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三人成虎。

    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恭要陪同太子去趙國邯鄲做人質,他擔心走後朝廷上的小人會乘機造謠中傷他,所以臨走前向魏王進言。

    他打了一個比方,問魏王如果有人告訴他集市上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說一個人這樣說他不會相信,但兩個人也這樣說他便會有點懷疑,若是有三個人這樣說,他就會相信了。

    於是龐恭立即指出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現在自己將要遠離魏國,由邯鄲到魏國都城大梁的距離,遠過朝廷到集市的距離,背後誹謗他的小人也不止三個,希望魏王能夠明察。

    龐恭離開魏國之後,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太子充當人質期滿回國,龐恭卻未能再獲得魏王的召見。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的無知,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成語“三人成虎”或“三人成市虎”,借來比喻謠言掩蓋真相的情況。

    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假話傳的次數多了,也能使人誤信為真。

    擴充套件資料:

    三人成虎反義詞-眼見為實:

    孔子有一次,孔子與眾弟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受圍困,個個飢餓不堪,體力不支。子貢突破重圍,好不容易換回一些米來,讓顏回負責煮飯。一天,子貢無意間經過煮飯的房間,竟然看見顏回在用勺子舀飯吃。

    顏回是孔子十分信任和經常稱讚的弟子,他竟然也偷飯吃,子貢對此深感不平,就去見孔子。行禮之後,子貢問孔子說:“仁人廉士會不會因為窮困而改變氣節?”孔子回答說:“當然不會”。

    子貢向老師講述了親眼所見顏回偷飯吃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卻說:“我對顏回是仁者一向是堅信不移的,雖然你說的是親眼所見,但我還是不會懷疑他,恐怕是另有隱情吧”。

    隨後,孔子將顏回叫來,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把飯做好了之後,我準備拿它先祭祀祖先”。

    顏回搖頭答道:“不行啊,老師!剛才我在煮飯時,屋頂有一小塊黑土掉到飯裡了,我就用勺子將其舀起來,想把它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飯是不能祭祀先祖的啊”。

    孔子聽了,滿意地笑了,說:“原來如此。要是換了我,也會吃了它的。”顏回走後,孔子對幾位在場的弟子說:“我對顏回的信任,是由來已久的,並不是因為今天的事情”。

    周圍的弟子由此對孔子更加歎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家姓用繁體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