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秋香
-
2 # 果果的媽咪
在家人的操持下,兩人結婚了,之後兩人在家裡待了半年,沒有去上班,堂弟就玩遊戲,父母又幫兩人找了工廠上班的工作,我們本以為,這下堂弟就該收心了,畢竟有了家庭。可愛玩遊戲的天性始終改不了,堂弟上了半年班就不去了,覺得不自由,又窩在家打遊戲了,這次父母沒有幫他,而是和他分家了,給他們一套農家的小院子,讓他兩人獨立生活去了,也是父母的這次狠心,才徹底讓堂弟手心了。
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放棄堂弟,相信堂弟不會有現在的生活,堂弟有可能至今沒有成家,也有可能窮苦潦倒,還有可能為了玩遊戲偷盜……所以在孩子沒有成人之前,千萬不要放棄孩子,別毀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不幸你也過的不心安。
-
3 # 153333555
一般來講兒子沉迷遊戲一定跟老子有關係。
放棄他就相當於放棄自己。說的那麼好聽你自己的自控能力也一定相當差。
-
4 # 千紙鶴b
寵溺是原罪,過度的溺愛呵護讓孩子喪失了對現實世界理解判斷的能力,沒有痛過沒有傷過沒有累過,那永遠都不會理解這個世界,不知什麼是保護什麼是善與惡。
-
5 # 使用者6204642682180
做父母的都想放棄,那孩子就更沒希望了。如果你無法讓他融入你,那麼你就應該融入他。如果我是你,那我先把自己也變成遊戲迷,這樣你才能瞭解他的世界,只有當你能和兒子在一個戰壕裡建立了戰友情,你們才能建立起溝通的橋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要你變成黑,而是要你跳進這黑,才能攪出這紅。
-
6 # 天翼使用者2922262720391
你的兄弟,父母,沒人性……該死,該殺……該千刀萬剮……你應該,怎麼辦?……大義滅親?……狼狽為奸?……視而不見?……還是……什麼都不做,靜靜看著他們……自生自滅……抄家,滅族……用全族的血,償還天下百姓?……
-
7 # Aristocratbunny
不停的教育他,帶他四處走走。時間長了還是會改變的
人總是會老,當你老的時候,發現孩子自甘墮落,那你有多絕望啊。
-
8 # 心容
沉迷遊戲如何改善?小小建議請笑納:
1.如有時間陪孩子做點公益,如關愛孤兒,聾啞人等等。
2.發現孩子潛質,如有條件帶他去現場欣賞同類潛質的社會聯結效應。如軟體開發交流會呀什麼的。
3.開展家庭課堂,每天每個人上去講課,分享自己學習心得。
4.最重要的父母不要沉迷手機,要看書,訂閱《名人傳記》或《商界》,提升氛圍。
5.無論如何,都要相信孩子可以回頭,不回頭說明我們的方法和理論有問題,要提升自己,不要在外面下功夫,孩子是我們生命的投射。
-
9 # 熱愛生活的阿金
孩子沉迷於遊戲不僅是孩子的問題,家長也有責任,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才能不僅不會傷害孩子,還能讓孩子成長起來。多陪陪孩子。孩子沉迷於遊戲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事幹,家長又不在身邊,只能玩遊戲了。
適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一些其它好玩的東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就不會老沉迷於遊戲了。
給孩子規劃玩遊戲的時間。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或者是懲罰,比如說學習了兩個小時之後就可以玩半個小時遊戲了。
跟孩子說沉迷於遊戲的壞處。不僅傷害身體,而且對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
跟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可以問問他為什麼喜歡玩遊戲,這樣才能根據他的想法家長適當的採取一些措施讓孩子少玩一點遊戲。
-
10 # 想被寵壞pamper
孩子的變化離不開周圍環境的影響,我覺得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一個好好的孩子不可能突然就沉迷於遊戲之中,大多孩子因為家長的看管時間太少,慢慢的就在遊戲中尋求快樂和陪伴,而家長這時卻沒有及時阻止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現在只能讓孩子用另一種習慣代替這種習慣,就好比說讀書背單詞,這種好的習慣,但家長在這一方面也不要操之過急,一下子強硬讓孩子說不要玩遊戲,更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從而得到不同的效果,甚至做出偏激的舉動。一步一步來,一點一點的改,在改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都陪伴孩子靜下來談談心。“要我學”和“我要學”這倆者所得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人,要讓孩子養成主動去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家長一次一次的叫,這讓孩子也學不下去心裡頭也不舒服,督促是應該有但要適量。總而言之就是要改正孩子玩遊戲的習慣,只要孩子還願意聽你的話聽得進去(也不要用非常強硬的語氣說),一切都還可以補救。
-
11 # 初蔻情感說
兒子沉迷遊戲已經變得沒有人性!該不該放棄?你憑什麼放棄?孩子開始步入遊戲的時候,和父母是有絕對關係的。導致今天這種結果,完全是家長的責任。
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兩天形成的,那時的你們,在哪裡?
記住,有負責任的家長,才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孩子。
一、網癮者的特點:我們現在聽到最多並穩居排行榜第一的遊戲就是“王者榮耀”。曾有個少年和我說:“不管你玩了多少種遊戲,最後發現,總有“王者榮耀”一直在陪伴,不忍放棄。”
在遊戲群體裡,年齡從8歲到38歲的人都有,跨度很大,受眾非常廣泛。很少有人能成功戒除遊戲帶來的心癮。
網癮者特徵:愛發脾氣,沒禮貌,不關心人,以自我為中心,精神面貌不好。
二、網癮者的危害很多少年為了玩遊戲,會想出各種奇門招數。比如需要遊戲裝備時,會以各種理由找家長要錢。有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孩子還會以送對方遊戲裝備、面板及其他而自豪。嚴重者會出現逃學、偷錢、撒謊等品行問題。
玩網路遊戲的危害很多,其利卻極少。
遊戲使人沉迷,會傷害身體的每一個器官,也會讓神經組織受損,還會導致抑鬱或其他極端情況的出現。遊戲讓很多人變成了半個廢人,從身體上到精神上完全頹廢,從經濟上到生活上不再正常。
三、面對孩子的網癮,家長該怎麼辦?作為家長,我們要正視的一件事情是: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李玫瑾
孩子的網癮也好,遊戲癮也罷,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在一開始,家長就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話,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在已經形成網癮的孩子面前,我們應該這麼做:
1、想要戒除網癮,就要克服心理對網路的依賴。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需要家長幫助配合完成。可以選擇孩子除網路之外的其他興趣愛好來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體育運動。通常男孩喜歡打球,女孩子喜歡跳繩等。還可以下棋、彈琴或繪畫。只要是對身心有益的活動,都可以嘗試讓孩子接觸,並陪伴和鼓勵他。
少年之所以迷戀手機或遊戲,就是因為父母陪伴過少,他需要一個渠道來排遣年少時期的好動特點,進而選擇了遊戲。
只有當孩子認可了其他生活方式的幸福感時,才會主動放棄手機及遊戲。少年的天性是“好動”,並不是我們所焦慮的“宅”。
2、對於網癮極大的孩子,特別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不能粗暴對待,而要採取一定的措施。
封閉的環境可以對網路成癮帶來很大的幫助,建議送到專門針對網路成癮的訓練機構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比如孩子要上學等,時間無法合理安排的情況下,家長的嚴格看護也是戒除網癮的手段之一。
這裡指的嚴格看護並不是粗暴干涉,而是制止他不再動用電子產品,需要家長更大耐心地投入到親子修復過程中來,讓孩子從心理上扭轉觀念。如果還是效果不明顯,必要時可以採取強制性措施,在專業機構做阻斷式干預。
網癮雖可怕,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戒除,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並且不能因此就完全杜絕孩子接觸網路,我們可以允許他們通過網路進行學習或瞭解其他知識,但要和孩子做好以下溝通:
1、上網之前先訂目標。要知道這次上網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自我提示,建議孩子寫在紙上,並履行自己的承諾。孩子其實也知道沉迷網路不好,只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解決。
3、以實際案例告知孩子,不正確網癮的危害性。網路會造成人的自我封閉,並且沉浸在虛擬世界裡,久而久之會誤導人們的正常認知,導致人格偏離。如果每天都長期面對網路遊戲,及其他遊戲、聊天等常見行為超過10小時的話,很可能會讓自己少活好幾年。
網癮不可怕,網路更不可怕。我們要理智看待孩子出現的趨向性錯誤,並耐心給予糾正。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因此,最終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然而,“關愛、耐心、正確引導”,在任何時候與任何家庭中都非常適用。在家長焦慮孩子網癮問題的時候,先審視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再考慮面對孩子的方式應該怎樣才合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戒掉網癮,走到正規的道路上來。
-
12 # 陽Ma說育兒
孩子沉迷遊戲,可以先試著找出內在的一些原因,不能光看表面,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玩遊戲存在一些誤區,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和遊戲互不影響呢?玩遊戲真的這麼可怕嗎?
家長常見的3個誤區
誤區一:孩子不懂事,才會容易沉迷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孩子們之所以會沉迷於遊戲中無法自拔,是因為他們年紀小,不懂事,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價值觀不成熟。
但恰恰相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釋出了一份《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藍皮書,裡面有這樣一份調研結果:
年紀越大的孩子,對於網際網路的接受程度越高;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龐大而複雜的網路世界反而保持著較高的警惕性。
對比各年級發現,隨著年級升高,學生更認同網路遊戲的正面影響,而低年級學生更多看到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
對網路遊戲的正面影響,如交到更多朋友,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比例為38.1%,高三學生為 60.1%,提升了22個百分點;對緩解壓力的看法,小學四年級為 53.6%,高三為 81.3%,提升了27.7個百分點。
通過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結果竟和我們常規的想法截然相反。雖然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辨別是非能力不夠成熟,但他們對於遊戲其實並不是一味地痴迷。
誤區二:差生才玩遊戲,好學生根本不碰
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伴隨著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別人家的孩子。
在很多人心裡,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學習認真、成績優秀、禮貌懂事、多才多藝。
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績優秀,是因為不玩遊戲。自己家孩子成績下滑、落後,就是因為玩遊戲玩的;在他們心裡,差生才玩遊戲,人家好學生才不碰這些。
事實是這樣嗎?研究結果表示:成績好的學生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更早。
資料表明,學習成績處於上層的學生是最早玩網路遊戲的那群人,他們在學前及小學階段開始玩網路遊戲的比例為82.6%;
其次是學習成績中上層的學生,比例為81.4%;
而成績下層的學生在學前及小學階段開始接觸網路遊戲的比例合計為73.3%,比成績上層的學生低了9.3個百分點。
當然,我不是說玩遊戲的孩子學習才好,也不是說成績不好的學生一定與網路遊戲沒有關係,這只是說明“差生才玩遊戲,成績好的人根本不玩遊戲”這個觀點是片面的,並不能站住腳。
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不能只單純地歸結為遊戲所導致。它和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等其他因素也有很大的聯絡。
誤區三:網路遊戲坑害錢財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在一些新聞裡、電視上看到許多像《八歲小女孩,揹著父母在遊戲中充值一萬多元》《孩子玩遊戲充值兩萬八,父母要求退款遭拒》這些新聞,讓人不寒而慄。
但其實這些新聞和法制節目裡的極端案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它也不足以證明遊戲就是來坑害父母和孩子們的錢的。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在網路遊戲中花錢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行為。將近八成(79.7%)的學生從未在網路遊戲中投入過一分錢。其實,對遊戲公司來說,他們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的,他們也沒有理由和家長對著幹。畢竟孩子們自己不賺錢,他們基本沒有收入,沒有了家長們的支援,他們也就斷了自己的財路,得罪家長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然了,我們並不是為網路遊戲洗地。雖然我們不能因極端案例而以偏概全,從而否定所有的遊戲,但這些案例的發生過,也確實應該值得我們提高警惕和防範。
從根本上來說:遊戲公司和家長是同一戰線上的,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 -
如何平衡遊戲和教育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快地辨色認物、更好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等,家長們幾乎都給孩子買過立體書、識字卡片、音樂點讀機、幾何積木玩具等等。孩子們越愛玩,大人越高興。
“寓教於樂”的道理家長們其實都懂。但遺憾的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我們這種探索未來的勇氣卻變得越來越小。
也許有的人會有疑惑:“寓教於樂”也輪不到網路遊戲吧?
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玩”的概念自然也在變化,我們的孩子基本都是00後,甚至10後,他們生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對他們來說:“玩”,自然也包含了網路遊戲。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要想避免遊戲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也並不是只有禁止這一條路可以走。
曾經讀過一本媽媽教育手記,她們的孩子們全部進入了美國常青藤大學。其中有一位媽媽,兒子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後來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
相比較很多家長堅決反對孩子玩遊戲,她卻一直支援兒子玩遊戲。除了因為玩遊戲造成作業寫得太晚或者耽誤睡覺的情況外,她從來沒有禁止過兒子玩電腦遊戲。
在孩子還讀小學時,有一次朋友送來一款叫《文明》的遊戲,是關於歐洲各國戰爭的,兒子玩起來愛不釋手。過了不久後,媽媽就發現,廣播中提到的國家,孩子竟然能夠說出大致位置和周邊國家情況。這對於一個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知識範疇來看,著實不可思議。
一番交流,媽媽才發現,原來這竟是遊戲的作用!於是,她趁著兒子對歐洲歷史的好奇和興趣,趕緊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歷史故事書給他,孩子讀書的興趣就此點燃了。不但讀媽媽買的書,還會自己跑去書店找書看。
可是這麼一來,外公外婆不幹了。兩位老人家都是大學教授,他們覺得,作為中國孩子,怎麼能只對外國曆史如數家珍,對本國曆史一知半解呢?
於是,有一天,外公竟然也主動送給孩子一部新遊戲《三國》。這遊戲可以說是中國版的《文明》,所以孩子玩起來駕輕就熟。
正如老人家所期盼的,孩子又開始對三國曆史感興趣,四五年級就把有關“三國”的連環畫、小學生讀本、《三國演義》等等讀物看了個遍。順帶著連三國前後的歷史,也弄了個明白。
高學歷的媽媽,大學教授的外公外婆,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自然是無比重視,但他們對於小孩子玩遊戲的行為非但沒有強力禁止,而是找準方向,有效引導,最後把孩子送入了常青藤高校。
這跟大禹治水一個道理:疏而不堵,他們這種策略其實更值得我們大家借鑑。
那麼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如何因勢導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和發揮遊戲對於孩子學習、成長中的正面影響呢?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天性愛玩是孩子的本性。但他們年齡畢竟還小,並不是都有特別強的自控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來多進行引導和監督。
研究表明:父母對成績處於上層和下層學生網路遊戲控制的差異最多地體現在規定玩遊戲時間、監督玩遊戲時間和限制玩遊戲費用上,對上層學生比對下層學生的管控分別多了8.6%、10.1%和4.6%,尤其是監督遊戲時間,超過對成績下層孩子10個百分點……想要培養自控能力,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玩遊戲的時間上限。
比如週一到五,每天最多玩1小時,週六、日每天最多2個小時,單次玩遊戲的時間是30分鐘;兩次玩遊戲的時間中間至少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不要用眼睛,比如看書、看電視等。
其次,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列出當天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每一項任務可能需要的時間。
加上中間休息的時間(每次休息15分鐘),距離上床睡覺的時間應該至少有1個小時(如果沒有,就應該相應減少任務,只保留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學校作業)。
這段時間就是孩子可以玩遊戲、自主安排的時間了。玩遊戲的前提是孩子按照時間表完成了當天的任務,比如學習、運動、洗漱等。
關於遊戲充值的問題,必須和孩子講清楚,可以充值,但必須有度。
遊戲充值的錢,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家務活、跑腿做事的方式來適度給予孩子一些獎勵,這些獎勵他們可以適度來進行遊戲消費,但必須讓父母知情,否則就會失去這樣的機會。
合理利用遊戲的正向價值
俗話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們很多家長都沒有了解過孩子玩的遊戲,更不要提如何幫助孩子去利用、發揮遊戲的正面作用了。
報告中指出,有67.9%的父母從未給孩子推薦過網路遊戲,這也源於父母本身對網路遊戲的不瞭解。20%的父母很少給孩子推薦遊戲,而經常給孩子推薦的父母佔比僅有0.9%。
首先,我們可以嘗試去了解孩子玩的遊戲,跟他們一起去找跟遊戲相關的雜誌、書籍、遊戲祕笈等,同時將孩子的注意力從電腦上引向書本,這樣不僅可以將孩子接觸電腦的時間縮短,而且可以開拓孩子的知識儲備。
其次,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遊戲升級、闖關背後的祕密,其實很多遊戲只是在時間和角色的複雜程度上作了設定而已。
最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探究遊戲背後的祕密後,甚至可以嘗試讓孩子學習一種計算機語言,激勵他們自己去開發、探索。
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玩遊戲的慾望,更是變相地幫助孩子培養了一項職業技能,就算孩子以後不從事這一行業,對孩子的邏輯思維等能力也有很大的益處。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的人格會越來越完善,對世界的認知會越來越完善,他們的情感需求會越來越豐富,這個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關心尤為重要。
試想,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家長這裡得不到滿足,那麼要用什麼東西來填補這個的空白?早戀、網癮的苗頭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資料表示:親子關係很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網路的比例為 81.9%,而親子關係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網路的比例為 66.7%,不太好的家庭比例為 63.0%;親子關係很好和比較好的家庭中,孩子網路遊戲成癮的比例合計為 4.3%,親子關係很不好和不太好的家庭中,孩子網路遊戲成癮的比例合計為 14.8%,相差 10 多個百分點。
因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過程和父母育兒過程中的必修課,值得所有人來關注。
家長們要有這種意識,不管孩子是什麼樣子,做錯了什麼,對他們滿意還是不滿意,在任何一個情境下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疼愛要多於管教。
比如孩子做作業做到很晚,可以建議孩子注意身體,早點休息,明天起來再繼續完成,而不是強制要求孩子做完作業再去休息。
一些家長控制不好情緒,會對孩子發火,發火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家長無法控制情緒怎麼辦?那就走出屋子,切換場景,散散心,用這段時間考慮到底是誰的錯?錯在哪裡?究竟該怎麼做?
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的同時,給孩子充分的私人空間,這確實很難做到,但是對於現在愈加獨立自主的孩子來說,是必須的。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亂翻孩子的書包,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起防範之心,從而產生隔閡。
平時,也要有固定的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節目、郊遊散步的時間。與家人們在一起的時光會讓孩子感到舒適愉快,在這樣的環境下,親子之間的交流才會更融洽,孩子也能保持正確的心態去平衡學習與遊戲。
寫 在 最 後
任何時代缺乏父母有效陪護、低自尊、過於溺愛或疏於關心的孩子,都很容易陷入各種行為問題的泥潭。即使沒有遊戲去沉溺,其他問題行為也隨時都同樣可能吞噬他們。
當我們把遊戲視作洪水猛獸,遊戲就會以洪水猛獸的姿態吞噬我們。
當我們把遊戲當作媒介和紐帶,幫助和引導孩子通過遊戲來聯接現實生活,遊戲的力量就站在了我們這邊。
學會正確看待遊戲與孩子的關係,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到的事。
-
13 # 樑子8946
不是放棄是放手,愛他就不要抓的太緊,他會玩遊戲,就不傻,他知道怎樣更好;他沒事,是你們太緊張了,把他逼得;
現在人福氣大,都會有災難;福享了,有事也要學會承擔;孩子既然已經長成這樣,要有耐心,心量,忍耐力,給他時間讓他慢慢改變,才能把災難化解掉;
一家人就是修行的道場,想要幸福完美的生活,就要增加耐心,磨練性格習慣,努力學習智慧,錢不是萬能的,要學究竟道理,有理才能暢通無阻,走遍天下。
回覆列表
所謂根本,孩子不應該作為罪惡的源頭!他不是生來就玩遊戲!所謂孟母三遷!大環境所致,一定是社會,家庭,學校都無處安放他哈孤獨的靈魂,所以遊戲裡的世界保管了他的精神!該反思的是家庭社會學校!一個沉迷12年遊戲的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