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28327405237

    1、能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內容要求

    1、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2、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援幼兒自主的選擇、企劃活動,鼓勵他們透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愛護公務和公共環境。

    6、與家庭、社群合作,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8、適當向幼兒介紹中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

    指導要點

    1、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的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2、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時期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之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3、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醇發動機改汽油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