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月半
-
2 # 青山紅豆心
黛玉、惜春和湘雲同為孤兒,惜春最可憐。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惜春徹底爆發,“矢孤介杜絕寧國府”,算得上是她的“正傳”。讓人看到了一個孤僻冷漠,鐵石心腸的惜春,可憐的惜春。
一、惜春小得可憐惜春小的可憐,惜春母親早逝,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從未關心愛護自己的女兒。她從小到大,從未感受到半分來自於父母的憐愛。俗話說“長兄如父”,然而惜春的哥哥賈珍卻是一味的只顧自己高樂,他何曾有過對這位胞妹的關心,對這位妹妹隻言片語都幾乎沒有。對惜春他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因此,惜春雖然有父親有哥哥嫂子,但實際上卻比父母雙亡的黛玉、湘雲等人更加可憐。黛玉、湘雲等人是真正的孤兒,而惜春是親人猶在,卻無人關心。其實她是渴望愛的,但她只有一個公侯小姐的名頭和無窮無盡的落寞與悽苦。
二、性格執拗,心涼如水。
她的大丫環入畫被抄了不少東西,惜春不問青紅皂白,不聽入畫跪說原因,她只說“嫂子別饒他——嫂子要依他,我也不依。”還惡狠狠罵入畫“糊塗東西”。為了主子的面子與尊嚴竟耍起威風來。當入畫跪地哀求,惜春只叫嫂子“快帶了他去。
“抄檢大觀園”,入畫因為一雙男襪而被誤認為私通的,入畫苦苦哀求惜春不要攆她走。那情景讓人頗感心酸。甚至連鳳姐,尤氏都替這個丫鬟求情。但是,惜春面冷,口冷,心冷。入畫這樣輕易的被惜春捨棄,沒有任何惋惜,甚至連一點點舊情的留戀都沒有。
惜春身小力弱,又是姐妹中最小的,她只能一方面帶著“主子們”一些共性的缺點,一方面清心寡慾,與人無緣,一心向佛了。不光是膽小怕事、逃避是非。難怪尤氏說她“可知你真個心冷嘴冷的人”。
三、悲劇的結局
惜春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她小小年紀親身經歷了貴族家庭沒落時的種種遭遇,尤其是元、迎、探三春的悲慘命運,她最終只能走上出家的道路。惜春的可憐裡,也透著些許的尷尬。她的眼裡,或許沒有"真愛"的存在。她不是不眷戀紅塵,而是紅塵令她失望,她只有以最狠心的方式對待自己——我管好自己,我不想拖累你,你們也別拖累了我。
與黛玉、湘雲比較,惜春沒有驚為天人的容貌,更沒有舉世無雙的才華,也沒有賈母的極度關心。她小小年紀,獨自一人生活在大觀園裡,沒有任何人的關愛,長此以往,她也漸漸的變成了一個懂得不關心他人的冷漠人,內心裡也形形成了一種觀念——“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
-
3 # 莘縣村民
四姑娘吧。
如何說呢?爹活著,卻出家了,啥事都不管,等於沒有。
是有個一個哥子,胞兄,親滴!卻自顧自“高樂”到“把個榮寧府翻個個兒”。再說,人家父子的私生活是那樣滴。都男女通吃,資源共享。忒忙!哪裡有空照料比兒子還小的妹子!
多虧賈府有個賢明的老太太。我總疑心:老太太是實在看不下大老爺大太太根本不管迎春,就親自養。探春自然得加入了。索性把惜春也放身邊。
生活(這不用擔心)和教育質量沒的說。
可是:自己是跟著“父親(頭一次寫時,竟寫成爺爺了)的叔伯嬸子”啊
。想想,是不是有“沒人要”的感覺?
人家史湘雲在賈家暫住,還是跟親姑奶奶哩。人家史湘雲也有家。叔叔嬸嬸應有的照應,是有的。別說做活就是虐待。嬸嬸也要做。寶釵有時也做活到深夜。
林姑娘父母雙亡,沒家回。人家是跟著親外婆,實際感情勝過了親奶奶。人家還有最深情的寶玉。有幾個熱衷紅樓夢的網友也發現:政老這個二舅,也比較欣賞黛玉。
而惜春,似乎只有一個妙玉跟她很談得來。迎春跟大家的互動,都比惜春頻率高。
如此看,把“給力的親人”和“得到的情感”綜合指數比較,惜春似乎最弱。
-
4 # 使用者69152465481
其實你所提的三個人應當稱為孤女,泛稱孤兒也可,但惜春不是孤兒,她是賈珍的妹妹,不論是正出還是庶出,她都應是賈敬的女兒,她出場時賈敬尚在,應把她排除在外。剩餘湘黛二人,湘雲的處境要比黛玉好得多。黛玉父母雙亡,連近支親屬也沒有。既使有一二旁支,文中也未提及,說明對黛玉很疏遠,處於不問不聞的狀況。湘雲雖也父母雙亡,但有兩個親叔叔,一個忠靖侯史鼎,一個保齡侯史鼐,都官高爵顯,家族有相當強的實力。黛玉在榮府,雖有外祖母的關懷,享受小姐待遇,但畢竟不是正經主子,處處要謹慎小心,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雖有寶玉對她的摯愛,但無人作主,只能暗中試探,不敢明言,所以才憂心忡忡,感覺風刀霜劍嚴相逼。湘雲就不同了,她到賈府只是走親戚,合則留,不合則去,所以她在賈府諸人面前敢說敢笑,無拘無束。雖然在家中也不受嬸母的待見,但兩個叔叔受封建禮教的約束,也不能對她太出格。在婚姻問題上,兩個叔叔為了自己的臉面,也得給湘雲選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婿。總起來看,當然黛玉是最可憐的。
-
5 # 此箋
黛玉、惜春和湘雲,都是金陵十二金釵正冊裡的女子,都在薄命司,都是可憐之人。但就曹雪芹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說,最可憐的莫過於林黛玉。一個人的處境好壞,並不是由旁觀者來認定的,而是當事人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所決定的。
同為孤兒,這三人性格最為樂觀向上的莫過於史湘雲。曹公對她的評價是,“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良,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湘雲被叔叔嬸嬸收養,經常做針線活到深夜,論所受到的關心與呵護自然比不上黛玉與惜春。但湘雲天生爽朗,每每到賈府,都能逗得大家開心。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盡興了就作詩,喝醉了就睡覺,哪怕那裡是芍藥花叢。如此天真爛漫的女子,頗有幾分魏晉竹林七賢的放誕灑脫之氣。
第七十六回,湘雲與黛玉在凹晶館聯詩,就曾對黛玉說“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何況你又多病,還不自己保養”。湘雲的這種樂觀,是天生性格里的英氣疏朗,也是經歷悲涼後的隨遇而安。反觀黛玉,在賈府雖是寄人籬下,但有嫡親的外祖母賈母一一照拂。她的吃穿用度與寶玉這個嫡親的孫子並無二致,甚至遠在三春之上,還有鳳姐的格外關照和寶玉的情有獨鍾。黛玉衣食無憂,也不用像湘雲那樣做針線活到深夜。
可惜,黛玉天生就與眾不同,“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一旦疾病來襲,舊病纏身,黛玉也是整夜裡睡不著覺。再加上天性裡的敏感與多情,在賈府裡的生活,卻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悲涼之感。縱使寶玉對她情有獨鍾又如何,賈府上下還有著“金玉良緣”的呼聲。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她與寶玉的自由之愛與靈魂之愛,註定了不能被世俗所容。黛玉為還淚而來,卻還披著一身的詩意,帶著詩人獨有的氣質,太過純粹,就只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尤其後來黛玉命喪瀟湘館,最終也沒見上寶玉這最後一面,著實令人哀嘆。失去寶玉的愛,對於黛玉來說,是生命裡最不可承受之重。黛玉為情愛而活,必然也就為情愛而苦,終究是一生悽苦。一生糾纏。所以,註定了黛玉是裡面最悲苦最可憐之人。惜春無父無母,哥哥嫂嫂也並不怎麼關心,一直在賈母與王夫人身邊長大。與湘雲相比,惜春至少有大觀園這些姐妹陪伴,體驗過親密的手足之情。不像湘雲,往來賈府還受人限制,臨走之前還要叮囑寶玉記得提醒賈母派人接她來常聚。
在性格上,惜春雖不似湘雲天生英豪,但也因為自身的經歷,對於生活早多了幾分清醒。周瑞家送宮花的時候,惜春就已經與智慧兒打趣自己以後要出家當尼姑。最終賈府被抄家,說到猢猻散,惜春也勇敢而堅定地選擇了遁入空門。黛玉、惜春與湘雲都有各自的苦,但不同的是,有人能在苦中釀出酒,有人能在苦中悟出道,惟有對於塵世情愛所羈絆的人,欲罷不能,一生悽苦。
-
6 # 一抒己見
我覺得湘雲最可憐。
林妹妹雖然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寄居在外祖母家,但有老祖宗撐腰,從上到下,不看僧面看佛面,沒人敢欺負黛玉。有些時候,是黛玉自己太敏感了,多愁善感的性格所致,比如,周瑞家的送宮花事件。如果親戚家裡種桃子,桃子熟了想送給大家品嚐,肯定是按路線的遠近來送,而不是按關係的遠近來送,而且送的分量自然也不會相差太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個倒不至於。倘若能想開些,她在賈府會活得很開心,就算她一時不高興,發脾氣大鬧一場,王夫人也不敢動賈母的這個寶貝疙瘩,頂多教導一兩句。
惜春,還好吧,雖然賈珍這樣的哥哥有和沒有一樣,親生父親活著和去了一樣,好歹有賈母照應著,和姐妹們一處玩鬧,一處讀書作詩。我感覺,相比之下,她的這位嫂子尤氏對她應該要比王熙鳳對迎春要好得多,王熙鳳怕是不怎麼理會迎春的,尤氏本就比王熙鳳要厚道些。不過,惜春這刀子嘴真的叫人心寒,抄檢大觀園事件後,她對嫂子尤氏說的那番話,真真是刻薄得很,言語犀利和林妹妹完全是兩種風格。四姑娘也太不近人情了,不顧多年主僕之情,不管入畫百般哀求,她都鐵了心,要打發入畫走。也許,她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離開,長痛不如短痛,不如早早打發了好。至於她最終出家的結局,這算是不錯的了!
史湘雲就不同了,三位裡,她和賈府的關係最遠了,長住賈府也不像話,只能回到那個極不喜歡的家裡繼續遭受叔嬸的虐待,做不完的針線活。賈母幫也幫不了,插手別人家的家務事,難!畢竟賈母是史家嫁出去的女兒,無權干預了,就算派人交待一聲,聽不聽又是一回事兒了。自幼父母雙亡,連父母的樣子都不記得,一刻天倫之樂都未曾享過,不像黛玉,自小父母把她捧在手心裡。史家又家道中落、生活拮据,難得湘雲性格開朗,爽朗的笑聲令人著迷,直來直去,也不會暗藏心機耍手段,是一個惹人憐愛的好女孩!可惜,好不容易覓得良君,卻又孤寡悽苦過一生。
-
7 # 荷唯洛之戀
題主這樣問,顯然是惜春最可憐,因為作者取名四春時,就是原應嘆惜,嘆息這四個女孩子的命運,尤其最可憐的是惜春。因為惜春,她不同於探春的庶女身份,也沒有她遠大的志向,也不同於迎春的針扎一下也不噯一聲。她有掙扎有反抗。作者在四十七回專為她作傳,“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
她是冷漠到了極點的,細數她在大觀園似乎只寫了兩回笑,一回是周瑞家的送宮花,雖然她說了不要,但是她是高興的,她說,才和智慧兒說了要剃了頭做姑子去的,可巧的送了花兒來。可見,平時她除了有自己的份例,很少有人給她送東西,而且她和智慧兒(尼姑)玩的好,也可見平時沒人關心她,她實在太小了。
第二次笑,是劉姥姥逛大觀園,大家拿著劉姥姥取笑逗樂,這唯一的一次,惜春叫奶媽揉揉她笑疼了的腸子。其餘的時候,她就是個背景似的人物,雖然老太太是非常疼愛她的,但是我們從書中也可以看出,老太太最疼黛玉,湘雲,其次才是自己家的女孩兒,所以她是被忽略了的存在。
湘雲從小無父無母,可是她卻是頂著史家大小姐的名聲,她可以在和黛玉賭氣了之後吩咐丫頭收拾東西回家。史家夫人雖然對她不好,暗地裡要她做活計,可是也帶著她走親戚,比如南安太妃就和她很熟。也給她說了門當戶對的親。
黛玉雖然是最可憐的,可是在賈府,她是被當做客待的,她是老太太的心尖,我們看到人人都拿她當作背鍋物件,也能明白賈府裡的人不敢輕易招惹她。所以身世最可憐的是黛玉湘雲。然而真正的生活裡最可憐的是惜春。
她有父親,有哥哥,可是這兩個人都沒關心過她,她雖然生活優渥,但是心靈卻是極度的空虛,沒人關心體貼的她,和尼姑走的很近,最後入了空門。
作者沒有細寫她的一切,僅僅一章書,就道出了她所有的苦,“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可見她是個被漠視了的人。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入畫的銀子和男人的襪子,這明明是“官鹽”,卻被當作了“私鹽”,要知道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還是非常小的,她根本不知道有什麼禍,那一刻的她是多麼的無助,所以她狠心的趕走了入畫。在這裡我看的要哭。
如果她有探春的膽識,她可以鎮得住鳳姐,讓她小心翼翼的賠不是。如果她有黛玉的惹人憐愛,會有鳳姐搶先安慰,叫她不用起來。
可是她要面對自己的丫頭被當作罪人,她是被驚嚇的,她更是非常無助的,她不知道未來有什麼等著她,她唯有一貫的冷心冷口的自保。
所以在這些女兒當中,唯有她是最可憐的,因為她也是最無害的一個存在,一個被忽視被邊緣化了的存在,只有佛門的虛無接納了她。
-
8 # 老匪讀紅樓
黛玉,湘雲,惜春三人都是孤兒,惜春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孤兒,因為她父親賈敬去世的時候已經是書的後半部分了,而且她還有親哥跟親嫂子呢?總不能說賈敬去世後,賈珍也成孤兒了吧。
但既然說到這三個人,那就分析分析這三個人吧。
首先是黛玉,父母雙亡,林家的近親也沒有,只能客居賈府投奔親戚,從她作的葬花吟來看,她在賈府的生活是不如意的,雖然有賈母的疼愛和關心,畢竟賈母年齡大了,已經不管家裡的事了。所以說黛玉過的日子是有些艱難的。
再說湘雲,從小父母雙亡,雖然還有叔叔嬸子照顧,但她的生活也不完美,書中透過寶釵之口說出了湘雲生活的艱難,家裡為了減少開支,家裡的很多陣線活都是湘雲跟嬸子們自己做的,如果再遇到有人找她幫忙,那她就要熬夜加班了。她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到賈府的那幾天。但跟黛玉情況差不多,賈母年齡大了,不會想到經常接湘雲到賈府來,所以湘雲才會有一次偷偷讓寶玉記著提醒賈母接自己過來。
再說惜春,母親在惜春小的時候就離世了,父親雖然健在,卻出家修仙去了,從小跟著賈母在榮國府生活,由於年齡的原因,在書中很少看到她跟探春,迎春一起玩的描述,記得周瑞家的送宮花的時候,探春跟迎春下棋,惜春跟小尼姑一起玩,還說要剃頭當尼姑。可見惜春從小就生活的很孤獨。在賈府中應該也沒有什麼朋友,雖然衣食無憂,到性格卻很孤僻,這種性格的形成可能跟她的孤單有關。
黛玉生活艱難,但她身邊有寶玉陪伴身旁,有自己的愛好作詩填詞,她可以躲在自己的葬花吟裡聊以自慰。湘雲雖然身體上有些勞累,但她還有賈府這個世外桃源來躲避。惜春呢?她有什麼呢?她只能自己一個人承擔,到最後只能是更快孤獨,更加孤僻。
所以我覺得,黛玉,湘雲,惜春三人最可憐的應該是惜春,畢竟惜春連躲避的地方都沒有。
-
9 # 宛如清揚
紅樓女子,“千紅一窟,萬豔同杯”,實在是沒幾個有好結局,尤其是入了冊子的,各有各的不幸。其中黛玉湘雲和惜春,都經歷了父母雙亡的人間悲慘。要論可憐,都可憐,要論誰更可憐,我覺得是湘雲。
湘雲出生就父母雙亡。
黛玉小小年紀母親早死,後來到賈府,父親又走了。但賈敏教過她識字,林如海教過她養生,夫妻倆把她當作兒子來養,她得到了很多。惜春呢,母親早亡,雖然父親也不管事,早早地就甩手當道士去了,也等於是沒有父親了,可畢竟她生活在賈母這邊,有姐姐們相伴,還不算很慘了。
湘雲一出生父母雙亡。小小年紀,就被叔叔嬸嬸撫養,他們會多愛她呢?史湘雲在史家,也不過就是頂著千金大小姐的名頭,做著丫頭的活罷了。賈母還比較疼她,時不時地接她來賈府住上一段時間,可是賈母做祖姑奶奶的,身邊一大堆兒孫等著她疼,寶玉黛玉鳳姐等,分給她的,實在有限。因為缺愛,她多次表示要認寶釵做親姐姐,無奈寶釵不答應(這也不好答應啊)。
湘雲手頭拮据。
黛玉雖然客居賈府,但是吃穿用度和三春一樣,很多時候賈母還額外給她一些東西,別的不說,單憑她林家大小姐的身份,賈府接收了林如海的遺產(無論在誰手裡,最起碼得給黛玉吃飽喝足),賈府就不會虧待她。黛玉在用錢方面,也是很大方的,賞賜下人,從不吝嗇。惜春在榮國府住著,有這邊的月例,寧國府也有她一份,她自然不愁錢。
可是湘雲呢,在史家根本做不了主,一個月才幾串錢,攢上大半年,也不夠做什麼的。她手上的錢,連賈府的大丫頭都比不上。所以,她送幾個戒指給襲人她們,那珍藏密斂的重視,看的人心酸。
她在賈府,也沒個固定住的地方。
很小的時候,她在賈母身邊住,和黛玉等人也是熟得很。長大一些後,史家把她接了回去,史家已經衰敗,估計住的地方也不怎麼樣,她再回到賈府來,就是標準的客人。林黛玉是客人,但卻是賈母心尖上的人,是和寶玉一樣的。元春一下令大家入住大觀園,賈母就讓黛玉先挑她最喜歡的,吃的穿的,就更不用說了。惜春呢,賈家人,自然有住的地方。史湘雲卻沒有固定住處,一會兒和賈母住,一會和寶釵住,一會兒又和李紈住,一會兒和黛玉住,搬來搬去的。薛寶釵雖也是客人,但人家有家有房,吃用都自己家的錢,拍拍屁股就可以走。
史湘雲呢,是真正的客人,賈母不派人去接,她不能來,來了沒幾天,史家就會派人來接她回去。很明顯,兩家都是要面子的,沒聽說大姑娘還長住親戚家裡,鳳姐深知其中因由,自然不好安排,安排下來,可是打臉史家呢。
她沒有父母,也沒有錢財,沒有固定住所,人家怎麼安排,她就得怎麼聽。可是,這姑娘卻給人特別Sunny的感覺。她總有說不完的話,嘰嘰喳喳,沒錢卻要做東道,吃個鹿肉還要烤,喝醉後就在芍藥花下睡覺,夢裡還在嘟囔著酒令,她也喜歡和人打架,和黛玉聯詩到深夜……
-
10 # 潤楊閬苑
黛玉,湘雲和惜春這三個姑娘都可憐。
黛玉和湘雲是父母死了成的孤兒。
惜春的母親不知死活,大約是死了。父親拋棄了年幼的惜春去修道,對惜春來說有父親還不如沒有父親。如果沒有父親,在孤獨寂寞的時候,幻想一下父親的寵愛也是好的,可是惜春連幻想的機會都沒有,她不得不面對冷冰冰的現實。因此這三個姑娘裡惜春最可憐。
1.身世不明。
惜春和賈珍是一母所生,但是《紅樓夢》一開篇就說賈敬修道,幸虧早年留下一個兒子賈珍。也就是說賈敬早年生了一個兒子賈珍。然後不久就到郊外修道。惜春比賈珍小很多,比侄子賈蓉也小好幾歲。因此許多人懷疑,惜春不是賈敬的女兒。養小叔子的是惜春的母親,惜春之母因為耐不住寂寞與小叔子私通生下惜春。
2.有哥哥和沒哥哥沒有區別。
惜春從小生活在榮國府,沒在兄嫂身邊。惜春與賈珍零交流。惜春和嫂子尤氏的交流僅限於惜春和寧國府決裂那回。
我們看不到兄嫂對惜春的關心與愛護。反而哥哥的胡作非為連累了惜春。
3.生活拮据。
劉姥姥遊大觀園後,賈母命惜春畫大觀園。惜春非常為難,她說只有幾隻畫筆,顏料也不全……顯然惜春每月只靠二兩銀子的月例錢生活,她沒有額外收人。雖然愛繪畫,但是資金緊張,沒有畫具和顏料。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題目,讓人替人難過。黛玉幼失母后失父,寄居外婆家。沒了親生父母之愛,關心與愛護,從不是孤兒變成孤兒。周圍都是別人的父母爹孃,別人的孩子叫爹叫娘。看人父母子女和樂。想念父母,思己之孤獨,可憐。別人孩子有病痛父母問暖,獨自己不見。思念父母之心想念父母之愛會斷腸。受人冷眼,委屈難訴,要求不得,想念父母更甚。林黛玉時常傷感落淚多半缺父母之愛。有父母在愛在,什麼不用發愁。何來愁!愁自己無人關懷,終身不知有誰放心上。怕人厭煩不去提要求。可憐!
迎春無母有父也似無,為人欺凌,也實為可憐。然而其母早亡,迎春不知其母,邢夫人說她,你母比探春母強不知多少。少一些記憶之痛。父好歹在,也少一些痛。她的可憐一部分多為性情軟弱,也是由於不得父愛,沒有底氣,怕惹事,自己闖禍為人嫌,受人訓。沒有得到愛的孩子人前軟弱。沒有自信。
相比湘雲,從小失父母,孤兒。然而從小沒有不知其有父母感覺,沒有印象,沒有失去父母后與之前生活比較,不知痛與反差,一直如此。生活雖難少一些心靈上的受林黛玉這種受父母愛失,思父母的痛,獨享生活之後的苦的比較。湘雲心靈上少一些這種煎熬。史湘雲的痛是為何人有父母她沒有,這種滋味不知父母之痛,一時想起之痛。然而能戰勝,不是林黛玉永遠留在心底,難過時常想起哽咽的痛。
幾個人比較林黛玉雖有祖母,舅舅,比湘雲多一份愛,湘雲只叔父,看上去湘雲可憐。然而從記憶情感上,林黛玉承受的失父母之痛勝過史湘雲,從感情上更難排除,對人傷害大。林黛玉最為可憐。同樣無家,與先有家後失家林黛玉情感上更難融入。史湘雲比她少了一份體驗失父母失家記憶之痛。生活上豁達些,精神上缺少一些折磨。林黛玉最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