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德未央
-
2 # 秦右史
蘭陵王高長恭傳說是一個美男子,文武雙全,貌美而武藝高強,作戰則勇冠三軍,聲名遠播。從血緣關係來說,蘭陵王是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非嫡生第四子,曾經取得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戰等不二戰績。
後世根據歷史上僅見的一條資料:蘭陵王芒山作戰時免冑示之面的描述,做出了很多想象與發揮。
有人認為,蘭陵王應該是鮮卑等族混血,母親可能是外族女子,故而面貌奇特,因此不得不掩面,這個推斷缺乏依據。宋代葉廷珪說:
北齊蘭陵王體身白哲而美風姿,乃著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如果從能夠找到的記載來看,做出一個推論,大部分人認為蘭陵王是面貌秀麗,難以震懾敵人,因此戴著面具上戰場。我們根據歷史的記載:
性格溫良敦厚,貌柔心壯。武藝英姿,音容兼美。貌美而勇可見,蘭陵王的美貌是一個長久形成的印象。唐代人段安節有一個更直接的描述:
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鬥戰,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也就是說,蘭陵王因為顏貌無威,顏值太高,故而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來,還是唐代人的崔令欽也說:
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男生女相。實際上,司馬光《資治通鑑》中還有一個蛛絲馬跡:
及江、淮用兵,恐復為將,蘭陵王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自是有疾不療。能夠看出,蘭陵王由於軍旅勞苦,面部浮腫有病,非常嚴重,為了防止暴露見風再度惡化,也有可能是戴面具的原因之一。
當然,魏晉南北朝時代,族群融合,戴面具打仗也有可能是少數民族風俗,傳到中原在北朝流行,也未可知。這些都是筆者的推測,沒有實際依據。
-
3 # 遺產君
首先祝大家春節快樂!
謝謝邀請。蘭陵王高長恭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高長恭的叔叔高洋殺死了他的父親高澄,奪取了帝位,十九歲時高長恭被封為蘭陵王。 北齊和北周在邙山這個地方曾經有個一次惡戰,北齊名將蘭陵王高長恭率領500鐵騎兩次衝入敵陣殺敵無數,一直打到洛陽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敵人團團圍住,城上北齊守將只見來者戴著面具,不知是敵是友,正在猶豫之際,蘭陵王突然脫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張美輪美奐的臉,500將士在蘭陵王的帶領下和城上守將配合,更是越戰越勇,結果北周的軍隊在這上下夾擊之下潰敗而歸。
蘭陵王高長恭打仗的時候,為什麼總戴著面具呢?這恐怕還是漂亮惹的禍。
史書上說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他身材魁梧,但臉蛋卻像女孩一樣秀氣,在戰場上起不到氣勢逼人、威懾敵人的作用,所以戴上面目猙獰的面具,就能起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事實上蘭陵王戴的可不是一般的面具,而是胄,是一種頭盔,只不過這種頭盔比較特別,不是常見的那種露頭臉的頭盔,而是把臉也一併擋住的。
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蘭陵王的畫像留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許多想象的空間,蘭陵王貌美、勇猛、愛兵如子和生活嚴謹,近乎完美,但就是這樣一個絕世美男居然落了個屈死的結局。 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後主高緯開慶功宴,宴席上高緯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蘭陵王聽後非常感動就回了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就是這“家事”兩字招來了殺身之禍。
後主高緯聽了這話後就睡不著覺了,你和我還想分家不成,這不是要篡位奪權嗎?一般人說錯這話倒也無所謂,但蘭陵王是戰將又有地位,皇帝是怎麼也不可能放過他的。
蘭陵王說錯話後,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儘管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究逃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
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蘭陵王,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萬念俱灰的蘭陵王將毒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
-
4 # 錢多多讀文史
蘭陵王高肅,字長恭,北齊高祖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溫良敦厚,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儀同三司。治軍躬勤細事,累遷幷州刺史,封樂陵縣公。廢帝高殷即位後,以為蘭陵王。
高長恭受封蘭陵王時,只有19歲,正是青春年少,又兼作戰勇猛,還有天潢貴胄的身份,正是無數吃瓜群眾心目中的好男友好基友好女婿好主角……的形象,因此,《蘭陵王》一劇風靡大江南北,其佩戴面具的形象是深入人心——邙山一戰,戴面具的蘭陵王被載入大小史冊。
為何高肅要戴面具?
當然不是因為醜,若是醜,上陣就直接以醜面示人了,不用怕嚇著敵方人士。
蘭陵王高肅要戴面具,主要是上陣需要。一是震懾作用,畢竟一個小白臉有壓不住陣腳的感覺,戴個面具能增添威嚴莫測之感,這是其一;
其二,保護作用。戰場上萬槍無眼,面部也是易受攻擊之處,君不見周公瑾就曾面部被創,後又舊傷復發的?所以,蘭陵王戴面具也是為著保護自己。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大好兒郎,後來卻被高緯猜忌而亡,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
5 # 一點點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蘭陵王只是一個爵位的名稱,獲封蘭陵王的人很多,但是北齊的高長恭名氣太大慢慢的將蘭陵王變成了自己專屬的稱呼。
高長恭本名高肅字長恭出身貴族,是東魏權臣高歡的孫子,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高長恭戎馬半生為北齊社稷拼殺卻最終未能逃脫“功高震主”而被賜死的厄運。
蘭陵王高長恭除了作戰勇猛之外還有另一個身份標籤——美男。他和潘安、宋玉、衛玠,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在很多歷史記載中也都有“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白美類婦人”之類的說法。
而高長恭作戰帶面具一說主要來自於《北齊書》中這樣一段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其中長恭免冑示之面似乎稱為了高長恭戴面具作戰的“鐵證”。
後人猜測因為高長恭長相過於俊美,而且“白美類婦人”,為了增加自己在戰場上的威懾力所以每戰必以惡鬼面具遮面增加威懾力,邙山之戰後後人為歌頌蘭陵王創造出《蘭陵王入陣曲》,開創了“面具舞”的先河。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領並不是蘭陵王獨一份,《宋史》記載北宋名將狄青也是“臨敵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無論是狄青還是蘭陵王他們帶面具作戰無外乎三個原因。
首先、隱藏自己的身份,《北齊書》就記載蘭陵王“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
其次、類似於修羅,惡鬼的面具確實在戰場上有威懾敵軍的作用。
最後、佩戴面具最重要的作用還是在於對面部的保護,尤其對於騎兵來說一身重甲衝鋒陷陣,頭部又有頭盔保護,唯有面部是弱點,所以佩戴面具更重要的是保護作用。
-
6 # 平常觀史
近幾年比較火爆的一款手遊《王者榮耀》裡面的蘭陵王戴的面具(或是面紗),看來還是比較尊敬歷史的。但要更正的是,歷史上的蘭陵王戴的不是面具而是盔胄(類似於現在頭盔,能把半邊臉遮住)。“蘭陵王的面具”是民間根據盔胄改編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增加故事的戲劇性。古代戰場上的盔甲就像現在的衣服一樣也有流行款式,而蘭陵王戴的“面具”在當時算是一種,下面來探究主角及他的“面具”。
蘭陵王真名叫高長恭,東魏權臣高歡之孫,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他生得一副俊美容貌,在古代十大美男中排第六位。除了美貌之外,蘭陵王智勇雙全、的將領。
因此,有一說蘭陵王雖體格魁梧,但當帶兵打仗時,擔心面容太過秀氣,無法在戰場上威懾敵人。於是,每當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民間流傳一則故事:蘭陵王帶領五百騎士救援洛陽,衝破周軍重重圍擋後,來到洛陽城下,但城上齊兵認不出來,懷疑是敵人的陰謀。蘭陵王當即摘下“面具”示之以面容,城中士氣大振,前來接應。後來齊軍打退了周兵,慶功晚宴上,士兵們戴著面具邊跳邊歌。而實際上,蘭陵王戴的不是面具,而是一種覆蓋了大部分臉的頭盔。《北齊書》中記載有:“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原來只是北朝流行這種頭盔,把臉遮住大半,只露出眼睛,更具有威懾作用。
一說蘭陵王因生有一副好臉龐,害怕戰場上刀劍無眼,所以帶上“面具”保護臉部。要說為了保護臉部,更應該是盔胄了,面具哪有盔胄實在。
總之,蘭陵王的面具實際是當時流行的頭盔,打仗時戴,理所當然。
-
7 # 飛天ZY漫雪
蘭陵王,高長恭,又名高孝瓘,面具下的悲情王子。北齊第二代皇帝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子,至於他的母親,卻沒人知曉,這讓他的身世多了神秘感。又因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鉅鹿郡、長樂郡、樂平了郡、高陽郡公等。
蘭陵王打仗為何總是戴著面具,有人說他長得太帥氣,也有人說他長得很醜陋。其實據有些史料記載,蘭陵王長相俊美,可以說是驚世容顏。正因為他相貌太柔美和善了,不足以威懾敵人,每逢打仗總是要戴上猙獰的面具。而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救援洛陽,當時他帶領五百名騎士,衝過周軍的包圍,攻入洛陽城下,城上的騎兵不知是誰,以為是周軍使得計。蘭陵王摘下面具,頓的齊軍士氣大振,就這樣周軍被迫撤走。
蘭陵王幾乎近於完美,他貌美、勇猛、仁厚、且不貪女色。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對於蘭陵王來說,他最大的悲哀就是生在一個變態的帝王之家。北朝那短暫的23年壽命中,就換了六位皇帝,親人之間的互相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兇殘。容貌俊美,軍功顯赫的蘭陵王也無法逃脫它悲劇時的命運。他最後的下場,竟是北齊後主高緯派人給他送去了毒藥。一代英才王子,蘭陵王就這樣喝藥自盡,英勇俊貌的他,就這樣煙消雲散,就此劃上了句號。
蘭陵王的美,就如同血腥中一縷白梅香,令人可惜,斷腸神傷!
-
8 # 歷史追問
自古出征打仗戴面具最著名的有三個人物,歷史上首推蘭陵王高長恭,其次是狄青和
南宋的抗金名將扈再興。
蘭陵王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的孫子,北齊最著名的武將,同時也是當時的美男子。宋人葉廷珪的《海錄碎事》記載:蘭陵王體身白哲而美風姿,乃著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唐人明薈》亦記載說:"蘭陵王性膽勇,而貌婦人,自謙不足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
再說歷史上的狄青也是一位美男子,據《宋史·狄青傳》記載: 臨敵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在所有歷史書籍中,描寫武將幾乎都是身高七尺,膀闊腰圓、雙目犀利、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等等。自古在人們的印象中,武將都是力大無比,體型彪悍、目能殺人的形象。蘭陵王作為一名武將,偏偏“貌若婦人”,而這樣的形象往往會被對手輕視而看不起,對敵人亦沒有震懾力,故而想到用各種恐怖的面具偽裝自己,使自己從內到外“強大”起來,能更增強自信心,同時也能震懾對手,增加神秘感,令對手感到無比恐懼和不安,從而達到戰勝對手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為什麼戴上面具作戰有震懾敵人的功效呢?這得從面具的起源說起。面具最早出現於十分遙遠的古代。獵人用面具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動物,更加容易接近獵物,能更好地進行捕殺。至今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動中,人們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裝扮成神鬼及各種奇禽怪獸,青面獠牙的形象,一方面以表示對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另一方面重現了古人狩獵時與猛獸廝打搏鬥的殘酷場景。數千年來,人們戴上面具狩獵、祭祀,逐步發展成為一種面具文化,如貴州的儺文化地戲,具有很強的神秘色彩。
可見,蘭陵王等戴上面具作戰,既掩飾了體型不“武”的弱點,又能給對手造成心理恐慌和壓力,是一種有效的戰術。
-
9 # 雪兒愛手工
高長恭雖然是英勇無敵的武將,但是長相英俊柔美,如同美貌婦人。這種長相在戰場上無法震懾敵人。有可能被敵人嘲笑成‘娘娘腔’。主帥被嘲笑了,全軍計程車氣可能會受影響。所以為了威懾敵軍。高長恭打仗的時候總會帶著猙獰的鐵面具。
-
10 # 嘟嘟嚕錄
為了裝杯啊 還能是什麼難道臉上有東西嗎
嘟嘟租號 有你想玩的各種遊戲 https://dd373.com/7w
-
11 # 自若生活家JZ
當然不是因為醜,若是醜,上陣就直接以醜面示人了,不用怕嚇著敵方人士。
蘭陵王高肅要戴面具,主要是上陣需要。一是震懾作用,畢竟一個小白臉有壓不住陣腳的感覺,戴個面具能增添威嚴莫測之感,這是其一;
其二,保護作用。戰場上萬槍無眼,面部也是易受攻擊之處,君不見周公瑾就曾面部被創,後又舊傷復發的?所以,蘭陵王戴面具也是為著保護自己。
詳情請看DD373上邊有很多知識!
回覆列表
據說是長相非常的俊美,不像是領軍作戰之人。
戴上面具,遮住面貌,表示自己的決心,說白了,就是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