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時光靜好gjx

    當然能,也必須能,我閨女今年上大二了,和我就即是母女也是朋友,她告訴我她學校的事,她自己的事,每天和我打電話,初高中的時候有哪個男孩子追她,哪個老師表揚她了,她都會和我說,我會從朋友的角度給她一些建議,當然我有了煩惱也會向孩子傾訴,她會很理性的給我分析,對我幫助很大,這個寒假,真的感受到了小棉襖的溫度,很暖和,很貼心!

  • 2 # 曉七天下事

     長輩的形象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以嚴肅、嚴厲、權威示人,但隨著西方教育觀念的引入以及教育觀念、家庭成員關係的改變,作為父母的長輩也在重新思考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比起長幼之分,家長更希望自己是孩子的大朋友,能夠像兩個朋友一樣聊聊天、談談心,彼此瞭解對方的想法和心情。怎樣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也成了家長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樣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就換個角度,想想你是怎樣與朋友相處的。

    1.留給對方足夠的空間

      朋友既是相互的陪伴,又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因此,留給彼此空間非常重要。有些事情如果孩子願意和你分享他自然會說,如果他希望保持沉默,家長就不要逼迫孩子回答。孩子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可以做的是幫助孩子有正確的方向和態度,而不是替孩子決定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如果孩子並沒有向你求助的前提下,家長過多的“指點江山”反而會招致反感。

      另外,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不要以監督孩子學習為他好的名義侵佔他獨處的時間。給予信任、表明觀點,剩下的事情還是親自交給孩子自己面對。如何分配自己的學習和娛樂時間是他自己要處理好的事情,家長的干涉會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容易有厭學的情緒。

    2.保持相容幷包的心態

      代溝並不是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我們每個人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但並不表示我們要否定一切和自己價值觀不相符的東西。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都有自己熱衷的事物,家長能不能不要一票否決孩子喜歡自己卻不接受的事物?萬事皆有兩面性,為何不先問問孩子喜歡的理由,自己用更相容幷包的心態去理解這些新生事物呢。

    3.和孩子一起成長,保持一顆充滿好奇的心

      在生活中,不僅是孩子在成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在一定的年齡裡,大部分人的普遍心態是擔心自己逐漸老去,其實,衰老不僅僅是外在的,更可怕的衰老是內在的。很多家長在育兒、工作、家庭中逐漸磨光了自己對外界的好奇心,認為現世安好,平平淡淡在家庭與工作間折返即可,對待孩子無限的好奇心也不以為然,覺得這些無非是小兒科。其實,這樣的心態很危險,比起容貌的衰老,更可怕的是心態的陳舊。俗話說,相由心生,如果家長可以和孩子一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讓每一天都過得充滿新鮮感,不僅孩子更願意和家長相處,也會讓你自己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4.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前提,是不要讓孩子懼怕你

      你不會和自己害怕的人成為朋友,孩子也是。為什麼孩子會懼怕家長?這裡的原因千千萬萬,平時生活中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自己的負面情緒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生活中獨斷專行太過強勢……所以,家長不要急著找孩子的各種問題,先要捫心自問,自己的表現是否能算得上合格。試著做一個心態平和、友善親切的家長,讓家人與你的相處能夠感到輕鬆自在,讓孩子感覺與你的相處沒有負擔,自然,孩子會與你親近。

  • 3 # 平淡才精彩65

    要說我們這一家子的樂趣,跟孩子們的關係既是朋友,親人,長輩與晚輩,有些時候孩子還是小師傅(教教我大人們怎樣用手機)出門在外遊玩教我們怎樣使用新型的那些娛樂玩具,和孩子們一起真的是可好玩了,用什麼買什麼新鮮的都是孩子們教,因為我們大人裝著不知道怎樣使用什麼,只是讓她們自己去試著幹,將來對她們自己有好處,孩子們受寵也耐心,還得意呢,可愛真的是感到幸福快樂,有些時候我們和孩子互相是朋友看待,因為不要讓孩子永遠跟大人談話是小心翼翼,談談話,談談心當朋友,尊重對方,孩子也懂得尊敬長輩,但是即使是把孩子寵愛,當朋友親人,也不能讓孩子叫長輩名子,這畢竟是晚輩,我們也不能叫她為什麼“小情人”之內的這些,也許是我們傳統一些吧!愛是愛,寵是寵但不能過度,要有分寸才能好。

  • 4 # 雲眼中的沫

    有鑑於和自己父母關係的含蓄傳統,很多話很多事情不能直接說或溝通。很早就決定如果自己有孩子,就和她一定要像朋友一樣相處。有了孩子後,一直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孩子學校的生活的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說,我會幫助她分析,協助她做決定。但是自己心裡有個底線,有些事情是必須當父母的做決定的,這樣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有威信的。

  • 5 # 第二妖精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總想跟孩子做朋友?

    作為孩子的父母,就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在孩子那個年紀真正需要的難道不是來自父母的愛嗎?父母是無可取代的,孩子將來會自己結識朋友,他真的需要父母這個朋友嗎?

    首先,我覺得父母就根本不可能跟孩子做成朋友。朋友,只是作為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在孩子眼裡,你們永遠是爸爸是媽媽。父母把孩子當朋友,孩子眼裡你們還是父母。完全不對等的認知,請告訴我怎麼成為朋友?

    或許,有人會反駁我,我們只是以朋友的相處方式去跟孩子相處。可笑,真的很可笑。你不怕你們的這種相處方式影響孩子以後交友嗎?(孩子從小跟父母以朋友相處,養成對待朋友的方式,能跟孩子以後跟同齡人朋友相處方式一樣嗎?就不怕孩子以後不合群,在同齡人眼裡屬於異類)。我覺得父母這種做法完全有可能造成,孩子以後不知道該怎麼跟同齡人相處,交朋友。

    父母以朋友的相處方式跟孩子相處,先不考慮上面可能造成的結果,單說這種相處方式,有可取之處嗎?作為父母,當你們老了,你是希望孩子把你當父母相處還是當朋友相處?逆向思考,在孩子那個年紀,孩子是希望你們作為父母還是作為朋友?我只能說,父母的這種做法,根本就沒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朋友之間最基本的原則是平等,父母在不考慮孩子想法的這種霸權思想下,卻想著跟孩子以朋友相處。這種相處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

    作為父母,應該多去想想怎麼樹立一個好爸爸,好媽媽的形象,而不是去樹立一個朋友的形象。

    個人見解,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在此,求同存異。

  • 6 # 往後餘生12345678

    在生活中,我和孩子就是像朋友一樣的相處,不會太溺愛他,太嬌慣他,更不會以大人的口吻命令他,一直都是像朋友一樣。

    孩子從小學走路開始,我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自己爬起來!他摔倒我從來沒有扶過他。我覺得孩子是一個人不是寵物,早晚一天會離開我們獨自生活。所以,他能自己動手的事必須自己做!

    你可以不聰明,但是必須誠實,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是在我們內心深處仍然相信誠實是一種美德。孩子們都會犯錯誤,我通常會跟他說,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你要是撒謊,我心裡會很難過!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兒子現在十二歲了,從來沒有在我面前撒過謊。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其實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所以,通常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比如我不讓孩子玩手機,我自己也不玩,星期天孩完成後,我會陪他聊天,或者一起出跑步。

    我經常對孩子說,我是你的媽媽,也是你最好的朋友,咱們之間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誰說的有道理就聽誰的。

  • 7 # 棉綿花雨

    如果你想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我們就需要轉換我們的相處模式,改變我們既有的觀念。

    1.與時俱進

    作為一個社會人來說,不論你處在什麼階段,都需要不斷的去學習。現在孩子接受到的新鮮事物比我們小的時候要多的多。以前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更多的是打罵去解決問題,父母一輩對我們相處模式就是這種“嚴厲”的管教,他們擁有絕對的權威,他們說了算,不容我們反駁。偶爾有違反、違背,一定會招來一頓罵或者一頓打。俗話說:“棒棍底下出孝子”,那是父輩們的家庭指南。現在大家都會採用新的教養方式:“講道理”。正面管教和蒙特梭利教育法採用的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和善與堅定並行”。

    如果家長可以和孩子一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讓每一天都過得充滿新鮮感,不僅孩子更願意和家長相處,也會讓你自己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2.真誠、包容

    孩子生來就具有選擇的權力,我們期望孩子能夠有主見,那我們就需要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能夠自己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如果孩子一味的順從父母,那孩子在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會逃避。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支援孩子做的正確的行為即可。

    我們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真實世界,就需要我們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我們大家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那孩子也同樣如此,尊重孩子,孩子也才還會理解我們,他們也才會尊重我們。多換位思考。

    3.保留空間

    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都需要獨處的空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的不一定是佔有,給孩子和自己適當的獨處時間,也是表達愛的方式。獨處的時候可以靜下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以身作則

    我們需要做孩子的榜樣,我們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慢慢吸收。我們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要以身作則。我們需要在孩子面前做正確的示範。包括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5.平等尊重

    你想和別人成為好朋友,前提是你會害怕這個人嗎?平時生活中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自己的負面情緒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生活中獨斷專行太過強勢....所以,家長不要急著找孩子的各種問題,先要捫心自問,自己的表現是否能算得上合格。試著做一個心態平和、友善親切的家長,讓家人與你的相處能夠感到輕鬆自在,讓孩子感覺與你的相處沒有負擔,自然,孩子會與你親近。

  • 8 # 宇軒媽育兒

    我兒子現在7歲半,我和他相互就和朋友一樣,每天他寫作業,我在傍邊看書,寫完作業我們一起玩,偶爾我們也會像孩子一樣一起捉迷藏,那是他最開心的事情了。他平時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和遇到的問題都會和我講,和他爸爸在一起的時候就不怎麼講,爸爸覺得很奇怪:為什他和你聊天,不和我聊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兒子每次給我講學校的事情時,我會耐心傾聽,我不會當時給他意見和建議。我還會呼應和共情他的感受。

    當然,做到這些對我們大人來說,有時還是比較難的,因為孩子很多時候有他的想法,他不可能也不會像我們想象得那麼“乖”,難免會鬧小情緒,那個時候連朋友都沒的做,而作為大人的我們還需要在尊重,平等,堅定的態度和他相處。第一.尊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意見不統一時,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第二.平等,不要把孩子真的當孩子看,孩子和大人相比:觀察能力強,適應能力強,不要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談話,不要覺得大人強壓和控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總是這麼想,孩子不願意和你做朋友;

    第三.堅定,和孩子說事,一定要溫和而堅定,這個卻很難,有時溫和了就顯得不堅定,有時堅定了,就體現不出溫柔了,所以,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

  • 9 # 蝸牛小夥伴

    我家也是大寶六歲,小寶現在七個多月。有了小寶之後,我對大寶的陪伴明顯減少。爸爸開始全程接力陪伴大寶。每天送他上學,接他放學,陪他做作業,一起吃美食,一起查閱接觸新鮮事物,一起看看搞笑影片、科普節目......有了二寶,感覺大寶與爸爸的相處越來越好了。大寶對媽媽的陪伴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珍惜了。最核心的是,大寶喜歡二寶,每天早起、上學、放學、睡前,只要有分離或相見,第一時間跑來親暱的都是弟弟。

    想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陪伴是不可缺少的。欲成朋友,必須先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媽媽也好,爸爸也罷,家裡總要有人陪伴他的成長。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如何誘導?如果孩子的言行有變,變化的原因或根源是什麼?理解了孩子的舉動,更合理的去誘導其成長,你本身就已經是他的朋友了。通常都有很明顯的感知,孩子接觸的事物太多,成長太快,思想豐富的節奏迅速到自己稍有疏忽就跟不上了。對他的成長,我經常都是驚奇的。陪伴,讓我心安;讓孩子幸福;讓我們的成長一起同步。我跟不上的時候,會努力讓寶爸接力。而且我發現,在寶爸接力的這幾個月裡,他越來越會教育孩子,越來越會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和喜愛了,這對一向木訥的他,真的也改變不少。

    想和大寶做朋友,就必須讓大寶加入到自己的活動中來。媽媽照顧弟弟,他也幫忙照顧弟弟,甚至照顧媽媽。大寶一回到家,最操心的就是給弟弟換尿布,給媽媽倒水喝。最有樂趣的是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弟弟,逗弟弟笑。弟弟尿尿,如果他粘了福氣,那才是最歡樂的時光。晚上給弟弟讀書講故事,做弟弟的好榜樣,讓哥哥學習的動力也十足。在照顧弟弟和媽媽的過程中,大寶自己都認為自己長大了,有一種自豪感,而且對二寶是自然的親暱,沒有排斥心理。

    想和大寶做朋友,就要照顧他的心理需求。每天,二寶都是六點左右醒來,他一醒我就會先幫他穿衣服,然後讓爺爺抱著二寶,我去陪大寶穿衣洗漱吃早餐;下午只要聽見大寶放學回來的敲門聲,我都會把二寶先交給爺爺,很熱情的去給大寶開門,給他擁抱和親暱,表達對他的情感,有時候也會抱大寶兩分鐘,平衡他的心理;每天睡前,我都抱著二寶一起聽大寶讀書配音,點贊哥哥的進步和對弟弟成長的貢獻。週末的時候,我們會交換陪伴,我儘可能多的陪大寶,爸爸儘可能多的陪二寶。這種交換陪伴,謝卻了我和寶爸身上的疲憊(因為一週下來,我覺得帶二寶累,他覺得帶大寶累,這種交換,讓我們都在與孩子的親暱新鮮中,忘記了疲憊),也平衡了孩子的心理。

    也有時候,大寶聲音太大或動作力度太大,會因為影響到弟弟而被批評,他內心也是不平的。這種時候,肯定是要先制止老大的行為,不得已的時候,也會強制。強制之後,給他時間去發洩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讓他自己冷靜下來。一般三五分鐘後,我都會過去抱抱他,拍拍後背,幫他擦乾眼淚,撫摸著頭,給他講述裡面的道理,我們彼此做的不對的地方,然後互相道歉,啟用我們的1、2、3和好模式,繼續做好朋友。

    有了二寶以後,大寶週一到週五基本都跟爸爸睡,週六週日我們交換,我摟大寶睡,爸爸摟二寶睡。當然,週末交換的前提是本週表現良好,無發脾氣或不合理哭鬧情況發生的。如果本週大寶有驚喜分享,也會臨時調整,獎勵他跟媽媽睡。大寶自己也很懂事,有時候會主動說,讓爸爸媽媽都去陪弟弟,自己一個人睡就行。不管是誰陪大寶,睡前我們都固定有交流時間,可以講一天裡最有趣最美好或最有問題的事情,也可以一起講講笑話看看搞笑影片。

    大寶是小吃貨,吃啥啥香,看見美食管不住自己的節奏。當然,孩子嘛,愛玩也是必須噠。週末一般會有小聚會,小聚會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多幾個發小,週末好好放鬆玩一玩,同時我給他們做點美食,改善生活。因為通常我們是三家或四家一起聚,所以聚會期間,我也是最幸福的被照顧物件。這種聚會,每週都是孩子的小期待。大週末,早早的起床等待著。這種聚會,也讓我們更具童心,能夠更好的瞭解孩子陪伴孩子,真正做孩子們的好朋友,讓孩子喜歡與成人做朋友。他們口中的叔叔阿姨,都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可以一起玩一起樂的人。

    有了二寶,大寶更有愛心了,更懂得照顧人替人思考了,也更有責任感了。偶爾的矛盾,也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矛盾之後的情感處理,讓我們更親暱,也學會更多的相處之道。有了二寶,對大寶的陪伴是少了,但始終會有。有了二寶,對大寶的耐心會偶有變化,但時常提醒自己,要更有耐心,在耐心上修煉。陪伴孩子成長,一直都是我最熱衷的事業。看著孩子們成長,愛由心生!

  • 10 # 周洲

    當然可以!想要跟孩子做朋友,不妨先想想朋友之間的交往需要具備什麼。

    ▷ 平等

    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家庭教育中,子女都是被動接受。而在現代教育中,請家長們蹲下來講話,也就是和孩子平等相處,共同遵守平等的交往原則。比如,大家都要信守自己的承諾,父母在處理問題不當時,也應向孩子及時道歉;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一味居高臨下地批評指責,引導他們學會認錯。

    ▷ 尊重

    尊重就是彼此都握有一定的決定權,比如全家外出就餐或者處理其他家庭事務時,可以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對於孩子自我認知下的喜好和行為,不要過度干涉,當然也不能無原則遷就,重要的是把握好尺度。

    ▷ 交流

    和孩子交流先要學會傾聽,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正確的想法要及時給予鼓勵支援,而一些不當的想法,則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說服引導。而交流最重要的是真誠,能客觀地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感受什麼以及做什麼,然後真誠向孩子敞開你的思想和感受。

    ▷ 信任

    信任是朋友相處的基礎,和孩子交朋友自然也不例外。在給孩子規定適當的原則後,要對孩子產生信任,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這種信任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彼此的連結。

    說到底父母還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發展。因為剔除父母的角色,完善自我人格也是每個人的畢生課題。人Grand SantaFe健康越獨立,才會越真實越溫柔,才有能力去施與友善和關愛,才可以勝任父母的角色,與孩子建立起穩固而幸福的親子關係。

    【有養,首個專注於父母教育的內容平臺】

  • 11 # 情似故人

    與孩子朋友式的相處,對父母和子女來說,都是一件輕鬆愉快,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相處方式。

    那麼與孩子朋友式的相處,會有哪些好處呢?

    一、溝通順暢,減少矛盾,拉近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距離。

    做父母和做子女的由於家庭角色不一樣,又有年齡上的差別和思想上的代溝,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這時很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如果能像朋友一樣,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互相理解和支援,就比較容易減少矛盾化解矛盾,而不必因各執己見而怒目相向,互生怨忿。

    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減少外來的傷害,降低風險。

    孩子從小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家長對孩子也極盡呵護,儘管如此,孩子仍然有在父母視線之外的活動時間,即使是在學校也仍然存在著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因素,在孩子和成人的互動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孩子因為年幼難辯是非,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很容易被壞人甚至熟人利用恫嚇,如果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朋友式的平等信賴式的關係,孩子在遭遇危險時,會第一時間告之父母,避免危險的產生,把一切不利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孩子從小到大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也會有恐懼有害怕有膽怯的時刻,朋友式的父母會及時給予孩子勇氣和信心,也會不斷的授予經驗和指導,以利孩子迅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而與父母不能平等交流的孩子可能會出於對父母的畏懼而透過其他渠道瞭解和解決,如果周邊環境不好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同時,由於知識的更新迭代,父母的知識開始陳舊老化,對世界的變化和認識表現遲鈍和閉塞,朋友式的親子關係會讓父母在與子女頻繁的日常交流中與時俱進,知識翻新,不致落伍。

    綜上所述,與孩子朋友式的相處,不僅合適而且有利於增進感情,化解矛盾,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 12 # 撥塵而騰霄

    合適,孩子也知道你對他好他心有數,記得我小時候跟媽媽去串門,大娘對我特別好,到她家忙忙拿了小蹬子給我座,我心裡特別高興,因為她沒有把我當小孩看待,我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所以與孩子相楚,也要當朋友方式來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積極樂觀的人是真的心理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