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效能不好嗎?
13
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美軍原計劃是用AIM-152接班,但蘇聯解體後取消這一導彈計劃

    先要更正一個錯誤觀點,AIM-54不是被AIM-120取消的。AIM-120取代的是同為中距離空空導彈的AIM-7麻雀,其沒有能力和地位威脅到遠距離空空導彈的AIM-54。真正取代AIM-54的是AIM-152,但該導彈計劃隨著蘇聯解體而宣告取消。

    AIM-54不死鳥導彈是1966年開始生產,他是世界上第一種主動雷達導引頭空空導彈,射程達到190公里,最初為F-111B的配套專案。該導彈配合F-14雄貓戰鬥機的AWG-9雷達,成為第一款具有多目標同時攻擊能力的空空導彈。不死鳥最初為遠距離攔截前蘇聯的高速轟炸機研製,但實際使用過程中,對於高機動能力的戰鬥機同樣有不俗的打擊效果,兩伊戰爭中更是打下伊拉克空軍41個目標(其中有一次伊朗空軍F-14發射兩枚不死鳥,同時擊落伊拉克的轟-6轟炸機和其發射的蠶式反艦導彈)。

    但是到80年代中後期,美軍認為已經服役了20年的AIM-54已經開始落後,開始提出研發代替他的下一代遠端空空導彈,那就是AIM-152計劃。1987年休斯與雷神公司組隊,通用動力和西屋公司搭檔,各自提出設計方案,開始參與競爭。在中國湖靶場試驗的通用動力和西屋公司的設計方案,採用固體燃料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休斯和雷神的方案,採用多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設計。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海軍認為其受到圖-22M逆火和圖-160海盜旗超音速轟炸機編隊突襲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海軍對於遠距離防空攔截的需求不再需要,很快在1992年宣佈取消了這一導彈計劃。隨著AIM-54跟著雄貓戰鬥機一起退役,美國海軍也自行放棄了遠端空空作戰能力。

  • 2 # liwei1518

    AIM54在70年代,80年代效能很先進。可是放在今天還能說是效能先進嗎?這個是它的圖片看到它的大了嗎?除了F-14沒有幾種飛機能掛它,並且應該只有F-14的雷達能給它提供製導資料,這樣使用不方便的東西,美軍不會保留。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它貴,老導彈怎麼會貴,F-14都不生產了,AIM54的零件還會生產嗎,那麼現在存世的AIM54的零件都是寶貝,價格不是一般的貴,要不然伊朗也不會用霍克防空導彈來湊合了。對現在很“缺錢”的美軍來說,古董還是“供”在博物館裡好。

  • 3 # 狼煙火燎

    F14雄貓能成為艦載機的巔峰之作,除了那無可挑剔的顏值擔當,還有就是“AIM-54”不死鳥導彈+AWG-9雷達組成的致命組合,這成就了F14的赫赫威名。雄貓+AIM-54不死鳥導彈得組合主要是用來攔截蘇聯的轟炸機群的,在蘇聯解體後,這樣的威脅不復存在,就連後續發展型號AIM-152專案也一併下馬了。個人覺得AIM-154雖然射程達到了184公里,但這種重型空戰導彈對付機動能力一般的轟炸機可以,如果用來對付機動性優異的三代戰機恐怕就不那麼好使了!AIM54不死鳥導彈屬於重型空空導彈,射程184公里,彈場4米,彈徑非常粗,達15英尺,這種導彈和蘇聯米格31截擊機攜帶的AA9“阿莫斯”導彈屬於同一種導彈型別(後者更大更重),都是專門單獨為截擊機研發的重型空空導彈,其他戰鬥機根本就用不了,具有很強的依耐性!而且這種導彈機動能力也差,對付轟炸機可以,對付戰鬥機感覺有些不著調!

    不死鳥只在美國海軍服役,而且屬於F-14的專配,隨著蘇聯的解體,威脅航母的轟炸機群就不復存在了,雄貓得對手沒有了,只能不甘的退出歷史舞臺,而他的專屬武器不死鳥導彈也不得不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更何況不死鳥導彈設計之初就是對付轟炸機這種大型目標的,為航母組成外圈的防護網,這種重型導彈的機動性有限,其機動能力遠遠不如AIM-120,他已經落後了,這也是一個被淘汰的理由!

  • 4 # 航天兔

    AIM-54“不死鳥”被淘汰很正常,畢竟隨著新技術的運用,老裝備難免會面臨被時代所淘汰的命運。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死鳥”別看是在1977年才正式服役的,但是實際上它的研製立項要比這早的多,早在美國研製F-14之前,1957年美國就啟動了“不死鳥”這類超遠端空空導彈的研製計劃;

    1957年美國海軍立項了“艦隊防禦戰鬥機”計劃,主要是為在遠距離攔截前蘇聯遠端機載反艦平臺(比如遠端轟炸機)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美國海軍“艦隊防禦戰鬥機”計劃的技術驗證機多次下馬,1961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又將美國空軍的“遠端打擊任務戰鬥轟炸機”計劃與之整合在一起,誕生了後來的“實驗性戰術戰鬥機專案”,而大名鼎鼎的“AIM-57不死鳥+AN/AWG-9”組合,就是在這一階段逐步發展形成的。

    到了後來的1968年7月,美國海軍又啟動了“實驗性海軍戰鬥機專案”(誕生F-14的計劃),1969年1月諾斯羅普.格魯曼中標,從此開始AIM-54“不死鳥”才是以列裝美國海軍F-14艦載機為主要方向進行測試和研製的。

    所以不死鳥實際非常“老”,如果算上“不死鳥”的原型:AIM-47“獵鷹”的話,不死鳥距今最少也少也有50-60年了。▲不死鳥的原型“AIM-47”

    所以在相對技術落後年代誕生的“不死鳥”,為了滿足美國海軍遠端攔截前蘇聯空中反艦平臺的需求,體積非常巨大;

    其彈重460公斤、彈長3.9米、彈徑380毫米、翼展900毫米、採用60公斤重的主動雷達制導的破片殺傷戰鬥部,射程超過180公里,在1972年11月的一次測試中,“不死鳥”甚至擊落過一架193公里外的靶機。

    不過與如此巨大體積和超遠射程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最大過載太低,早期A、B型的最大過載才17G,後期改進的C型也只有22G的過載,遠遠落後現階段40-50個G的空空導彈,所以在打擊戰鬥機的時候它就不如後來的AIM-120系列。

    同時,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巨大進步,原先“不死鳥”+AN/AWG9那種中段半主動修正、末段主動雷達制導的多目標射擊能力,在現在看來也不是什麼誰都做不到的“黑科技”了。▲90年代初誕生的AIM-120在技術上說,肯定是要比60年代初誕生的“不死鳥”先進的。

    所以在面對體積更小、射程相近、綜合性能更好的AIM-120系列時候,“不死鳥”自然也就被淘汰了。

  • 5 # 專門消遣鍵盤俠

    事情是這樣子的:

    當年蘇聯為了對付美國佬的航母戰鬥群,整出了射程有500公里的重型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設想的作戰步驟是:

    先由衛星或者間諜等發現美國佬的航母出海了,然後以航母和基諾夫核動力巡洋艦為核心,帶著光榮級、卡拉級、無畏級、現代級等等將諸如庫爾斯克號這樣的巡航導彈核潛艇護送到深海,同時出動圖95巡邏型等飛機尋找美國佬的航母戰鬥群。一旦確定方位以後,只要美國佬進入岸基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先出動圖95圖22這樣的轟炸機帶著反艦導彈對航母打第一波;然後巡航導彈核潛艇打第二波;爭取幹掉美國佬的航母。然後趁著美國佬手忙腳亂的航母和巡洋艦進入500公里打第三波;最後由現代級上來補刀。考慮到核潛艇也需要轟炸機來指示目標,所以圖95和圖22是這裡面的關鍵所在。

    美國佬針對這些,一是搞了大名鼎鼎的宙斯盾,但是宙斯盾只是亡羊補牢的手段。要從根本上消除威脅,還是要先對付轟炸機。無奈由於蘇聯人的反艦導彈射程太遠,如果等你軍艦上雷達發現對方再起飛戰鬥機去攔截的話,人家早把導彈打出來了。況且500公里的距離,你開加力吧,估計還沒到那裡就掉海里了。巡航速度過去吧,只怕等你飛過去人家早掉頭跑出你作戰半徑了。

    所以美國佬就用E2預警機和F14一起出動,一旦發現蘇聯人的巡邏機先打掉再說,如果還有大編隊過來再立馬起飛F14支援。這樣射程遠的不死鳥就有了用武之地,因為主要是對付轟炸機,所以機動性差一點也沒關係,只要搶在蘇聯人開火之前儘可能的多擼出不死鳥就行。一旦蘇聯人的轟炸機沒了,核潛艇也就廢了,剩下的基諾夫、基輔級什麼的就必須要進入500公里打導彈,這時候只要美國佬的航母還在,再差也能弄個慘勝。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海軍是一落千丈,航母和基諾夫都只剩下一艘,轟炸機也大量退役,根本玩不了飽和攻擊了。所以不死鳥也就沒了作戰物件,因為用這玩意打三代機還是比較勉強的。萬一哪天真跟毛子打起來,蟲子帶上120也足夠了。

  • 6 # 職場有備無患

    提到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我們就要來說說F-14“熊貓”戰機。因為它倆就好比馬和鞍的關係,缺一不可,也可以說它們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為了應對前蘇聯日益提升的遠洋作戰能力,應運而生的爭奪制空權的第三代戰機。

    F-14的誕生,用來替換了F-4“鬼怪”戰機,主要負責執行艦隊防禦、截擊、打擊和偵察等任務,屬於標準的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其由格魯門公司於1967年底研製,1970年12月21日完成原型機首飛,1972年5月交付使用。美國於1979年賣給伊朗空軍80架F-14,直到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都還有一架F-14未交付伊朗,隨著美國改變對伊朗得態度為制裁方式後,伊朗實際裝備了79架F-14戰機。

    由於F-14在爭奪制空權方面效能優異,又成了伊朗的主力戰機,迫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和封鎖,伊朗F-14戰機則處於了只能消耗而不能維修補給的狀態。於是美伊雙方都派出了大量的間諜,美國間諜偷偷破壞伊朗的AIM-54導彈,伊朗間諜則負責走私美國的F-14戰機主要零配件。儘管美國再努力的嚴防死守,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甚至有美國高階官員都涉足此事。

    2006年9月22日,美國F-14戰機正式退役,由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取代了其原來地位。空空導彈也採用了效能更穩定、造價更經濟、威力更強大的AIM-120導彈,AIM-54也算正式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陪伴著它的搭檔F-14壽終正寢了。

    美國海軍淘汰下來的F-14戰機給伊朗提供了更大的走私空間,為了永絕後患,美國除了幾架完整的交到博物館之後,其餘的F-14戰機一律被壓剪成幾公分的片狀,讓伊朗再也別想得到任何一件有用的配件。

  • 7 # 一葉楓流

    美國裝備F-14是作為遠端防空截擊機的,用AIM-54不死鳥攔截蘇聯圖-22超音速轟炸機。

    冷戰結束後,蘇聯已經無力再對美國構成威脅。再加上美國部署了宙斯盾防空系統,可以有效攔截反艦導彈的飽和性攻擊。像F-14這種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截擊機,任務單一,不如大黃蜂這種多用途戰鬥機效率高。而且AIM-120在對空攔截方面也不比不死鳥差多少,通用性更好。F-14這種專用性強的戰鬥機通用性差,所以被早早淘汰。炸彈貓也挽救不了他的命運。

    AIM-54重達400多公斤,一般飛機很難帶的動。美國航母也沒有可以面對的空中威脅。導彈和飛機一樣,都是通用性差。在軍備縮減的年代,多用途性武器更適合裝備。

    AIM-54不死鳥導彈非常好! 但是好東西不是誰都能用的。能用的人時間長了也用不起。有新的,更好用的就用新的了。 AIM-120除了射程不如不死鳥,其餘都好過它。

  • 8 # 聯合防務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只能用於F-14戰鬥機,因此其命運就與“雄貓”的命運緊緊相連。美國海軍將F-14戰鬥機全部退役,因此AIM-54導彈也就隨之退役。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用此來形容AIM-54導彈與F-14戰鬥機的關係再貼切不過了。

    AIM-54的效能還是不錯的,但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已經落後了。畢竟該導彈的基本型是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而且最初設計目的主要還是用於對付蘇聯的反艦轟炸機(如圖-22M),而不是戰鬥機,所以其機動過載並不大,只有現在中距彈的一半左右。即使是最後的改進型AIM-54C+,也是在1988年形成作戰能力的。

    據統計,各型“不死鳥”導彈總計生產了5000餘枚,其中AIM-54C佔了約一半。

    AIM-54導彈全長3.95米,彈徑380毫米,發射重量高達462公斤,最大射程也才150公里。現在的“流星”空空導彈全長為3.65米,彈徑180毫米,發射重量為185公斤,最大射程就達到了150公里;美國的AIM-120導彈全長為3.7米,彈徑180毫米,發射重量為152公斤,最大射程則達到了180-200公里。

    AIM-54C+稱為“封閉型”空空導彈,就是自帶封閉式製冷系統。這是因為F-14D戰鬥機取消了對“不死鳥”導彈在發射前供給溫度調整液的複雜系統,所以就有必要研製的AIM-54C+導彈了。與以前的“不死鳥”導彈相比,AIM-54C+導彈由於自帶加熱器和冷卻裝置,因此其上的數字式電子元件的工作溫度更低、接收—發射機的工作溫度範圍更寬。AIM-54C+還換了新的制導艙、控制艙、戰鬥部艙,並且採用了新的軟體、訊號處理器、新的低旁瓣天線等。這些改進措施使AIM-54C+的可靠性更高,並且具有改變程式的能力,能在強電磁干擾條件下探測遠距離、雷達反射面積更小的目標。

    “不死鳥”導彈則根據不同的戰術情況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如半主動、主動和對干擾源尋的等。通常情況下,“不死鳥”採取複合制導方式,也就是初始段按程式制導,中段為半主動制導,末段為主動制導。(S)

  • 9 # 晨曦談兵

    大名鼎鼎的F14大雄貓戰鬥機+AIM54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是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的一對空戰神器組合。它們的主要任務是遠距離攔截蘇聯軍隊數量眾多的超音速轟炸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將它們在進入發射陣位之前及時擊落或者驅離,從源頭上瓦解蘇軍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發動的飽和攻擊。

    F14配備了效能強悍的AWG9平板縫隙天線火控雷達,能夠探測到320公里以外的轟炸機和200公里以內的戰鬥機,並且可以同時跟蹤24個目標,同時打擊其中6個最有威脅的目標。AIM54彈長3.9米,彈徑0.38米,彈重0.46噸,採用中段連續資料引導+末段主動雷達制導,實現了發射後不管的功能,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5馬赫。

    這樣逆天的技術指標在上個世紀70年代絕對是驚世駭俗的存在,要知道中國到了90年代才剛剛搞定射程50公里的PL11半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導彈。然而蘇聯分家以後,鋪天蓋地的逆火機群不復存在,用途單一、成本昂貴的F14失去了用武之地,很快全部退役,AIM54也隨之被打入冷宮,並沒有在其他機型上繼續使用,讓許多軍迷為之扼腕嘆息。

    其實AIM54受此冷遇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它本來就是在特殊作戰環境下的特殊產物,使用要求苛刻,使用範圍狹窄,並非主流的空戰武器。儘管AIM54看起來射程遠、威力大,但是由於自身實用過載有限(只有6個G),僅僅只是針對大型轟炸機以及傻乎乎跑直線的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之類的低機動性目標,如果對上敏捷靈活的戰鬥機,對手只要略一翻滾就可以輕鬆甩掉AIM54的攻擊。

    F14服役期間參加了不少實戰,包括出口到伊朗參加兩伊戰爭,也取得了不少戰績,但是都是麻雀導彈和響尾蛇導彈的功勞,AIM54卻始終沒有擊落過任何敵機。尤其是90年代以後,新一代的AIM120系列中程空空導彈大放異彩,其效能先進、結構緊湊,非常適合戰鬥機攜帶使用,龐大笨重又沒有實戰光環的AIM54當然只好光榮退休了。

    不過隨著動力技術和制導技術的進步,賦予了運程空空導彈新的生命,中俄都相繼推出了射程超過300公里甚至400公里的新型遠端空空導彈。其中尤以中國的PL-XX超遠端導彈為佳,其射程很遠(300-400公里),彈徑小,使用過載大,不僅能夠打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等類大飛機目標,還可以有效的攻擊戰鬥機、攻擊機類高機動目標。對此,美國方面也不甘落後,準備給已經涼涼的AIM54找一個接班人,初步計劃是將標準6艦空導彈改裝成遠端空空導彈,配備在F/A18E/F上面,AIM54壯志未酬的在天之靈也算是有所告慰。

  • 10 # 皇家橡樹1972

    F–14“雄貓”戰鬥機和AIM–54“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是因為蘇聯解體美國海軍沒有了對手,還由於科技的進步和戰爭樣式的改變,它們有使用侷限性這樣的原因,美國海軍覺得它們的使用費用太高,為了節省軍費開支而集中研製第五代艦載戰鬥機才將它們退役的。

    F–14戰鬥機屬於大型截擊機的範疇,美軍當年研製它的目的,就是要攔截攜帶巨型反艦導彈的蘇聯遠端轟炸機,對於蘇聯來說,美軍航母編隊一直就是巨大威脅!不但海上作戰能力強,還可以利用大型艦載機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航程遠的優勢,戰時還可以攜帶核武器深入到蘇聯淺縱深(500公里)進行核打擊!嚴重的威脅到蘇聯的安全。從1950年代開始,蘇軍在沒有大型航母編隊與美軍抗衡的條件下,發展了轟炸機攜帶巨型反艦導彈攻擊航母戰鬥群的戰法,由一個轟炸機團24架左右的轟炸機攜帶巨型反艦導彈密集的攻擊航母編隊,只要有一枚突破航母防禦圈命中了航母就能造成重創...開始是使用圖–16亞音速轟炸機,再往後就是圖–22M“逆火”轟炸機。

    為了防禦蘇軍的這種戰法,美國海軍需要研製航程更遠的艦載機和遠端攔截彈進行應對,所以才有了F–14和AIM–54這兩種大型武器。使用原則就是在預警機的配合下在800公里外攔截蘇聯轟炸機群!同時F–14也擔任海上攔截飛往美國的蘇聯遠端轟炸機的任務,不使其接近美國空域進而發射遠端核巡航導彈打擊美國本土。

    但,蘇聯解體冷戰也結束了!俄羅斯已經不具備原來的威脅性,F–14戰鬥機和“不死鳥”導彈的使用侷限也顯現出來,F–14研製之初就是以遠端攔截、制空為主大型空優戰鬥機,沒有考慮具備多少對地攻擊能力,缺乏“一型多機”的改造潛力,並且它的使用費用也奇高!平均每一小時的飛行成本比F–18“大黃蜂”高出30%左右,俄羅斯的遠端轟炸機雖然還有一些,但是俄軍的作戰能力已經不能與蘇聯同日而語,威脅美軍航母編隊能力大為減少,在這樣的國際/軍事形式下已經沒有必要再維持F–14這種昂貴的、任務單一的大型截擊機了,很有必要將它退役。。與F–14戰鬥機相同的是AIM–54遠端攔截導彈,以F–14這樣龐大的身軀最多也只能掛載6枚,導彈的重量很大達到了460公斤(相當於一枚1000磅的航彈)在美國海軍艦載機當中也只有“大貓”和F–111B(“土豚B”艦載機,只是上艦測試了,沒有服役)可以掛載,導彈的通用性也太低!可問題是“不死鳥”要是體積不大怎麼會有200公里的射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死鳥導彈”的制導方式問題,它是:慣性+半主動雷達+末端主動雷達制導,也就是說:它發射之後的前180公里需要由“大貓”的AN/AWG–9大型多普勒雷達制導,只有到了目標最後的不到20公里距離,才開啟自身攜帶的雷達搜尋/鎖定要攻擊的目標機...。

    實事求是的說,這種制導技術在1970年代是先進的,當時的技術水平就這樣,不可能有“全主動雷達制導”,根本沒有“發射後不管”這樣的技術層級,但是這種相對低層次的技術也給發射平臺(戰鬥機)帶來了危險,因為發射之後需要F–14戰鬥機的機載雷達照射目標較長時間,並且將資料傳輸給導彈,不斷的修正“不死鳥”的飛行軌跡...在這過程中F–14理論上是不安全的!如果這個期間有敵人的戰鬥機來襲,要麼放棄制導導彈應戰敵人的戰鬥機、要麼自己就被敵機擊落。這架“大黃蜂”攜帶了9枚AIM–120中程攔截導彈(還可以再攜帶3枚),實在是太恐怖了!由於“不死鳥”導彈重量大、通用性太低,美軍研製出來海空軍通用性的AIM–120“靈巧”中距離攔截導彈,用以替代“麻雀”中距彈和“不死鳥”遠端彈,AIM–120重量很輕只有151公斤,可以掛載在戰鬥機的輕型掛架上,美國海空軍的所有型號的戰鬥機都能掛載,更為先進的是AIM–120彈可以“全雷達制導”具備了“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載機的安全!雖然在射程上不如“不死鳥”,但它的最新型號AIM-120-C5也達到了110公里,在當前的軍事條件下也夠用了。

    進入到1980年代之後,戰鬥機的設計開始往“一型多機”方向發展,也就是發展一個基本型戰機,然後再在這個機型上衍生出各種專業任務的戰鬥機,比如:F/A–18大黃蜂戰鬥機,既有很好空戰能力又具備相當的對地攻擊能力,還能改造成EF–18電子戰飛機,甚至是加油機,大大的拓展了通用性和減少了後勤保障。這架F–18攜帶了8枚AIM–120彈,理論上在30公里外可以擊落8架敵機。

    相反F–14戰鬥機雖然也進行了升級改進,具備了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但是與“大黃蜂”相比仍然太低,並且F–14執行一次對地攻擊任務的飛行成本太高,效用比很差!“大貓”和“不死鳥”卡通畫,畫的很邪惡,要跟蹤和打擊的飛機似乎是米格–29,“大貓”在美國海軍航空兵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海軍宣佈“大貓”退役之後在艦載機飛行員當中引起不滿,不少駕駛“大貓”的飛行員憤然離職或者退役!以示對“大貓”的忠誠。

    但是,“大貓”和“不死鳥”確實是不適宜現代戰爭的要求了,即便是改進它也還是四代機,在五代艦載機初露鋒芒的21世紀它就應該退休!以保晚節,否則在未來的空戰當中被擊落,自己形象會大打折扣。夕陽下的“大貓”確實很漂亮!

    總之,“大貓”和“不死鳥”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伴隨著《壯志凌雲》的主題曲《帶走我的呼吸》功成身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萊卡電子水準儀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