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鑑水漁翁

    網路古風和老幹體都不是浩劫,寫詩總比泡酒吧打麻將好得多,起碼可以提升個人的文化素質。其實縱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出現過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詩人。每一個時代的詩人作的詩肯定水平參差不齊,作品肯定有好有壞。就算篩選出來的唐詩三百首,也並不是每首都是精品。中國是詩的國度,全民參與進來,是一件好事,可以傳承促進詩詞的延續發展。

  • 2 # T一丁

    還“網路古風”"老幹部體“,是從哪弄出來的。是哪個花花屁眼詩界大家,巧舌弄出這麼多名堂?還什麼是詩壇一場浩劫!看來詩壇原來很昌盛,讓這些退休老幹部把詩壇給“浩劫"了。

    當前,網路上一些退離休人員,發表點小詩,只是參與點文化活動,消遣娛樂罷了。根本沒有人想成什麼詩人,跟你們爭奪什麼?不知你們的仇恨是從哪裡來?讓你們罵個狗血噴頭,好象破壞了你家詩壇,什麼規距似的。

    請問正統派的詩人們,你們的鉅著、名著又在哪?今後最好少以大家自居,隨意散佈貶低民眾的言論!

  • 3 # 默金cc

    榮幸之至啊!弱弱的網路古風和老幹體,怎麼會霸道地成為詩壇浩劫?

    承蒙題主抬舉,網路古風和老幹體若真的是洪水猛獸,恐怕口語體和魔幻體,就不會在詩壇佔領那麼大的地盤了。而口語詩和魔幻體,才是當今中國詩壇的最最主流。不信?你若想戴上中國詩人的桂冠,就必須寫口語詩和魔幻體去發表或參賽,然後一舉成名加入詩協體制。

    所謂現代古風有幾種,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臺灣歌手周杰倫的古風歌詞,如《菊花臺》等,其次是被女詩人群體所喜愛的,那種深受李清照,納蘭德榮風格影響的現代紅粉詩,再有就是俠義肝膽的當代古風豪放體。所謂老幹體,大概是指政治情詩吧?不過在戰爭年代和改開時期,口號入詩短平快,能直接鼓動人民士氣。這是必須的,當然應該佔據詩壇一席之地。

    可嘆中國文人老愛提百花齊放,實際卻和中國傳武門派沒啥兩樣,總是以某某才是正宗流派自居,心眼裡就是容不得大狗叫,小狗也叫的爭鳴局面。其實在詩壇上下,圈子內外,不管是散文體,口語詩,民歌風和格律詩,都該在詩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對。

    呈上古風習作一首如下:

    ————《俠之大者》————

    俠非帝王,卻能把帝王的江山攬入懷中,視為自己珍愛的江湖。衣袂飄飄步入紅塵。為闖蕩而生;為闖蕩而死。一生披荊斬棘,利劍隨時出鞘。誅邪斬惡,全憑熱血滿腔;扶弱楊善,卻有柔腸一副。小橋流水風花雪月曾經領略無數,也有痴情處——寂寞時,去約會柳梢明月,讓這雲中美人,傍著溫柔的鐵肩無聲傾述······行俠仗義不辭風塵僕僕,明知征途有風險,卻彈劍而歌,義無反顧。當殘陽如血,染紅蒼茫天涯,看一輪明月蹲守山崗,變成俠之大者最美麗晶瑩的墳墓。
  • 4 # 抱庸詩書

    題主這樣出題,本身就很失妥。

    網路古風是詩詞發展到今天的一種探索與嘗試,雖然網路古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古典詩詞,至少一定程度上薪續了古典詩詞元素和精神,應該首先值得肯定。與電視上大量錯別字成語、詩詞廣告對傳統文化的汅蝕相比,古風是綠色無毒的,它並沒有張冠李戴、巔倒是非。網路古風之所以相對更受歡迎,因為它起點低、受眾多,也更貼合年輕人,不能因為網路古風很火,就犯紅眼病,朝人家沷髒水。

    “老幹體”的提法,本身就是戴有有色眼鏡。老幹部們退休賦閒,在家讀讀書寫寫詩,挺好的一件事。改革之前的那個時期,只有這些老幹部在堅持傳承,他們對詩詞延續是有積極作用的。換個角度想想,他們是什麼起點,年輕時幹革命,很多都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靠自己後天勤奮自學的,很不容易,也很可貴。誠然,他們的詩詞總體上水平不是很高,格律詩也寫得淺白而生硬,但並沒有違背詩詞的法度原則,也沒有干擾其他詩詞群體和優秀作品。浩劫一說,又何從談起呢。

    題主這種看問題的觀點,非常的武斷、短視甚至是幼稚。

  • 5 # 白髮老漢

    有些老幹部的古風詩詞寫的還是不錯的,因為胸中有文學涵養,為官為文都有不錯的政德和文化修養。但也有一些老幹部胸無點墨,說自己的餘威冒充斯文,哼哼哼唧唧唧,語焉不詳,楞是送給自己當年的部下霸佔報紙或期刊版面上發表,不看則已,看完能噁心半年幾個月。還有一些老幹部退休了不甘寂寞,撈錢沒撈夠,一會兒出文集,一會出詩選,然後分售給當年自主管機構的層層單位,狠撈一筆銀子。……

  • 6 # 國士之道

    “網路古風”連線後面的“詩詞”我只能理解為寫在網路上的古體詩,雖然,主要指一類“雜言”詩和歌。我想準確的命名應為“新韻古風”,因為它們的特點就是都押新韻。這類作品是帶有古風色彩的白話詩和歌詞,你說許嵩的《半城煙沙》寫得好不好?劉暢的《涼涼》寫得好不好?歌詞要追根還是詩的一種演化體。只是創作者水平有高低罷了,“新韻古風”它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要明白,詩的體裁是很多的。格律詩、古風、辭、賦、歌行體、現代詩等只是大類分法,格律詩又分為狹義定義的格律詩、長短句、散曲,狹義的格律詩都又分為拗體、正體、折腰體等,拗體我都還能再給你細分出“拗救體”和“古拗體”,所以說,如果只以為拗救都不能用的律詩,那才叫律詩,那我勸這個人不要寫詩詞,因為眼界不夠肯定寫不好。

    詩詞相對來說字數少,但一個作品資訊量卻巨大,說明詩詞本身並不狹隘,寫詩的人又何不大度一些?如果一個人的心胸狹隘了,寫的作品就有偏見、就寫不出縱深,那便成不了好詩。

    我也寫過一些古風,也敢示人,下面這首是今年元宵節寫的:

    詠李古風二首(其一)

    芸窗十年李,花開兩層樓。

    只為元宵月,莫藏雲裡頭。

    這首是秋天剛寫的:

    溟鴻

    嘗忘生風翼,流落鴨群中。

    儕伍逐泥澤,渾中照不同。

    這首是十六歲寫的,也就是題主說的“網路古風”我說的“新韻古風”:

    無題

    金樽空餘恨,酒清映容顏。

    夢裡紅塵醉,花落彈指間。

    欲等是非盡,轉身逝千年。

    未解今生願,來世已糾纏。

    雖然跟拔尖兒的古詩還有差距~,我覺得還是有寫出來的意義,那首《無題》也是多深刻的,至少比當下一些句子都不通順的“格律牌”詩要強千百倍,哈。但是,我還是鼓勵,詩詞愛好者要學習詩理。因為你說你寫的是詩,你連押韻都不懂,豈不會貽笑大方。

    如下面這位老先生的

    我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詩友,我不看您簡介寫得多好,不看您認證多高大上,不看您圖配得多美,我只讀詩本身。那次看到他這個認證,我就沒忍住直接吐槽:

    假如這位老先生看到了,希望不要生氣,趕緊補概念去,不然還被其他人抓。

    咱們再聊聊“老幹體”。這個提法本就戴著有色眼鏡,百家爭鳴聽過不?這類文風的寫作者們多數是退休老人,平心而論,他們也許寫得不合我們年輕人的口味,但他們的作品內容很誠懇,他們會認真對韻書,你拿作品給他們也很會評論。而且,他們寫作都是安安靜靜地,寫點他們的價值觀罷了,不輕意打擾人。我倒覺得比一些羅列辭藻然空無一物、作者活在幻覺裡創作的所謂“華章”要好得多,至少讀的人讀得真切。

    老一輩先經歷了抗戰、又經歷了文革,他們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現在退休了還想著要學習,這種不服命運的豪情壯志我們應該感動才是啊。更重要的是,你讓他們幫找本什麼好書,他們憑藉修為能分分鐘就給拿出來,是他們把傳統文化的火種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有機會進一步探索,發揚光大。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對他們的是什麼詩體品頭論足呢?

  • 7 # 馬中年

    很多人包括我自個都不太喜歡老幹體詩和老幹體對聯,但無論誰喜歡或是不喜歡,這個群體都是存在的,老幹體是傳統文化青黃不接的產物。寫老幹體的人,大都愛律詩但又因所受傳統文化薰陶有限,原作讀的不多,研究不深,加之缺少明師的指點,於是作品大都了無新意,讀之味同嚼蠟。政治的東西多,生活的東西少,死的東西多,生的東西少,從形式到內容都太過死板。寫老幹體詩的人大都以四五十年年代出生的為主,文化所限,不懂得文以載道的道理,一入門便鑽入了形式主義的死衚衕,只求平仄與對仗,而很難顧及上作品的意境,思想被形式先束縛死了,即便寫幾句,也是兩句三年而得。

  • 8 # 唐聖寶

    老幹體和網路古風,是順應了這個時代,因為古詩對於人們很陌生了,有的人寫走不會寫,但喜歡寫,於是,退休幹部,老師等等人搞的古體詩詞一團青煙。而千金難買人喜歡。古詩詞應該提倡,其實也不難。現在漢語和古文,是有區別的。比如,古文一個兩個字表達意義會更大,現在漢語它是以很繁複的詞句來組成語言。古文文字表達意思以少勝多,現在文以多勝少。一句話也說不清。反正古詩詞魅力千古依舊,國家應該在學校及社會提供很多平臺。但中國的稿費很不理想,對草根文學的支援推廣也不夠。光靠在網路上發表,能積累粉絲也很難賺錢,有了錢就可以生活,那麼更有精力時間來從事詩詞和寫作。但往往平臺都沒有,大家都是玩玩的態度罷了。

  • 9 # 一笑風月

    看到這樣的提問就噁心!對於詩詞不懂就別發問。什麼網路古風?自創名詞。冠名老幹體的就差了?還得非加上浩劫?外行假充內行,可笑之極!

  • 10 # 老街味道

    問題:

    網路古風、老幹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

    前言

    網路古風、老幹體這兩個詞明顯帶有貶義,實際上的標準如何界定似乎並沒有明確,對於懂一點詩詞的和完全不懂詩詞的人來說,這兩個詞語的看法未必相同。

    一、網路古風

    1、真古風

    真正的古風是指古體詩,這一類詩是相對於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而言,古體詩的要求雖然比格律詩簡單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標準。 古體詩可換韻可一韻通押可以用鄰韻,但是古體詩換韻的要求也不是沒有規則。

    並不是所有看上去像古風的詩一定是真正的古風。

    2、假古風

    古風因為不講究平仄對仗黏連等格律要求,但是押韻不對的話,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古風,首先四句的絕句不可換韻,二四句必須押韻,而且不能一個是平聲一個是仄聲。例如: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扉和歸都是平聲,不能一個平聲一個仄聲。另一首仄聲韻,《鹿柴》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響和上都是仄聲,同樣不能一個平聲一個仄聲。絕句必須如此。

    在長篇的古風換韻時也要注意規則,我以前寫過《老街詩詞閒話08-古體詩可以不講平仄只押韻嗎?》說了古體是押韻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這裡就不重複了。

    假古風我也不用舉例了,得罪人的事情不好乾,大家看了這篇文章應該會有辨別能力。

    3、網路古風

    古風中加了網路兩個字好像有氾濫成災的意思,但是網路對於文化的推廣起了巨大的作用。

    網路古風的定義其實並不準確, 應該說“網路詩詞”更恰當一些,因為“古風”只是舊體詩的一部分而已,而且不包括詞。

    二、老幹體

    不能把老人寫的詩詞作品都稱為老幹體,"老幹體"是個新詞彙,最早是諷刺一些文化不高或者有文化但是不抒發真實感情,一味在詩詞中喊口號表決心等輕藝術重思想的作品。

    從作品出發,老幹體未必是老人的作品,年輕人也一樣能寫出老幹體。

    如果單純的把退休老幹部的作品歸為老幹體,是對詩人的不尊重也反映讀者鑑賞能力的不足。我見過的致力於推廣舊體詩詞的人中,大部分是老幹部。像我們這種人忙著掙錢換柴米油鹽,反而沒有多少時間去作這些事情。

    我見過的青島的老詩人,不計報酬授課了十幾年,將很多一竅不通的退休老人帶入門,八十多歲還站在課堂上。雖然學生們水平不一,但是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承和普及起了巨大的作用,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結語

    優秀的詩詞作品思想和內容缺一不可,《論語·雍也》中說道:"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句話可以論詩,一味強調思想內容不重形式文采,可以看作老幹體,以為一味形式文采不重思想內容,就是陳子昂說的:漢魏風骨,晉宋莫傳。

    另外,網路不是壞事,不必瞧不起網路上的作品,沙裡淘金只欠慧眼而已。

  • 11 # 孫土焱

    鄙人認為,古風是古體詩的一部分。網路古風是啥?是那些透過網上寫的古風嗎?難道不在網上發表,在大刊物發表便是真古風嗎?浩劫,詞用的不妥。老幹體,顧名思義,已成貶意詞。如果他們僅僅玩詩自樂,無可厚非。事實不是這樣,報刊幾乎清一色是老幹體,大有統治天下之勢。好詩作被淹沒在無形之中。這真正是一場浩劫。讓那外華人以為中華詩歌、大邦之地,淨是此類東西。和後代咋交待呢?莫非老幹體就可以流傳嗎?後人也不是傻子呀!鄙人貼一首古風詩作一整詩風。如下:

    過秦嶺

    秦嶺拔地昂峻首,

    嶺表魆魆宿星斗;

    列車駕風奔嶺巔,

    客夢橫空崇嶽摟。

    睜眼石壁銜朝旭,

    亙古草坡冷霧域;

    道班雄踞蒼崖背,

    河綰群峰霄漢去。

    萬里鐵軌龍擺尾,

    倚岸傍巖出谷嘴;

    隧道逶迤嶺腹穿,

    車駛景換溝壑美。

    偉哉鐵路秦嶺築,

    鑿巒掘嶂雲海度;

    華夏龍脈傲乾坤,

    憑窗飛吻棲鳥樹。

    秦嶺秦嶺蔭庇多,

    擎天一隅鬱嵯峨;

    名產頗豐金銀窩,

    人文景觀若星河;

    民族脊柱世紀馱,

    溝岔林石都是歌!

    車馳高嶺撕雲霞,

    越岑轉坡奔天涯;

    幸哉浩覽掛淚花,

    何日暢遊醉酒家?

    最新推出詩集《華翰雕龍》是前不愧古 後不愧今人的上乘精品力作。書在京東、甲虎、噹噹網店、全國部分新華實體書店等均有銷售。二書名輸入百度即可找到。

  • 12 # 潦草東君郝書許

    如果說網路古風和老幹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不如去說那些毫無美感可言的口水垃圾詩更為妥當

    不知道題主為何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先分析一下什麼是網路古風,什麼是老幹體。

    一、網路古風

    說到網路古風,個人認為,它的興起應該和毛寧唱的《濤聲依舊》這首歌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以個人認為,正是由於這首歌的廣泛傳唱,讓很多網友忽然發現,原來詩詞還可以這樣玩。於是網上就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古風社群,吸引了很多人跟著寫作,也正是由於這類古風的風靡一時,更引發了網友們對傳統詩詞的熱愛。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沒有對傳統詩詞文化造成衝擊,反而促進了傳統詩詞文化的發展。

    所以個人認為網路古風絕對不是詩詞的浩劫,而是媒介,是催生劑。

    二,老幹體

    關於老幹體這個說法的來源,主要是因為傳統詩詞裡總有一些口號標語型,卻又符合格律的一些所謂詩詞,這類詩詞主要體現是假大空,雖然以謳歌為主,但卻沒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剛好又因為這類詩詞基本上都是退休老幹部所寫,所以才被戲稱為老幹體。很多老幹部退休後閒了下來,研究研究古典文化,乃是一個好現象。他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寫的比較幹,有更多老幹部開始寫的幹,但後來透過慢慢的學習就會逐漸學會用形象說話,學會以景言情,託物言志,也就慢慢的擺脫了“老幹體”稱號。

    任何不懂的事物,都需要透過學習去了解,去提高。個人覺得退休人員能夠擁有詩詞創作愛好,並且願意去學習的話,不但不是一件壞事,更是好事。寫詩詞不僅豐富了老幹部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對促進詩詞進步有著推動作用。

    所以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我認為,如果說網路古風和老幹體是詩詞的浩劫,不如去說那些毫無美感的口水垃圾詩是詩詞的浩劫更妥當。

  • 13 # 苦海泛舟閒醉月

    古風也好,老幹體也罷!都無悖於中華詩詞和民族傳統文化範疇!何來“浩劫”之談?

    而那些語無倫次、低俗不堪、令人噁心的梨花體、撒尿體、回車體,口水詩、底褲詩、摸乳詩、做愛詩……才是對中華詩詞和傳統文化的巨大侮辱和褻瀆,更是一場毀滅性的浩劫!

  • 14 # 蘿莉心不走心

    這年頭動不動就聳人聽聞,不是浩劫就是斷絕,豈不知文化和文學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古至今,字型在變寫法在變,從甲骨文到篆體再到繁體再到簡體,文字一直都是在變化的。在說文學題材,更是從來沒停止過改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你能說因為宋詞普及了就是唐詩的浩劫麼?

  • 15 # augustman

    承認退休現實,

    認識到人走茶涼的合理,

    不把平臺的賦能權力當個人自有的與生俱來的天賦,

    不把崗位當私有可終身保留,

    面對上了年紀身心漸衰弱的事實

    ……

    那麼,就不受少受

    老當益壯,

    老少配,

    發揮餘熱,

    文化傳承,

    干涉成年兒女生活,

    胡謅歪詩歪文等等的困擾。

    人之老,人生大局已底定,能不折騰就不折騰,哪來那麼多的未償付的理想?怎麼還想著騎在人家頭上作威作福?不影響他人、不勞別人記掛就那麼難?心甘情願地接受任何結果,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16 # 網海拾貝

    現在一些所謂作家寫的比金瓶梅還金瓶梅的黃了又黃的小說沒人說道說道,而對老人寫點文章卻扣上什麼網路古風,老幹體什麼的,不知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紅色長裙配什麼外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