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谷靜舍
-
2 # 無憂心理
我曾在培訓學校做過老師,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絕大部分的孩子,尤其到了初三以後,變得非常有主見,一點都聽不進父母的勸告,甚至有的孩子以不學習來要挾父母,親子關係非常緊張。一夜之間,曾經乖巧可愛的孩子變成了陌生人。首先恭喜父母們,你的孩子已經正常的進入了青春期,也就是父母頭疼的青春期,這是孩子們成長中的必修階段,不會太長久。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特別強烈,因為身心迅速發育,情緒也容易波動,這個時期的他們,特別注重隱私,非常在意友情,他們想方設法的證明自己的價值,去探索和家庭的不同,所以,這個階段反而把父母當成了敏感物種,有的孩子會刻意和父母保持距離。同樣的話,父母說出來,孩子會很反感的。這其實都很正常。小學階段,孩子依賴父母;青春期階段,孩子努力掙脫父母,過去說教式的教育,已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適時的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信任和理解。我看到的幾乎都是焦慮的父母,放大孩子的缺點,喋喋不休的指責。
合理的做法是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耐心的傾聽,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聽聽他們的感受,想法和做法,並給予合理的建議和支援。甚至幫助他們去經歷各種美好的體驗。如果以這種方式,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經過了這段特殊時期,孩子會更加依賴父母,親子關係更加和諧,但如果父母控制太多,孩子會怨恨父母,遠離家庭。未來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氣力來修復親子關係。
同時,父母一定要有界限感,幫助孩子真正獨立。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注重隱私,也會異常敏感。千萬不要以愛之名,去隨便翻看孩子的東西。而是給予孩子極大的尊重和空間。否則孩子會產生羞辱感,對父母產生憤怒,想遠離家庭。那些進入孩子房間都敲門的家長,給了孩子極大的尊重和安全感。
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們的交友。青春期的孩子,交朋友不同於成年人,可能對方身上偶爾的閃光點,都會成為友誼的開始。父母試著成為孩子朋友的朋友,幫助孩子,看到朋友的優缺點,並去接納缺點。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情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畢竟進入社會狗,資源非常重要。如果一味的要孩子去結交學習好的朋友,就未免太片面了。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很可愛。
回覆列表
“叛逆期”這個詞本身就有問題,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體、智力都發育到了一定的程度,開始自主思考問題了,但家長還在延續他小時候的“教育和呵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變化,把他的一些合理訴求一一否定,因此引來孩子心理上的抗拒,為了“刷存在感”或者抗議家長的不理解,就會表現出所謂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