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
2 # 路衛兵
因為漢元帝劉奭自身格局和能力的侷限,以及西漢自元帝起由盛及衰的事實,讓宣帝那句“亂我家者太子也”的話有了理論支撐。但我覺得並不能據此倒推言論的精準,因為這話更側重於情緒的宣洩。劉詢是位有魄力的皇帝,真要看得透即便不忍痛割愛也會做出主觀上的補救。然而並沒有。
太子劉奭的性格做派和治政理念跟劉詢並不趨同——劉詢強硬而尚法、劉奭優柔而尊儒,是劉詢說這句話的大背景。二人在大臣楊惲因言論不當而獲極刑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劉奭認為執法者過於嚴酷,建議啟用相對溫和的儒生。宣帝則堅持漢初以來的王霸並用之道,並由此感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這其實是就事論事,表達了一種情緒,不是對劉奭的整體評判,也不是對儒學理念的反對。事實上劉詢也很尊崇儒學,他曾親自召開儒學大會並支援太學的發展。他給劉奭安排的老師是儒學大家蕭望之,留給他的三位輔臣有兩位都是儒家——蕭望之和周堪。如果他不想劉奭在這方面發展,完全可以在教育方向和方法上加以引導,但他沒這麼做。
也就是說,劉詢並不肯定以儒治國一定會導致國家亂源,他擔心的可能是劉奭過分尊崇儒術而手段偏軟,無法駕馭形勢。他也可能由此更加關注“明察好法”的淮陽王劉欽,並一度想讓他取代太子。之所以沒換,按《漢書》中的說法,是因為劉奭是他在平民時期有著患難真情的老婆許平君所生,而後者在立為皇后不久便被霍光的老婆毒殺,他不忍背離初衷。
這個飽含情感的理由冠冕堂皇,卻顯然不符合劉詢嘴裡的王霸之道,因情所困而去賭帝國的明天也配不起中興明主的美譽。我認為以下幾個因素也不能忽視:一、劉奭是嫡長子更具合法性,不會出現過渡上的變亂讓“亂家”的時間提前;二、劉奭除了性格柔弱其他方面還算令人滿意;三、劉詢喜歡劉奭的兒子劉驁——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還給他起了個小字“太孫”;四、劉欽並未達到劉詢的期望值,他後來輕易被舅舅張博忽悠就是證明。
綜合來看,劉詢傳位劉奭應該有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考量,劉奭也是當時的最佳人選。《漢書》在評價劉奭時說,由於他的文藝氣質和優柔的手段導致“孝宣之業衰焉”。其實歷史上以仁治國的成功典範並不少——比如宋仁宗趙禎和明仁宗朱高熾,導致漢朝由盛及衰的原因很多,也不能全賴劉奭一個人。
-
3 # 陳大舍
漢朝天下似乎有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怪圈,就是帝王父子之間往往出事。漢高帝、漢武帝、漢宣帝都有過厭惡太子“不類己”的例子。
第一位漢高祖因為嫡長子(年紀最大的是齊王劉肥,但是庶出)也就是日後的惠帝心眼太好,不像他那樣任俠好事,行事果斷,於是經常有廢了惠帝的想法改立幼子趙王如意的念頭。但好在漢高祖還算清楚,所以這些想法始終也就是個想法,到底是沒幹廢嫡立庶的蠢事。
漢宣帝杜陵
但到了漢高帝的曾孫漢武帝這一朝就這麼剋制了。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的副產品就是好殺人也會殺人,以至於在位五十年而天下戶減半。到了晚年更是因為巫蠱之禍對自己的家人們大開殺戒,以至於妻室子孫皆死於此亂,史家譏之曰“漢武帝自滅三族”。巫蠱之禍不僅使大漢天下的中心長安城淪為修羅場,也最終導致了漢武帝個人的威信破產,於是這位曾經自認為當傲視百代的“雄主”只得在下罪己詔後又匆匆付天下與沖齡兒。在經歷了漢昭帝和昌邑王一共十七年的統治之後,漢宣帝於民間崛起,作為戾太子一脈在巫蠱之禍的倖存者 ,漢宣帝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十分冷靜的頭腦。但是到了晚年,父子不和的詛咒似乎又要出現在漢宣帝父子身上。據《漢書·元帝紀》載:
“漢元帝“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也就是說太子,即後來的漢元帝因為天性善良而在父皇面前批評過朝廷在施政時懲罰過多,從而讓漢宣帝十分不滿。但好在漢宣帝畢竟是明君,在對待太子的不滿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口頭上,何況不僅自己是曾祖父漢武帝廢長立幼這一惡政的直接受害人,元帝的母親許後更是自己當初“故劍情深”的貧賤夫妻。可想而知漢宣帝並非是真的認為太子會敗了江山,而對太子的種種不滿也就是隨口一說而已。所以漢宣帝駕崩之後還是將天子之位按照規章制度傳給了太子。
漢元帝渭陵
-
4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首先要明確漢宣帝說這句話的前提、意境,這才能更好的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話說有一次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奭陪漢宣帝劉病已吃飯時,他對漢宣帝勸諫道:您使用刑罰太嚴重了,應該多用儒生治理天下。漢宣帝一聽知道太子柔仁好儒,也是一番好意,但身為帝王的漢宣帝卻知道,治理天下只有寬鬆沒有嚴峻刑罰是治理不好的,因此他決定以此事為由頭來指導一下自己的兒子,他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外儒內法)。就是說治理天下要嚴與寬鬆相結合,不應該偏向某一方面,不然容易走向極端。
可惜當時身為太子的劉奭並不能理解這句話,漢宣帝看著自己的兒子,嘆息的說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其意就是你若是一直都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那就話,也許以後漢朝衰敗,就是從你開始了。
漢宣帝說這句話本是無心之言,是想以此鞭策自己的兒子,沒想到真的一語成戳,後人就以此句來反推,詆譭漢宣帝明知道太子劉奭不行還立他為繼承人,這就有點馬後炮的嫌疑了。
從另一方面說漢宣帝為什麼要在5個兒子中選擇劉奭呢?相信瞭解漢宣帝的應該知道關於他的一個典故那就是故劍情深,漢宣帝未發跡之時,他的首任妻子許平君對他不離不棄,所以漢宣帝登基以後,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許平君為後。可惜許平君在後位上沒呆多久就被人害死,懷著對許平君的愧疚,漢宣帝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了劉奭身上,另外劉奭在太子位置上也沒犯什麼過錯,自然漢宣帝也沒理由替換他了。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宣帝說這個話的時候是這樣的,當時他立的太子劉奭,看到漢宣帝重用法家人物,用嚴厲的刑罰處置大臣。當時有兩個大臣楊惲、蓋寬饒對漢宣帝有“刺譏辭語”,因此漢宣帝就把他們殺害。劉奭很擔心,就勸他爹說:“陛下你的刑罰用得太重了,應該多重用儒生,實施仁政。”漢宣帝聽了大怒:“你懂什麼?咱們漢家的制度就是霸道與王道一起用,才能安天下。如果只實行周朝那樣的所謂‘德政’,怎麼行?(意思是周朝因此搞得四分五裂)。咱們也不能單純用儒生。那些儒生只曉得厚古薄今,連‘名實’都搞不清楚,如何能夠治理天下?”
(漢宣帝)
漢宣帝說到激憤處,甚至嘆息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並沒有說錯。後來劉奭(漢元帝)上臺後,柔仁好儒,結果造成大臣們坐大,形成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勢力相互爭鬥廝殺,漢元帝卻控制不了局勢,漢朝因此從漢元帝開始走向衰敗,而外戚、儒臣、宦官的這種爭鬥,一直延續到整個西漢滅國。
既然漢宣帝已經很瞧不上他的太子了,為什麼不廢了他另立一個人,還要繼續把皇位傳給他呢?
其實,漢宣帝當時並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第一個皇后許平君被毒死,第二個皇后霍成君自殺以後,漢宣帝特別寵幸一個張婕妤。這個張婕妤生了個兒子叫劉欽。劉欽在性格上非常像漢宣帝,史書記載:“憲王(劉欽)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漢宣帝甚至直截了當地稱讚他道:“真我子也!”
既然如此,漢宣帝為什麼不改立劉欽為繼承人呢?
其實,漢宣帝並不是沒有想過,他多次動了要改立劉欽為太子的念頭。最後沒有立,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太子起於微細,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後以殺死,太子蚤失母,故弗忍也。”
(許平君)
這段話說的是,漢宣帝不忍。
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是漢宣帝和許皇后生的。漢宣帝和許皇后(許平君)結婚的時候,漢宣帝還在監獄裡,兩人可以說是患難夫妻。當漢宣帝當了皇帝以後,霍光和他的老婆霍顯想立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但是漢宣帝不願意丟了患難夫妻,下詔說要尋找自己落難時期的那口舊寶劍。大臣們心領神會才推薦許平君為皇后。但是後來,當許皇后再度懷孕的時候,霍顯派醫生下毒把她毒死了,霍成君如願以償當了皇后。
正因為如此,漢宣帝才不忍心廢黜劉奭的太子之位。不廢黜劉奭,也就是對他患難夫妻許平君最大的紀念和安慰。
漢宣帝是如果處理他最喜歡的那個兒子劉欽呢?對此,史書上也有一段記載:“上以故丞相韋賢子玄成陽狂讓侯兄,經明行高,稱於朝廷,乃召拜玄成為淮陽中尉,欲感諭憲王,輔以推讓之臣,由是太子遂安。”
(漢元帝)
應該說,漢宣帝的這個目的是達到了的,劉欽一生並沒有實質性的造反之舉。後來,連漢元帝的兒子漢成帝也比較尊敬他。
(參考資料:《漢書》)
-
6 # 歷史簡單說
漢宣帝劉詢的太子叫劉奭(shi四),劉奭生於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也就是漢宣帝即位的那一年,劉奭是劉宣帝的長子,他的生母是漢宣帝的原配許平君。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是掖庭當差的,劉宣帝是在掖庭長大的。
當時的掖庭令叫張賀,張賀是漢宣帝的祖父劉據的家吏,所以張賀對漢宣帝十分的照顧。劉詢成年後,張賀打算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張賀的弟弟張安世此時是右將軍,與霍光一起輔佐漢昭帝。
張安世聽到加張賀這個打算之後,生氣的說:劉詢是衛太子劉據的後代,能夠被免罪做一個普通平民就算不錯了,你還是打訊息把你孫女嫁給他的想法吧。張賀沒辦法,這個事情就不在提了。
而此時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也到了嫁人的年紀,長得也還不錯。張賀就去找許廣漢說:劉詢現在雖然地位不高,但以後可能能當關內侯,你把你女兒嫁給他吧。許廣漢就同意了,許廣漢的妻子聽說之後很生氣,但沒辦法,許廣漢主意已定。
於是在公元前75年,許平君和劉詢就成親了。劉詢即位後,得立皇后了,霍光有個女兒叫霍成君,大家都認為應該立霍成君為皇后。漢宣帝下詔書說,要尋找他以前的一把寶劍,大家就知道漢宣帝的想法了,“糟糠之妻不可棄”。
這個就是著名的故劍情深的故事了,許平君最終被立為皇后。而霍光的夫人霍顯還是想讓她的女兒霍成君能當上皇后,公元前72年,許平君再次懷孕,霍顯買通了女醫淳于衍,害死了許平君。而霍成君在公元前70年,被立為皇后。
劉奭是在公元前67年被立為太子的,而劉奭這個人“柔仁好儒”,而劉詢比較重用法家,劉奭有一次跟劉詢說:陛下有時候刑罰太重了,應該多重用一些儒生。
劉詢一聽就生氣了,他說治理國家應該要王道與霸道兼用之,怎麼可以用那些儒生呢?說完之後感嘆的說,亂我家的,就是太子你呀。劉詢有幾次想廢黜劉奭的太子之位,但都想到了已去世的許平君,一直不忍心。
-
7 # 科普大世界
漢宣帝文治武功比漢武帝猶有過之,更有精準的知人之能,他雖然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劉奭)也!”但它仍然選擇了劉奭作為繼承人,這是因為在漢宣帝心中,劉奭的太子之位是不可動搖的,可以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換太子的事情。
我認為漢宣帝在這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或者說主要有三個緣故,第一個就是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第二是故劍情深,第三個應該就是為彌補爺爺劉據的遺憾了。
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最為強大和輝煌的時期之一,它的由盛轉衰正是從漢元帝劉奭開始的。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劉詢的長子,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名士楊惲等人張狂諷刺朝廷遭到漢宣帝的嚴厲懲治而勸諫父親漢宣帝用法過度,漢宣帝卻批評他過於柔弱和寬容,這樣會讓一些不良勢力抬頭,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最後還感嘆了一句“亂我漢家者,太子也!”
然而之後的歷史果然如漢宣帝所預料的那樣,漢元帝劉奭繼位以後,重用儒家廣施仁政,致使法度廢弛,終於造成了大臣、外戚和宦官三方勢力迅速崛起,皇權不振大權旁落,局面漸漸無法收拾,最終西漢王朝為權臣王莽一人所滅。
漢宣帝劉詢看透了漢元帝劉奭,知道他當了皇帝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但是卻仍然選擇他做了皇帝,首先就是因為他是長子,要選擇皇帝當然就是要先選他了,古人認為廢長立幼取亂之道也,雖然漢宣帝很喜歡他的另一個兒子劉欽,史書記載:“憲王(劉欽)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但是漢宣帝並沒有把他作為繼承人去培養,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地方的王爺培養的,後來劉欽一生的表現也中規中距很不錯。
漢元帝劉大奭的太子之位幾乎不可動搖,不單是因為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更因為他是漢宣帝心愛的女人許平君的兒子,這就不得不說說“故劍情深”的典故了,漢宣帝雖然也是皇室貴胄,但是因為爺爺戾太子劉據當年被誣陷造反的原因而從小就在監獄中長大,可以說實際上是出身於細微,年少的時候與許平君結髮為夫妻,基本上是依賴許家人生活,後來漢宣帝作了皇帝,就想立許平君為皇后,但是權臣霍光及其家人不同意,霍光的妻子強行把女兒霍成君嫁給了漢宣帝,並迫使漢宣帝立她為皇后,漢宣帝不想這樣做,就想了個辦法,他下詔讓天下人尋找他以前丟失的一把劍,說他非常喜歡,一直念念不忘,大臣們見皇帝對一把舊劍都如此深情,紛紛心領神會,於是一起上書,建議漢宣帝立許平君為皇后。
漢宣帝就順水推舟,立了許平君為皇后,但是沒想到霍光的妻子等人惱羞成怒,於是派人暗地裡下藥毒死了許平君,漢宣帝終於明白這個時候還鬥不過霍光家族,弄不好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只好改立霍成君為皇后,之後通過幾年的等待和籌備,在霍光死後霍家人準備造反之前提前行動,將霍家人一網打盡,並罷免了霍成君的皇后之位。
不過這件事也讓漢宣帝覺得很對不起髮妻許平君,那麼既然劉奭是許平君的兒子,只要他的能力尚可,漢宣帝肯定要立他為太子,讓他繼承皇位了。
剛才還講到了漢宣帝的爺爺戾太子劉據的故事,劉據本就是漢武帝的長子,如果沒有太監江充等人誣陷的話,那麼劉據繼承漢武帝的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後來劉據受冤自殺而死,那是他們劉家永遠的傷痛,那件事也導致漢宣帝從小生活困苦,在監獄中長大,雖然那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漢宣帝還小,但是那種創傷對他來說也是刻骨銘心的,即便只是這一件事情,漢宣帝都不會再去做廢長立幼的事情。
其實,漢宣帝能說出“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這句話實際上也表明了他立劉奭為太子讓他繼承帝位的打算是很堅定的,他看到了太子的性格有可能使得未來朝政混亂漢室衰微,仍然說未來漢家天下將被太子搞亂,並且他還稱呼劉奭的兒子劉驁(未來的漢成帝)為太孫,所以很明顯,雖然在漢宣帝看來劉奭並非理想的皇帝人選,但是在漢宣帝心中他的太子之位卻是不可動搖的。
-
8 # 我是趙帥鍋
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和嫡妻許平君所生的兒子,在他8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客觀來說,漢元帝多才多藝,又有著非常高的文化水準,他的太子之位差點被廢,主要是因為,他的父親漢宣帝認為他是一個書呆子。
我們知道,正統教育告訴人的都是大道理,比如以仁義治國、以理服人、臣子百姓都是忠心為國等等,但問題是,人性都是複雜的,現實的政治更是不能按照這種大道理去執行。
漢宣帝自小在民間長大,又經歷霍光專權,自然很清楚,皇權的維持,是建立在各種利益集團、群體、個人相互牽制之上。所謂忠心,只是建立在客觀的利害制約之上。如果失去了利害制約的大背景,所謂的忠心都會變得蒼白不堪。
所以,漢宣帝在執政期間,更傾向於是以法治國,換句話說,透過各種權利制衡來保障皇權,同時對於敢於犯法的人,嚴刑峻法,違法必究。很多人總以為嚴刑峻法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當然那些官員們也總是這樣勸說皇帝,總而言之,現在國家執法太過嚴厲,老百姓都快被逼得活不下去。
但問題是,在任何年代,真正敢於違法犯罪的,通常都是那些有錢有勢的豪門大族和政府官員,廣大老百姓是不會也不敢以身試法的。因為,豪門貴族和政府官員盤根錯節,沒事犯個法,那就跟吃頓飯喝頓酒一樣,總而言之,咱們上面有人,誰敢管咱們?
但是,如果皇帝採取以法治國,豪門貴族自然不敢這樣牛逼,因為皇帝在嚴刑峻法的過程中,自然不會看人下菜。相反,他所針對的就是這些豪門大族,這個時候各種酷吏會湧現出來,他們代表皇帝教訓這些敢於違法犯罪的豪門大族。
在這種背景下,豪門貴族和政府官員,通常都非常喜歡皇帝能以儒治國,總而言之,我們要理服人,以德治國,要採取仁政來感化官員和百姓,不要隨便用刑罰來懲治他們。
當時漢帝國從武帝開始,就已經獨尊儒術,所以太子接受的教育肯定是以儒家經典為主,他身邊的老師也都是正統的儒學大師。在這種背景下,太子自然天真的認為,他的父親沒有按書中的大道理治國,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所以當他看到父親漢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動不動就用刑罰懲治下屬,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僅僅因為“刺譏辭語”就被殺害時,就忍不住動用儒家經典去勸諫漢宣帝。
當漢宣帝聽到太子這種觀點,當時就大吃一驚。顯然,太子並不懂的用現實的眼光來看現實的政治執行。如果他當了皇帝,就拿儒家經典那套東西治國,肯定會弄出事的。所以宣帝當時就感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之所以把皇位繼續留給劉奭,一方面是出於對已故許皇后的故劍情深,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劉奭已在太子之位上呆了近二十年,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利益群體已非常龐大。
如果漢宣帝要廢掉劉奭的太子之位,那劉奭和他身邊的這群利益集團都必須要全部剷除掉。否則,在漢宣帝去世後,新任太子恐怕也很難坐穩皇位,到時帝國必然會有一場大規模的權力爭奪。
但是,讓漢宣帝將太子劉奭和他身邊這群利益集團全部剷除掉,就相當於又要來一次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當年漢宣帝自己本身就是這種禍亂的受害者,現在他又如何忍心讓自己兒子再經歷一次?
而且,太子劉奭並沒有任何越軌犯上的行為,對漢宣帝也是非常仁孝,再加上帝國也實在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在這種背景下,漢宣帝最終選擇放棄更換太子的想法。
但可惜的是,劉奭繼位後採取以儒治國,全面實施仁政,結果豪門大族失去酷吏的制約,開始有恃無恐。在地方上,他們大面積兼併平民百姓的土地,在中央政府,他們幾乎壟斷政府的各級官職,導致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貧富差距也日益加深,漢朝也開始走向衰弱。
-
9 # 君山話史
在漢元帝劉奭之前,歷代漢家皇帝,基本上都是明君,從漢高帝到漢文帝,從漢景帝到漢武帝,從漢昭帝到漢宣帝,都是出色的君主。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評價兩漢政治時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其實,“親小人、遠賢臣”不獨東漢所有。自漢元帝后,西漢王朝就離光榮與夢想漸去漸遠了。這個轉折,就是漢宣帝立劉奭為接班人。但是,漢宣帝生前,卻早已看到太子的弱點,為什麼還要立他呢?
與漢宣帝不同,劉奭沒有沒有父親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又受到“獨尊儒術”的社會風氣熏習,自小便喜歡儒學,對政治陰謀卻很不敏感。
有一回,他跑去跟父親宣帝說:“父皇用法太深刻,還是多用一些儒生的好。”
漢宣帝聽了陡然變色,厲聲喝道:“你懂什麼,帝國皇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怎麼可能單純以德治國呢,難不成還要搬周朝時的那套制度?你聽好了,世俗的迂儒不識時務,喜歡厚古薄今,搬弄一些‘名實’的概念,徒讓人眼花繚亂,其實根本不知所云。這種人,怎麼可以委以大任呢?”宣帝劉詢又嘆了聲:“亂我家者太子也!”
既然知道劉奭不合格,為什麼不更換太子呢?
第一,漢宣帝存有一絲僥倖心理太子劉奭並非一無是處。
作為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劉奭沒有父親經歷過那麼多人生的磨難,對世界的複雜性認識不足,對人心的險惡更是知之甚少。他對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沒有直觀的認識,在他眼裡,世界總是充滿愛的。但是,劉奭是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反對父親用法過於深刻,這說明他很有仁慈心。他性情寬厚,這既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
劉奭沒有父親的才幹與魄力,不懂得統御之術,從這點說,他不適合當統治者。但是,漢宣帝心裡還是存有一絲僥倖心理。一方面,他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要“王霸道雜之”,不要光說王道,離開霸道,王道就難支撐下去,人善遭人欺,一般人如此,皇帝亦是如此。他希望自己的教導,能讓兒子能有一個新的認識。另一方面,漢宣帝認定兒子不是開拓之君,但仍希望他能當一個守成之君,守住先王的一畝三分地,也就可以了。
第二,劉奭是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平君的兒子漢宣帝沒有廢掉太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劉奭是許平君皇后所生。漢宣帝身世坎坷,身為漢武帝的曾孫,他出生時便爆發巫蠱之禍,祖父、父母都死於這場災禍,自己的童年在監獄長大。宣帝由少及長,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遍嘗世間冷暖。許平君是他尚是平民時的結髮妻子,後來他當了皇帝,霍光想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當皇后,漢宣帝不忘舊情,頂著巨大的壓力,立許平君為皇后。應該說,漢宣帝是很有人情味的。
後來,許平君被霍光夫人霍顯毒死,這件事成為漢宣帝一生的痛。在霍光去世後,漢宣帝對霍氏開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報許平君被害之仇。劉奭是許平君所生,就這一點說,漢宣帝立他為太子,也是想告慰許平君。
與漢武帝相比,漢宣帝充滿人情味,因而在立太子一事上,也不如武帝堅決果斷。武帝一旦擔心出現後宮亂政,便毫不遲疑殺死太子的生母,冷血到極點,但是杜絕了可能的隱患;而宣帝在明知太子不備具執政能力的情況下,仍然下不了決心廢他。這一念之差,最終葬送了這個強大的帝國。
第三,漢宣帝為劉奭安排幾位出色的輔政大臣漢宣帝寄希望於輔政大臣能為劉奭保駕護航,其中最重要的人便是蕭望之。蕭望之是著名的經學家,曾擔任太子太傅,是漢元帝的老師,漢宣帝去世前,拜他為前將軍、光祿勳。作為輔政大臣,他得到漢元帝的尊敬與重用。蕭望之與周堪、劉更生等人成為漢元帝的左膀右臂,時不時進諫良言。
當初漢宣帝能坐穩江山,與霍光的輔政分不開,因此他深信輔政大臣的重要性。然而,可事實證明,良臣遇到糊塗皇帝,也是一點用也沒有。
漢元帝登基後,就出現石顯亂政。石顯本是一名宦官,掌管中樞機要,熟悉各種典章制度。元帝即位後,體弱多病,不能在政事上花費太多精力。由於石顯對於宮廷事務熟悉,而且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黨羽,值得信任,便放心地把大權交給他。然而,石顯他利用皇帝信任的優勢,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便權傾朝野,文武百官,無不畏懼。權力導致腐敗,一旦大權在握,他便開始積極結黨營私,與宦官弘恭連同許氏、史氏外戚集團,共同對抗蕭望之為首的重臣集團。
石顯先後害死忠良之臣蕭望之、周堪、張猛、京房等人,然而,糊塗蛋漢元帝卻一直矇在鼓裡,被幾個宦官佞臣玩弄於股掌之間。這種結果,是漢宣帝最不想看到,但竟然都發生了,他的預言不幸成真:最終毀掉大漢的,正是劉奭。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漢宣帝劉詢講“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這句話,就好比是尋常人家父親罵兒子:“你個敗家玩意兒,早晚把老子這個家給敗光了!”難道說,這個位父親就不把家產留給捱罵的這個兒子了?恐怕不至於吧?說白了,漢宣帝之所以留下了這麼一句話,無非是父親對兒子的“恨鐵不成鋼”一句氣話罷了,並不是說要廢掉劉奭的皇太子之位,更加不是想把皇位傳給別人!實際上,漢宣帝非但沒有易儲之念,劉奭這個兒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幾乎就是“唯一的兒子”,遠非那些庶出的兒子可比!
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的嫡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中國古代長期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有嫡子存在,庶出的兒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嫡長子這個身份就註定了,只要漢元帝沒有重大過失,漢宣帝便沒有理由“廢嫡立庶”!雖然漢元帝不是漢宣帝這樣的曠世明君,但是其所作所為也談不上有什麼“重大過失”,如果漢宣帝就此廢嫡立庶,後患無窮。而且,漢宣帝的其他兒子就一定比漢元帝強嗎?恐怕也未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漢元帝的生母許平君和漢宣帝是貧賤夫妻,夫妻二人的感情是漢宣帝后來那些“小老婆”們所無法相比的。漢宣帝即位之初,頂著權臣霍光的強大壓力、冒著步廢帝劉賀後塵的風險,以尋找失落民間的舊寶劍說事,非要立出身低微的原配夫人許平君為皇后,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換句話說,只有許平君在漢宣帝心中才是獨一無二的“老婆”,後來的那些女人只能是“女人”而已!許平君唯一的兒子漢元帝對於漢宣帝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他就是漢宣帝“唯一的兒子”!其他庶出的兒子根本無法與之相比。這也是漢宣帝說出那句話的原因所在,他對這個兒子期望值太高了,看到兒子不按自己的理想成長,恨鐵不成鋼!但是,讓他放棄、甚至廢掉這個兒子,門兒都沒有!
此外,許平君因為阻擋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成為皇后的道路,後來被霍光的夫人霍顯買通御醫下毒害死了。彼時漢宣帝因為立足未穩,實力不足以與霍光抗衡,選擇了隱忍。硬是吞下了妻子被殺的苦果,強裝著笑臉娶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繼後。從漢宣帝內心而言,他是覺得自己虧欠髮妻的。因此,對於髮妻許平君的兒子漢元帝,漢宣帝格外看中,也非常疼愛。因此,在許平君被毒害之後,霍光的女兒還沒有生出兒子之前,漢宣帝便正式冊立漢元帝劉奭為皇太子。說白了,漢宣帝就是在幫年幼的兒子製造既成事實,免得萬一霍光的外孫出生會影響漢元帝的地位。這樣一位舐犢情深的父親,又怎麼會因為兒子的一點小過失而生出易儲之心呢?
綜上所述,漢宣帝說“亂我漢家者,太子也”,一則是父親對兒子的恨鐵不成鋼,二來可能也是為了給兒子製造些心理壓力:“你個小王八犢子,再不改,老子家產不留給你了!”但是,從內心而言,漢宣帝根本沒有易儲的打算,他還是想盡全力培養好漢元帝這個與原配許平君唯一的兒子。如果漢宣帝真心覺得這個兒子不行,以漢宣帝晚年的權威,廢太子易如反掌,而且根本不會引發無法控制的政局動盪。但是,漢宣帝並沒有,此舉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
11 # 故紙匯
有什麼辦法。那是和真愛的兒子。
當初家境優越的真愛不顧漢宣帝是個不文一名,且政治上的黑 五 類嫁給了他。
婚後,貧賤夫妻百事哀,真愛不光給了漢宣帝這個孤兒家庭溫暖,還給他生了大胖兒子,讓漢宣帝在全家被殺後有了後人。
真愛相夫教子,漢宣帝與她少年夫妻老來伴。本以為就這樣粗茶淡飯、平平淡淡一輩子廝守了。
沒想到,漢宣帝的皇帝叔爺死了。叔爺沒後人,大將軍霍光找到了流落民間的漢宣帝,讓他當了皇帝。
漢宣帝當了皇帝,真愛卻無法成為皇后。滿朝大臣嫌棄真愛出身太低。真愛的父親是個低階官員,犯了罪受了宮刑,成了宦官。太監怎麼可以做國丈呢?
漢宣帝要為結髮之妻討公道,他說:"我有一把很喜歡的劍丟在了民間。″讓大臣幫忙找。
大臣們機靈,知道皇帝說的是真愛,這才同意真愛成為皇后。
不久,真愛生病了,有人推薦了一位女醫生。女醫一服藥下去,真愛去世了。
漢宣帝很傷心。
後來有人建議漢宣帝立大將軍霍光的女兒為皇后。
霍光擁立了漢宣帝,三朝老臣,大漢皇朝實際掌權者,前期曾廢過一位皇帝。漢宣帝不敢不答應。於是,霍女成了皇后。
又過了數年,霍光死了,漢宣帝掌握了實權。不久,真愛的死真相大白。
原來,霍光的老婆想要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於是就瞞著霍光買通了女醫,毒死了真愛。
漢宣帝將霍光一家滅族。但真愛永遠回不來了。
漢宣帝知道,兒子不昏不傻,反而有仁孝的高貴品德。只是,兒子不懂政治,不知道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是王霸雜揉的。
可是,想起真愛,漢宣帝還是讓他繼承帝位了。
-
12 # 戰漢古玉
漢宣帝最終還是把皇位傳給劉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穩定政權的政治考量。嫡長子繼承製到秦漢時期早已成為慣例,在漢宣帝之前也有幾位皇帝覺得嫡長子“仁弱”、“不類己”,想換繼承人,比如,秦始皇對長公子扶蘇不太滿意,將扶蘇安排到北部邊疆監軍,最後自己出巡途中猝死,胡亥在趙高等人幫助奪得皇位,殺光所有兄弟姐妹,秦朝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對太子劉盈不太滿意,想換趙王劉如意,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最終太子沒有換成,反而導致自己最喜愛的女人和兒子慘死;漢武帝對太子劉據不滿意,閒話傳出後為安撫皇后、太子和衛家,專門向衛青闢謠,後來也是因為他對太子的疏遠使江充等人有可乘之機,一場巫蠱之亂直接把尚在襁褓之中的漢宣帝本人搞成了孤兒。這些教訓,對漢宣帝來說有的殷鑑不遠,有的是親身經歷,所以在他產生換太子想法後能夠自我醒悟,不僅自己打消了換太子的想法,也打消了淮陽王劉欽的想法,並做出相應安排使太子、淮陽王相安無事,防止發生政亂。
漢宣帝與許平君劇照
二是不忘髮妻的情感因素。《漢書》在《元帝紀》、《宣元六王傳》等章節中多次講到,漢宣帝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外戚傳(上)》中,對漢宣帝與許平君的故事講述比較詳細,大意是漢宣帝被養視掖廷期間與許家是鄰居,漢宣帝年齡比許平君稍大,兩人的感情當是青梅竹馬的那種。正因為漢宣帝對許平君一往情深,當上皇帝后硬撐著沒有立權臣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並留下了“故劍情深”這樣感人故事。許平君被立為皇后第二年,在她再次懷孕時被霍家指使女醫下藥毒死。可見,許平君對漢宣帝來說,是青梅竹馬的鄰家小妹、是曾經共患難卻未敢想會富貴的結髮之妻,剛當皇后沒多久又在寵愛正隆的時候逝去,這段感情當是漢宣帝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漢書》中講到的這個原因應該是可信的。
漢元帝劉奭劇照
三是傳位孫子的接班安排。《漢書》在《成帝紀》開頭部分講到,漢成帝是漢宣帝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緊接著還講到,漢成帝長大後不成器,漢元帝也動過換太子的念頭,最終沒有換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漢宣帝在世時十分疼愛孫子漢成帝。細品這段話可以看出,兒子受漢宣帝喜愛應該也是漢元帝當初保住太子之位的原因之一。因為喜愛孫子而傳位給其父,類似的情形在清朝也出現過,康熙對乾隆鍾愛有加,也是雍正在八子奪謫中勝出的一個加分項。
漢成帝與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劇照
-
13 # 歷史哨聲
為什麼漢宣帝明知道劉奭不是合格的繼位人選而不廢其太子位、立合格的繼位人選淮陽王劉欽
《漢書》在《漢元帝紀》、《宣元六王》中說了原因:
“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漢元帝紀》“常有意欲立張婕妤與憲王,然用太子起於微細,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後以殺死,太子蚤失母,故弗忍也。”三個原因:
1、對糟糠之妻皇后許平君的深情,更因為許平君被霍成君毒殺的愧疚感。
2、對太子劉奭早年喪母的哀憐——畢竟漢宣帝也是早年喪母。
3、朝中大臣肯定反對廢長立幼,當然漢宣帝可以強行廢立。
至於漢宣帝不廢劉奭立劉欽,和漢宣帝爺爺戾太子劉據被廢無關:
1、漢宣帝對於戾太子劉據的作為並不認同,否則不會給個諡號:戾太子。
戾太子劉據違反了很多條漢律:
A、私下殺死負責為漢武帝查出巫蠱的使者江充,不管理由多充分,沒有報告漢武帝就處死,就不符合程式;
B、殺死江充後,主動將武器分發給侍衛,一不報告,二不請罪;
C、在漢武帝下令丞相劉屈犛率兵前來時,派人冒充使者持節非法調動長安兵力;
D、糾集兵力和丞相劉屈犛在長安激戰五日。
2、戾太子劉據是起兵謀反而被廢,並非漢武帝主動有意廢位。這和漢宣帝認為劉奭性格不合適做繼位者而主動想廢太子不同。
西漢時期四次廢太子成敗原因1、漢高祖劉邦想要廢太子劉盈而立像自己的劉如意,失敗原因是呂后勢力和朝中大臣反對;
2、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立膠東王劉徹,成功原因太子劉榮皇后薄氏被廢、王氏被立為皇后;
3、漢武帝廢太子劉據,成功原因太子糾集兵力在長安和漢武帝派遣去的丞相混戰,叛變;
4、漢宣帝想要廢太子劉奭而立像自己的劉欽,失敗原因是對許平君和劉奭母子的情意和哀憐。
東漢漢靈帝想要立漢獻帝而非漢少帝,結果引發了宦官和外戚的生死爭鬥。
漢高祖劉邦和漢宣帝的悲劇劉邦要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的理由是——“如意類我”: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漢宣帝面臨的是和劉邦一樣的問題:
漢元帝和漢惠帝一樣都是:“壯大,柔仁好儒。”
劉欽和漢宣帝價值觀相同:“而憲王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太子寬仁,喜儒術,上數嗟嘆憲王,輔曰:“真我子也!””漢惠帝的柔弱,造成了呂后專政;漢元帝的好儒,造就了儒家人士大量參政,導致了儒家人士為實現儒家理想治理而推舉王莽為皇帝滅了西漢。
若漢宣帝之後的西漢皇帝繼續執行漢宣帝的: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還能出現西漢全國推薦王莽即位的情景嗎?
-
14 # 目西
一切都是愛情的力量,漢宣帝被愛情“矇蔽了雙眼”!
劉奭是誰?是許平君的兒子。就因為他是許平君所生,在漢宣帝眼裡就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危難時刻平常婚姻產生了永久的愛情宣帝因為受到“巫蠱之禍”的連累,生活非常困難,先是坐過監獄,後又在街上流浪。漢武帝在臨死的時候才知道了這麼一個曾孫的存在,把他接到掖庭,並寫進了皇家的宗譜,和他在一起住的人是許廣漢(許平君的父親)!
雖然如此,“巫蠱之禍”的影響依然存在,根本沒有人把宣帝當作皇族看待,甚至認為他是禍星!
宣帝的爺爺為太子的家僕,張賀也因為受到“巫蠱之禍”下獄,後來做了掖庭令,對宣帝比較疼愛,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但是張賀的弟弟張世(當時做右將軍)不贊同說了這麼一句話:
“他是為太子的孫子,能做一個庶人在掖庭養著就不錯了。”
但是宣帝長大自然是要結婚的,張賀因為弟弟的反對不在提讓自己啊女兒嫁給宣帝的事情。他找到了許廣漢,當時平君已經許配給了別人,在準備出嫁的時候,物件不幸身亡!
張賀擺了酒席勸說許廣漢將平君嫁給宣帝。
就這樣宣帝去了許平君,一年之後生了兒子“劉奭”
詔書裡的愛情,故劍情深後來宣帝在霍光的輔佐下做了皇帝,許平君被接進了皇宮,做了一個婕妤。
皇帝登基之後是要選皇后的,當時的大臣,因為霍光權勢滔天,紛紛上書要就立霍光的女兒。
宣帝下了一道非常委婉的詔書,“詔求微時故劍”,他旁敲側擊的向大臣們表示,能做皇后的只有自己的平君,其他人想都不要想!
在宣帝為眾大臣精心準備的狗糧詔書面前,大臣們低下了頭,這一年平君做了皇后!
皇后中毒身死,宣帝更憐幼子許平君做上皇后,遭到了霍家人的妒忌
那一年許平君又要生孩子了,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霍光的媳婦,安排了一個醫生,將其毒殺。
平君的死讓宣帝極其惱怒,他決定必須找出幕後的兇手,來祭奠平君。
可是下手的是霍家人,就算宣帝有天大的決心,也擋不住他們的阻撓,霍光上書了,請求皇帝不要再嚴懲醫生,因為這只是一場醫療事故!
接下來霍成君就成了皇后!
平君被殘忍的陰謀殺害,讓宣帝更加的疼愛和平君生的孩子劉奭。
漢家的江山,怎比得上平君的開心關於選誰做繼承人,宣帝似乎有更好的選擇。比起“亂漢家天下者太子也”,宣帝其實更加喜愛劉欽。對劉欽宣帝是這樣評價的!
“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 “真我子也!”可是就算是這樣,在宣帝的心裡,依然認為平君的開心,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等他百年之後,與平君地下相見,他可以有個好的交代,說“你看咱們的兒子,做了皇帝”。
其實宣帝只需讓劉奭做一個富家王爺就好,但是他無法解開自己心裡的結,他內心深處有太多對於許平君的愧疚,讓劉奭做太子登上皇位,算是宣帝對平君做的最大努力的補償。
-
15 # 日慕鄉關
這更像是後世對漢元帝執政不滿所做的編排,你看看,他爹早就說他不行,他真不行。
漢宣帝是西漢很特殊的一位皇帝,他本是戾太子劉據的孫子,漢武帝的重孫,受“巫蠱案”影響,自小父母雙亡,他在掖庭長大,如果不是義士邴吉,可能早就沒命了。
宣帝長大後,因為身世背景,沒有人敢將女兒嫁給他,與他同在掖庭的宦官張賀,入宮前是劉據的家臣,想把孫女嫁給他,遭到弟弟右將軍張安世的阻撓,張賀是個好人,見無法達成,就動員同為宦官的許廣漢將女兒許平君嫁與宣帝。
許平君就是漢元帝劉奭的母親。
作為患難夫妻,漢宣帝與許平君的感情很深,繼承大統後,霍光將小女兒霍成君許配與她,並上書要求立霍成君為皇后,宣帝藉故推辭,還故弄玄虛,說自己有把寶劍遺落民間,群臣會意。最終,許平君坐上了皇后寶座。
許平君後來為霍光老婆所毒害,霍光一家也因此被漢宣帝誅殺。
漢宣帝是一代聖主,繼位後,對內恢復生產,修養生息,對外征戰匈奴,取得最終勝利,漢朝國力逐漸恢復,後世稱這段時期為“孝宣中興”。東漢開國後,對西漢皇帝廟號做了整理,按照貢獻大小,只有四位皇帝保留了廟號,分別為高祖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還有就是宣帝劉病已。
劉奭雖然是宣帝的長子,但他的性格與父親相差甚遠,史書記載他:“柔仁好儒”。按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劉奭“好儒”並不是壞事,但其實這裡隱藏了另外一層含義。
《漢書·元帝紀》做過這樣的記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見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嘗侍燕,從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注意宣帝的用語: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王道與霸道,是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兩種治世之道,王道源於儒家學說,崇尚仁義和禮制,認為君王應該勤修德政,內聖而外王。孔子是儒家鼻祖,他以周禮的繼承者自居,所以這裡宣帝說: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霸道與王道相反,推崇力量,孟子曾說道:“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漢朝初期,君王們推崇黃老無為之學,休養生息,並無王霸之爭,漢武帝繼位後,熱衷做大有為之君,他以董仲舒的理論為依據,以儒家學說為皮囊,發展出一整套雜合了王道霸道的治世辦法,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過是表象,其背後是君王大權獨攬的實用主義,只不過他們需要用好看的儒家學說作為推行其理念的工具罷了。
宣帝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雖然他不像曾祖父那般狂暴,卻也不是謙謙君子,蓋寬饒與楊惲只是在言語上冒犯了他,就被當即誅殺,所謂霸王道雜之,形容他十分貼切。
而劉奭的“儒”,明擺著是一種書呆子的“儒”,提倡仁德,與王霸之道的實用主義相差甚遠,不僅漢宣帝不喜歡,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成功,漢宣帝看到兒子如此迂腐,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至於他有沒有說過太子亂天下,這倒在其次。
但漢宣帝並沒有廢掉劉奭,一則劉奭是長子,廢長立幼,是傷筋動骨的大事,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為之,劉徹廢掉太子劉據,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二來劉奭是他與原配許平君唯一的兒子,感情上難以割捨,後世的康熙皇帝因與原配赫舍裡感情深厚,早早立赫舍裡的兒子為太子,與漢宣帝的做法如出一轍。
漢宣帝死後,劉奭繼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漢元帝,漢元帝在位16年,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
16 # 紫禁公子
漢宣帝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非常讚揚的一位帝王,他從小的經歷很苦,所以像他這種吃過苦的孩子,之後就更加珍惜好日子。當年巫蠱之事,使得他因此流落了民間。但是沒想到他最後還是有機會再次回到皇室,更沒想到一個沒有在宮中長大的皇子還能成為皇帝。就是因為這種種沒想到,他才格外的珍惜這樣的機會。在他執掌天下的期間,他一直勤勤懇懇,立志於做一位好帝王,之後給大漢朝創下了一個盛世天下。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精明的帝王,也是會有犯錯的時候。那時候他立下了太子劉奭,這個太子一點都不成器,完全沒有能夠做大事的能力。漢宣帝自然是看清楚了這一點。他曾經還說過,亂漢家者,就是太子。不過即使他看清楚了這一點,最後還是沒有廢掉這位太子。有人就不能理解,這是什麼原因?
其實這也和漢宣帝念舊情有關。不管多麼出色的一個英雄人物,都總有自己過不了的美人關。而漢宣帝的美人關就是許皇后,這兩人可以說是患難夫妻,所以感情比一般人的都還要深厚。他們兩人結婚的時候,漢宣帝都還被關在大牢裡面。可即使這樣,許皇后也願意下嫁於他,可見這兩之間的情意肯定是很不一般的。在後來漢宣帝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以後,霍光曾經想讓自己的女兒,也就是霍成君坐上後位,可他不願意拋棄自己的糟糠妻,因此還是立了許君平為後。
不過這樣一個沒有什麼勢力的女子坐上了高位,總是非常打眼的一件事。在許皇后第二次懷孕時,霍顯就派人給她下毒,最後她被毒死了。而這位皇后去世後,霍氏也就成功當上了新皇后。從這之後許皇后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劉奭就成為了漢宣帝思念許皇后的寄託。
雖然這個太子的確是很不成器,再加上被新皇后給故意養廢了,因此他根本擔任不起大任。漢宣帝曾經好幾次動了心思,想要費他的太子之位。可是每每一看到他,就又忍不住想起自己的亡妻,然後又會心一軟,又繼續放任著他。而且為了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漢宣帝在去世之前還為他做了很多事情,就是希望他能夠安穩的坐上皇位。不過他的這個想法最終沒有實現,因為漢元帝的懦弱性格,導致朝中大臣各自為政,讓整個朝廷內部變得混亂不堪。
-
17 # 透明的天空0228
提起漢宣帝,我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個電視劇《烏龍闖情關》。那時只知道這個電視劇講述的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被奸臣陷害,全家處斬。只有太子唯一血脈——孫耀威飾演叫劉病已得以逃脫,從此流落民間。不過最終在忠臣和愛人的幫助下當上了皇帝的故事。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電視劇中的劉病已就是西漢的第10位皇帝漢宣帝劉詢。
那歷史上真實的漢宣帝又是怎麼樣呢? 漢宣帝,名病已,後改為名劉詢。劉詢之父名叫劉進,是戾太子劉據之子,也是武帝之孫。劉詢也就是武帝的曾孫。公元前92年,巫蠱之案爆發,太子劉據被奸佞江充構陷,彼時劉詢尚在襁褓之中,就遭逢了這場大禍。其父劉進在剛安置好劉詢之後不久,即在長安與劉詢之母一同遇害,劉詢也被收押在獄中。後來在使臣邴吉的幫助下得以逃脫,從此流落民間。後因為僅僅當了27天的皇帝的劉賀被廢黜,便有人向當權大臣霍光提議,迎立劉詢為帝。經過種種考量,霍光最終採納了這一建議。劉詢被擁立成為了皇帝。這確實和電視劇裡面描述的如出一轍。歷史上漢宣帝不僅是一位睿智的帝王,也是一位有為的帝王。少有人知的是,儘管漢武帝在西漢歷史上威名最盛,但漢朝最為強大的時期,卻是在漢宣帝治下。在他統治時期,武帝后期因窮兵黷武、嚴刑峻法而造成的國力空虛、社會動盪現象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因此史稱“孝宣中興”。
而當時作為儲君的劉奭子不類父,他沒有絲毫“王霸之氣”,反而生性溫柔仁厚,喜好儒術,優柔寡斷,又不諳朝政權術。這與以“霸王道雜之”為治國宗旨,又精擅帝王權術漢宣帝劉洵完全不一樣。所以漢宣帝就認為劉奭肯定擔不起大任,哀嘆“亂我漢家者,太子之也!”可他最後為什麼還是把皇位留給了劉奭?我想漢宣帝對於廢立劉奭內心一定曾掙扎過,也糾結過,不過最終還是做出這樣的選擇他也是無奈的,或許還存在一點點僥倖的心理,希望自己看走了眼。
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劉奭的生母許皇后在漢宣帝自幼患難與共,夫妻的感情很深。“故劍情深”“南園遺愛”的浪漫,柔美愛情故事,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而且許皇后也被霍光的夫人給無辜害死,宣帝始終愧疚於心,不忍輕廢其子。
第二,廢長立幼在古代是大忌。前有漢高祖劉邦欲廢惠帝該立兒子劉如意,導致呂后以最毒辣的方式殘害戚夫人,做成“人彘”,漢武帝廢衛太子劉據該立昭帝,導致漢宣帝自己在內的幾萬人無辜受害,它們都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大動盪。而太子劉奭本人也並沒有大的過錯,他也不好輕易廢黜太子。
第三,外戚勢力的影響。漢宣帝是以昭帝侄孫的身份繼位的,所以他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受到士大夫階級的質疑。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他必須拉攏重用自己的外戚。當時的外戚勢力以許氏為首,太子劉奭是許皇后之子,那許氏肯定力挺太子劉奭,得到外戚勢力支援的太子,在沒有足夠理由的情況,輕易廢黜太子必然威脅到自己的皇權穩固。
-
18 # 史料未及爾
自古皇帝立嗣和廢嗣都是大事,沒有非廢不可的原因,不會輕易廢黜太子,廢的不止是一個人,而是一幫人,領頭的換了,下面一幫人都要大換血,太子位一空出來就會引起兄弟相殘的流血事件,漢宣帝從小吃過很多苦,他深知這其中的道理,只要劉奭沒大錯,宣帝是不會輕易換的,但最主要還是看到許平君的面子上,中間也出了些小插曲,差點給換了太子。
平民之子劉奭宣帝準備立劉奭為太子時,霍光的老婆霍顯說劉奭是宣帝還沒做皇帝時在民間生的孩子,沒資格立太子,怕她女兒生的孩子做不了太子,可是她的女兒霍成君一直讀沒有孩子,不知道是宣帝有意為之還是霍成君自己的肚子不爭氣。
劉奭是宣帝在民間時跟許平君生的第一個孩子,那時宣帝很窮,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落魄皇孫的身份,到了年齡要婚配時,沒女子願意嫁給他,許平君雖是父母做主嫁給他,但婚後從沒嫌棄他,夫妻感情很好,第二年就生了劉奭。
宣帝繼位後就立許平君為皇后,沒過幾年被霍光老婆派人下藥毒死了,死時才18歲,宣帝很悲傷,雖有懷疑是霍家乾的,但苦於沒有證據,霍家實力強大,不敢硬來,只得先作罷,後霍成君進宮做了皇后,霍家如願以償。
霍成君一直沒孩子,宣帝立許平君兒子劉奭為太子,為保太子安全,每次實物都要給保姆嘗吃後才給太子吃,至此霍家毒害太子沒成功。後霍家毒殺許皇后之事漸漸暴露,準備造反,被宣帝預先知道,霍家一族被剷除,霍成君被廢。
亂我家者,太子也劉奭生性懦弱,史書說他柔仁好儒,平時他看到父親動不動就用刑罰懲治下屬,很不以為然,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僅僅因為“刺譏辭語”就被殺害,劉奭想替他們鳴不平,有次陪父親吃飯時,劉奭就婉轉的說“陛下使用刑法有點過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施行儒術”。
宣帝大怒,說漢家自有漢家制度,本來就是王霸兼施,恩威並用,只一味施行仁德,這天下還怎麼治理,突然間就覺的太子太過柔仁,這天下交給他恐有危險,所以長嘆一聲“亂我家者,太子也”。
霍成君被廢后,宣帝寵幸一位張婕妤,這位張婕妤生了個兒子劉欽,宣帝很喜歡,常感嘆,這才真是我的兒子,一度有想立劉欽為太子的想法,可是一想到許平君跟他相識於微,後來也沒享幾年福就死了,太子早早沒了母親的疼愛,不忍心廢黜,再說太子也無大過。
宣帝怕劉奭繼位後,劉欽造反,特意給他找了個德行高的人韋玄成去輔佐他,韋玄成曾為了把爵位讓個哥哥自己裝瘋,直到哥哥繼承爵位,他才好了,宣帝想以此人來感化兒子劉欽,這點上說明宣帝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同時沒有武帝的決絕
如果換做劉欽做皇帝,東漢將變成什麼樣也未可知,前期的廉政不代表後期的清明,武帝雖決絕,但他後期還是被矇蔽了心智,如果是太子據做皇帝,就不會有昭帝,也就沒有宣帝劉病已,劉病已對漢朝的貢獻不比武帝少,人心隨時都會變化,尤其皇帝做的時間長了,劉病已如若不是從小受的苦,在民間呆的時間長了,也不定有後來的作為。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是福是禍相互依存,這個朝代不行,必定有新的朝代取替。皇帝也是人,情在當時,要顧全的事情太多,誰能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在自己的任期內把國家治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
19 # 歷史咖啡廳
“亂我漢家者,太子也”其實是就事論事的一句話,並不是對劉奭的不滿,而是對劉奭治國之道的不滿。
眾所周知,一個人和一個人的觀點不同時,就會出現對罵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代表他們就會成為仇人。樓主的問題很奇怪,漢宣帝明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最後還是把皇位留給劉奭,其實並不是這樣,漢宣帝這種說法,其實有點類似父親教育兒子一樣,對事不對人而言。
漢宣帝崇尚以法治天下,而他的兒子劉奭覺得法有時候很嚴苛,儒學之道才是治國理政最好的方式“亂我漢家者,太子也”,漢宣帝說這句話的時候,更像是一個父親對於一個兒子的諄諄教誨。事實上,劉奭是他最疼愛的兒子,因為這個孩子是他最喜歡的女人的孩子,而他的母親卻早早地死了。
我們再來看看漢宣帝說這句話的背景,二人在大臣楊惲因言論不當而獲極刑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漢宣帝認為,法大於天,言論不當,衝撞皇帝就應該被處死,而劉奭則以為,這樣的處罰方式過於嚴苛。所以漢宣帝就說出了這句話,其實,他只對事不對人,對於自己兒子的尊儒做法,他也不是很苟同,但也不反對。
劉奭崇尚儒家,更是將儒學作為自己治理國家遵從的法則,這一點漢宣帝並沒有否認,相反,滿朝文武之中,也有很多儒家大臣蕭望之和周堪兩個大臣就是典型的儒家大師,而這正是自己的父親漢宣帝留給他的輔朝重臣,試想一下,如果漢宣帝對儒學嗤之以鼻,他們早就被殺了,能留到現在?
我們再來看一下,漢宣帝的預言是不是變成了現實:
公元前48年,劉奭即位,當政期間,因為生性懦弱,被宦官把持朝政,朝廷此時變成了宦官專政的情況,而這位漢宣帝引以為傲的兒子,在42歲時就死了,歷史上,是不是被宦官害死的不得而知,但是,生性懦弱卻是不爭的事實。
知子莫若父,看來漢宣帝的這預言,說對了。
-
20 # 獨秀文苑
古代太子是國之儲君,也就是天下未來的主宰者,因此太子的人選不僅要得到皇帝的認可更要符合天下大勢,如果太子過於軟弱或者仁慈一般是不被皇帝所看好的,例如漢朝初期的軟弱的劉盈就差點被劉邦廢掉,漢武帝時期的太子劉據因為不喜歡動武而被漢武帝責罵,但是漢宣帝卻在明知道太子將會誤國的情況下,卻沒有廢掉太子!這是為何?
大家都知道漢宣帝在位的時候,那段時期是西漢發展的最好的時候。日月所照皆是漢土,關於選擇太子這件事,其實漢宣帝一直都都清楚自己選擇劉奭是真的不行,他自己就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你看漢宣帝自己心裡是多明白,但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捨不得廢掉這個太子。一個是因為太子已經定下了,沒有什麼要換太子的重大理由;另外一個是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奭是漢宣帝的愛妻許平君所生。
我們都知道漢宣帝從小就因為“巫蠱事件”一直抬不起頭。雖然表面上是個皇子,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並沒有把他被當作皇子來看待。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許多大人們的陰謀,並且清楚地認清了人們內心的險惡本質。然而,有一個人卻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態度,這個人就是許平君。
那麼,漢宣帝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說出的亂我漢家者,必太子也,這句話呢?漢宣帝曾在很小的時候,經歷了巫蠱之亂,按照常人的思維,那就應該吸取漢武帝的教訓,採取“懷柔”,對大臣們都好一點,確實漢宣帝也採取了懷柔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嚴厲的打壓大臣們,重用法家人物,用嚴厲的刑罰處置大臣。當時有兩個大臣楊惲、蓋寬饒對漢宣帝有“刺譏辭語”,因此漢宣帝就把他們殺害。
劉奭認為自己父親的做法太過於嚴厲,應該重用儒家人物,施行仁政,以德服人。漢宣帝覺得就應該賞罰並用,吸取周朝的教訓,才能長久,儒生過於仁慈,只知道厚古薄今,不能治天下,所以才有了漢宣帝說的“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這句話。其實就是父子兩個人對於治國方面有不同的見解罷了。只不過後來的結果,放大了這句話。劉詢知道自己的兒子比較尊儒,崇尚仁政,性格不夠果敢,所以也扶持了很多的大臣為了以後輔佐劉騫,比如:蕭望之、周勘、劉更生,這些人也成為了劉詢的左膀右臂,所以漢宣帝給自己兒子登上皇位也做了很多的鋪墊,希望他可以順利。為了自己的兒子更是為了大漢。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宣帝很喜歡太子的兒子劉騫,後來的漢成帝,劉詢認為劉騫是皇帝接班的好人選,只有傳位給劉奭,劉騫才有成為皇帝的可能,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傳位給太子是最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漢宣帝,漢武帝的曾孫,衛太子劉據的孫子。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死了衛太子劉據,牽連了母親皇后衛子夫以及自己妻兒自殺。劉據的這個孫子劉病已尚在襁褓,被投入監獄。當時管理監獄的官員知道太子是被誣陷的,可憐這個孩子,就讓獄中女囚撫育。後來,漢武帝大赦天下,將這個曾孫重新列入玉蝶。讓其祖母的孃家撫養。劉病已少年高才好學,遊歷民間。
劉病已雖然有皇曾孫的身份,但境遇大概也不咋地。該娶媳婦了,卻沒有大戶人家的女兒肯嫁給他。最後,是娶了平民之女許平君。這許平君的老爹是一個犯了死刑而選宮刑犯過錯誤的小官。
武帝去世前安排八歲漢昭帝繼位,但昭帝二十一歲就病逝,並沒有留下子嗣。
權臣霍光不得不從宗室中選接班人。那個大名鼎鼎的漢廢帝海昏侯劉賀就是那個倒黴蛋。28天被廢后,劉病已進入霍光視線中。他是正宗的漢武帝嫡嫡親的重孫子,父母、祖父母都早死,媳婦家也就是個小吏,沒有強大的背景。這特別還有利於霍光繼續專權。這太完美了,就是他了。
霍光的媳婦希望自己的女兒為皇后。之前,新君小心翼翼地和權臣相處,只有這件事劉病已冒著成為第二個劉賀的危險,讓大臣去民間為自己尋找曾經遺失的寶劍,就有了“故劍情深”這個形世間形容夫妻情深的成語。足見劉病已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不忘結髮之情。
許平君在劉病已的堅持下成為皇后,但霍光媳婦為了自家女兒在許平君生產的時候買通在皇后身邊服侍的人下藥毒死了許平君。
劉病已雖然悲傷,但也還是忍耐。霍光的女兒也如願成為皇后。
一切在霍光死後徹底改變。劉病已平了霍家,廢掉霍皇后。自己改名劉洵,立許平君所生的兒子劉奭為太子。開始真正執掌政權。
漢宣帝的政績在文治武功上直追文景與武帝,漢代迎來了昭宣中興的大好局面。
但在這一片繁榮之下,漢宣帝擔心的就是太子。太子劉奭性格柔仁好儒,喜歡用儒生。但漢代治國是霸道王道並用,儒只是給世人看的。劉奭不能領悟其精髓,令漢宣帝十分擔憂,發出“亂我漢家者太子也”的預言。
理智上應該另擇合適的儲君,但一想到“故劍情深”的結髮之妻許平君,劉洵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劉洵犯了一生中“唯一的錯誤”,這個太子果然讓漢朝代開始衰落。
一個特別理智的君主雖然聖明,卻缺了人情味。劉洵是人,是人就有軟肋,愛情就是他的軟肋,他是一個有情義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