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7553416646
-
2 # 張曉燕的詩和話營養
還沒長大爸爸就去世了 因為種種原因 和精神因素等 媽媽成了那種離不開她的媽媽的人 是奶奶將我們帶大 奶奶走了後 我就再也沒有回家慾望了 ......
現在媽媽也走了 ......
背影早就成了心中的背景了
現在最想說的 如果有來生 不想再遠行
在外打拚真的好辛苦
-
3 # 呀丫芋頭
外面千般好萬般愛
外面一千個金窩銀窩
不如父母的恩愛
不如家裡的草窩。
/
-
4 # ZCF一合人天
這種情景我們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但因為都是親人之間的送行,視為平常的也較多,忽略的也較多,想說的話太多,一時又想不起來該怎麼說的也較多,因此,匆匆說句安慰放心話的也較多。面對這樣的情景,又豈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完全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呢?如果感情細膩真摯,恐怕寫篇文章,寫篇小說都有可能,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在這種情景下寫就的。他的筆法,他的真摯,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和擁有的,但卻能從中體悟到很多,你說,同樣的情景,同樣的經歷,為什麼他能而我們不能呢?並非我們缺少真摯的感情,而是觀察不夠深刻,體悟不夠周全導致的,所以,送行時的話語也就有長有短了,又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長篇大論的抒發情感,如果非要把這種情景下的真摯情感濃縮於一句話,我覺得真的有點難,比寫微型小說還難。但又不能不說,事實上也沒那麼複雜,還要趕時間點呢,一句話就可以了,所以我通常會說:爸,媽,您慢點,招呼點……
-
5 # 米拉朵朵
離別時最想說的一句話是,“爸媽,我想再多陪你們幾天……”
平時感覺一週的時間很長,可是每次跟父母相聚都覺的特別短,回去的第一天還覺得時間那麼久能多待幾天,可是一轉眼,到了離開的前一天突然覺得,時間太快了,根本不夠用,甚至會跟父母聊天到夜裡十二點,還有聊不完的話題!
每次看著父母目送著自己上車,然後轉身離開的背影,心裡都會有種突然就孤單失落的感覺,突然感覺他們老了,心裡不管多麼不捨,還得笑著跟他們說,過幾天我再回來,車子開動的一剎那,感覺他們心裡也不是滋味,離別總是太感傷
-
6 # 內涵小段子
借這個問題說說想對父母說的話吧!首先 想對父母說一句: 你們二老辛苦了,在家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用擔心我,我已經能好好照顧自己了。老爸少喝點酒少抽點菸,對身體不好,老媽平時做事小心一點。兩個人不要吵架
每年都在外面工作,回家次數越來越少,時間也越來越短。到了一定年紀了才知道外出不是風光而是心酸。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可是又家鄉容不下肉身。為了生活不得已。只能現在好好努力。有了一定資本了在回家發展!
給自己一個要求,每週必須至少一次電話或影片。讓家人知道自己在外面很好,不必擔心。工作5年了,沒有中斷過
加油吧 ,希望每個在外漂泊的人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
-
7 # 輕鬆學百科知識
其實作為一名北漂的青年,一年回去兩次,每一次回去呆不住10天,加起來也就是不到一個月,每次當我離開家來北京的時候,自己內心說不上來的難受,特別想衝動的留在家鄉發展!
每次離開的時候,我媽總是眼睛紅紅的,爸爸雖然沒有哭,但是也看著有一種捨不得感覺,自己也是特別的難受!
那個時候特別想和爸爸媽媽說一句,爸,我不走了!可是自己又沒有勇氣去說!
-
8 # 小不點追夢
談到和父母相聚和別離,我就有點想笑,卻又笑不出的痛苦。
就說去年一回到家,我東西還沒放好,媽媽就過來幫手,邊拿邊說:這麼久沒回來,我以為設認得路回來了呢?大包小包的,外面辦廠了嗎?……。
每每這時,爸爸就說:又不是走路回來,從廣東坐車回來,多拿點東西回來也好呵……。
爸,媽,我這不是回來過年了嗎?看您們說到哪裡去?媽一聽,又來摻和了:我們能到哪裡去,吃飽了就看電視,不想看了就坐著,一直坐等你們回來,有誰回來了……。
我知道媽媽又聽錯了,心裡好難過,無奈何,歲月摧人老啊!
到我要下廣東時,爸爸都說不送,不送。可當我走出家門又跟出來了,爸爸拿著2個粽子,說下到廣東可以為飯吃。媽媽則用塑膠袋裝了2斤多的玉米顆粒,說是土特產,下來好煮粥,也好過去買。
接過爸爸的粽子,拿了媽媽手中的玉米,當我的手碰到父母的手時,我心裡一顫:父母的手好粗糙,可對我來說好溫柔!
當望著父母轉身進家的背影,我強把淚水嚥下,因為父母說:出遠門不能流眼淚。我心裡在掙扎著吶喊:爸爸!媽媽!請您們自己保重!孩兒也不想離開啊!
可惜,父母沒能叫見,我只把話說在心裡,不敢對父母說,說了,父母會反悔不給我下廣東了!
回覆列表
只想父母身體健康,開開心心。父母老了珍惜和他們每次相處的時間,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