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才妞有顏
-
2 # 小一時空
-
關於二月二的民間習俗,所謂“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每當春龍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
此外,比較流傳的兩種和兒童有關的習俗是
剃龍頭:
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
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
-
古詩中也有很多關於二月二的記載,有詩云:
《二月二》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
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裡的菜都發出了嫩芽
十字碼頭上一群身著輕衫牽著駿馬的少年正徐徐走著,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
3 # 西北娛樂旅遊圈
總體看就是頭髮長的需要理頭髮,農民朋友開始幹農活,寫文章讀書的開始開筆寫字。但是如今都沒有太具體的實施了。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講究比較多。今天再忙也一定要抽時間往天空望望,看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成了一個偉大的壯舉——龍抬頭!
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有剃龍頭的說法。所以剪頭髮的人很多,特別是西安等北方城市民俗風情比較多,理髮店裡排長隊。
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命名,如水餃叫龍耳,米飯叫龍子,麵條叫龍鬚,餛飩叫龍牙,蒸餅上也做出龍鱗。各種傳說都很多。 二月二,大家事事順利~財源廣進。
-
4 # 隨意
二月二,龍抬頭,又名青龍節。
1,二月二,剃龍頭,就是理髮,因為有些迷信關係,正月剃頭不吉祥,所以二月二,剃龍頭:意喻剪出新氣象,剔除舊東西,帶來好運。
2,二月二,吃龍食,飲食多以龍為名。例如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等等。
3,有些地方,二月二接女兒回家。因為有正月不允許出嫁女兒回孃家的習俗,二月二,日子吉祥如意,接女兒回家,一敘相思之情。
4,二月二,踏青。二月二在唐代也稱“踏青節”,此時正值大地生機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遊的絕好時節。
-
5 # PM交流討論
謝邀,我們地處河南平原,說一說我們哪兒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在這天,會有很多人排隊去剪頭,所謂龍抬頭,預示著一年的好運(正月裡一般不剪頭,剪頭剃舅舅這樣不好)。剛過了年正月裡好吃的都吃的差不多了,但是在我們農村每家每戶都會留著幾塊肥瘦皆有的方塊肉,在二月二這天,煎臘肉,即方塊肉切成一塊塊裹上面糊,在鍋裡煎。做好之後外焦裡嫩,特別好吃,是我的最愛。
-
6 # 開周說宋
年年二月二,年年龍抬頭,我們河南老家過二月二,一向遵循以下習俗:
一、吃涼粉。
這裡的涼粉主要是指紅薯涼粉,也就是紅薯澱粉的水合物,暗黃色,半透明,口感筋道。
二月二這天,我們的主食就是紅薯涼粉,或熱炒,或涼拌。熱炒時,通常要用豆瓣醬,炒出來紅亮鹹香;涼拌時,一般要用薑絲、米醋和香菜末,紅綠分明,鮮豔爽口。
(這是豫東流行的炒涼粉,用平底鍋煎炒,將涼粉塊兒炒得稀碎,沒有炒河粉好看,但比炒河粉更香。)
二、理髮。
本地老年間傳下的規矩,正月裡是不宜理髮的,無論男女老幼,通常都是在年底理一次髮,到了二月二那天再理一次髮。假如年前忘了理髮,只要還沒到二月二,頭髮再長都得忍著,統統不許在頭上動刀動剪子。否則,據說對眼睛和腦子都不利。
當然,這是老年間的舊習俗,涉嫌迷信,大家不必認可。不過即使到了今天,豫東民間仍然有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在正月裡剃頭。到了二月二這天,因為頭髮都長了一冬天了,必須理髮了,於是理髮店門口就開始排起長龍……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里人滿為患。)
三、挑菜。
啥是“挑菜”?是指挑揀蔬菜嗎?NO。
挑菜是北宋時期通行於中原和江南的一種遊戲,在二月二這天舉行。
這種遊戲分為兩個部分,先是挎著籃子去郊外挖野菜,然後把野菜和提前準備好的籤筒擺到餐桌上,讓大家抽籤,搞有獎競猜。
(二月二流行挖野菜)
怎麼搞有獎競猜呢?方法很簡單:事先準備一批紙條,每張紙條上都寫一種野菜的名字,然後捲起來,捲成大小和形狀都一樣的小筒,兩頭用紅絲纏住,扔進一個木桶裡面。
現在媽媽把做好的野菜一道接一道端到餐桌上,每當她端上一道菜,其他家庭成員就從從木桶裡分別摸出一個小筒,解開紅絲,展開紙筒,看紙條上寫的菜名是不是跟媽媽端上來的野菜相一致。
比如說,媽媽端上來一盤薺菜,而你摸到的紙條上寫著“茵陳”,姐姐摸到的紙條上寫著“茼蒿”,爸爸摸到的紙條上寫著“馬齒莧”,只有奶奶摸到的紙條寫的是“薺菜”,那麼就代表奶奶中獎了。
中獎以後能拿到什麼獎品呢?可以是一串銅錢,也可以是一枝杏花,當然也可以是沒有中獎的那些人集體為中獎者獻唱的一首歌。
宋朝有一位讀書人叫張鑑,他總結一年當中的“賞心樂事”(也就是讓人開心的娛樂活動),其中有一種娛樂活動就是二月初二挑菜宴上的有獎競猜。
-
7 # 和諧湘聲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農曆的二月初二被稱為“龍頭節”,也叫“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因為這個時候大地回暖、陽氣上升,要開始準備春耕了。民間有諺叫“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關於“龍抬頭”節的來歷,各地因風俗不同,有不同的說法,但大都與敬龍祈雨有關。流傳最廣的說法與武則天有關。說是武則天稱帝后,惹惱了玉皇大帝,命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以示懲罰。龍王不忍民間遭難、百姓受苦,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得知後大怒,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為了報答龍王降雨恩情,紛紛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民間一直有二月二剃頭的習俗,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這其實是表達一種美好的期待和願景。大人剃頭叫“剃龍頭”,意寓去舊迎新,帶來好運;孩子剃頭叫“剃喜頭”意寓健康成長,出人頭地,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的說法。
除了剃頭之外,民間還有很多關於二月二的傳統習俗,大多與吃食有關。在二月二“龍頭節”這天,人們把平常捨不得吃的食物拿出來吃,併為它取上一個吉祥的名字。比如把吃豬頭肉叫“挑龍頭”、吃麵條叫“扶龍鬚”、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咬龍鱗”、炸油糕叫“食龍膽”、吃米飯中“吃龍子”等等。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風調雨順、衣食無憂一直是人們的美好向往,人們把節日賦予一個美麗的傳說,把食物賦予一個吉祥的寓意,其實都是在表達著一種美好的希望和寄託。
-
8 # 若水隨風w
二月二被稱為龍頭節,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此時是春暖花開,大地解凍,春耕將始的時候。老百姓們也會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
二月二這天熱鬧非凡,各地的習俗非常多,也都不一樣。這天大人帶著孩子都會去剪個發。習俗說法是: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而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兒”,實際上代表著對新一年交好運的祈盼。
不少傳統節日的習俗都會跟飲食脫不了關係。二月二,有些地方必須要吃炒豆。因為二月二在驚蟄前後,在農村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經過了一冬天冬眠的蟲類開始復甦,。吃豆子的寓意是炒豆子吃,吃的是炒蠍子爪,可以得到辟邪祈福。除了這還有在天津和北京地區,還在二月二流行吃油炸糕,他們管這項民俗叫“食龍膽”……
總之,因為地域差異,各地在二月二吃的東西都各有不同,但寓意基本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的開頭和起點。
二月二這天也有很多禁忌,女人不能夠做針線活,因為這一天龍要抬頭觀望天下,怕在做針線活的時候會刺傷龍的眼睛。有的地方還有在二月二,不能去去井裡面挑水,怕碰了龍頭。不能去推磨磨面,怕壓了龍頭。
中國八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勤勞善良的華人民,二月二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習俗。在今天過一個充滿歡樂的節日,圖個吉祥如意好兆頭。
回覆列表
在黑龍江這主要有四個習俗:
一是吃豬頭肉,不管是燉著吃還是烤著吃,二月二龍抬頭肯定是要吃豬頭肉的,預示著今年一年萬事順利,事事抬頭,其實就是希望有一個好兆頭。
二是拆燈籠,為什麼在這一天拆燈籠,因為在很多北方農村,一直到二月二過年才算結束,才真正開始投入一年的生產,大家知道東北氣溫比較低,只有過了二月二,三月份的時候氣溫才有所升高,才能準備去種地,這可不是北方人懶啊。
三是吃凍果,其實在東北農村很多地方還是在二月二這天吃凍梨,吃凍柿子,當然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想吃上新鮮水果還是很容易的,只是很多農村老人還保持這個風俗,好像不吃點凍果就不是二月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