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遇見海螺姑娘

    首先,恭喜你!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啦!

    空間敏感期的常見表現就是:

    1. 喜歡把東西從高處扔下,撿起,再扔下。

    空間敏感期的意義:

    孩子通過對空間的探索,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個模式。產生自我效能認知。這是孩子自信的基礎。

    建 議

    1. 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環境。

    2.根據孩子興趣點創造遊戲場景

    3.和孩子說話時多使用空間詞,幫助孩子瞭解物體間的空間關係,提高空間認識水平。

    0~6歲尤其是0~3歲也是孩子的各種敏感期的爆發期。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讓孩子平穩過渡,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事半功倍的。加油!

  • 2 # 香草物語

    一歲半乾啥都不算錯,不需要批評教育。也不要阻止,只是“手”的敏感期到了,幫助訓練他用手扔東西,渡過這個敏感期就行了。

    注意保護好就行了。

  • 3 # 顏筱樹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扔東西,這是他的本能,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只需要給他提供適合的玩具,比如柔軟的海洋球,既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會因為亂扔損壞物品。

  • 4 # 淘虎哥

    扔東西。在大人以及長大的孩子是不對的。

    但是對於一歲半的小孩。那是要高興的。值得高興的。

    一歲半是探索摸索階段。他扔東西。陪著玩。陪著扔。讓他觀察。至於扔什麼東西,這就需要大人引導。給他可以扔的東西。

    小孩扔東西他可能是想知道這個東西為什麼會響。這個又不響。這個會開花(碎了)這個為什麼不開花還跳起來。

    參考我們新到一個地方。這裡看。哪裡看。好奇。獲取新知識。

  • 5 # 慧教育王老師

    首先,我們要有個認知: 無論孩子做什麼,都不要用我們概念中的“對與錯”去判斷。扔東西只是一個體現,作為一歲半的孩子或許是意識發育或許是四肢發育或許是好奇心,總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探索,都不要因為我們成年人認為是錯的就制止或批評孩子。

    我們可以通過引導或自己去做影響孩子養成好習慣[玫瑰][玫瑰]

  • 6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喜歡把自己能搬得動的東西搬來搬去,經常搞得爸爸媽媽跟在寶寶屁股後面收拾過來收拾過去。但小寶寶們卻對於此樂此不疲,甚至是非常喜歡,因為這樣會讓寶寶有很大的成就感。

    很多時候,寶寶的一些習慣在爸爸媽媽眼裡都變成了壞習慣,再比如有的寶寶會在某一個階段內喜歡尖叫,爸爸媽媽們不要去斥責寶寶的這種行為。這是寶寶自我表達方式的一種,是在通過尖叫引起別人的注意,也是在慢慢嘗試著牙牙學語的開始哦。

  • 7 # 謝栩澄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身邊事物好奇,與模仿,有的是發洩情緒,但很多時候都是孩子發育還未完全大腦與行為相協調!作為家長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不良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這個意圖但會潛移默化模仿!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份老師,必須自身要做好

  • 8 # 使用者7634398864212

    這個寶寶認知能力增強的表現,是娃娃成長的必然經歷,通過扔東鍛鍊了寶寶手部精準動作的發展,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聽過家長的反應又有了情感認知,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些不怕仍的各種物品,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可以盡情的讓哇好好享受這個樂趣。

  • 9 # 七月唯唯

    一歲半的寶寶亂扔東西其實是他生長髮育的一個必經階段,也是一個認知階段,通常他就是無意識的去亂扔,從中就覺得有趣。你對他講道理他這個年齡段也不會懂,你可以試著跟他玩從中慢慢引導他有什麼東西可以扔著玩什麼東西不可以,或者你可以試著當他亂扔東西的時候,把東西收起來告訴他你扔掉了就沒有了。也可以教他亂扔東西之後學會撿起來放好。寶寶的成長都是有一個過程,等過一段時間他就慢慢明白的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帶著上墳的心情去上班,還有堅持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