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彩生物界
-
2 # 漫行草木間
地黃在農村田野很常見,其根可以入藥,就是“六味地黃丸”的地黃。地黃花的花蜜很甜,因此又被叫做“酒壺花”、“老頭喝酒”、“喜酒棵”等,它的葉子是可以吃的。
認識下農村最常見的“地黃花”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去地裡幹活的時候,最喜歡找這開花的地黃了。喇叭狀的花,毛茸茸的,裡面的花蜜很甜。小孩子們都喜歡吮吸花蜜。
那時候我們不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中藥地黃,地黃花也就隨意採摘。反正這野草生命力旺盛,明年還會長。
地黃葉的藥用價值與地黃的根相比,地黃葉的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地黃葉子搗碎了,可以治療手癬足癬。
《千金方》記載:治惡瘡似頰者:地黃葉搗爛日塗,鹽湯先洗。地黃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梓醇,抗衰老、對腦損傷和腦缺血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研究發現,地黃的乾燥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梓醇。地黃葉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地黃葉怎麼吃地黃葉無毒,味有些苦。地黃的嫩葉,可以作為野菜來吃。
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涼拌,地黃葉洗淨後,拿開水焯一下,加上油鹽醬醋等涼拌;地黃葉還可以做餡,剁碎後拌在肉餡裡,包餃子吃。
農村很多這種野生的地黃,在溝邊、地邊、道溝裡常見,只是很少有人去採挖了。也很少有人吃它的葉子。
-
3 # 夕陽滿天
地黃,根為金黃色,梗,葉,根都可食用,入藥方常作為君藥。
瀉實火,傷寒,傷風等感冒,均為身體發燒不退。在這種情況下可用生地黃的根。效果最佳。
有人說中醫治不了病了,和藥有關。重感冒,高燒不止。就擁犀角地黃場了。找了真的犀角和生地黃,再添:輔助藥物,一服即退熱,兩服全愈,。治不好病的原因已找不到真正藥源了。
把地黃根蒸熟了,晾曬乾,叫熟地,用來生血養血,加入四物湯裡,四物湯為治血之總劑。也是婦科常用藥方。
地黃的根,擠壓出液體,治耳內生瘡。人們常說的耳朵底子病,效果很好。
-
4 # 東日暖陽26
地黃原產在咸陽的山川及沼澤地帶,主產於河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等地。它以長在黃土地上的為佳。
地黃是莖稍開小筒子花,紅黃色,像個小喇叭。現在我們這路邊、地裡還能見到它,但很少。小時候每每看到它開花時,都會揪下花吸它的甜汁,很清甜。我們這邊叫它“媽媽奶”,它的俗名也叫“婆婆奶”。
地黃的花、葉、根都可入藥。而且生地黃和熟地黃的功效也各有不同。
據書中記載:
地黃葉子主治像癩的惡瘡,患此病十年的人,先用鹽水清洗,然後將地黃葉搗爛,每天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乾地黃味苦,性寒,無毒。生地黃主治元氣受傷,氣血虛弱,閉阻不通,填骨髓,長肌肉,除寒熱積聚及風溼麻木,治跌打損傷。利耳目,通血脈,治婦女陰道出血,能涼血止血,除面板疾病,祛除各種溼熱等。
熟地黃功效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耳聾、目昏。但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腹滿便溏者忌服。
關於地黃葉子到底能不能當菜吃,不清楚呢,我從小也沒聽說過它能吃。至少我們這邊沒見有吃它的。
-
5 # 康復科李醫生
地黃屬於清熱涼血藥,一般我們用的中藥地黃是它的塊根,但是它的葉子同樣也有藥用價值。主產於河南,內蒙古等地,以河南出產的品質最佳。秋季採收,鮮用者習稱為“鮮地黃”。其氣香,味微甜,微苦。以粗壯,色紅黃者為佳。乾燥生用習稱為“生地黃”或“乾地黃”。其無臭,味微甜。以塊大,斷面烏黑油潤者為佳。
其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胃,腎經。功效為清熱涼血,止血,養陰生津。
上面說的是地黃的塊根作用,那麼地黃的葉子有哪些藥用價值呢?
《千金方》:“治惡瘡似癩者,地黃葉搗爛日塗,鹽湯先洗。”
地黃葉入肝,肺,腎經。具有走表入肺,潤膚止癢,滋陰補腎的功效。
可以用來拌冷盤食用,還可以曬乾後泡水喝,做為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品,地黃葉子還是有很多的藥用價值的。
首先,地黃葉可以曬乾後泡水喝,能夠增強人體血液內血小板的活性,提高抗凝能力,預防血栓形成。還可以保護甲狀腺,維持甲狀腺的功能正常。
其次,就是地黃葉可以殺菌止癢,消腫止痛,解毒,可以用來外敷。把新鮮的葉子搗爛,塗在癢的位置,每天2-3次可以快速止癢。對於消腫止痛也一樣。
總體來說,地黃葉子藥用價值很高。地黃也全身都是寶。
-
6 # 健康一線
地黃葉片,藥性為微苦、性寒。具有解毒療瘡的作用。在現實運用一般取新鮮地黃葉片,搗碎外敷,主要治療常惡瘡、手、足癬等等,還有潤膚止癢、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的作用。同時對老年痴呆、腦萎縮、糖尿病、面板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7 # 陽光戀上xue
鮮地黃的葉子還做成各種保健食品,療效一點也不比地下部分的地黃根差,而且味道還很好。由於地黃花、種子屬於溫性,地黃根屬於寒性,所以地黃葉子介於兩者之間,就比較平和,適合大多數人食用。
地黃葉入肺、肝、腎經,具有走表入肺、潤膚止癢、滋陰補腎、涼血止血之功。
在中國最早的一部種植中藥的專著《山居錄》(唐代)雲:地黃嫩苗摘其旁葉作菜甚益。從現在地黃的有效成份來分析,有效成份主要成份主要是梓醇,還有很多的微量元素。
現代醫學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地黃葉與塊根中均含有梓醇。地黃葉在前期生長的過程中,梓醇含量迅速上升,最高時期是地下部分梓醇含量的兩倍以上。一直持續到採收期之前,也就是地黃葉要枯萎的時候,地黃葉中都含有大量梓醇,由些可見中國古代醫藥學都對地黃研究之透徹。
臨床中總結髮現,地黃葉對肺纖維化等慢性肺病、老年痴呆、腦萎縮、糖尿病、面板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地黃的種植對於土壤有特別的要求。《本草乘雅半偈》:種植地黃後其土便苦,次年可種牛膝,再二年可種山藥,足十年土味轉甜,始可複種地黃,否則味苦形瘦不堪藥也。種植地黃這塊地8年到15年都不能種植地黃,所以地黃都是一年一熟,第二年就要重新換土再種。
-
8 # 遊戲人超超
地黃在農村田野很常見,其根可以入藥,就是“六味地黃丸”的地黃。地黃花的花蜜很甜,因此又被叫做“酒壺花”、“老頭喝酒”、“喜酒棵”等,它的葉子是可以吃的。
認識下農村最常見的“地黃花”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去地裡幹活的時候,最喜歡找這開花的地黃了。喇叭狀的花,毛茸茸的,裡面的花蜜很甜。小孩子們都喜歡吮吸花蜜。
那時候我們不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中藥地黃,地黃花也就隨意採摘。反正這野草生命力旺盛,明年還會長。
地黃葉的藥用價值
與地黃的根相比,地黃葉的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地黃葉子搗碎了,可以治療手癬足癬。
《千金方》記載:治惡瘡似頰者:地黃葉搗爛日塗,鹽湯先洗。
地黃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梓醇,抗衰老、對腦損傷和腦缺血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研究發現,地黃的乾燥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梓醇。地黃葉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地黃葉怎麼吃
地黃葉無毒,味有些苦。地黃的嫩葉,可以作為野菜來吃。
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涼拌,地黃葉洗淨後,拿開水焯一下,加上油鹽醬醋等涼拌;地黃葉還可以做餡,剁碎後拌在肉餡裡,包餃子吃。
農村很多這種野生的地黃,在溝邊、地邊、道溝裡常見,只是很少有人去採挖了。也很少有人吃它的葉子。
回覆列表
地黃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葉片。地黃葉片樣子比較醜陋,但是卻是不可多得的藥食兩用的植物。在中醫來講,地黃根莖屬於寒性,種子偏溫性。葉片處於兩者之間。
一、地黃葉片的藥用價值
地黃葉片,藥性為微苦、性寒。具有解毒療瘡的作用。在現實運用一般取新鮮地黃葉片,搗碎外敷,主要治療常惡瘡、手、足癬等等,還有潤膚止癢、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的作用。同時對老年痴呆、腦萎縮、糖尿病、面板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食用
中國古代的唐朝就有采摘地黃葉片,涼拌或者做粥。由於地黃葉片營養價值豐富,藥效比較好。
1、涼拌地黃葉
採摘新鮮地黃葉片,去除雜質,清洗乾淨,瀝乾水分,起鍋倒入清水,水開,倒入地黃葉片,焯水1--2分鐘,撈出切碎,裝盤,放入蔥薑蒜末,精鹽、醬油和麻油即可。
2、油炸
採摘新鮮地黃葉片,去除雜質,清洗乾淨,瀝乾水分,和麵稀糊狀,倒入地黃葉片,精鹽,五香粉,起鍋倒入食用油,油熱七成,油炸,微黃撈出。
3、熟地黃
以上是有關於生地黃,還有蒸的熟地黃,藥性為轉苦為甘 ;微寒轉微溫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