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衝而來,輕盈天真。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衝而來,輕盈天真。能將這樣的小蟲觀察到如此入微的地步,而又能將其輕鬆地現於筆底,則非大師不能為也。 工與寫、紅與黑相互襯映,整幅畫面活脫脫一片生氣盎然之景象。 全畫用筆或是重拙、或是輕靈、或是粗獷、或是纖美,力度精到,情趣獨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紅色相互映照。荷花用硃砂塗出,略帶皴擦,畫出荷花的晶瑩剔透的質感。在構圖上,紅花從“綠葉”中伸出,正是綻放之際,一荷瓣折落,錯落有致。上方一舒荷倒蓋,虛筆勾勒,淡墨染之,遠處兩支尖荷作襯,虛中有實。下方半片巨葉掩映,遮擋紅荷,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墨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實中有虛。荷杆從畫的左下面的邊際畫出,一巨大荷葉在右邊與之相抵,如撐開的“ 綠”傘,荷葉破出畫面,畫面僅留荷葉三分之二,給人一種如同巨大荷塘在眼前的感覺。數支荷杆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偶露尖荷,給人真實之境。整個畫面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前後有序,蜻蜓翩翩起舞。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綻放,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左上蜻蜓,可謂點睛之筆。齊白石說過:“餘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衝而來,輕盈天真。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衝而來,輕盈天真。能將這樣的小蟲觀察到如此入微的地步,而又能將其輕鬆地現於筆底,則非大師不能為也。 工與寫、紅與黑相互襯映,整幅畫面活脫脫一片生氣盎然之景象。 全畫用筆或是重拙、或是輕靈、或是粗獷、或是纖美,力度精到,情趣獨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紅色相互映照。荷花用硃砂塗出,略帶皴擦,畫出荷花的晶瑩剔透的質感。在構圖上,紅花從“綠葉”中伸出,正是綻放之際,一荷瓣折落,錯落有致。上方一舒荷倒蓋,虛筆勾勒,淡墨染之,遠處兩支尖荷作襯,虛中有實。下方半片巨葉掩映,遮擋紅荷,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墨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實中有虛。荷杆從畫的左下面的邊際畫出,一巨大荷葉在右邊與之相抵,如撐開的“ 綠”傘,荷葉破出畫面,畫面僅留荷葉三分之二,給人一種如同巨大荷塘在眼前的感覺。數支荷杆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偶露尖荷,給人真實之境。整個畫面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前後有序,蜻蜓翩翩起舞。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綻放,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左上蜻蜓,可謂點睛之筆。齊白石說過:“餘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