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義在胸2
-
2 # 梁傅精
喝酒,吃飯,打牌,搓麻將。你以為還同毛澤東時代那樣互相祝賀,開開心心,大人小孩歡歌笑語,成群結對穿上節日禮服逛大街,你來我往點頭笑。
-
3 # 鄉村花蝴蝶
大年三十喝家族團圓酒,初一給大家拜拜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初三和初四初五初六都是聚會。在一塊兒總結總結,大家一年的經驗。在新的一年,如何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4 # 逗趣一刻鐘
我家在關中這一帶 年味還算是濃厚吧 每年三十貼對聯 掛燈籠 從三十晚上到初五早上 每天早晚放鞭炮 吃餃子 包包子 給長輩拜年領紅包 以前還能一起安安靜靜都在家待著看春晚 這幾年三十晚上酒吧 KTV 等娛樂場所很是熱鬧 都出去耍了。
-
5 # 使用者老樹林
我們老家過年挺熱鬧,除夕爺爺奶奶給娃娃壓歲錢,大年初一跑全村拜年去誰家必須得吃點喝點,平常各奔東西出門打工,過年回來碰在一起免不了吃吃喝喝,初二閨女回孃家
-
6 # 追夢人515168
我們家鄉過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小孩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
為什麼起的早呢,因為初一過年是咱們的傳統習俗,互相拜訪,不然別人到咱家咱還沒起床。早晨下餃子,熟了後盛兩碗拜過各路神仙,還有逝去的長輩,再雞魚肉給逝去的長輩敬上,拜完後一大家吃個團圓飯,比平時早兩個小時,農村人互動性強,早早吃畢也互相拜訪,諞一諞,聊聊家長,每家每戶走動走動,也是農村人的鄉性吧。下午二三點開飯,比起早飯相對沒那麼緊張,也有鄰里來拜訪,不過人量少了,也箅吃個安寧飯。
初一過後每天跑親戚,初二大部分頭號丈母孃家,菸酒食品巴結丈母孃,東西能裝一大車,還有七大姑八大姨,雖然累人,必竟聚在一起挺熱鬧,熱鬧聚完後迎接十五,吃元霄放煙花,看誰家放的煙花漂亮,也是小孩喜歡的過年,每個人盼望的新年就這樣很快過去了
-
7 # 虛心
我來說一下我們河北農村老家過年是怎樣的。年三十中午是一年中人最全的時候,肯定要搞一座豐盛的飯菜,來了兩瓶平時捨不得喝的好酒,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吃頓飯(平時很難聚齊)。喝多了小睡一會兒,然後開始分工男人負責看孩子,貼春聯,女人負責包餃子準備年夜飯。天快黑的時候把家堂掛起來供上(宗親靈位)。然後去墳上燒紙放鞭炮請先人回家過年,俗稱請神。年夜飯要先給靈位供上後大家才能吃。初一早晨不能睡懶覺,把小孩子也都叫起來吃餃子,給爸媽爺爺奶奶拜年,當然了紅包是少不了的。然後去給本院和外院的長輩拜年。找小夥伴們打打麻將聊聊天,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初二早晨吃完餃子送神,燒紙鞭炮這是少不了的。接下來就是就是選擇性的拜年,為什麼這麼說哪,我們這邊初二這天是先給死人拜年俗稱叫門,也叫上新墳,三年內沒有親戚老了的就不要去人家拜年,去了人家會怪罪的。老實在家待著。初三是媳婦的孃家兄弟來給姐夫家父母拜年,初四去給丈母孃拜年,中間抽空再到其他親戚朋友家拜年。這個春節就算過完了,各地的風俗不一樣,歡迎朋友們留言說一下你們的風俗什麼樣的。在這裡給大家拜個早年。雜技之鄉吳橋歡迎你來旅遊做客。
-
8 # 海之藍80859
過年回家團圓,一家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晚上看春晚,或者各玩其樂。天矇矇亮的時候一家人吃餃子,吃完後放鞭炮,給父母拜年,然後到村裡走走到比較親近的長者家拜年。拜完年各盡其樂,自由活動了。
-
9 # 隴中戲曲愛好者
“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人們及早地殺豬宰羊,磨面壓粉,購制年貨,景象非繁,準備歡歡樂樂過個年。
“春節”,原指農曆正月初一日這一天,我從小記得這裡人們過年一直是三天時間,從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三日。過年的準備工作大概從臘月二十七、八日開始,人們首先蒸年饃(饅頭或花捲),炸油餅、麻花,擀麵條,包餃子等。大年三十早上起來,先煮豬骨頭全家吃一頓,做法是,把豬排和其它骨頭用斧子剁成塊,放上各種調料,大火煮熟即食。不加土豆和其它蔬菜。下午打掃屋子院子,貼對聯。我們是全國聞名的書畫藝術之鄉,年前家家戶戶貼對聯。這就是古人所云:“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對聯可有講究,通常人們都用大紅紙寫對聯,對聯語句用對偶修辭手法,內容繁雜,有自己創作的,有從對聯書上抄來的,無非是增福添壽,闔家團圓,財源廣進,萬事如意之類的句子。如果某戶人家在本年內有親人去逝,便用藍色紙寫對聯。
過年實際上從大年三十晚開始。晚上先吃餃子,然後全家人圍在熱炕上,一邊暢飲著白酒或飲料,嗑著瓜子、吃著水果糖等小吃,一邊敘家常,說說今年的莊稼收成和經濟收入情況等,同時觀看著中央電視臺播放的迎春晚會。一到夜裡十二點末,人們便要放煙花爆竹,以此相迎春節的到來。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都要取黃道時辰舉行簡單的“開門”儀式。拿上香和表,煙花爆竹,端上水,點燃麥杆,開啟大門,先把水潑到門外,然後把柴火送出門,再焚香化表,放煙花爆竹,儀式結束。
這裡過年還有個習俗叫做“座紙”。三十日晚上吃飯前,在客廳桌子正中後邊靠牆的地方陳設祖宗的靈牌或疊好的紙,端上放有冥幣和香的盤子,到門外路邊選個地方,在此燒紙焚香,放爆竹,叫接祖宗,接到家裡後,先給祖宗點上蠟燭,焚上香,獻上飯。從大年初一到初三每天要獻兩次飯,晝夜都要焚著香點著蠟燭,這叫做“座紙”,初三日傍晚又到接過紙的地方去送紙。
過年還要到宗族長輩和村子裡年長著家裡去拜年。一般不拿禮物,到他們家裡焚香化表,先給祖宗牌位磕四頭,作四揖,再給長輩們如此行禮,說些祝福話,這就拜完了年。如果他們家裡有小孩子的話,還要掏年錢,也叫發“紅包”。數量不拘多少,量力而行。
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對節日的觀念逐漸淡化了,過年的氣氛也不如從前濃了,而今人們對過年好象感到無意義了。
-
10 # 自律可否
說實話感覺現在就怕過年,以前過年真的是很開心,就盼著過年熱鬧!現在過年感覺就是在過錢,沒一點年味就連現在的小孩子都盼過年了,以前小孩子過年放炮啊,吃好吃的啊,穿新衣服啊……現在小孩子就是看手機,吃穿平時也不缺,大人之間更多的是攀比,過年聚一起就是誰誰今年買房了,買車了,去旅遊了,買個衣服多少錢了…………
回覆列表
我們家鄉的過年很特殊:別的地方過年都是晚上,而我們家鄉過年都在早上。有的人在凌晨一到(即一到轉鍾團年的鞭炮就響了。大多數人罵他們是神經病,年團得太早沒味。但大部分都是團年飯吃完,天就亮了。有先年女兒出嫁的,女兒再第一個年在孃家吃早團年飯,晚飯在婆家再吃團年飯。大年初一就拜族人的長輩家並吃新年飯,白天你拜我我拜你。在誰家吃晚飯拍互訂好,當天沒吃以後吃,反正不會超過正月正五。初二新郎帶著新娘拜丈人,老女婚帶著一孩子媽和孩子到他們的外公外婆舅舅家拜年。以後,就你也回拜,他也回拜。一直可拜到整個正月完。最遲伯可拜到端午。不過這些年只拜年正月完。原來有12句老規矩:二月青草起,正是拜年時。有心來拜年,端午也不遲。不過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