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26458628992

    張騫的讀音是:zhāng qiān。

    zhāng:聲母zh,韻母ang,聲調一聲;

    qiān:聲母q,韻母an,聲調一聲。

    張騫,字子文,漢代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他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漢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

    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擴充套件資料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隨行人員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與大月氏結盟夾攻匈奴,他們越過蔥嶺,途中雖為匈奴扣留,時間長達10餘年,但始終沒有屈服,後伺機逃脫,西經大宛(今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康居(今中亞西爾河流域)到達大月氏。

    此時,大月氏已臣服大夏,安居樂業,無意還擊匈奴。張騫在大月氏留居一年多,見事不成,只好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所俘獲,直至匈奴發生內亂,才乘機逃出,返回長安。張騫出使西域,前後歷時13年,雖未竟使命,然而瞭解到了西域的風土人情,有“鑿空”(開通道路)之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烏孫,目的是勸烏孫回河西故地,與漢共同抵抗匈奴,並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絡。張騫此行帶領300多人,每人備馬兩匹,又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鉅萬”。隨行的還有許多副使,沿途分派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國聯絡。

    此行雖然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遷的目的,卻於公元前115年偕同烏孫使者數十人返抵長安。隨後其副使也偕同大宛、康居等國大臣,陸續來到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都沒有達到直接目的,但卻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絡,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發明人都是哪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