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偶爾小幽默

    剛剛看到南京江寧發生的一家三口慘劇,對於那個男人來說,我們不知道他身上在過去發生了什麼故事,但是在殺人與自殺的時候,他是絕望的。絕望之後呢?是極端事件,而看這個報道的人們一邊猜測他的故事一邊唏噓他的心裡承受能力。人總會在低谷的時候感到絕望,但是這就是人生,或者說這就是你的人生,與眾不同,需要你一天天的過下去。加油吧!

  • 2 # 心理諮詢師Mango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用狗作過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被電擊的命運。多次實驗後,實驗者改變了操作步驟,當蜂音器響起時,在給電擊前,操作者先把籠門開啟。結果,此時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這個就是著名的“習得性無助”實驗。

    心理學家於是得出了結論,將習得性無助感的產生分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努力進行反應卻沒有結果的“不可控狀態”中體驗各種失敗與挫折。(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第二階段: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這時人會感到自己的反應和結果沒有關係,產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和外部事件”的認知。(陷入自我否認)

    第三階段: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結果不可控”的認知使人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 :“結果不可控”的認知和期待使人產生無助感。

    第四階段;表現出動機、認知和情緒上的損害,行為上悲觀放棄。(直至絕望)

    在這一系列的無能為力、無助、無望的演變過程中,我認為最終演變至絕望程序的關鍵因素是主觀的“無助感”。為什麼要說是主觀呢?因為我們往往會發現,深陷痛苦中的人們,他們的身邊同樣有親人、有朋友,只是對於他們而言,身處其中卻尤感孤獨。

    有的人一邊在挫敗的傷痛中掙扎,一邊承受著來自親人的壓力、指責、甚或是漠視;有的人選擇獨自舔舐傷口,因為他們相信唯有Sunny的一面才會被世界所接受,堅強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們不願或是收回了伸向外界的手,孤獨地在泥沼中掙扎,直至陷落。

    “哀莫大於心死”,“多少的將來都成了過去,多少的過去都是過去的將來”,當身邊不再有依靠,遠處也看不到一絲光亮,當反反覆覆地求證著生活的意義,卻求而無果時,絕望便如期而至了。

    但我相信,就像這幅圖一樣,即便支離破碎,即便內心絕望,人們依然不會放棄看向遠方,去找尋哪怕一點點的光明。

    這個世界並不美好,有些意義並不一定值得。既然已對此路心生絕望,何不隨心地按你本來的樣子,另選他途呢?

  • 3 # 得失隨緣884

    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

    靠山山倒,靠樹樹歪,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親人沒有,朋友靠不住,

    這種情況才是一個人最悲哀,

    也是最絕望的地步,,

  • 4 # 小機

    失去了所有健康,是人走到最,絕望的,。

    一切的,一切的興趣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為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花不適合在室內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