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NTO影片

    環境變化如何影響傳染病?

    這些新的病原體並不是尾隨彗星而來的,它們潛伏在動物體內,但透過破壞自然,人類把它們釋放到了自己身上。

    無論是發燒的瘧疾,還是出血性埃博拉病毒,熱帶雨林的破壞可能是造成它們在非洲爆發的部分原因。

    當樹木被砍伐時,受感染的水池就暴露在森林中,這為攜帶瘧疾等疾病的蚊子建立了新的繁殖地。

    破壞熱帶雨林還導致保護動物免受傳染病侵害的野生動物的損失。

    比如,郊狼、蛇和其他食肉動物通常會捕食攜帶疾病的齧齒動物,人類在尋找木材的過程中將它們殺死,同時也打破了抵禦鼠疫和瘧疾的天然屏障。

    茂密的森林裡養滿了鳥類,健康的湖泊裡養滿了魚,這對控制蚊子很重要,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黃熱病和瘧疾等疾病的死灰復燃。

    砍伐森林有時會使小鼠種群從森林來到田地,這也可能帶來新的病毒,比如玻利維亞的一種致命的發熱病毒。

    另外,氣候變化的多個方面都與全球變暖有關,這也可能導致了新疾病的出現和其他疾病的死灰復燃。

    氣候變暖使瘧疾能夠傳播到更高的地方,把瘧疾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蚊子只能在溫和的溫度下生存,本來它們被限制在地勢較低的地區,現在卻能在肯亞的非洲高地大量繁殖。

    與厄爾尼諾有關的極端天氣事件也給非洲部分地區帶來洪水,導致大量由蚊子傳播的瘧疾和裂谷熱以及水傳播疾病霍亂的流行(主要是肯亞和坦尚尼亞)。

    都平等,只是醫療水平落後

    全世界都一樣,對於環境的破壞導致疾病更容易傳播,不幸的是,這些因素中的大多數在非洲許多國家都被誇大了。

    究其原因是貧困和糟糕的醫療條件,非洲國家在人均衛生支出和醫生可用性方面至今排名最低。

    2001年非洲人均醫療支出為36美元,而尼日僅為6美元,獅子山為7美元,奈及利亞為15美元,當時的美國為4800美元。

    另外,原始的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加容易接觸病原體,在西非地區,當地生產的動物蛋白極其稀少,只能在野生動物哪裡獲取。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受到采采蠅(吸血家畜的血)的侵擾,這使得該地區不適合飼養家畜。

    用作叢林肉的動物可能攜帶許多地方性疾病,如猿類泡沫病毒、狂犬病、埃博拉病毒等等。

    人們感染這些疾病通常發生在切割肉類的過程中,動物的血液和其他液體可能會流到切割肉類的人身上,從而感染他們。

    另一種感染方式是由於部分肉可能沒有完全煮熟,因為他們使用是露天的火,肉只是掛在上面。

    最後

    世界是如此錯綜複雜,今天在一個地方出現的問題明天在另一個地方也會成為問題。

    我們看到了很多傳染病從非洲出發,然後發展為全球性的問題,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

    因為全球化的今天,每一種致命微生物都可能透過候鳥、國際旅行者或貿易貨物進行一次致命的環球旅行。

    更可怕的是,環球旅行還允許把不同的微生物混合起來,這些新毒株往往更致命,而且可能對通常用來消滅它們的藥物產生抗藥性。

    或許,非洲應成為國際社會抗擊傳染病鬥爭的第一要務,因為監測新出現的傳染病對早期發現公共衛生威脅至關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年級上冊第七單的作文寫給老師的一封信400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