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話世說
-
2 # 剛明
大明王朝的滅亡在我看來真的非常可惜,同時也非常痛恨那些東林黨官員滿清韃子各地藩王。
我覺得明王朝的滅亡不是一個單一的原因,滿清,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都是其中的原因,但還有些其他重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那肯定是內部的農民起義軍了,怎麼說呢,對於農民起義軍這一群人呢?我也不怎麼好去指責,畢竟都是一群吃不飽飯的窮苦百姓,他們也只是想活下去。但農民起義往往是會讓一個王朝元氣大傷甚至直接覆滅的大危機。而明末的農民起義軍就成為了明王朝滅亡的臨門一腳,但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越來越嚴峻的邊患危機。可以說如果把明朝滅亡的原因弄成一個百分比,那麼邊患危機肯定要佔百分之四十以上,甚至更多。明朝後期的邊患除了我們知道的滿清和蒙古,其實還有萬曆時的倭寇,崇禎時的西洋人。可以說明朝末年的外患是僅次於清朝末年時的外患的。尤其是萬曆時的倭寇入侵北韓,明朝派兵過去平亂,直接打空了明朝萬曆幾十年存下來的國庫,這場戰爭最大的後果就是直接導致了萬曆皇帝末期的那場薩爾滸之戰的戰敗。或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打倭寇會影響到打滿清韃子。我們翻翻史料就知道,萬曆三大徵離薩爾滸之戰很近,如果沒有倭寇入侵北韓,萬曆皇帝完全有兵力有錢財有時間有精力來收拾剛剛起家的努爾哈赤,說不定會發生一場“萬曆犁庭”的滅族之戰。但倭寇的入侵將明朝精力完全扯到了北韓,對於在遼東崛起的滿清韃子明朝只能先暫時不管,但這一不管沒想到直接給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萬曆三大徵的巨大消耗造成了薩爾滸之戰的直接失敗,也使努爾哈赤真正的崛起了。所以說滿清韃子對於明朝來說一直算不上顛覆國家的危機,因為滿清韃子的崛起入關都是在明朝被其他事物拖住時完成的。
第三個原因我認為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寒冷的小冰河時期。不得不說明朝真的是有夠背的,居然可以碰上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小冰河的危害直接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我們來看,小冰河直接造成了北方糧食種不出,而種不出糧百姓久沒東西吃,沒東西吃就只能造反,一造反就要牽扯明朝的精力,而一牽扯到明朝精力就使明朝不能全身心的去對付外患。說到外患,同樣因為小冰河的原因,北方的草原遼東比以往更加寒冷遊牧民族的牛羊大量被凍死,人生活再這些地方完全沒有了生存的希望,那遊牧民族就只能往南方跑,一往南方跑那就只能和明朝發生戰爭。
當然明朝滅亡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什麼宗室負擔過重,官僚機構不辦事,朝堂被東林黨把控,皇帝的無能等等,綜合來說明朝的滅亡既有人的原因也有天的原因,因為一個如此大的王朝絕不是某一個單一力量可以推翻的。
-
3 # 卓爾艾米
明滅困惑,是天災還是人禍?
大明王朝到底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推翻的還是滿清王朝推翻的呢?
認真分析,總結起來,其實是農民軍與清軍合力滅亡了明朝——大明、大清與大順之間爆發了一場歷史上最強烈的戰爭,一場被稱之為“舌尖上的戰爭”。
什麼是“舌尖上的戰爭”呢?
就是圍繞當時最急需而迫切的後勤保障“糧食”—稻米,爆發的一次三方勢力驚心動魄地大角逐。
滿清最終贏了!
概括地說,滿清靠1%的努力+99%的幸運獲得了天下。
而為滿清提供99%的幸運機會的是誰呢?正是李自成。
那麼,李自成怎麼就成了大家公認的千古罪人呢?
李自成迄今被千夫所指的原因又在哪裡呢?
歷史,只是這麼機緣巧合罷了!
李自成之所以為滿清入主中原無意間做了嫁衣,幫了倒忙,只是因為一場“災害”讓他誤打誤撞地“闖入”了歷史的紛爭之中——一個“闖王”,真是太貼切、太有深意了。
而300多年前爆發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鬆錦之戰”,明軍13萬人敗於12萬人的清軍。
這一切,竟然還是因為天災引發的這場“舌尖上的戰爭”,為什麼一場自然災害,竟然導致“三方”激烈武裝衝突後呈現一邊倒的態勢?
導致這場“明滅”災難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還是災害!證據確鑿!科學家找到了災害證據!
那麼,災害+舌尖,二者有什麼關係?本期問答,艾米就以圖文的形式,為你解析崇禎帝兩面受敵、無力迴天的絕境!
至此,問題來了,是誰給滿清和李自成提供了機會?
答案是老天爺帶來的一場意外災害——天意!
老天爺不公,科學家找到了答案,破解“天意”之謎。有人說,明朝的滅亡是天意。那就是民間流傳很久的“小冰河時期”造成了“流民之變”。
那麼,這個天意究竟有沒有證據呢?難道是好事者忽悠胡謅的嗎?
科學家也不信呢,他們找出了證據,這並非空穴來風。
科學家的證據來自於哪裡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竟然從東北老家找到了!
科學家在一處奇特的東北地貌特徵中,發現了明末“小冰河”時期的變化。
這裡就是科學家找到證據的“地緣地貌特徵”突出的“本溪水洞”。
洞裡形成的奇特的“年輪”鐘乳石,見證了三百多年前發生的那場特大型、千百年難遇的歷史災害。
它們就是活化石,見證者!
科學家們發現,明末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最寒冷的冬季,地球上的降水量史無前例地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廣東竟然下雪了,而太湖竟然結冰了!
這個變化就是:小冰河期降臨了!
結果就是,糧食,我們賴以生存的稻米,因環境惡劣,驟然減產,不能滿足多數人的生活需要。
而當時為了應對解決“小冰河時期”的困境,同樣困難的後金卻找到了一條捷徑。
簡單粗暴的方式,有效,一個字,“搶”!
這個方式的確幫助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併成了他們“快速致富”的致勝法寶。
這就是有人說的,“強盜法則”,“森林法則”,弱肉強食,剩者為王。
清末的時候,西方列強,那些打著“文明”旗號的強盜們不正是這樣來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的嗎?
明末決定明清命運最關鍵的一戰,鬆錦之戰,正是圍繞糧食——稻米,而展開的一場“舌尖上的戰爭”。
洪承疇率領的13萬軍隊,在錦州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卻被皇太極截斷了糧食供應。
復旦大學的知名歷史教授侯楊方認為,正是關鍵的糧食斷供,導致明軍軍心大亂。
而因為糧餉未發發生兵變的孔有德,率領飢腸轆轆的叛軍,直接攻佔了當時明軍生產製造紅夷大炮的山東登州“兵工廠”,擄掠了大炮以及寶貴的工匠們強行作為“厚禮”獻給了兵精糧足的後金。
有了大炮的清軍,又有了工匠造炮,他們把曾經的“炮戰劣勢”轉變成了戰爭優勢。
可以憑藉此優勢,和明軍進行炮轟對攻。
最終,沒有糧食的洪承疇敗了!
沒有糧食的孔有德,反了!
祖大壽降了!
為五斗米折腰,清軍最具有殺傷力的“利器”不是大炮,除了糧食,還有“招降納叛”的“統一陣線”。
這招最管用!它保護了明朝仕紳官僚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百萬明軍歸降。
觀望中的吳三桂,是傻子嗎?
伺機而動,等待機會!
他們的信仰和忠誠,在哪裡?
有人會說,明朝不是引進了“番薯、土豆和玉米”的嗎?怎麼會如此依賴稻米呢?
很不幸,這些好東西引進國內還沒有全面推廣,無法替代稻米!
舌尖上的戰爭,就是這麼殘酷!
李自成在流民的擁戴下,加入了這場“舌尖上的戰爭”混戰之中。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全國糧食減產,軍隊打仗不能沒有糧食。
大明帝國已然出於風雨飄搖之中,帝國的命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危機四伏,血雨腥風,四面襲來。
李自成作為曾經明朝的一個驛卒,也在“小冰河”危機中,成為體制內被裁撤的人員。
飢腸轆轆被裁撤,沒有了收入來源,加之,西北陝甘一帶的惡劣自然條件,比國內任何地方的飢餓人群都多,他看準時機,振臂一呼,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百姓,捨命一搏,他們沒有科學家分析什麼小冰川天氣抖然降溫,這是天災,他們不懂!
也不想懂,更沒工夫去懂啊,吃飽肚子才是頭等大事。他們把滿腔的怒火,都遷怒於明政府,憑什麼你們吃香喝辣,我們一口湯都沒有?
李自成恰逢其時地喊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一時間,窮苦的人們爭相傳頌“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大戰,全面爆發。這不就是大明的劫難嗎?
今天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老天爺要亡大明,明帝國氣數已盡!
李自成因為源源不斷的兵員,成了打不死的小強,手裡有兵,越戰越勇!
沒有正確的戰略和陣線加盟,崇禎帝兩面受敵!
最終,他被百萬流民淹沒了,上吊了!
而李自成誤打誤撞地被幾個山野村夫意外斬首,提前下線了!
你說氣人不?白白把機會給了清軍!
更可氣的是,還有巨大的疫情強加給明帝國!疫情像惡魔一樣蔓延,摧毀了主力明軍的戰鬥力,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就是這麼無助!
孫傳庭,他為國捐軀,他甘心嗎?
即便他倒下了,依然高昂著他的頭顱!他堅定的目光,直射蒼穹!
英雄的華夏兒女,為了中原不被蹂躪還將繼續戰鬥下去!
-
4 # 大漢校尉
滿清的先祖出於渤海國與金國。明代女真分為三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努爾哈赤屬於建州女真,他的父祖被明將李成樑所殺,因此結下與明朝的仇怨。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只有他爸爸留給他的十三副鎧甲,以此起家,後來逐漸吞併附近部族,創立後金國。之後,努爾哈赤以六萬八旗軍大敗二十四萬明軍於薩爾滸,明朝元氣大傷,從此對後金改為守勢。
明朝的崇禎皇帝是個很勤奮的君主,但是疑心太重,手下的臣子們也不給力,真心幹活的少,專業給幹活的人挑毛病告狀的多。崇禎皇帝耳朵根軟,先後罷免了熊廷弼、孫承宗,殺了袁崇煥,自毀干城啊!到後來李自成陷北京,吳三桂開山海關迎滿清,滿清以區區二十萬八旗兵問鼎中國,華夏剃髮易服逾三百年!
明朝是比較可惜的,國內有上億的人口,外部又沒有強大的外患,雖然有李自成這樣的叛亂,但也不是沒有辦法,甚至是將李自成招安,封個大官,送到關外打滿清都行。
崇禎皇帝這個人,為人太苛刻,不夠寬厚,老以為底下人騙他,國家大事朝令夕改,用將則始亂終棄。朝廷之中全是一群自詡為君子的廢物,這幫傢伙互為朋黨,屬於我這夥的就是君子,不屬於我這夥的就是小人,我反對你,不是因為你的主張不好,而是因為我要證明你是小人!
朋黨誤國!
結果,滿清一入關,這幫“君子”們就爭先恐後的叛變,也不當君子了,臉都不要了,祖宗都不要了!南明朝廷的滅亡,也多是洪承疇、吳三桂這些明朝“忠臣”的功勞!
嗚呼!
-
5 # A張正建
推翻大明朝有直接推翻和間接推翻兩股勢力,直接推翻的無疑是李自成的起義軍,而造成明朝內部矛盾,並用這種矛盾內訌來推翻明朝的顯然是滿清三朝元老范文程!
起義前的李自成只想要謀一個吃皇糧的職位,起義後的李自成也只是想成為大明王朝的西北王,直到李自成兵臨北京城外,李自成都沒有想過要推翻明王朝,更沒有想過推翻明朝後如何統治這個國家?而這一切都在滿清三朝元老范文程的算計中!范文程利用朱明王朝寡恩少義,特務林立,人民內部矛盾突出,百萬王族不勞而獲,國庫開支捉禁見肘,國家稅賦繁重,人民苦不堪言,皇帝剛愎自復,大臣虛與委蛇的特點,通過金錢收買崇禎皇帝的周圍,對崇禎進行戰略誤導!作出誅殺袁崇煥,激起民變,對待義軍沒有進行招撫,而是漢賊不雙立的對立姿態。義軍進攻北京沒有作出遷都而是作出誓死抵抗的錯誤決定,李自成提出作西北王,為明朝抵抗滿清時,文官們又提出漢賊不兩立,必須誅剿的主張,當李自成攻入城內時,那些主張與朝庭共存亡的信心滿滿的“忠臣″們,一個也不見了。讓崇禎感嘆百官誤我後,上吊自殺了!
可見明朝的滅亡,深層次原因是皇帝的殘暴統治讓文武百官感覺到伴君如伴虎,人人自危!而一但有一個主子送金,送銀,送美女,這些大臣為了這些金銀美女迫不及待地“賣主求榮"!
-
6 # 大愛無恨劉成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標誌著李自成推翻了大明王朝。
李自成進京後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拒絕納諫,後又到山海關親征吳三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大敗而歸。
大明王朝作為全國性的覆滅,應該是李自成造成的。但後來又有福王、桂王等南明政權存在。南明最後是被大清滅掉的。
崇禎帝執政期間,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這期間饑民四起,餓殍遍野,百姓甚至易子而食。關外大清虎視眈眈。應該說崇禎帝勤勉有加,但是,他剛愎自用,猜忌懷疑忠臣良將,又吝嗇無比,最後,導致局面無法收拾。
大明王朝的覆滅有內因,有外因,但我覺得內因是決定因素。首先,農民起義的李自成,張獻忠等數次投降,而大明王朝沒有處理好,結果他們降了又反。再次,李自成最後即將攻到京城時與崇禎談判,要求朝廷給封個王,並且答應幫助抗擊大清,而崇禎不答應。其實,這在當時是多好的條件了,李自成開始並沒有當皇帝的大志,只是要當個名正言順的王而已,但崇禎竟然拒絕了。最後,崇禎還自毀長城殺害了袁崇煥。這一系列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崇禎以死明志了。他留下來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壯語令人唏噓不已。
-
7 # 酒醉憶往昔
李自成的農民軍推翻大明王朝,還沒來得及鞏固,就被滿清嚇跑了。
時間回到1644年,李自成先通過一個太監和崇禎帝談判,原本想做一位不用奉詔的藩王,條件是可以派兵協助大明平亂其它地方動亂,包括北面的滿清,但是崇禎沒答應,也許是崇禎太過自信,不願平白多了一個異性王來分享他們家的江山。
結果完全出乎崇禎意料,根本攔不住李自成的農民軍,接下來敗的敗、降的降、逃的逃,最終落個到煤山上吊的下場。
原本李自成也有機會多做幾天皇帝,只因一個疏忽。說起原因,這和李自成成功祕訣有關,李自成依靠的是最底層農民,用“不納糧”來獲得支援,所以軍費只能從上層社會出,吳三桂的父親被索要20萬兩白銀,不給就打,還燒了吳三桂的老家,搶了吳三桂老婆,是可忍孰不可忍,吳三桂原本已經同意歸順,被逼無奈投靠滿清。
李自成準備不足,想著自家兄弟再怎麼鬧矛盾,關起門來自己解決就好,沒想到吳三桂偷偷降了滿清,然後和滿清聯手,打的李自成措手不及,逃回北京,殺了吳三桂家人34人之多,隨後逃出北京。
滿清像做夢一樣,窺視多年的北京城,稀裡糊塗就得手了。
-
8 # 時光river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我是這樣認為的,按時間算明朝的滅亡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但都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第一階段,是李自成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年三月打進北京城,崇禎上吊自殺。這樣看,明朝是亡在李自成手裡。其實,大明本來是有機會剿滅李闖王的,崇禎七年,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等部見明軍雲集,為躲避朝廷兵鋒,誤入興安府(現在的寶雞市)車廂峽,這裡地勢險要,峽谷唯一的出口被明軍堵截,起義軍人困馬乏,又沒有糧草後勤接濟,最後用詐降的計策躲過一劫。當時的大明總兵陳奇瑜,中計後這麼做的,咱們後邊再說。
第二個階段,崇禎死後,福王在南京監國,後稱帝,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收復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南明滅亡。南京在明朝一直是陪都,福王稱帝,沒有陷落的明朝省縣都是承認的,這樣看,明朝是亡在大清手裡的。其實,南明可以不亡,北宋被金人滅亡後,趙構在南京稱帝,也傳了好幾代。南明為什麼不能,這就牽扯到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
9 # 一壺老酒一口嗆煙
以正史論,較權威的有兩種論斷,一是李自成的闖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溢標誌明的滅亡。二是南明永曆皇帝被俘而亡算是明朝徹底滅完。
-
10 # 憤叔史評
大明王朝的覆滅可以說是來自兩個方面,農民軍大順政權和關外滿清政權的夾擊 。
北京城是大順軍攻破的,不代表李自成的大順軍戰鬥力多強,而是幾年與滿清的消耗戰,與農民軍的消耗戰,大明王朝精銳損失殆盡,國防力量枯竭, 軍心低沉,優秀的將領隕落。 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 大部分城池不戰而降,老百姓大喊"吃闖王的飯,當闖王的兵,闖王來了不納糧" ,可見明王朝多麼不得民心。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北京城破, 崇貞皇帝並沒有投降或者南遷,也是一個有骨氣的帝王。 北京陷落之後,大明王朝並沒有真真意義上滅亡, 南明小朝廷繼續抗清, 後有李定國兩蹶名王,陣斬尼堪的輝煌戰績。
回覆列表
明朝的這座大廈其實是自己腐爛差不多了,滿清用力在推,李自成奮力一腳,最終倒塌。關鍵的是這一推和這一腳到底有多少力度,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大廈本身是否牢固,大夏將傾,獨木南支,這一腳下去大廈倒下了,但是那推才是更有持續力。李自成不小心用力過猛,不僅把大夏踢倒,自己還摔了個狗吃屎,被滿清撿了個便宜。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自身,其次是李自成等起義軍,滿清的因素還是太小。
1、明朝自身原因
明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權社會制度,造成了巨大的且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當年開國皇帝朱元璋滅掉幾千年的宰相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他忘記了最大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的精力旺盛。
當後面的皇帝力氣不夠,拉不過文官集團的時候,皇帝選擇讓太監加入一起制衡百官。但是發現宦官的能量又大了,將百官甩得到處飛,皇帝又開始拉攏百官對付收拾太監(主要是魏忠賢)。
在他們這些高層建築上的人物互相扯拉的時候,天下的百姓就顧及不到,以至於百姓賦稅嚴重,天下矛盾四起,然後年年征戰,要花大量銀子,然後又是向百姓要錢,然後百姓又不滿意,然後又造反,又征戰。文官們忙著爭權奪位,顧不上百姓和皇帝的痛苦。難怪崇禎會說,滿朝上下都該殺,大臣誤我矣!
2、李自成起義軍
李自成起義軍雖說不是根本原因,至少他攻入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但是明朝還有幾百萬軍隊,如果不是動搖了明朝的根本,南明政權也不會那麼快滅亡。所以李自成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3、滿清
滿清可以說是最後的收益者,李自成壓垮了明朝,滿清撿的一個大便宜,滿清在邊關多年還是入不了關,崇禎死後,滿清才得以入關 ,但是不是他們打進來的,而是被吳三桂這個賣國賊放進來的。吳三桂聯合滿清,滅掉李自成,打掉南明,最終真正的滅亡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