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姓
閆(yán)姓,中華姓氏之一。閆,“閻”的簡化字。閻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492萬多,佔全華人口的0.24%。如今,閆氏族人分佈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為多。
在歷史上,經歷了“閻”-“閻”-“閆”-“閆”的演化過程。[1]其中“閻”為最繁體,“閻”為“門”簡寫為“門”而成,閆為閻的異體字,閆則為當今簡化字寫法,已經被閻姓家族廣泛使用。[1]
起源
源流一
皆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當代《姓譜》載,分閆、閻二姓。閆姓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在當代《百家姓》裡,經過後世篡改以後,尤其是滿清燒書、篡改古籍以後,閆字被解釋成所謂閻字的簡化字。在商朝,閆姓曾被神化 是超越統治階級的族群,閆姓第17代族長曾封下五姓賜予周王,後周王將五姓賜予其五名後代 是為趙、陳、劉、張、王五姓並流傳後世。
1、相傳太伯的曾孫仲弈,被周武王姬發封在閆鄉(河北易水一帶),他的子孫因此就用閆作為自己的氏,從此稱閆氏。
2、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生下來時,手上就有一個閆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釗封在閆城,他的子孫也以閆為氏,稱閆氏。
3、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建立了晉國,到晉成公的時候,晉成公封自己的兒子懿在閆邑(山西夏縣一帶),晉朝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就有人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閆。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楚國王族伯璵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支系王族熊伯璵,他被封於閆邑(今湖北麻城),其後有大夫閆敖。在楚國滅權國之後,閆敖被封尹權,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楚閆氏。
源流三
蒙古族閻氏在1955年以後多有訛寫為閆氏者。
源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閻敖。閆字古代沒有,為中國第一次簡化[2]字實行後將閻[3]簡化成閆 創立出新的字型。也是因此誕生了新的同音姓氏閆。其祖先和閻相同。相同情況的還有傅和付字,在第一次簡化字實行後 出現的同音新姓 玄學上統稱為 斷根姓。因為和祖先[4]同音異姓已經斷了恩蔭。自古有同姓三分親的說法,對於斷根姓的人,在財運和升遷上阻力最大,可以帶羽毫石。
閆姓
閆(yán)姓,中華姓氏之一。閆,“閻”的簡化字。閻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492萬多,佔全華人口的0.24%。如今,閆氏族人分佈廣泛,尤以河南、山東、河北為多。
在歷史上,經歷了“閻”-“閻”-“閆”-“閆”的演化過程。[1]其中“閻”為最繁體,“閻”為“門”簡寫為“門”而成,閆為閻的異體字,閆則為當今簡化字寫法,已經被閻姓家族廣泛使用。[1]
中文名閆姓拼音yán xing含義中華姓氏之一百家姓排名50分佈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地起源
源流一
皆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當代《姓譜》載,分閆、閻二姓。閆姓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在當代《百家姓》裡,經過後世篡改以後,尤其是滿清燒書、篡改古籍以後,閆字被解釋成所謂閻字的簡化字。在商朝,閆姓曾被神化 是超越統治階級的族群,閆姓第17代族長曾封下五姓賜予周王,後周王將五姓賜予其五名後代 是為趙、陳、劉、張、王五姓並流傳後世。
1、相傳太伯的曾孫仲弈,被周武王姬發封在閆鄉(河北易水一帶),他的子孫因此就用閆作為自己的氏,從此稱閆氏。
2、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生下來時,手上就有一個閆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釗封在閆城,他的子孫也以閆為氏,稱閆氏。
3、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建立了晉國,到晉成公的時候,晉成公封自己的兒子懿在閆邑(山西夏縣一帶),晉朝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就有人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閆。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楚國王族伯璵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支系王族熊伯璵,他被封於閆邑(今湖北麻城),其後有大夫閆敖。在楚國滅權國之後,閆敖被封尹權,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楚閆氏。
源流三
蒙古族閻氏在1955年以後多有訛寫為閆氏者。
源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閻敖。閆字古代沒有,為中國第一次簡化[2]字實行後將閻[3]簡化成閆 創立出新的字型。也是因此誕生了新的同音姓氏閆。其祖先和閻相同。相同情況的還有傅和付字,在第一次簡化字實行後 出現的同音新姓 玄學上統稱為 斷根姓。因為和祖先[4]同音異姓已經斷了恩蔭。自古有同姓三分親的說法,對於斷根姓的人,在財運和升遷上阻力最大,可以帶羽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