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斗樓
-
2 # 望仙閣
人性與道德到底應該守護哪一個?毫無疑問,守護人性!人性是一切道德得以建立的土壤,也是守護一切道德得以延續的堤防!沒有人性,你就沒有道德可守,也沒有力量守護任何東西!也許這有些悲觀,如果人性和道德發生衝突,那麼你所能放棄的只能是道德!如果道德真的到了和人性衝突必須放棄的地步,那麼要麼這種道德本就該放棄了,要麼放棄之後你可以重建、懺悔、亦或者種種,但如果你放棄了人性,你就什麼也沒有了,包括所謂的道德!
我的答案決不能用來為日常的劣性辯護!至於有人,用我的守護人性而放棄道德來為日常生活的一些惡劣行徑辯護,那實在是他既不懂得人性也無所謂道德的,他其實根本與這個問題無關!
能夠遭遇人性與道德的衝突之考驗:本身就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境界!
-
3 # wzyyouya
首先必須批判所謂道德與人性並不相悖的說法,這是中學課本的強調。若無相悖,則應無此問!
道德作為倫理的出現,則意為著與本性的背離;道德所以能成立,也必然有順乎本性的部分。
從深層心理分析看,道德行為的出發點一般都是自私的需要,所以過度違揹人性的道德行為,背後往往是極度的自私!
真正的德行,應該是人性光輝的自然生長。內生的德性自然也與本性不會發生衝突。與本性衝突的是作為外在倫理和外在價值的道德規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果而已,犧牲本性獲得道德獎賞,或者相反以順心意。畢竟道德的內化也是解決衝突的唯一途徑,然而這卻是真正的難題。當然題主顯然在意的並不是這個問題,只是個如何取捨的問題。明白得失就好!
但是最低的道德標準是必須堅持的,即使所謂道德其實是非道德的,因為社會終究需要一種秩序!
-
4 # 莫闕
人性是醜陋的同時又是善良的,人性是好與壞的組合,是一個變化不定的量,分分鐘可以好,分分鐘可以壞,不確定性。而道德是一個好的量,單一的好,正能量。所以人性與道德是兩種不可調和產物。中國儒家思想一直以道德治天下,教人行善,講德行;然而,孔夫子嚴重忽略了一樣東西,假如不講德行呢?不行善呢?怎麼辦?很顯然孔子沒有答案,社會就亂套了。現實的情況是:不講德行佔80%,講德行佔20%,講德行極其虛偽的存在,這也是孔夫子始料不及的。
-
5 # 娛樂ENT
說幾個關鍵詞,懲惡揚善,上善若水。人性與道德並不矛盾,個人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在反思自己,去偽存真的過程,嚮往Sunny,就要遠離黑暗,雖然有時很難,但卻難能可貴。
-
6 # 木錘193
當然應該守住道德了!
所謂“人性”,只不過是西方世界用來忽悠別人的幌子和用以遮掩自己丑惡嘴臉的遮羞布而已。
試想,西方世界,他們口口聲聲大喊什麼“人性”。實際上,他們卻在全世界不斷製造事端,弱肉強食,發生戰亂。這就是人性嗎?
只有用“道德”來規範和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才能使人類在文明理性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7 # 巡洋艦15
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人性。
行得直,走得正,這就是道德。
我不覺得二者之間有衝突。
-
8 # 橡果87088194
為什麼問出人性與道德的分別守護。人之初,性本善,何謂人性,他是通過自身生存對外的感知,道德是可以塑造人性的。所以你的問題有先入為主的嫌疑。不存在守護哪邊,而更應強調的樹立倡導道德,塑造更美好的人性。
-
9 # 程璐然
我感到是人性是天生的,道與德是後來者的文化修養!兩者不是一回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本身沒弄清人性和道德的關係。
-
10 # 茶道素人
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每個人出生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為什麼會出現人性邪惡和人性善良之別呢?跟幼年父母的教育和所處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幼年思想意識單純,對好壞,對錯很難分辯清楚,如果父母人性不好,周圍環境不好的人居多,人性就會變壞,反之,善良的本性就會得到發展。因此人性好壞,幼年教育很關鍵。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後天教育的的結果,因此童年,學生時代思想教育及為關鍵,如愛國思想教育,學習好人好事,尊敬老師,老人,孝敬父母等等,使一個從小知道善惡之分,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能做,有自已追求的理想,有自已的人生價值觀,假如一個人產生我長大要賺很多很多的錢,這樣的人道德肯定不會好的。
因此人性與道德不是守護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從事教育工作是祟高的事業,我們應更加尊敬品德高尚的老師教育工作者!
回覆列表
人性有善惡之別。道德有新舊之別。當它們發生了選擇的衝突時,我以為須從善從新來支援某項議題。天下為公,公事優先。公德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