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灬歷史

    個人認為經過垓下一戰,天下大勢已定,項羽渡不渡江,歷史儼然已經不可能改寫,項羽面對自己的失敗,已無過江東東山再起的意念。為什麼自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極強的自尊心《項羽本紀》中記錄: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由此可以看出,項羽本是打算渡江的,要不也不會跑到烏江邊,可惜的是,在亭長喊他上船的那一刻,項羽放棄了,如果當時沒有亭長,只有船,我認為項羽也許會上船渡江。這主要是因為項羽他那極強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以及項羽極其自負的性格促使他不得不放棄。這點就和劉邦沒法相比,劉邦為了逃亡,可以將自己的孩子踹下馬車。活著才有未來不是嗎?

    性格決定命運

    項羽悲劇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他剛愎自用,冥頑不靈,他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執著於自己的人生,依自己的方式活著,這種固執往往容易在他遭遇苦難時,使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折磨,甚至失敗的命運。然而,若不能依自己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他是寧願犧牲生命也不願苟活,所以他選擇以自刎結束自己的生命。

    力拔山,氣蓋世,何等英雄!項羽失去了天下,卻得到了歷史。

  • 2 # 閒來聊史

    大家都覺得項羽本來可以渡過烏江東山再起的,只是因為項羽覺得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所以才不肯過烏江而選擇自刎的,然而事實情況並非這麼簡單。

    項羽和劉邦在消滅共同的敵人秦朝以後,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拉開帷幕,這期間項羽雖然屢次大破劉邦取得彭城之戰等勝利,但命運似乎和項羽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每次都不能消滅劉邦,而是讓劉邦在夾縫中逐漸壯大,最終項羽無奈與劉邦鴻溝議和。議和之後的項羽引兵東歸,不料劉邦背信棄義,從背後發起襲擊,項羽奮力突圍,就在突圍過程中,項羽意識到了一個可怕的現實,這才有了烏江自刎的結局。

    那麼這個可怕的現實是什麼呢?項羽突圍過程中,是抱著東山再起的決心的,逃至半道而迷路,向一老農詢問道路,老農欺騙了他,導致他陷在沼澤中耽擱行程被劉邦大軍追上,此時項羽這邊士氣低落,軍心動搖,然而突圍機會變得很渺茫了。

    項羽突圍到烏江邊,只剩孤身一人。鴻溝議和時,天下的大半諸侯都依附劉邦,且多處楚國地域也被劉邦佔領,自己的八千江東子弟,至今無一人生還,自己回去除了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明知劉邦不會放過自己,還會給他們帶來殺身之禍,看到自己東山再起無望,考量之下項羽決定不渡過烏江,所以他拒絕了烏江亭長的請求,以最英勇、最壯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 3 # 冰箱裡的燜子

    大家都知道在秦朝結束之後有過一段紛亂的局面,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重要的人物,他們就是劉邦和項羽,項羽是西楚霸王,劉邦後來打敗了項羽統一了天下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他們之間的戰爭就是楚漢之爭。

    項羽之所以被稱為西楚霸王,是因為他在年輕的時候跟隨項梁揭竿而起反對秦朝,他在鉅鹿之戰中打敗了章邯,他最終消滅了秦朝,他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的大軍殺害,他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項羽和劉邦有過一個鴻溝和議,項羽可以說在這次的戰爭中佔據著一個被動的局面,他腹背受敵,於是他送還了劉邦的家眷,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可以說項羽在後期弄得所有人都離開了他,只有虞姬陪在他的身邊,他失敗的原因就是當時他的手下沒有可以用來挑大樑的人,所以他失敗了,他的軍師範增就是被他氣走的,他這個人不僅盲目自大而且自負,所以他籠絡不住人心,他只有註定失敗。

    項羽被劉邦的大軍追趕到烏江邊上,其實他是完全可以渡江逃過此劫的,但是他想到了在他起兵的時候他把大多數的江東子弟兵帶到了戰場上,現在只有他自己活了下來,即使自己可以活著回到江東,但是江東的父老肯定會怪罪他的,他自己也是一個特別好面子的人,所以眼睛裡面容不得沙子。

    項羽本可以成為一個開國皇帝,但是他的失敗就是因為他沒有決心,更多的是他優柔寡斷,他把自己陷入了孤立,喪失了機會,所以他會失敗。

  • 4 # 詩酒趁年華lyq

    悲情霸王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是為了堂堂王者尊嚴,還是為了虞姬?是他悲憫眾生以己之死結束戰爭,還是他根本沒有機會過江東?

    無臉見江東父老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也起到重要作用。虞姬是項羽最心愛的侍妾,項羽遭遇劉邦四方楚歌時,虞姬見項羽意氣尚盡,感慨何以聊生後,揮劍自刎。項羽自尊心受到打擊,加之楚軍傷亡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頓覺羞恥難當,於是選擇一死了之。

    結束戰爭,以消除百姓痛苦

    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透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太平。

    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

    著名學者馮其庸在其文章《項羽不死於烏江考》中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他還透過《括地誌》和《江表傳》等篇章作了關於地理位置的考察,經過實地查勘考證,項羽確死於東城,即今天的安徽定遠縣,而非烏江,此地離烏江有120千米。至於《項羽本紀》中兩處涉及烏江的記述,馮先生認為是記敘上的錯誤。馮先生認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甚至沒能到烏江。

  • 5 # 何處夢醉寄逍遙

    正所謂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項羽年紀輕輕就推翻暴秦,成為楚王,是最具實力的人物,出道以來從未一敗,不管先是最開始的兵微將寡,都是身處絕境,每每都能絕處逢生,反戈一擊。

    秦朝時候楚國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豪言,要我看來不是項羽突圍不了,而是他本身不想玩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項羽重歸楚地,以項羽的人格魅力絕對還會有不少的追隨者,就算短期內不足和劉邦爭天下,守住自己的地盤一點問題都沒有,劉邦已經五十多了,項羽還不過30來歲,跟他耗上些年耗的起,結局還真不好說!(原來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英布投靠劉邦後又造反都差點直接把劉邦弄死,雖然沒有直接結束他的性命。但是劉邦的死跟他其實也有很大的關係)更何況是項羽呢?

    我認為是項羽不想玩了,回想最初的理想是推翻暴秦讓天下太平,現在秦朝以滅;老百姓和士兵們並沒有過上安逸的生活,而又看到自己身邊兄弟因為新的內戰而死的死傷的傷!

    他敗了 ,但是他敗的比任何人都傲! 是老子不想玩了! 你(劉邦)贏了,但是也只是歷史長河中幾百個皇帝中的一個。

    而我項羽,卻永遠是西楚霸王!

  • 6 # 十萬大山的歷史

    項羽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在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逃跑”這兩個字。項羽是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他這輩子從來沒有退縮過。自從項羽在會稽起義之後,項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麻煩,但是他都沒有退縮,那怕項羽拼至最後一兵一卒,他也不會逃跑。

    當時趙王被章邯的四十萬兵馬圍剿,而項羽率領著五萬兵馬去解救趙王,項羽根本沒有畏懼章邯的四十萬兵馬,項羽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最終項羽成功地擊敗了章邯的四十萬兵馬,創造了奇蹟。項羽這輩子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他都一一克服了,他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項羽就算是死,他都不會過江東。

    當初跟著項羽起義的八千江東子弟紛紛戰死於沙場,項羽成為了千古罪人,他已經沒有臉面去面對江東父老了。當初項羽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兵在會稽山起義,這些人跟著項羽一起出生入死,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最終成功地推翻了秦國,復興了楚國。項羽對他們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如今他們一一戰死與沙場,項羽心中悲痛萬分,他根本沒有顏面獨自一人回到江東躲難。

    項羽滅掉秦國之後,他並沒有選擇定居於咸陽,他反而是定居於彭城,因為彭城是項羽的老家,這足以證明項羽有著一顆愛國之心。如今楚國再一次被滅,項羽作為楚國的君王,他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他唯有一死才能夠告誡那些死去的楚國士兵。正是項羽這顆濃烈的愛國心害了項羽,讓他無法放下尊嚴回江東。

    項羽最愛的人死掉了,項羽也不像在苟活於史上。項羽不光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戰神,同時項羽還是一個專情的男子,項羽跟虞姬的感情非常深厚,他對虞姬非常好。儘管當時項羽身邊的謀士范增極其反對他們兩個人在一起,范增多次告訴項羽“虞姬是不祥之人,她會毀掉你的前途”,但是根本不在乎,他願意為了虞姬放棄自己的一切,虞姬和項羽成為了一段佳話。

    在劉邦與項羽最後一場戰爭中,韓信在前一天晚上使用了一招四面楚歌,項羽麾下計程車兵軍心渙散,他們都不願在打仗。此時虞姬意識到自己成為了項羽的累贅,虞姬為了不讓項羽分心,虞姬便選擇了自殺,虞姬死在了項羽的懷裡,這便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霸王別姬”。

    虞姬死了之後,項羽也想跟著虞姬一起去死,但是考慮到這些跟著他計程車兵,項羽還是打算跟劉邦打最後一場戰役,最終項羽被韓信圍困於亥下,項羽選擇了自刎,他也可以去跟虞姬團聚了。

  • 7 # 雲逸軒書畫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為何項羽已突圍烏江邊,卻不回江東休整,再圖天下?

    一、兵敗垓下時,項羽從楚地起兵已八年,當年追隨他的江東兒郎在反秦暴動和楚漢戰爭中都已犧牲殆盡,項羽可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二、從項羽鴻門宴不加害劉邦看出來,他是一個特別守信義的人,現在話說就是“要面兒”,而劉邦是個徹頭徹尾的只注重成效的對手,項羽一步步錯失良機,烏江邊上也是追悔莫及!此時若渡江,漢軍定會渡江追擊、斬草除根,對於家長父老又是一場生靈塗炭。這對於項羽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只能以死讓劉邦心安,不再兵臨江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中型礦山劃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