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機會更多一些,因為這裡畢竟是文化中心,個人建議你最好先應聘到電視欄目或者影視公司,然後你會對北京的影視圈有了解,有朋友,才會有發展,當然如果你一點基礎都沒有,那就去考影視學院,一般來說,表演系競爭激烈,所以你可以考個別的專業,然後以後做了這個工作,就有機會啦,都是相通的。 最主要的,還是要好好客觀的衡量一下自身的條件,確實出色,才可以考慮這條路,本人在影視圈20年,看了太多出色的演員至今還在跑龍套…… 其實當演員的路有很多種,最正規自然就是考取藝術類院校(是曲藝),北影或者中戲,但是要很刻苦,我的朋友就是先在影視城跑龍套夜晚再學習,才考上北影的。隨後就是在院校中不斷完善自己,等待導演排戲去院校選演員,你就有可能被選種。 第二種自然就是在個大影校外面找活當群眾演員了,不過這種方法想成為明星估計很困難。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王寶強。 第三種,我就不說了,家裡有路子,外加潛規則,不建議你去試。 有的人說過,導演選演員去院校選的不一定是漂亮的,演技好的,而是選擇那中有獨特氣質的,就是雖然你長的平凡,但是在一堆人中一打眼就能看到你,你長的特別就行,有個性才會有人賞識。用句成語就是鶴立雞群,所以我建議你要好好學習,平時多培養自己的氣質,屬於自己獨特的氣質,相信成功會在你的眼前。 下面是一些基本關於表演的問題和要求,你看看自己是否符合: 當明星,當然要表演基礎,沒有表演的才華,根本不會表演,還提什麼當明星?? 下面是一些最基礎的東西,建議你先看看,如果你覺得你外型的素質符合,就先去報考北電、中戲、上戲的專業學校,當然,你家裡如果有錢,就去找導演投拍戲,那個成名最快!!! 學生(以下簡稱“生”):老師,說實在的,我們許多中學生對“考試”兩字是很熟悉的,可是對錶演專業的入學考試實在陌生。要說考唱歌、舞蹈還知道一點,考表演、朗誦就不知道該怎麼準備了。您能在如何準備?為什麼要考這麼些內容等方面,給我們講一講嗎? 老師(以下簡稱“師”):你提的問題很寬泛,要簡略地說清楚這些問題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讓我們從一些具體問題入手,慢慢深入地溝通,可能會使這些答案漸漸清晰起來。 生:好的,那我先問一個小問題:聽說當演員要長得十分靚麗,女演員身高需一米七五,男演員需一米八零,否則就沒戲,是嗎? 師:不能這麼單純、死板地論述男、女學生的身高條件。誠然,演員這個職業的特點之一是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創造人物形象的,因此,錄取表演專業的學生不能不考慮他(她)的外部條件。假如在外部條件上確實達不到錄取標準,勉強進了學校,學習起來他(她)自己也會覺得沒有自信(因為儘管自己努力了,仍難得到觀眾相應的肯定),將來到了社會上也倍感痛苦。有的學生就因為外部條件差一些,屢屢與各個攝製組擦肩而過。不過,身高只是外部條件的一個方面,也不是絕對要達到某種高度才有錄取可能的。身材比例的勻稱、和諧、協調,沒有什麼生理上明顯的缺陷,也是重要條件之一。考生那麼多,對於學生的外部條件,老師當然要擇優而取了。除了身體條件之外,考生的內部素質也是極重要的。有的考生外部條件很一般,可內部素質相當好,他(她)一演起來卻“光彩照人”,相當有魅力,這樣的考生為什麼不能取得好成績呢?因而,內外部條件要綜合起來比較,辯證地加以考察才對。 生:內部素質是那些呢? 師:內部素質就不如外部條件那麼看得見、摸得著,簡略一說就能明白的。在此只能舉例說明:如“信念感”、“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演員演戲不是要“以假當真”的嗎?把假的當成真的來演,這看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舉個例子說吧:表演考題是“你在烈日下爬山,渴急了,拿起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水。”有的考生表演時舉著水壺、仰著脖子就往嘴裡倒,為什麼這麼演呢?為了表現“渴”。水倒得那麼猛,觀眾看到他(她)把水都倒進脖子裡去了,自己卻沒喝著多少。從道理上分析他(她)並沒有真的相信自己渴了,真的渴了會十分珍惜水。只有真的渴急了的人才會認識到水的珍貴,怎麼捨得把水倒到脖子裡去呢? 生:是的,是的,我們經常會這麼演的。為什麼呢? 師:我想有的考生總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表演才能”,老師出的題不是“渴急了”嗎?為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我就使勁往嘴裡倒水,也不顧我是否喝不喝得上水。有時演完了還竊竊自喜,自以為演得不錯。其實這時考生心裡很緊張,一心想著要好好演,心想“這是關鍵時刻了” 。於是就使勁地表演“渴”,“渴”怎麼演呢?於是學廣告裡或某個電視劇裡的演法,把水都倒到脖子裡去了。就這樣演了還怕老師嫌他(她)“渴”得不夠。 生:對啊,我們在表演的時候是非常注意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反應對我們考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師:是啊,全神貫注在老師身上,那怎麼還會去注意水呢?於是水究竟倒在了脖子裡或嘴裡就無所謂了!這樣表演能是正確的嗎?這位考生真的相信自己渴急了嗎? 生:他演的時候只想著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的表演,只想著“我要把‘渴’演出來、演好,讓老師能看中我”。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雜念”。爬山爬渴了,喝水的目的是為了“自已解渴”,怎麼變成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呢”?不同的目的,必然產生不同的演法。目的錯了,怎麼還會演得正確呢? 生:噢!我有點明白了,演戲要抓住當時我做這件事(喝水)的目的——“為了解渴”,認認真真地演,不要去想其他的。不能有討好觀眾(老師)的雜念。 師:不錯,雜念有多種多樣,有時“我要認認真真地演”也會成為“雜念”。在日常生活中喝水解渴也會想到我現在應當“認認真真”地喝嗎?“喝水解渴”是極為普通也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次非要“認認真真”呢?這不是因為有老師在那兒坐著,我要讓他看到我演得不錯,因為這是“入學考試”,非同一般,所以要“認認真真”。於是喝起水來使拙勁,動作也變了形,這豈非仍然是“雜念”作的怪? 生:啊呀!雜念無孔不入呀,那怎麼辦呢?怎麼能去除雜念呢?要是在演戲的時候總想看“我一定要消滅雜念”,這不還是雜念嗎? 師:對的!因此演員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在應該注意的地方。要把生活中自己曾經歷過,體驗過的“熱”、“累”、“渴”的感覺用想象使它活躍起來。烈日下爬山一定出了不少汗吧,臉熱得紅紅的,汗都變成鹽了,嘴裡渴得黏乎乎地難受。此時演員想的是“驅熱”、“休息”、“解渴”。趕快把衣服紐扣解開,或者把外衣脫下來,找涼快的地方躲一躲,然後尋找水喝。發現自己水壺裡已空了,開始注意尋摸那兒有清泉、野果?這時同伴把他自己保留的一口水遞過來,你應有什麼感覺?應怎樣反應?當你表示了謝意接過水壺喝上一口水後,會是一種什麼感受呢?要在平時,那水壺中的水可能有一股鋁製容器的味道,並不好喝,可在此時你會感到甘美無比,沁透心肺。怎麼也不可能把水倒進自己的脖子裡去。在第一口水泯入口中之後,“乾渴”略有緩解,全身感到舒適無比。於是你找一塊石頭坐下稍作喘息,準備再泯第二口水,(因為你自己的水壺空了,說明大家的水都不多了,應愛惜用水)好好地享受一下水的甜美感覺。 假如你全神貫注於“解開衣服”、“找水喝”、“選一塊平坦的石頭休息”、“好好品嚐水的甘美”做好這些事情,就會產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因為你做的這一切都合乎生活的邏輯,觀眾也會相信你演得很逼真。 生: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要排除雜念,怎樣去排除雜念。把注意力放在你此時此刻應當做的事情上,就不會分心,雜念就進不來了。 師:對,你說得很對。有的考生一到這種假定的情境中去就總是不自信,因此也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甚至一旦演對了,找到了“熱”呀、“累”呀、“渴”呀的感覺了,興奮之餘反而不好意思地跳出來了,覺得我居然把這件假的事情演成真的了,別人會不會看我很滑稽可笑呀!這就是該考生的信念感不強,因此他(她)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起來。 生:是的,可是這樣的考生事後也很後悔,要是他(她)早懂得以上這些道理就好了。 師:是啊,考試時間就這麼多,你發揮得差就有可能落榜。不過,話說回來了,為什麼別的考生未必都懂得這些道理,一直注意力集中地去做那些該做的事呢?這還是說明那位考生以假當真的“信念感”差。 生:明白了,那麼“想象力”在上面所舉的這個表演習題中起什麼作用呢? 師:“想象力”對一個演員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想象力”差的人是當不了好演員的。譬如在上面所舉的這個例子中,為什麼跑到這個山頭上來,不同考生對這個表演練習就有各種不同的想象合理。是地質隊上山勘探測量?是幾個年輕人假日旅遊?或是某單位舉辦的爬山運動?再或是某個軍事偵察小組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歸隊之路?情況各有不同,表演起來也大不相同。運動會上舉行爬山比賽與上山勘探,以及在敵佔區迷了路,不同的情境決定了人的心態各異。運動比賽中跑了個第一或跑了最後一名,在心理上也不相同。至於天有多熱、口有多渴、人有多累也要想象得非常具體。同樣是“悶熱”、“乾渴”、“疲累”的感覺,由於得了第一名而興高采烈,或由於四周佈滿敵人崗哨而身處險境,表現出來就很不一樣了。前者可以因勝利而充分展現又熱、又渴、又累的感覺,無所顧忌;後者則必須忍飢耐渴,以擺脫險境為首要任務。所以,演員對情境的分析理解並給以細緻的想象合理是非常重要的。 生:老師,“想象力”既然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如此重要,我們怎樣鍛鍊自己的想象能力呢?是不是要經常編一些故事講講?把看過的好的小說、好的電視劇或電影講給同學聽?這樣可以鍛鍊自己的“想象力”。 師:有條件這樣做當然好,不過肚子裡得有“故事”才能講得出來。我說的這個“故事”指的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怎麼獲得呢?首先,你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四周充滿著豐富、複雜的人與人的關係,每個人的家庭、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中你能耳聞目睹到多少生活故事。關心周圍的生活,觀察身邊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能發現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因此,許多藝術家都教育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生:可是我們才十幾歲,又能觀察到、瞭解到多少深刻、複雜的生活內容呢? 師:生活積累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日積月累才能見效。前面講的是你直接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還有一種間接的生活,那就是讀書。許多優秀的當代小說、歷史小說、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是別人“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由作家寫下來成了書,介紹給我們。其中蘊藏著大量的生活內容。誰書讀得越多,誰積累的生活就越豐富,誰的肚子裡的“故事”就多。文化知識、生活積累對一個演員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有許多考生認為自己功課不好,考不上其他專業,就當演員吧!這是對錶演專業的誤解。想象力猶如火苗,要使想象的火苗燃燒得旺盛,必須新增充足的木柴。而文化知識、生活知識就如木柴,“木柴”越多,想象的火苗就躥得越高。所以希望立志當演員的青年學生們要認真學習,不要把演員這門專業看作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乾的事。
北京的機會更多一些,因為這裡畢竟是文化中心,個人建議你最好先應聘到電視欄目或者影視公司,然後你會對北京的影視圈有了解,有朋友,才會有發展,當然如果你一點基礎都沒有,那就去考影視學院,一般來說,表演系競爭激烈,所以你可以考個別的專業,然後以後做了這個工作,就有機會啦,都是相通的。 最主要的,還是要好好客觀的衡量一下自身的條件,確實出色,才可以考慮這條路,本人在影視圈20年,看了太多出色的演員至今還在跑龍套…… 其實當演員的路有很多種,最正規自然就是考取藝術類院校(是曲藝),北影或者中戲,但是要很刻苦,我的朋友就是先在影視城跑龍套夜晚再學習,才考上北影的。隨後就是在院校中不斷完善自己,等待導演排戲去院校選演員,你就有可能被選種。 第二種自然就是在個大影校外面找活當群眾演員了,不過這種方法想成為明星估計很困難。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王寶強。 第三種,我就不說了,家裡有路子,外加潛規則,不建議你去試。 有的人說過,導演選演員去院校選的不一定是漂亮的,演技好的,而是選擇那中有獨特氣質的,就是雖然你長的平凡,但是在一堆人中一打眼就能看到你,你長的特別就行,有個性才會有人賞識。用句成語就是鶴立雞群,所以我建議你要好好學習,平時多培養自己的氣質,屬於自己獨特的氣質,相信成功會在你的眼前。 下面是一些基本關於表演的問題和要求,你看看自己是否符合: 當明星,當然要表演基礎,沒有表演的才華,根本不會表演,還提什麼當明星?? 下面是一些最基礎的東西,建議你先看看,如果你覺得你外型的素質符合,就先去報考北電、中戲、上戲的專業學校,當然,你家裡如果有錢,就去找導演投拍戲,那個成名最快!!! 學生(以下簡稱“生”):老師,說實在的,我們許多中學生對“考試”兩字是很熟悉的,可是對錶演專業的入學考試實在陌生。要說考唱歌、舞蹈還知道一點,考表演、朗誦就不知道該怎麼準備了。您能在如何準備?為什麼要考這麼些內容等方面,給我們講一講嗎? 老師(以下簡稱“師”):你提的問題很寬泛,要簡略地說清楚這些問題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讓我們從一些具體問題入手,慢慢深入地溝通,可能會使這些答案漸漸清晰起來。 生:好的,那我先問一個小問題:聽說當演員要長得十分靚麗,女演員身高需一米七五,男演員需一米八零,否則就沒戲,是嗎? 師:不能這麼單純、死板地論述男、女學生的身高條件。誠然,演員這個職業的特點之一是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創造人物形象的,因此,錄取表演專業的學生不能不考慮他(她)的外部條件。假如在外部條件上確實達不到錄取標準,勉強進了學校,學習起來他(她)自己也會覺得沒有自信(因為儘管自己努力了,仍難得到觀眾相應的肯定),將來到了社會上也倍感痛苦。有的學生就因為外部條件差一些,屢屢與各個攝製組擦肩而過。不過,身高只是外部條件的一個方面,也不是絕對要達到某種高度才有錄取可能的。身材比例的勻稱、和諧、協調,沒有什麼生理上明顯的缺陷,也是重要條件之一。考生那麼多,對於學生的外部條件,老師當然要擇優而取了。除了身體條件之外,考生的內部素質也是極重要的。有的考生外部條件很一般,可內部素質相當好,他(她)一演起來卻“光彩照人”,相當有魅力,這樣的考生為什麼不能取得好成績呢?因而,內外部條件要綜合起來比較,辯證地加以考察才對。 生:內部素質是那些呢? 師:內部素質就不如外部條件那麼看得見、摸得著,簡略一說就能明白的。在此只能舉例說明:如“信念感”、“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演員演戲不是要“以假當真”的嗎?把假的當成真的來演,這看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舉個例子說吧:表演考題是“你在烈日下爬山,渴急了,拿起同伴遞過來的水壺喝水。”有的考生表演時舉著水壺、仰著脖子就往嘴裡倒,為什麼這麼演呢?為了表現“渴”。水倒得那麼猛,觀眾看到他(她)把水都倒進脖子裡去了,自己卻沒喝著多少。從道理上分析他(她)並沒有真的相信自己渴了,真的渴了會十分珍惜水。只有真的渴急了的人才會認識到水的珍貴,怎麼捨得把水倒到脖子裡去呢? 生:是的,是的,我們經常會這麼演的。為什麼呢? 師:我想有的考生總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表演才能”,老師出的題不是“渴急了”嗎?為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我就使勁往嘴裡倒水,也不顧我是否喝不喝得上水。有時演完了還竊竊自喜,自以為演得不錯。其實這時考生心裡很緊張,一心想著要好好演,心想“這是關鍵時刻了” 。於是就使勁地表演“渴”,“渴”怎麼演呢?於是學廣告裡或某個電視劇裡的演法,把水都倒到脖子裡去了。就這樣演了還怕老師嫌他(她)“渴”得不夠。 生:對啊,我們在表演的時候是非常注意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反應對我們考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師:是啊,全神貫注在老師身上,那怎麼還會去注意水呢?於是水究竟倒在了脖子裡或嘴裡就無所謂了!這樣表演能是正確的嗎?這位考生真的相信自己渴急了嗎? 生:他演的時候只想著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的表演,只想著“我要把‘渴’演出來、演好,讓老師能看中我”。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雜念”。爬山爬渴了,喝水的目的是為了“自已解渴”,怎麼變成了“讓老師看到我渴急了呢”?不同的目的,必然產生不同的演法。目的錯了,怎麼還會演得正確呢? 生:噢!我有點明白了,演戲要抓住當時我做這件事(喝水)的目的——“為了解渴”,認認真真地演,不要去想其他的。不能有討好觀眾(老師)的雜念。 師:不錯,雜念有多種多樣,有時“我要認認真真地演”也會成為“雜念”。在日常生活中喝水解渴也會想到我現在應當“認認真真”地喝嗎?“喝水解渴”是極為普通也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次非要“認認真真”呢?這不是因為有老師在那兒坐著,我要讓他看到我演得不錯,因為這是“入學考試”,非同一般,所以要“認認真真”。於是喝起水來使拙勁,動作也變了形,這豈非仍然是“雜念”作的怪? 生:啊呀!雜念無孔不入呀,那怎麼辦呢?怎麼能去除雜念呢?要是在演戲的時候總想看“我一定要消滅雜念”,這不還是雜念嗎? 師:對的!因此演員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在應該注意的地方。要把生活中自己曾經歷過,體驗過的“熱”、“累”、“渴”的感覺用想象使它活躍起來。烈日下爬山一定出了不少汗吧,臉熱得紅紅的,汗都變成鹽了,嘴裡渴得黏乎乎地難受。此時演員想的是“驅熱”、“休息”、“解渴”。趕快把衣服紐扣解開,或者把外衣脫下來,找涼快的地方躲一躲,然後尋找水喝。發現自己水壺裡已空了,開始注意尋摸那兒有清泉、野果?這時同伴把他自己保留的一口水遞過來,你應有什麼感覺?應怎樣反應?當你表示了謝意接過水壺喝上一口水後,會是一種什麼感受呢?要在平時,那水壺中的水可能有一股鋁製容器的味道,並不好喝,可在此時你會感到甘美無比,沁透心肺。怎麼也不可能把水倒進自己的脖子裡去。在第一口水泯入口中之後,“乾渴”略有緩解,全身感到舒適無比。於是你找一塊石頭坐下稍作喘息,準備再泯第二口水,(因為你自己的水壺空了,說明大家的水都不多了,應愛惜用水)好好地享受一下水的甜美感覺。 假如你全神貫注於“解開衣服”、“找水喝”、“選一塊平坦的石頭休息”、“好好品嚐水的甘美”做好這些事情,就會產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因為你做的這一切都合乎生活的邏輯,觀眾也會相信你演得很逼真。 生: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要排除雜念,怎樣去排除雜念。把注意力放在你此時此刻應當做的事情上,就不會分心,雜念就進不來了。 師:對,你說得很對。有的考生一到這種假定的情境中去就總是不自信,因此也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甚至一旦演對了,找到了“熱”呀、“累”呀、“渴”呀的感覺了,興奮之餘反而不好意思地跳出來了,覺得我居然把這件假的事情演成真的了,別人會不會看我很滑稽可笑呀!這就是該考生的信念感不強,因此他(她)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起來。 生:是的,可是這樣的考生事後也很後悔,要是他(她)早懂得以上這些道理就好了。 師:是啊,考試時間就這麼多,你發揮得差就有可能落榜。不過,話說回來了,為什麼別的考生未必都懂得這些道理,一直注意力集中地去做那些該做的事呢?這還是說明那位考生以假當真的“信念感”差。 生:明白了,那麼“想象力”在上面所舉的這個表演習題中起什麼作用呢? 師:“想象力”對一個演員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想象力”差的人是當不了好演員的。譬如在上面所舉的這個例子中,為什麼跑到這個山頭上來,不同考生對這個表演練習就有各種不同的想象合理。是地質隊上山勘探測量?是幾個年輕人假日旅遊?或是某單位舉辦的爬山運動?再或是某個軍事偵察小組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歸隊之路?情況各有不同,表演起來也大不相同。運動會上舉行爬山比賽與上山勘探,以及在敵佔區迷了路,不同的情境決定了人的心態各異。運動比賽中跑了個第一或跑了最後一名,在心理上也不相同。至於天有多熱、口有多渴、人有多累也要想象得非常具體。同樣是“悶熱”、“乾渴”、“疲累”的感覺,由於得了第一名而興高采烈,或由於四周佈滿敵人崗哨而身處險境,表現出來就很不一樣了。前者可以因勝利而充分展現又熱、又渴、又累的感覺,無所顧忌;後者則必須忍飢耐渴,以擺脫險境為首要任務。所以,演員對情境的分析理解並給以細緻的想象合理是非常重要的。 生:老師,“想象力”既然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如此重要,我們怎樣鍛鍊自己的想象能力呢?是不是要經常編一些故事講講?把看過的好的小說、好的電視劇或電影講給同學聽?這樣可以鍛鍊自己的“想象力”。 師:有條件這樣做當然好,不過肚子裡得有“故事”才能講得出來。我說的這個“故事”指的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怎麼獲得呢?首先,你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四周充滿著豐富、複雜的人與人的關係,每個人的家庭、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中你能耳聞目睹到多少生活故事。關心周圍的生活,觀察身邊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能發現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因此,許多藝術家都教育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生:可是我們才十幾歲,又能觀察到、瞭解到多少深刻、複雜的生活內容呢? 師:生活積累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日積月累才能見效。前面講的是你直接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還有一種間接的生活,那就是讀書。許多優秀的當代小說、歷史小說、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是別人“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由作家寫下來成了書,介紹給我們。其中蘊藏著大量的生活內容。誰書讀得越多,誰積累的生活就越豐富,誰的肚子裡的“故事”就多。文化知識、生活積累對一個演員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有許多考生認為自己功課不好,考不上其他專業,就當演員吧!這是對錶演專業的誤解。想象力猶如火苗,要使想象的火苗燃燒得旺盛,必須新增充足的木柴。而文化知識、生活知識就如木柴,“木柴”越多,想象的火苗就躥得越高。所以希望立志當演員的青年學生們要認真學習,不要把演員這門專業看作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