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暖1685
-
2 # 廣堯風水
倉頡故里位於河南濮陽南樂縣。倉頡,史皇氏,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明代漢族官修地理總志《大明一統志·》亦記載,倉頡為今南樂縣谷王方山吳村人。南樂是倉頡“生於斯、葬於斯”的地方。
-
3 # 別叫我毛竹
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明一統志·人物上古》亦記載:“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倉頡是軒轅黃帝的史官,當時華夏是河南一帶,如沒有其他更有利的證據,可以確定倉頡是河南南樂縣人
-
4 # 圖文哥
倉頡,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據傳說,倉頡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造字聖人”。
但倉頡造字終歸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的誕生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長期積累的結果。
上古時期的先民大都採取最原始的方式來記事,例如結繩、木刻、圖畫。
隨著文明日益漸進,民眾開始使用複雜的符號,一些通俗的符號被反覆使用,以及一些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了原始的文字。文字的誕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並非一人所能獨創。倉頡可能是處在文字逐漸成熟的關鍵點上的集大成者,他可能將當時已有的文字進行了整理歸類和彙編,但不論如何,他在人類文字發展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自倉頡之後,人類結繩記事的原始時代宣告結束,華夏民族從此進入了新的文明時代。
但倉頡畢竟是史前傳說人物,在中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
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逐漸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的傳說。
因為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所以關於倉頡的出生地已無從考證。
在已發現的 8 處倉頡墓及遺蹟中,始建於漢代者有四處:河南南樂、虞城、開封和陝西白水;始建於晉代者兩處:山東壽光和東阿;建於宋代者兩處:河南陽武(今原陽縣)、洛寧。
以上地區多建有倉頡墓或者倉頡廟,而唯獨山東省壽光市獨樹一幟,雖然沒有為倉頡設墓,卻建有倉聖公園一處。
不論倉頡是哪裡人,卒於何地。終歸是我們華夏大家庭的一員,是我們頂禮膜拜的聖人,他的功勳終將名垂千古!
-
5 # 非常懂你的
倉頡應寫作“倉頡”才對,但為行文簡便以下姑且用簡體字。
傳說中,倉頡是創造文字之人,《淮南子》中說倉頡作書時“天雨粟、鬼夜哭。” “穀雨”這個節氣就是由此而來。為什麼倉頡作書會令鬼神嚎哭呢?因為據說文字中蘊含著宇宙的真理,人類掌握了文字,就如同吃下了智慧之果,獲得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從此以後,人類掌握了最強大的武器,再也不會像草昧時期那樣整天恐懼鬼神的憤怒。
《呂氏春秋·君守篇》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 , 此六人者 , 所作當矣 。”
意思就是認為倉頡、后稷、皋陶、昆吾、夏鯀這六個人分別創造了華夏文明的幾個重大要素,包括輪子(車)、文字、農業、法律、器具和城池。
至於倉頡的身份,司馬遷、班固等史家均指為黃帝臣 , 也就是說與黃帝同時,也有的史書中說是在神農 、黃帝之間,或者說在炎帝之世 。這一說法流傳甚廣,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敘》及段玉裁注引《帝王世紀》、衛恆《四體書勢》,都因襲此說,稱倉頡為黃帝史官。
後來人為尊崇倉頡,為這位造字聖人建了大量的陵墓和寺廟。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位於河南省南樂縣西18公里的吳村,廟內有明代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所提“三教之祖”、“歷聖之宗”方碑,正殿有楹聯,上聯為“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下聯為“萬聖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拜殿前有金字匾,上書“萬古一人”。
對於倉頡的形象和威能,漢代王充的《論衡》中說:
蒼頡四目,為黃帝史。晉公子重耳仳脅,為諸侯霸。蘇秦骨鼻,為六國相。張儀仳脅,亦相秦、魏。項羽重瞳,云為堯舜之後。
意思是說自古大凡了不起的人物,長相都是很奇異的。
《歷代神仙通鑑》,又名《三教同原錄》,是一部明代編修的道教典籍,其中稱倉頡:
“生而龍顏侈咳,四目電光。幼善畫,養靈龜一頭,揣摩其文理,又見群鳥踐跡沙地,乃依龜文鳥跡,一畫一豎,一點一圈,撇捺鉤挑,配聚而成字型。”
意思就是說倉頡大概是龍子龍孫,長有四目,還養著一頭靈獸,他老人家從自然界觀察發現了天道的真理,化天地之精華而成文字。
《河圖玉版》則稱:
“倉頡為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帝。”
也就是說倉頡根本不是一屆史官,而是帝王,其像後來的秦始皇一樣(或者應該是後來的始皇帝像倉頡一樣)登山築臺,被上天的使者接見,授予文字。
除此之外,描述倉頡異能神蹟的還有《春秋演孔圖》、《春秋元命苞》、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等等。《春秋演孔圖》、《春秋元命苞》、《河圖玉版》這些都是著名的“讖緯”之書,讖就是先秦時期巫師作法所獲得的神諭,緯則是根據巫術對經書進行解釋。這些書雖然號稱是漢代的,但實際應該是明清成書。
總之這些書對倉頡的描寫越來越誇張,越到晚近,倉頡聖人的特異功能越強大,快和奧特曼差不多了。到明朝時,中原特別是河南地區對倉頡聖人的崇拜絲毫不亞於對張天師和孔聖人的崇拜。
-
6 # 齊聲喚賢
關於倉頡(jie)這個人物,網友們已談了不少。此人有真假兩說。所謂“真“,指其是黃帝之命官,負責造字。所謂假”,即神話傳說人物。傳說人物無論說之必要,只能按真人來說。
關於倉頡哪裡人,綜合網友所云共十多處,其造字處就更多了(至少42處。這裡僅就主題說幾句。據筆者粗略統計,其故里共16處,籍貫加造字處僅河南就多達8處:陝西有4處。在16處故里之說中,以河南南樂、陝西白水、山東壽光為最多。至於這3處哪裡可信度強一點,鄙人同意多數網友之觀點,主張河南南樂說。
理由有五:一是古籍記載最多,最詳細。二是自漢代起,就有帝王和重臣到這裡祭拜。三是眾多文人墨客到此題詞、撰聯、賦詩。四是今日的權威媒體,如央視、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均有報道。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他是黃帝造字官,肯定工作地方距黃帝創業處不遠,一般都要在身邊。按主導觀點汫,黃帝生於陝西姬水,今岐山一帶。向東遷徒至中原。逐鹿之戰後,在今河南黃河兩岸休養生息,統一華夏民族,開始創業。河南南樂就在黃帝工作之黃河附近。而陝西白水與山東壽光,相比之下遠了一點:
-
7 # 壺梯山人LI
倉頡廟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啟的廟宇。倉頡是軒轅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生於白水楊武(今北源鄉楊武村),葬於武莊(今史官鄉武莊村)。墓地建有倉頡廟,距縣城東北35公里,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7公頃,倉頡廟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長16米,粗55釐米,徑勻體直,世所罕見,內正殿、後殿為明代建築,前殿、獻殿、戲樓、鐘樓、鼓樓為清代及民國年間復修。廟內有古壁畫19幅,歷代碑刻數十通,40餘棵千年古柏壞繞於廟、墓四周,鬱鬱蔥蔥,其樹齡之久‘樹形之奇,殊屬罕見。倉頡廟古柏是中國三大古柏群之一,這裡的古柏論起年齡來,可比山東曲阜孔廟、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中國三大古柏群之首.
白水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
-
8 # 壺梯山人LI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倉頡廟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啟的廟宇。倉頡是軒轅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生於白水楊武(今北源鄉楊武村),葬於武莊(今史官鄉武莊村)。墓地建有倉頡廟,距縣城東北35公里,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7公頃,倉頡廟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長16米,粗55釐米,徑勻體直,世所罕見,內正殿、後殿為明代建築,前殿、獻殿、戲樓、鐘樓、鼓樓為清代及民國年間復修。廟內有古壁畫19幅,歷代碑刻數十通,40餘棵千年古柏壞繞於廟、墓四周,鬱鬱蔥蔥,其樹齡之久‘樹形之奇,殊屬罕見。倉頡廟古柏是中國三大古柏群之一,這裡的古柏論起年齡來,可比山東曲阜孔廟、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中國三大古柏群之首.
白水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
-
9 # 清風徐來心靜如水
河南倉頡風景區有一塊石碑,上面明確寫的陝西白水,
現在上陝西二字被扣掉也只有那哈兒的人能幹出這丟人的事。
-
10 # 震撼500
倉頡造字肯定是在古代中原地區,所以他的故里也應該是在中原地區。僅河南就有幾個倉頡故里,歷史學家多傾向於河南南樂。這個地方離殷墟甲骨文最近。
對於這種傳說的人物,想確定其故里是極其艱難的。只能讓他更符合羅輯思維。西邊的遊牧民族就不要來湊熱鬧了,免得貽笑大方。
回覆列表
我知道是倉頡造字的,和他創字並不是說倉頡一個人完全地將文字發明創造出來,而是說倉頡將民間既有的圖畫文字進行廣泛蒐集,並加以認真整理,從而創制出一套成體系的規範的象形文字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