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河六郎
-
2 # 四川么妹在洛陽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就是媽媽自己養的大公雞做的涼拌大公雞肉。
我不知道是不是外人叫的口水雞。我是四川人農村的。在我們那裡過年團圓飯要有魚,代表年年有餘。還有涼拌的大公雞肉,代表來年像大公雞一樣雄赳赳氣昂昂紅紅火火。
大公雞是自己家養的,吃著特別的麻辣鮮香而有嚼勁,這也是我們那裡的習俗過年必須要殺一隻大公雞,然後把整隻大公雞放在大鍋裡煮熟,然後撈起來放好,。就拿去堂屋裡神位前,然後點上香蠟燭祭拜我們自己家族裡的祖先,也是讓他們過年。(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沒這個習俗)在我們那裡都有這個習俗。然後就把大公雞剁成小塊,放上蔥薑蒜辣椒油花椒麵生抽醋芝麻一起攪拌,涼拌大公雞肉就做好了。
在小的時候,家裡沒有錢幾乎都會養10多隻大公雞到過年全部拿去賣掉。捨不得殺大公雞,所以那會兒誰家能過年殺只大公雞這個年就過的特別的好了。所以我一直都懷念那個味道,包括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也可以吃到,但是那種農村人自己養的大公雞不容易買到。媽媽每年都會養上幾隻留著過年我們回去殺著吃。
記得去年過年在家的時候鄰居家有一個朋友因為自己沒有錢大公雞。一大早上就到我家,讓我媽媽把大公雞賣給給他,媽媽卻說這是留給我家么妹兒吃的不賣,鄰居家朋友說了很久媽媽就是不賣,我想這是媽媽給我們的愛吧,即使大公雞過年賣的再貴也不會賣,都會就給自己家的孩子吃。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孩子的。
-
3 # 我想看電影
這個問題太有深度了,吃了好幾十年飯,有一段時見還以吃貨自居。但猛的一想還真想不起來了。使勁想,再使勁想。應該是老爸做過的一道魚,我和老爸稱那道菜叫父子魚。
九十年代初,我和父親從西北迴到了山東,母親因工作原因暫時沒能回來。當時我住校,每天吃住都在學校,一個星期天,父親告訴我下週二是我生日。讓我中午一定要回家,他要大展身手給我做一頓生日大餐。
週二的中午一放學,我借了輛同學的二八加重腳踏車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家,看著一直在廚房裡忙乎的老爸,內心充滿了最大餐的渴望。平時不下廚房的老爸那天忙了好長時間,終於端上來了兩道菜,一道是炒羊肉,另一道就是父子魚了。那條魚被老爸做的完全沒了魚的模樣,看著老爸一臉無可奈何的表情,我樂壞了。老爸告訴我,他煎錢的時候把魚完全煎碎了,只能湊合著吃了。其實那天我吃的特別香。我們爺倆把所有的菜都吃光了。後來還給了那條魚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父子魚。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自己的孩子都比我當時大了。我現在每天都給他們做飯,我做的魚很好吃,但我仍然常常想起,我老爸給我做的那道父子魚。
願老爸老媽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也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
-
4 # Sweet梓兮
我認為是餃子。先不說我個人愛吃餃子,關鍵餃子一是東方傳統,傳說吃餃子可以驅寒。還有,我個人比較喜歡吃我爺爺奶奶做的餃子,外面的餃子一般不好吃
-
5 # 茉莉liwj
看到這個話題,瞬間覺得自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吃了年夜飯就算是真正過新年,過了年長一歲,又變老了一點,真的覺得歲月無情啊。以前過年聽長輩們唸叨的事情,如今自己也要慢慢給孩子唸叨了。我家在農村,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殺雞宰羊,小村落裡炊煙裊裊,全村上下飄著“年味”。村裡的孩子三五成群,有的玩過家家,有的捉迷藏,口袋裡裝著花生、瓜子、米花糖等好吃的,年齡稍大的男孩子就是玩鞭炮。
-
6 # 超凡145474053
說實話看到這個題目心裡挺難受的,以前爺爺在的時候,每年一個大家族的人都一起吃飯,現在大家都聚不齊了,以前餐桌上必不可少是紅燒鯉魚,紅燒肉,燒雞,螃蟹,滿滿的一大桌子飯菜,嘴裡吃著,心裡想著一會還有壓歲錢,一會在和小夥伴放個炮,現在呢,雖然每年也會回家,但心裡也只是惦記著父母,身邊的小夥伴們也因為工作,見面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少,耳邊沒有了鞭炮聲,飯菜吃在嘴裡雖然還是那個味道,但再也吃不出心中的那種感覺,那份對年的期待,對新的一年的憧憬,也許我們該放慢我們的步伐,去慢慢的感受下我們的生活了
-
7 # 唏噓8Y
媽媽做的家常菜都讓我十分想念。每年大年三十,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雖不是滿漢全席但也是有魚有肉,互相說著祝福語,七嘴八舌的看著春晚,這就是年味。
-
8 # 我叫陳慶威香港人
2、 1)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種植稻穀,並用稻穀製作食品,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
2) 春節吃年糕,也是南北同風不同味;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塞北農家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北京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均為新年糕點的佳品。
3、元宵,在歷史上有很多名稱,而南北方對其稱呼也各不相同。元宵最初可能起源於宋朝,那時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春節各地又有不同的風味:
a、 北京: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
b、 東北:粘豆包
c、湖南: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
-
9 # 請用AK紀念我
那是媽媽煮的每一道菜,我也我的記憶中都是不可複試的。比如扣肉,酸湯魚,,,,,,就不一一到來。你們自己體會。
-
10 # 8酒門提督8
在湖南老家
唯獨讓我留念菜就是
那道豆豉辣椒蒸臘魚
現在想著都流口水
做法也比較簡單
1,臘魚焯水15分鐘到20分鐘
2,臘魚躲小塊備用
3,幹辣椒1兩切沫,姜切沫,蒜切沫
4,辣椒沫,姜沫,蒜沫,豆豉放油入鍋炒香(適當多油)加少許生抽,味精,雞精,老抽,白糖,微炒出鍋備用
5,剁好的臘魚擺碗,加入啤酒一飯碗,再將炒好的豆辣覆蓋魚面。
6,入蒸鍋蒸30分鐘,出鍋撒上蔥花蒸2分鐘
7,接下來就享受美味吧
回覆列表
過年最難忘的菜,是媽媽做的咯吱盒和小排叉。
那是我小時候過年,最盼著吃的萊。其實說它是菜也不是菜,說不是菜,只有過年的時候,媽媽才會做出來把它們端上餐桌,而且末必年年都能吃到。
我們那時的年,如果用現在平常的生活標準衡量,都顯得有些寒酸。過年時,吃的最好的東西無非是魚肉一類,即便是這些東西,都有定量,分到每個人身上,並沒有多少。
母親是北京人,這兩樣都是北京特色食品,都需要用油炸。在油供應少的年份,就吃不到。在我的記憶中,只吃過有限幾次。而且還不能隨便吃,吃的時候,母親會給我們分份,一個人吃不上幾個。
那時真的感覺香啊!小時候嘴也饞,每到母親炸制的時候,我就開始盯著,愛聞炸制過程中的香味。吃到嘴裡那種酥脆的感覺,尤其咯吱盒裡那種淡淡的豆香,更是令人回味。
後來,母親不在了。我已無法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這兩樣食品。雖然外面有賣的,但裡面必竟少了媽媽的味道,感覺還是一樣。
直到現在,每到吃年吃夜飯的時候,我還會時常想起媽媽做的這兩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