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夢兩三年灬
-
2 # Ho孫某某
大傢伙,我是老惡魔。
很多朋友看過電視劇,聽過評書,或者愛讀書的朋友都會覺得裡面有一個英雄人物長得冷峻酷帥,非常受各種女孩子的喜愛的“冷麵寒槍俏羅成”,為什麼沒有入選唐太宗李世民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呢?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小說和電視劇中的羅成是羅藝的兒子,和門神秦叔寶是表兄弟關係。先是在瓦崗寨中與各家兄弟結拜,意圖為民請命,推翻隋朝。但是他的父親羅藝還在隋朝做官,於是宇文化及提議讓北平府的羅藝監斬瓦崗寨的另一位首領人物,十八省綠林好漢總瓢把子單通的全家。於是兩人結仇,後來楊林率領大軍擺下了一字長蛇陣,這時瓦崗群雄束手無策,只能靠羅成來解圍。羅成還是瓦崗群雄中唯一一位能正面與李元霸交手還不落敗的將領。至於其它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程咬金夫人的弟弟裴元慶讓李元霸三錘子就給砸死了。羅成正面交手李元霸,不落下風,還挑傷了李元霸的左肩。李元霸高興的叫羅成“小白臉哥哥,你的槍好狠啊。”
演義中的他受李世民的委託,幫助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抵禦劉黑闥。但是呢,二人拒不救援羅成,導致他被劉黑闥引進汙泥當中,萬箭穿心而死。
很多朋友會問,這相當於李世民欠了他一個大人情啊。怎麼還沒入選呢?原因很簡單,羅成這個人物是演義小說中虛擬出來的人物,真實歷史中是不存在的。有人分析是演義小說中把羅成和羅士信混合到一起,虛構了這樣一個人物。演義這種事,三分真,七分假,最好不要全信。
-
3 # 伊耆角木
因為歷史上根本沒有羅成,而羅成的原型羅士信在唐朝建立第二年(619年)才歸順,更重要的是,他在三年後(622年)就死了,僅僅為唐朝效力三年,能有多少功績讓他位列二十四功臣?
先說說羅成,這就是個虛構人物。就是存在於隋唐系列小說而已,真實歷史未見其名。說是北平王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事實上歷史並未記載羅藝兒子的名字,他兒子也根本沒有什麼事蹟。而秦瓊跟羅藝也沒有親戚關係,所以不存在什麼表弟。
那羅成的原型是誰呢?最早提到羅成的小說,明萬曆年間的《大唐秦王詞話》說到羅成,字士信。再加上羅成的經歷,先屬瓦崗,後歸王世充,再投降李唐,最後在與劉黑闥作戰時戰死也與羅士信的經歷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羅成顯然是以羅士信為原型的。
那羅士信有沒有資格上凌煙閣呢?顯然沒有。羅士信早年先後在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帳下效力,雖然早有威名,但此時還不在李唐麾下。直到619年王世充命其攻打穀州期間才率千餘人投降李淵。羅士信的所有功勞加在一起也就是如下:一,率眾投降;二,隨軍攻打王世充,打下千金堡;三,鎮守洺水城,城破被俘,不降被殺。
所以這就是羅士信僅有的功勞了。而在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對比一下排名最後的秦瓊,之前經歷與羅士信很相像,也是先在李密帳下,後歸王世充。秦瓊也是在此時投奔李唐。但之後的功勞,秦瓊大多了。先是在抵擋宋金剛時大破並幫助成功收降尉遲恭,隨後大破竇建德、王世充聯軍,在攻打竇建德時率先衝破其陣。在對陣劉黑闥時又立大功,成功將其主力擊破。最重要的一點,秦瓊之後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除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出了力。這些都是早死的羅士信不能比的。
所以,羅士信只是一名普通武將。在唐軍中短短三年,功勞不足以得過高賞賜。若讓他上凌煙閣,群臣斷然不服。
-
4 # DK160151136
嗯,因為死的早唄。凌煙閣是唐太宗建的,羅成沒活到那個時候啊。你看武功戰績比羅成高的多的李元霸不也沒上凌煙閣嘛,人家可是大唐小王爺
-
5 # 幾葦渡
大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了懷念和表彰曾一同創業的團隊成員,選定了二十四位功臣元勳,命大畫家閻立本繪製1:1的畫像,懸掛在凌煙閣,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從此如“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詩句,用於描繪建功立業的志向。
檢視這二十四人的名單,會顛覆你腦子裡的預設,為什麼呢?因為《隋唐演義》不等於歷史!而羅成缺席“凌煙閣”太正常了,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羅成,最早出現在明萬曆年間的《大唐秦王詞話》中,這是一本小說。當時他姓羅名成,字士信,是西魏王李密部下五虎將之一。傻了吧,羅成與傻大個成了一個人。到了《興唐傳》裡,才將羅成與羅士信分開了,這也是今天的評書版本的原型。
羅藝卻是真實的的人物,隋末佔據幽州和營州,自稱幽州總管。後歸降李淵,被封為燕王,賜姓李。李世民即位後,兩人有嫌隙,羅藝就造反了,但很快被部下殺了。全家被以叛國罪被誅殺了。
“羅成的表哥”秦瓊在隋唐演義中是一號主角,但歷史上的秦瓊並沒有這麼顯赫。他不是李世民“宣武門之變”的核心團隊,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在凌煙閣二十四人中排在最後。
文學作品大多是歷史的同人小說而已。
-
6 # 指縫間的歷史
歷史上並沒有羅成其人,羅成是演義小說中出現的名字,原型人物是隋唐交替之際的猛將羅士信!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評定二十四位功臣之時,羅士信早已陣亡多年,如果羅士信能夠多活幾年,肯定能夠位列凌煙閣。
羅士信是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瓊是老鄉(沒有親戚關係),少年從軍,是隋朝名將張須陀賬下一員猛將,跟隨張須陀東征西討,消滅多支反隋武裝,史書上記載:“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為副。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陣之圖,上於內史。”
羅士信的大名,已經傳到了隋煬帝的耳中,還派宮廷畫師來繪其影象,在眾多的隋軍將領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只有羅士信和張須陀二人!
後來,秦瓊也輾轉來到張須陀麾下,和羅士信兩人成為張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三人領軍以寡擊眾,打敗反隋武裝盧明月部,“明月以數百騎遁去,所俘斬無算”,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此時,瓦崗軍攻城略地,聲勢浩大,引起隋朝政府的重視,隋煬帝命令張須陀率軍蕩平瓦崗。
張、秦、羅三人連戰連勝,“前後三十餘戰,每破走之”,打得瓦崗軍首領翟讓焦頭爛額,甚至打算放棄所攻略的州縣,退回瓦崗大本營。
瓦崗另一首領李密建議翟讓用計取勝,騙取隋軍深入,然後重兵包圍殲滅,隋軍屢戰屢勝,驕傲輕敵,中計被圍,張須陀殺出重圍,卻發現羅士信和秦瓊沒有出來,有躍馬殺入救之,“來往數四,眾皆敗散”張須陀最終戰死,時年五十二,“其所部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羅士信和秦瓊殺出重圍,打算和張須陀匯合,卻收到張須陀戰死的訊息,二人帶領殘餘人馬投奔隋軍裴仁基部。
裴仁基也是一位厲害角色,是演義小說中的裴世基的原型,也是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父親。
不久,隋煬帝命令裴仁基鎮壓瓦崗軍,裴仁基遭到監察御史蕭懷靜的構陷,率領部隊投降瓦崗軍,至此,羅士信和秦瓊才成為瓦崗軍將領。
李密殺掉翟讓,成為瓦崗軍實際頭領後,率軍東征西討,擴大地盤,聲勢浩大,就連佔據隋朝首都大興城的李淵都奉李密為兄,但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後,又不顧部下的勸阻和王世充決戰,最終失利,羅士信、秦瓊、程知傑(程咬金)、裴仁基父子等人全被王世充俘虜,歸附了王世充。
王世充知道羅士信驍勇善戰,“厚禮之,與同寢食”,羅士信不齒於王世充為人,利用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攻打穀州之機,率部歸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賬下聽命。
李世民東征王世充,羅士信屢立戰功,還差點幹掉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王世充降唐後,羅士信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夏明王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召集夏國舊部起兵反唐,應者雲集,很多州縣的百姓殺死或者趕跑唐朝官員,開城迎接劉黑闥。
僅僅五個月,劉黑闥就恢復了夏國的全部地盤,並於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自立為漢東王,國號依然為夏,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與唐朝分庭抗禮。
唐高祖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率軍征討劉黑闥,二月,唐軍收復洺水(今河北曲周),並派大將王君廓鎮守,劉黑闥為了奪回洺州,集結重兵反撲,“黑闥於城東北築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闥拒之,不得進。”
唐軍無法增援洺州,李世民擔心王君廓守不住,打算派別人接替,羅士信挺身而出,主動請命去守城。
於是,李世民登上洺州西南方向的土坡,“以旗招君廓,君廓帥其徒力戰,潰圍而出。”羅士信則趁機率領二百人入城,接替王君廓固守。
劉黑闥督軍攻城,八日後,洺水城破,羅士信被俘,面對瓦崗故友劉黑闥的招降,羅士信寧死不屈,慘遭殺害,年僅二十三歲(另有二十歲、二十八歲的記載)。
李世民非常悲傷,以重金贖回羅士信的遺體,厚葬之,並追贈諡號為“勇”。
-
7 # 天眼觀世界
羅成是以歷史上羅士信為原型創作的。而在演義中羅士信則成了一個和李元霸相當的傻大個。
演義和歷史上的形象相差甚遠,羅士信也和羅藝沒有親緣關係。
羅士信是隋朝大將張須陀部將,14歲出道就能縱橫萬軍從中如入無人之境,初戰所殺敵軍就以鼻子計數(頭太大帶不過來)。想想我等14歲在幹嘛……
與當時同為張須陀部將的秦瓊齊名,楊廣甚至把他的畫像掛在屋子裡,以示寵信。
後征討瓦崗時投降,進入瓦崗。後期和秦瓊、程知節(程咬金)、裴行儼父子(即裴元慶父子)、李繼(即徐茂公)等先後轉投王世充和李世民。
羅士信是個有勇有謀的少年英雄,在李世民麾下素有戰功,威名響徹天下。
後隨著李世民前往河北征討劉黑闥,期間洺水城守將王君廓被圍困,李世民大軍則因大雪難以前進解圍,王君廓不能堅守,於是羅士信自請代替王君廓。於是帶少數人馬殺進重圍代替王君廓。可惜羅士信驍勇,最終也沒等來李世民的支援,兵敗被俘,拒絕投降被殺。(順便提一句,被救出來的王君廓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羅士信替他去死實在不值。)
被殺時年僅23歲。(演義中羅成的經歷基本相同。)
總的來說如果羅士信活著,進入凌煙閣應該沒什麼問題,至少功勞比秦瓊大,年級也在同輩將領中最小,活到高宗朝成為大將軍都沒大問題。
不過羅士信和演義中羅成都有一個少年英雄通病——恃才傲物、眼高於頂。由於少年成名沒遇到過挫折,自認為天下無敵,狂傲不羈,甚至不近人情。(霍去病也這毛病。)
最後羅士信也是死在這個缺點上。
-
8 # 南方鵬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遙想當年金戈鐵馬,大生感觸,為紀念一同打天下治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叔寶。
-
9 # 中孚鑑
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正史中實實在在的有這些人,而羅成是小說演義裡虛構出現的人物,所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沒有羅成。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狼煙四起,起義不斷,李淵也在這時起兵,經過李世民多年的南征北戰,終於消滅各方的割據勢力。
大唐的建立除了李淵、李世民的能力、功勞之外,還有的就是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文臣武將們。
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因為他為政清明,大唐開始強盛,在他為政的時候也被成為貞觀之治。
後來皇帝想到隨李世民一起征戰的文臣武將和與他一起開創貞觀之治的功臣,就有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羅成是小說演義裡虛構的人物,在小說裡羅成武藝高強,是在當時排第七的英雄好漢,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卻英年早逝。同時他的兒子羅通後來掃北也立下大功。
但這些都是小說裡的,歷史上根本沒有羅成這個人,羅成是小說虛構的人物,他的歷史原型可能是羅士信。
因為羅成是虛構的人物,所以羅成就不會出現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畢竟那些人都是歷史中真正出現的歷史人物。
-
10 # 尚宮女史
我們都知道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是演義小說中的人物,一個虛構出來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呢?但我們仍然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為什麼羅士信不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羅士信可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唐初猛將,在演義小說中,一會羅士信和羅成是同一個人,一會又不是一個人,但羅成的歷史原型確實可以看成是羅士信。羅士信最初的經歷和秦叔寶差不多,都曾跟隨隋將張須陀平定叛亂,只是羅士信年齡更小,14歲就上陣殺敵,很是勇猛。後來又跟隨裴仁基投了瓦崗李密,李密在和王世充的邙山大戰中失敗投唐,而羅士信、秦叔寶、程知節等人被王世充俘虜,在最初,王世充表現得極為愛才,尤其是對羅士信,兩人幾乎到了同吃同睡的地步。但沒過多久,眾將領就對王世充沒有了期待。而且王世充這個人很護短,他的侄子看上了羅士信的戰馬,問羅士信要,羅士信不給,他就幫著侄子把戰馬搶過來。
第二年,羅士信藉著攻打穀州的機會投了大唐。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在620年攻打洛陽王世充的時候,羅士信奪下了千金堡,洛陽平定後,他被封為剡國公。然後又在第二年隨李世民征討發動叛亂的劉黑闥。羅士信代替王君廓守城,被劉黑闥圍困了七天,時值大雪,李世民救援來遲,劉黑闥已經把誓死不降的羅士信殺死。李世民花重金贖回羅士信的遺體進行安葬。這一年是622年,羅士信23歲,諡號為勇。可以說羅士信是隋唐之際最英勇的將士。但這樣的羅士信並沒有進入凌煙閣。
643年,李世民為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奪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為此,李世民在凌煙閣闢三層。
最裡面是宰輔之臣: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中間為王侯之臣: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最外面是一般功臣: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這份名單雖沒有嚴格按照功績排名,但也八九不離十,這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比如秦瓊排在最末,程知節也排的很靠後,即便是尉遲敬德也只是排在第七,要知道尉遲敬德可是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太平盛世中的李世民重文官輕武官。而羅士信的落選同樣說明這個問題,猛將易得,能臣難得。可能會有人說羅士信沒有入選是因為他死的太早,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羅士信在622年去世,當時天下未定,等643年李世民建凌煙閣,已經過去了21年,如此久遠,李世民可能早忘了。
但另一個人的存在卻打破了這種觀點,他就是凌煙閣中位於13位的殷開山。他同樣是死於622年。殷開山與羅士信是有不同的,殷開山以學問品行知名,在隋朝為官的時候就政績不錯。後來李淵起兵,他投了李淵,謀略過人,成為心腹。他跟隨軍隊出征並不以英勇出名,而是他善於做招撫工作,將流民、盜匪、敵人拉來唐軍陣營。所以他的戰功又不同於一般的武將,在619年已成為吏部尚書,但在622年隨李世民征討劉黑闥的路上,因病去世。李世民為此痛哭。
從這裡我們可以總結出,羅士信為何落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是一名武將且在唐時間短又去世的早。619年投唐到622年去世,才三年的時間。
回覆列表
歷史上只有記載羅藝有子名羅成,並沒有過多記載。 所以歷史上有沒有羅成都還有爭論。 他那這故事都是隋唐演義之類的小說裡面說的。 怎麼可能會進去凌煙閣24功臣啊 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