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有三歲萌寶,但是很難管教,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不給就哭,哭的很厲害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自律的摩羯寶媽

        今天沒事,再寫一個對孩子禮儀的問題。我只挑了幾條寶爸寶媽們可能忽視的問題,至於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水不許發聲,坐著不能嘚瑟腿,用完東西放回原處,那些都是必須的,我就不羅列在此了。還要補充一點就是這些家長哪一條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

      第一、愛惜糧食,不許剩飯,不許挑食,不許對食物說三道四。飯不夠自己添飯,飯後自己把碗放進水池。大潤要幫阿姨收拾餐桌。(犯錯有懲戒)

      這一條,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我們家是分餐制的,在端飯前都是根據各人的飯量盛飯,所以我要求孩子一個米粒都不能剩。孩子剩飯大多是一種,就是不想吃某個菜,這也是他挑食的理由。所以我是絕對不允許剩飯。還有比如排骨,根據飯量,孩子只能吃兩塊,有時候他覺得好吃還想吃,那很抱歉不可以,要讓他知道凡事都要有度,不可以貪吃。孩子小時候還經常發生一件事就是吃餃子只吃餡不吃皮,這個是浪費糧食,屬於懲戒範圍,我家兩個兒子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最先和他好好說,不聽就警告了,警告無果以後,就用鞋拔子揍了,第一次是三下,(這裡注意,寶媽們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不捨得,甚至很多老人都替孩子吃了,形成習慣以後,想想日本自助餐女,難道你們希望自己孩子將來那樣嘛?)我家兩個孩子捱了這三下以後再沒有發生過第二次,如果有第二次就沒有警告了,直接打五下,下次十下。

      因為家裡有保姆,這條可能家裡有老人的可以共用,經常看到孩子米飯不太夠,就會問要不要再添飯,我要求孩子們添飯是自己去添飯,少添吃完再加,大多數一次就夠了。

      吃完飯以後老大就主動收拾桌子,本身已經成為習慣了,老小就是把自己的碗筷放到水池裡,剩下老大還要擦地,把原來桌子上的花瓶等再擺回去。原來他也說過有阿姨應該讓阿姨幹,但是我說了阿姨也很辛苦,他作為家庭成員也是必須要做的。這一點是要求孩子必須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

      第二、吃飯時必須等人全部坐下以後才開始吃飯(包括保姆),長輩動筷子以後自己再動。

      我們全家人沒坐下前任何人不可以動筷子,包括老人。先前保姆在廚房收拾東西,我們也都等她,我公公要先吃飯,我老公就說等一下阿姨吧,她做飯也很辛苦。我們也會提醒她我們在等她。後來就是等她坐下以後再去請老人,就避免尷尬了。其實有保姆的家庭跟大家說一下,對保姆好一點沒有什麼壞處,一個好的保姆也是很不容易找到的。將心比心,保姆也很累,我家保姆早上五點半就得起來做早飯,晚上大家回房間她還擦一遍地板。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當然中間午休什麼我都不管,而且她和公婆在一起的時間也長,總之好的保姆對她好點沒錯。

      第三、和任何人打招呼必須有稱呼,不許出現喂!和長輩說話用您,不許用你。聊天時候不許打斷別人說話,更不能說話時候指手畫腳。長輩批評必須聽,不許反駁,態度要好。有委屈事後跟父母說,不許當面頂撞。(頂撞懲罰)

      這一條孩子們經常會喂喂的喊,所以必須要改正,這個沒什麼可說的。主要是說有時候老人對某一件事會批評孩子,當然未必是對的。舉個例子:有次大潤和爺爺爭執,原因是爺爺想早點回家,看到路口沒有車,就拉著孩子闖紅燈了。大潤說爺爺不許闖紅燈,爺爺就說大潤不知道趕時間。這件事我們最後解決的問題是,首先說爺爺闖紅燈很危險(注意不要說不對,我在家裡很少說不對這個詞)以後讓爺爺注意。還有大潤在爺爺說他的時候他即使對了也不能頂撞,覺得委屈了一定想掙對錯,可以回家告訴奶奶再處理。再者不能以他的要求去衡量任何人的做事標準,只要你自己做的對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孩子小時候會經常打人,尤其打爺爺奶奶,這個告訴他們錯了,需要道歉,不僅道歉還要接受鞋拔子懲罰。

      第四,家裡有客人來,必須第一時間出來問好,力所能及的沖茶,切水果。沒事以後再做自己的事情,客人離開時要送出大門外。

      這一條可能很多家長覺得家裡來客人和孩子沒有關係,經常讓孩子上一邊玩去,我們家是孩子問好,幫助阿姨給客人切水果,端水果。如果用不上他,他再去幹自己的事。再就是我們家有院子,兩道門,我要求孩子必須送到院門外。

      第五、出了臥室不許只穿內褲,更不許光膀子。

      這條沒啥說的。

      第六、好吃的食品,先給長輩,然後自己再吃。

      第七、在家裡不允許大聲說話,如果有事情必須走到面前問。

      這一條主要我們家是三層,老人在一層,孩子們在二層,曾經大潤扒著樓梯喊爺爺奶奶。如果孩子之間鬧著玩或者怎麼樣就無所謂了,但是不允許這樣對長輩喊叫。必須下來到身邊去說某件事。

      第八、早上起床先問候早上好,晚上說晚安。

      這個可能很多家長會忽視,但是我覺得很有必要,早上吃飯看到爺爺奶奶,必須是問早上好,包括保姆也問候一下,這是基本教養問題。

      第九、大庭廣眾之下不許說髒話,不許說髒話,不許說髒話。(懲戒)

      孩子玩遊戲的時候玩輸了,必然會說句靠,可以忽略。但是平時和別人聊天絕對不行。我記得當時大伯哥孩子跟父母鬧矛盾來我們家住,和我家大潤感情非常好。我老公讓大潤把家裡規矩給他看,他看了一遍隨口說:“我靠,這麼嚴!”大潤立刻捂著他嘴說:“你作死呢!”還趕緊給他求情,念是初犯別懲戒了!!!哈哈!!

      以上是我挑了幾條和大家探討,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 2 # 農民小王子

    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 粘人、依賴媽媽,用哭鬧解決問題是寶寶們的常見表現,而寶寶跟媽媽接觸時間較長,缺乏獨立意識,依賴性太強往往就容易讓寶寶養成這樣的習慣。改變這種現象,要從一個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開始。三歲這個年齡段是個很好的行為習慣培養期,孩子又有愛模仿的天性,抓住這一特點對寶寶進行教育是很有效果的。我家寶寶以前也脾氣很大,大人稍微不能滿足他就發脾氣,而且也挺愛粘著我的,早上上班不讓我出門。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種方法 (一)任性的表現 孩子太隨心所欲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想要,否則就大哭大鬧。相信很多媽媽為此都傷透了腦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衝動,經常以執拗發洩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種方法 轉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佔”,“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髮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 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願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1、以正確的方法關心和愛護子女   父母疼愛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應以孩子的正常發展為目的來關心和愛護。對孩子的關愛,不應只侷限於物質享受,而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以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父母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應當讓孩子去接觸社會,參與勞動,打破家庭封閉之門,讓孩子瞭解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從而 學會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2、轉移法   當孩子出現亂髮脾氣行為時,應利用當時的周圍環境,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被一些新穎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棄無理要求。   3、把握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人的很多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當孩子放棄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感,促使他產生更多的積極行為。   4、獎懲矯正   當孩子固執亂髮脾氣時,家長應立即指出他的錯誤,並對他的態度冷淡下來,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軟”下來,再給他講道理。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而當孩子有所進步,如同樣一件事,孩子在以前會亂髮脾氣,現在不再亂髮脾氣或亂髮脾氣減輕了,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希望孩子能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孩子正確的行為得到鞏固,錯誤的行為會逐漸消除。   總之,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父母一定要記住的就是:不要讓孩子感到亂髮脾氣的好處,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協。要讓孩子知道亂髮脾氣的孩子不會讓大家喜歡,亂髮脾氣更不會有所收穫。這樣,孩子在亂髮脾氣達不到目的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控制,從而逐漸克服亂髮脾氣的壞習慣。作為孩子的家長,疼愛孩子的心我想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只是我自己以為在她小的時候,讓她適當的受點磨難,對她將來的發展未必不是好事。生孩子並不難,難的就是要把他們教育成材,這是需要我們這個社會及家庭都要付出心血的,我希望所有為生存而奔波的家長們,也要抽出時間來關心自己孩子的教育。

  • 3 # 臥雪眠雲A

    無數次的回答這個問題。再說有些老生常談。我只想問一句,你是不是有原則的人,你想教出來個怎樣的孩子。如果你自己沒原則,立場不堅定,願意無條件的寵愛自己的娃,那麼三十歲的他除了比三歲年紀大點之外,還會比三歲更讓你頭痛。現在你受不了他的哭,往後你可能受不了他啃老,他遊手好閒,他不思上進,他甚至吸毒,嫖娼,鬥毆,坐牢。不要怪我說話不好聽,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並不是有一個不好的結果,而是結果出了,你還在抱怨自己為什麼這麼倒黴,你看不到事情的起因。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是也。所以,自己的娃,自己負責,別人的天花亂墜也不能讓你改變初衷。他哭鬧你就隨了他的意便是。

  • 4 # 暖心秋媽

    3歲的孩子難教?看了你的描述,那是因為孩子接觸過多的手機和電視而造成的。

    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孩子難教不難教的問題,而是應該先讓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和電視上轉移到親子一起遊戲或者是親子互動。為了讓孩子少接觸、長時間接觸手機或電視,可以這樣做:

    一、親子之間多互動,減少孩子無聊的狀態。

    孩子長時間的面對著電子產品,肯定會對他們產生依賴。為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咱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畫畫、拼圖。

    選擇手工應該是適合3歲孩子年齡特點的。比如摺紙飛機、小鳥、小船、小樹、鬱金香……這些都是比較容易的。即便是重複多次摺疊,孩子依然會感興趣。

    二、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轉移孩子喜歡玩手機的注意力。

    孩子一整天窩在屋子裡,也會對自己的玩具感到疲勞。所以,適時的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也是件很不錯的事。

    我家孩子大概3歲半的時候也是很喜歡要大人的手機。因為我和孩子爸爸總是拿著手機在玩。為了杜絕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倆約定,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而且常常帶著孩子到室外,一起追追跑跑,一起爬高爬低,一起蹦蹦跳跳。

    透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對手機也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

    三、用正面語言引導孩子,讓孩子不抗拒或反感父母的說教。

    當孩子不聽管教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大聲斥責孩子,並且生悶氣,我也不例外。不過關於孩子每天的相處當中我突然覺得大聲訓斥好像不太管用,孩子只有在訓他的那會記得,過後就不記得了。而且,孩子還會對媽媽的訓斥很反感。所以,我改變了策略。我會用正面的語言積極引導孩子。

    沒改變之前的我是這樣對孩子吼的:

    “你在幹什麼誰讓你在桌子上亂塗亂畫的!”“你到底有沒有聽到我在說話!快點把你的玩具收拾起來!”“你到底怎麼洗澡的!為什麼你的手還髒!為什麼你的脖子還是很髒!”

    改變後的我是這樣提示孩子的:

    “寶貝,桌子不是用來寫字的,字寫在紙上。”“寶貝,媽媽看見你拼了不一樣的城堡,你一定希望下次還可以玩積木,那麼你可以把積木放到透明箱收好。”“寶貝,乾淨的孩子最帥氣。所以,洗澡的時候可以把臉蛋、耳朵、脖子、手臂、屁股、腳都擦得乾乾淨淨的。”

    當我改變了策略以後,我發現孩子變得聽話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媽媽。所以,我覺用正面的語言引導孩子挺不錯的。

    孩子不聽管教,喜歡玩手機、看電視,其實就是因為孩子沒事可做,所以才會這樣。為了改變孩子的現狀,可以試試我所說的方法。我所說的方法不會一天就見真章,而是需要有耐心並堅持到底。

    溫馨提示:大人切記不要常常當著孩子的面不停地玩手機。父母沉迷玩手機,孩子也會模仿著。

  • 5 # 幼兒園陶陶

    三歲孩子還處於好動時期,她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各種物體。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一刻不停的要去碰或者摸東西,而且一樣東西到了手裡,沒過一會就玩膩了,不要了。

    而電視裡的動畫片、手機裡的遊戲,有聲音有影象,對孩子來說充滿變化,所以特別有吸引力。

    根據孩子這些心理特點和行為,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育:

    第一,活動動靜結合,儘量內容豐富。

    可以給孩子安排動靜交替的活動,比如半個小時讓孩子玩球,接著半小時搭積木,再半小時出門散步,散步回來接著跟寶寶講故事,故事完了再做做遊戲。

    這樣活動比較豐富,孩子就不會整天惦記看電視了。

    第二,耐心陪伴孩子游戲。

    孩子沉迷電視或者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人的原因。

    成人自己想偷懶,不耐煩陪伴孩子,把孩子交給電視或手機,還竊喜終於有一刻清淨了。

    這樣的後果就是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電視和手機。

    所以成人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做遊戲,哪怕是一副紙牌或者棋子,都能讓孩子樂趣無限。

    第三,給孩子規定看電視的時間。

    如果孩子實在想看,看之前就和孩子約定好時間。

    比如看完一集就不看了,或者看到哪個時間就不能看了。

    等時間一到,再關掉電視。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慢慢遵守規則。

    三歲的孩子總是講道理,他並不會理會你。所以,該嚴厲的時候也要嚴厲,不能看電視就是不能看,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從而讓孩子更加任性。

  • 6 # 萌媽愛學習

    剛看到題目時,覺得問題有些大,不知從何而講,再細一看描述 :家有三歲萌寶,但是很難管教,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不給就哭,哭的很厲害怎麼辦?

    我還真有些話想說。

    首先,把電視“掐”了,手機沒收了,做個“硬心腸”的媽媽。

    電視怎麼“掐”,總不能把線剪了吧。嗯,沒錯,我們不能那麼幹。告訴孩子,電視困了要睡覺,所以會有段時間不能再看電視。

    把手機藏起來,讓孩子找不到。我們用的手機,除了打電話,也不要拿出來玩。為了孩子,我們先剋制下玩手機的慾望。

    哎呀,你不給,孩子就哭個沒完,那叫一個鬧心。不去理他,此時,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強硬起來,該忙啥忙啥,讓他明白,哭在你著起不到任何作用。

    孩子哭累了,又看這招沒啥用,以後也就懶得哭鬧了。

    這裡所說的硬心腸是指:態度堅決。

    其次、做孩子的玩伴。

    帶孩子雖然很辛苦,但我們為了讓自己輕鬆些而偷懶兒,讓孩子在一邊看看電視,玩玩手機。

    家務活有多沒少的,我們倒是可以偷點懶兒,地可以不用天天拖,衣服也可以攢到一起洗。把省下來的時間,多陪孩子玩一玩,這樣孩子也不會無聊的,總想著電視和手機。

    電視和手機不是孩子的好夥伴,現在才3歲,一定要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

    (圖片來自東方IC)

  • 7 # 小魚亭育兒

    在3歲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和孩子建立這樣一種關係。第一,當孩子遇到大人覺得危險的,或者是有害健康的事情不讓他做的時候,家長要清晰明確地告訴他,而不去給他講一堆的道理。第二,當不能達成他的意願,開始哭泣的時候,或者開始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很耐心地陪伴著他,與他共情,然後溫柔而堅定的說:“這就是不可以的。”孩子就會在你這裡學會,我的一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媽媽爸爸是愛我的。當一個3歲的小朋友,他的生命裡建立了這樣一種概念,建立了這樣一種認知,對他來講是一生都有用的。

  • 8 # 聽說吧心理諮詢

    第一叛逆期

      第一叛逆期,即“寶寶叛逆期”。2-3歲是孩子經歷的第一個叛逆期,隨著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這一叛逆期正在低齡化。

      處於“寶寶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做一些誇張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像個大人,所以什麼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要尊重,是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因此你叫他走東他走西。但2歲的孩子也會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親的人。這個階段的孩子感情劇烈,又變化無常。

      1、轉變與孩子說話的語氣

      有不少家長反映,和處於叛逆期的寶寶溝通實在是有難度。就像米米,

      叫他不要這樣,他說:我不!就要!讓他別去,他說偏要去!就要!怎麼都不聽你的,把家長氣個半死。

      其實跟第一叛逆期的寶寶交流,是有技巧的,特別是在說話語氣方面要非常注意,同樣的事情,如果轉變語氣表述的話,效果可能會千差萬別。

      比如,當你想讓孩子收拾他玩得亂糟糟的玩具時,不要用命令的語氣,避免孩子聽到命令後消極抵抗。可以試著把命令變成請求。“寶寶,可以幫媽媽收拾一下你的玩具嗎?媽媽都不知道本來是怎麼放的呢?陪我收拾一下好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享受別人的“求助”,當他聽到爸爸媽媽向自己求助,便會義不容辭伸出“援手”。

      2、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處在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聽爸爸媽媽的“指揮”,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更想自己“做主”,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之一,希望掌握自主權,不想大人管。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跟孩子互動。不妨在一定的範圍內,試著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求。

      比如晚飯時可以問孩子:你想吃魚還是吃雞腿?換衣服時問:你想穿紅色的、黃色的還是藍色的衣服?等等這類有選項的問題,讓孩子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做主。

      運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孩子感到被尊重,滿足了他現階段的心理需求,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給孩子多一點緩衝的時間

      當孩子沉醉在玩玩具、發呆或者在做他自己的事情時,有些家長可能因為急著出門或者不想讓孩子繼續的時候,會著急地立即打斷。但處於叛逆期的寶寶可

      能會很惱火,跟父母對著幹,結果這樣下來,寶寶變得惱火,需要家長哄,不僅傷了感情,還耽誤了時間。

      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比較著急,家長們也要給孩子一個緩衝時間。當家長想讓孩子結束某件事時,可以提前幾分鐘給孩子提個醒:寶寶我們十分鐘後要出門去公園了哦,你可以再玩五分鐘。孩子聽到後,會有一段反應的時間,有心理準備,結束時就不會特別抗拒了。這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寶寶和家長唱反調,也可以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4、理解孩子的心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各位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到,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身心不斷髮展,其心理需求也出現了變化。對於已經有獨立想法,並強烈希望表現這些想法的孩子們,家長先不要急著否定、制止,應該更多地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尊重孩子。

      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孩子自由,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第一叛逆期。當孩子受挫有情緒時,不要壓抑,可以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沮喪和憤怒,釋放負面情緒。

      

    以上幾個小方法,可以給各位家有“小魔王”的家長借鑑一下,更好地應對寶寶叛逆期。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家長不需要太著急,可以先進行溫和的教育,若有些家長想得到更專業具體的指導,也可以帶寶寶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孃家辦酒席的禮錢該不該女兒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