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階前蘭

    【回答】兩家人為了一米五的宅基地鬧糾紛動手翻臉,這在以前的農村,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以鬧出人命也是有的。那時農村有的地方很窮,耕地少,而人們的收入又主要來自土地。所以特別在乎,每到耕地的時候,田間地頭總會有發生爭地的現象。延伸到村裡,每每有動土建房,就有宅基地之爭。輕則面紅耳赤,惡語相向。重則大動干戈,發生流血事件。

    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讀信後,覺得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主動讓出了三尺。吳家見狀,非常感動,也讓出了三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六尺巷。兩家的禮讓之舉,張家的豁達大度傳為美談。

    六尺巷的故事,為我們做出了尋常百姓人家解決土地爭端問題的範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六尺巷的故事告訴世人,大度做人,克己處事。學會互相忍讓,不要過度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步天寬地闊。

  • 2 # 社會透視鏡

    唯一解決途徑就是合村並居建設新農村,大勢所趨!學校,醫院,超市,供暖,排汙,基礎設施建設一步到位!國家不浪費錢!現在農村違章建築太多,亂佔空閒地,有的建了新房子還霸佔老宅基地!道路狹窄,房屋參差不齊,房屋破舊,環境髒亂差。大部分戶都進縣城買房子了,空鄉村很嚴重!土地流轉,大規模機械化作業!

  • 3 # 未雨綢繆180973058

    這件事在農村經常碰到,兩家鄰居為建房,爭執中間邊界鬧得臉紅脖子粗。有人會說,有什麼可鬧的,拿出各自的宅基地證,一丈量不就萬事大吉了。還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你想啊,人人都安份守紀,都按證據說活,還會發生矛盾嗎?

    農村宅基地,以前管理是不太嚴格的。村裡給丈量好以後,總有人自覺或不自覺的向外擴充套件一點。兩家鄰居,中間邊界是動不了的。可是,外邊是路,有人就多佔了。問題往往就出在這兒了。兩家矛盾出來後,按宅基地證上的尺寸丈量,也只能從外向裡丈量。兩家都量夠,中間就多出來了。這多出來的,正是講不清道不明的所在。

    也許會說,兩家都多出來的,扣掉歸公。可扣掉也只能扣外邊,中間邊界仍然分不清。這個問題還是要協商解決。有時一家蓋佩房,也僅僅是差在幾公分上。只有將中間邊界確定了,才能向外各自丈量。

  • 4 # 善守方寸

    鄰居為了宅基地而產生認知分歧,其實真的不該。國家關於宅基地有明確的規範,每戶農宅基地的具體長寬米數,在房票上都有直接的記錄!怎麼會有多出的不明確的1米5呢!發生分歧應該與鄰居好好協商,實在不能有效溝通,找到村政府幫助解決!翻臉動手雙方是成年人,又都不是小孩子了,難道還能因為一方力量大,便直接獲得嗎?做人不能有自私貪婪的心,更不應有惡取的方式去獲得利益。遠親不如近鄰,該好好相處才對!!!

  • 5 # 雅南筆記

    首先,要認識到這種事情在農村很普遍。看似一點點利益糾紛,都能引起挺大的矛盾。

    其次,不要激化矛盾,各退一步,都是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 6 # 皮卡君的點滴

    這個集體土地使用證實際上就是宅基地證,中國申請宅基地必須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外村的雖然在本村買了房子,但沒有戶口,他無權使用和轉讓宅基地,因此他也不能辦這個村的集體土地使用證。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依然有評判的依據

  • 7 # 夢醉江南三月天

    建議讀一讀“六尺巷的故事”。附錄如下——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歷史典故。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後,題辭:“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生薑需要遮陰嗎?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