮》的筆畫特點要含蓄,不要寫得劍拔弩張的。豎畫多取相背式,給人以峻拔的感覺。
柳體楷書,取法歐體和顏體,可以結合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進行練習。
在學習書法的初期,我們的書寫都是特別呆板的。我們只有做到了熟練之後,加快我們的書寫速度,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7 # 剖析與建構
搞不懂,現在人怎麼都跑去學歐體,還非要學九成宮!
呆板,寫呆板就對了,九成宮是有點呆板,不是說歐公寫的呆板,而是刻出來後,給人以呆板的感覺。
碑板多如此。
建議學習九成宮的同時,學歐的其他墨跡。
其實歐陽詢的《皇甫君碑》也是很不錯的學習歐體的範本,有些歐體特有的平正中見險絕的特點,相比九成宮,顯得要靈動一些。
畢竟,九成宮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歐陽詢執筆時難免如履薄冰,而書丹皇甫君碑時,則多了一分輕鬆自在。
-
8 # 萬氏制筆
如何使字靈活建議如下:
建議參考田蘊章先生寫的歐楷!
搞不懂,現在人怎麼都跑去學歐體,還非要學九成宮!
田蘊章先生的365字經典!
呆板,寫呆板就對了,九成宮是有點呆板,不是說歐公寫的呆板,而是刻出來後,給人以呆板的感覺。
碑板多如此。
建議學習九成宮的同時,學歐的其他墨跡。
其實歐陽詢的《皇甫君碑》也是很不錯的學習歐體的範本,有些歐體特有的平正中見險絕的特點,相比九成宮,顯得要靈動一些。
畢竟,九成宮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歐陽詢執筆時難免如履薄冰,而書丹皇甫君碑時,則多了一分輕鬆自在。
回覆列表
九宮格中國自古而來建立的,這一界格相比米字格等,可更容易幫書法學習者,看清點、畫等筆畫位置。用格子輔助練習,但也容易限制了練習者過於注重筆畫位置,在不同字型大小、沒有格子時,有可能因為沒有考慮到這些情況,而無法把握字形。下面結合自己的書法練習經歷,介紹下解決方法,實際大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使用九宮格,在練字初期有助於自己把握字的寫法,筆畫等佈局;但也容易限制自己寫字,因為用九宮格進行練字,字型大小易受限制,寫的結構、佈局等易受限制。
現在題主已經練習兩年了,可以試著使用無格子或者只有邊界方框的,進行結字練習,即透過學習整字中的筆畫,回憶著在紙上書寫,對沒練過的字,憑藉對筆畫的掌握,自己構型、組合,寫出美觀的字來,減少對九宮、回字等格的依賴。
下圖為各種格子,現在可以嘗試脫離按這種方法練習,使用只有外面方框,或純白紙張進行練習。
這樣在無格子紙上書寫,練習一段時間,每次可根據準備書寫的大小,折出空格,進行練習。這種方式,需要考慮好每字整體結構,以第一筆作為參考,繼續下面的創作,有一定難度,需要練習一段時間。相信經過兩年的九宮格練習,再經過這種無格子,結字練習,可以在字型結構上,得到快速提高。
而且練字過程,可以嘗試在無格子紙上,練習大字,會延長筆畫書寫時間,有助於加深體會。要注意眼、手、心都到。
上圖為田字格,可以幫忙找到中心,如果剛上來不適應無格子練習,可以先用此練習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