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素諮詢師
-
2 # 糖紙吳柿子
我家倆孩子,年齡相差4歲,經常吵架,甚至於打架。他們之間的“戰爭”,我幾乎置之不理。讓他們自己解決。
也記不清從啥時候開始,他倆開始的戰爭,記得有一次,倆孩子也不大,小的大概3歲,大的7歲,兄弟倆不知因為什麼打起來了,我沒在場,也沒管,不好了,這次真打出事來了,倆孩子身上都見血了,大的手破了,小的頭皮蹭破一點皮,哭著找我告狀去了。我一看到血,才認識事情的嚴重性。
從那次以後,我給他們講了打架的原則,再生氣不能傷到自己,也不能相互傷到對方。再以後,看見他倆打架的機會相對少了,但是吵架還是家常便飯,飯桌上吵,玩著玩著就翻臉了。我還是採取不管的原則。他倆吵吵一會兒也就走開了,各幹各的,不一會兒又到一起玩去了。
-
3 # Tsallmylove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打架吵架的情況,孩子間有了戰爭,作為家長既不能為其出頭,也不能忽略不管,所以似情況而定。
-
4 # 扛酒夜行
感謝邀請。孩子們在交往玩耍的時候發生矛盾糾紛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矛盾糾紛的性質。作為家長,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介入。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矛盾的型別,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欺凌型。一方蠻橫霸道,不講道理,強拿強要,對方不依從即大打出手,不依不饒。這種情況下,如果被欺一方是個知書達理的孩子,成年人如不及時介入,任由他被熊孩子欺凌,勢必會給他造成巨大心理陰影,從此不相信世間有公平正義,進而形成偏激心理。二、爭辯型。此種情況下,僅僅是雙方觀點不同而已,只要雙方都是有理有據地爭辯,家長大可不必介入,讓他們自己解決就可以了,透過論戰,可以讓他們知道除了自己的想法,原來還可以有其他的理解。這種經歷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三、謾罵型。交戰雙方都不是省油的燈,口不擇言,惡意謾罵,逞口舌之快。此時家長應該及時介入,以理相勸,引導孩子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這是正常情況下家長介入孩子間戰爭的情形。
-
5 # 仔仔智楽園
孩子與孩子的戰爭家長應該介入,如用戰爭這詞語來講,說明已經時間有深度了,家長不介入,會對孩子處理起來有心力陰影,家長應該給以指導及分析,妥善處理好,孩子才能知道以後出現類似事件如何處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6 # 小七vlog
最好的話孩子之間的戰爭,適當的引導吧,這個是可以的。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對錯他沒有一個非常正確的觀念 ,而且很多小孩子小時候是比較調皮的,如果小時候不加以引導可能以後性格會產生變化。
同樣小的時候也會產生一點比較大的過錯,上次我看了一個影片 一位孩子的父親帶小孩子去他侄子哪裡玩 但是這個小孩子12歲了 這個小侄子比較喜歡收藏模型 然後小孩子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把模型弄壞了 然後小侄子就想跟他爸爸說了一下,誰知道這個小孩子後來把所有的模型都給拆了 小侄子的到他爸爸的回答是他還小,對這個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 但是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你們身邊 到時候跟他接觸的人 也不是他親戚或者朋友 對他不會有那麼多的容忍 雖然這個事情雖小 而且小孩子跟小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就算得到了當事人的原諒 你也要跟孩子說出個是非 雖然小不太懂 但是你至少給他灌輸了一種思想 慢慢的他會改掉錯誤 分辨什麼行為是對 什麼行為是錯的
-
7 # 蘭因123
這個得看情況,不能簡單的說參與或不能參與。
如果就是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家長真的沒有必要參與。
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可能受家長影響,品行敗壞。我兒子班上就有一個小孩,大家在一起站隊,他過去的時候,非得衝撞兩三個同學。一起接開水,故意把開水弄別同學身上,一起做遊戲,故意踩別人腳。而且,他就是故意的,他自己做了壞事後,總是梗著脖子無賴的對對方說:有本事你來打我呀?
他長的五大三粗的,其他孩子該真打不過他,家長就仗著自家孩子壯實,打架不吃虧,也不管教。老師也是頭疼,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他孩子都被他欺負的見他都繞道走。
我兒子就是繞道走的那個,還是被他經常欺負了。起初,我就覺得小孩子的事,大人不好參與。兒子和我說,**打他,我還讓他自己處理。這一想想,後悔死了。後來發現兒子不想去學校,仔細一問,才知道給那個壞同學欺負的不敢去了。
我很生氣,找他家長溝通,簡直一無賴,一點用都沒有。
有次接兒子,在校門口等了很久,都沒有看見他影子。人都走光了,去教室一看,兒子正給他壓身下打。
我四下看了看,沒人。過去就是一腳,並且惡狠狠的告訴他,在欺負我兒子,我們一家子就都去他家,把他家人都狠狠地打一頓。
從此以後,不敢欺負我兒子了。狗改不了吃屎,還是欺負其他的同學,每次家長會,他家長只要一去,妥妥的一場多對一的撕逼大戰!
對於那些壞孩子,家長一定要參與,保護好自己孩子,因為他們就是校園凌霸!
-
8 # 暖冬的美
小孩與小孩吵架其實是很正常的,大人們不應該去強行干預。
小孩的想法是直接的,想到什麼說什麼。前一秒還玩得好好的,下一秒就會打起來,不到一秒又玩到一快了。
大人的干預只會破壞孩子的正常溝通和社交能力,最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
隔壁店老闆娘的孩子每次跟小朋友吵架,就哭著回家找媽媽。就是因為老闆娘一看見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吵架,就會上去各種說教,或者把孩子拉回家,生怕自家的吃了虧。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只會什麼事都找大人,缺少自己的主見。
當然,事有輕重,事態嚴重的話大人還是要進行干預的,畢竟小孩還是缺乏安全意識的。
-
9 # 蘇州新鮮事兒
近日,上海松江一兒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父親毆打推搡,這原本是孩子玩耍間的小爭奪,沒想到一方家長竟因自己家的孩子吃了虧,而動手毆打對方孩子。最後,該男子的行為已構成毆打他人被行拘。
那麼,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呢?其實,在我們日常的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和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孩子們也一樣,這是一個很常見現象。那麼,孩子之間起衝突的時候,家長要不要介入呢?如果要介入那要何時介入呢?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介入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一旦發現自家孩子受到別的孩子惡意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在第一時間及時介入。比如有其他孩子拿東西砸你家孩子的頭,同理,家長在發現自家孩子惡意攻擊別的小朋友時,也要及時介入並上前制止孩子的行為,而不是隻在邊上象徵性的喊兩句勸阻卻不行動。
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選擇性介入
比如,孩子們在小區的遊樂場所或者外面的遊樂園玩耍的時候,相互之間搶公共玩具,比如搶海洋球、搶積木等等。而提問中的這起事件,正是兩個孩子互相搶積木,一方家長覺得自己家孩子吃虧了,家長就掌摑和推搡另外一個孩子,很顯然,這位家長做了最錯誤的社交示範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被搶了玩具並不會太在意,反而覺得互相搶著玩才好玩,而且孩子們可能壓根就不怎麼喜歡這個玩具,純粹就是孩子們在一起玩才覺得有意思,才想一起玩,所以,遇到這種搶玩具或者積木的時候,家長大可泰然處之。
但有時候,孩子被搶了玩具,孩子覺得受了委屈,會跑到家長面前向家長求救控訴,而這個時候,家長才有必要介入並協助處理,而不是像上海松江發生的這起事件中,家長上前以大欺小。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問孩子:你希望我為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在聽取孩子的請求後,家長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給孩子體驗一些積極的解決方案,比如握手言和玩具要懂得互相分享著玩等等,千萬不要鼓動孩子打架、報復等等。
孩子起衝突時,家長介入要有原則!
像提問中描述的事件,孩子們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這位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吃虧了,就馬上介入,甚至還動手打另外一個孩子,這時事情的性質就變了。作為家長,發現這樣的事情,首先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動怒。
小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很多小朋友,剛剛還在那裡為了搶奪玩具吵架,回頭兩個人又在那裡手拉手玩的可歡樂了。所以,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發生矛盾就動怒發火,你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先問明緣由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作為家長,我們還要告訴孩子讓他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
我們家長也都是從小時候過來的,誰還記得小時候被誰搶過玩具?或者自己搶過別人的玩具?除非是非常大的事情,不然通常都會遺忘在記憶的長河裡,所以作為家長,遇到孩子因為搶玩具發生衝突時,真的不必過分擔心。我們通常說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世界,小孩子之間有他們的規則。只要不是大問題家長不需要介入進去,但是每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家長可以作為正確引導孩子的一個機會,無論是社會經驗,解決問題的方式,這個都是需要家長傳授給孩子們的。
所以,最後,這位掌摑和推搡別的孩子的家長被行拘一點都不冤,因為你這麼做比小孩子還小孩子!
-
10 # Geminitwins
孩子建議不要參與,以後孩子有問題都會求助你,根本不會自己去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將來也不在乎人際關係中的好壞,總覺得有父母在沒事兒。
-
11 # 馮玉春5
孩兒面六月天,小孩子在過家家中快樂成長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成年人或者家長非要把過家家的美好給打破,是把孩童世界抹殺掉,讓孩童直接進入成人世界,這是何等的惡劣,讓孩子多在孩童世界待一會都不行嗎。
-
12 # 寧老師的微課堂
先別參與,但家長要隨時關注孩子之間的矛盾發展,並隨時估計能否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當矛盾衝突的較為厲害的時候,家長要主動參與干涉,併合理解決。
-
13 # 教育的道與術
孩子之間的矛盾,一般不需要家長參與。首先,孩子的行為,一般不具備主觀惡意。基本上都是特定的家庭環境下,形成的不自覺意識,帶來的習慣性行為。比如,長期被忽視的孩子,容易用他特殊的行為,引起他人關注。其次,家長不參與,會讓孩子學會孩子間的關係協調能力。家長不恰當的參與,不僅不利於孩子化解矛盾,有時,還會使矛盾的性質發生轉化,成為家長之間的矛盾。
-
14 # 侯媽家庭教育
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作為父母不要去充當調解員,幫他去處理矛盾,而是要冷靜地觀察,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自己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的性格,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如果父母什麼事情都要幫孩子解決,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當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父母在必要的時候要給予孩子引導和幫助.不隨意插手不代表著不管,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父母要及時介入.
當孩子被同伴反覆欺負的時候;當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升級到彼此攻擊的時候,父母要介入,以免造成人身傷害;當孩子的情緒低落的時候,家長要和孩子溝通,幫孩子解決矛盾.
-
15 # 家長實驗班
介入應該注意方式和情緒。
情緒溫和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就是說,孩子情緒理順了,教育就容易了。儘可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以平和的姿態去接納。大部分時候,只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孩子內心就會有強大的成長動力。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不盲目責罵,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批評教育,要明確指出錯誤點;事後道歉,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對於家長來說,真正的力量,不是扯著嗓門歲孩子叫喊,更不是嚴厲打罵,而在於對孩子情緒的引導。保持情緒平和,才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
16 # 一隻小螞蟻99
孩子之間的“戰爭”本人認為家長最好不要參與。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家長參與孩子之間的”戰爭“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之間發生”戰爭“一定是基於矛盾事件,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候,需要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自行解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也許會有語言上或者肢體上的碰撞,只要不過分,家長最好不干預。孩子在自行處理問題過程中會有所成長。如果家長干預過多,就會干擾了孩子對事件本身的認識,也會造成孩子懦弱與與喜歡指責他人的性格,因為只要一發生事件,家長就會幫忙,不需要自己承擔什麼責任。如:我發現二年級有一個小男生不合群,與同學經常發生矛盾,喜歡指責同伴;經與班主任瞭解情況,得知只要他和同學發生狀況,他的媽媽不是到學校找老師“告狀”別人欺負他的兒子,就是在校門口找與他發生矛盾的孩子”講道理“。他們班的小朋友為了減少麻煩都不與他玩兒。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於小男生媽媽經常“干預”同學之間矛盾,導致效果甚微。
第二:家長參與孩子之間的“戰爭” 不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在集體中。集體中的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 ,性格也不同。孩子們在一起學習與生活,難免會發生矛盾。發生矛盾後,家長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以及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反思;學會了為人處事的方法,這些都為孩子走向社會打下了基礎。我曾經親眼看到過兩個四年級孩子的媽媽在校門口大打出手,其中一位媽媽竟然用高跟鞋將另一位媽媽打的頭破血流。 事後打人的媽媽拒不認錯,整個過程兩個孩子就在身邊,周圍還有部分家長與學生。經過了解情況得知,在校門口兩個孩子發生了口角,進而發生肢體衝突,兩位媽媽怕自己孩子吃虧也加入了“戰爭”。不知道兩位媽媽想過沒有,作為孩子的榜樣,採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對孩子的人生觀有重要的影響。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17 # 凡花如雲
孩子打鬧
我家孩子20年的8月份上的小班,基本上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剛開始我也有像您一樣的顧慮,怕孩子年齡小吃虧怎麼辦?大概上了一個月左右,我問老師情況,老師說各方面都挺好的,沒有需要調整的方面,到現在也差不多上了一個學期了,偶爾有和同學的打鬧,我都沒有參與過,我認為那都是正常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引導孩子
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就開始給孩子灌輸幼兒園裡可能出現的情況的繪本,如《我愛上幼兒園》《變變變去散步》等,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上幼兒園以後,每天早起說早上好,給孩子一個擁抱,放學給孩子一個擁抱,像朋友一樣讓孩子主動給你表述幼兒園的情況,有時候孩子會說誰誰打我了,我會問他,那你是怎麼做的,打的疼嗎,告訴老師了嗎?你還手了嗎?我家孩子一般都會說疼,我沒還手但我告訴老師了,那我會告訴他說明他打的還是不疼,要不然你怎麼不還手呢?有時候孩子的爸爸看不了孩子吃虧,吵著要找老師或孩子家長時,我還會極力勸阻,因為孩子已經處理過了,這件事已經忘了,沒有必要了。隔一段時間跟老師溝通下孩子的情況,只要不嚴重,沒有什麼異常情況我通常是不會參與的。因為孩子的記憶是間斷性的,可能今天打一架明天還是好朋友,如果家長參與之後,會變成打一架就是永遠的敵人,不許孩子再來往,也許孩子還想一起玩,由於家長不許而不能一起玩,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和成長的權利!
找到自己
我始終認為孩子從小吃虧,長大了就不會吃虧,這樣才能成長!我們能做的是引導和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問題,找到那個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幫孩子打架!
-
18 # 風溪河
不必介入,不要介入,小孩有什麼事自己消化,大人介入把事情矛盾擴大了,同時也不利於引導孩子。
同理,大人矛盾小輩也不要介入。
記得我上班時,因在財務部門負責,有關部門查帳,領隊人的女兒和我女兒是同事,那人嫉妒我們家庭人員工作好,想找我麻煩,雞蛋裡挑骨頭,幸虧我一貫奉公守法,沒整到我。
後來我知道我女兒和他女兒成了好朋友,我不提這些恩怨,至今,她們也是好朋友。
俗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多個朋友多條路。教育孩子,總要有些正能量,把仇恨移交下去,是兩敗俱傷的事,於己不好,於人不利。
-
19 # 小丁101
這是個好問題!
去年和朋友兩家帶孩子一起自駕遊,爸爸們在前排,媽媽們在中間,兩個小男孩兒坐在後排。剛開始兩個人有商有量玩得挺好,可是旅途遙遠,孩子開始鬧。吵架到打架,我們四個人有說有笑,他們兩個在後邊鬧翻天,沒人管,下車時,發現各有負傷,我家孩子由於手善,更被屈些。但是,一下車馬上又開始瘋跑著玩兒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沒必要介入。沒有什麼安全問題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探索邊界挺好的。雖然自己的孩子不佔便宜,但是無論什麼性格的孩子,面對怎樣的情況,都應該自己建立起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心裡機制。
而且,如果家人介入,搞得家長也不愉快,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有什麼原則性的問題,或者安全問題,那就另說了。
-
20 # 椰皮影戲
小孩子間玩玩鬧鬧,做家長的先以旁觀為主,不應該完全介入, 但當問題處於品質相關時,應該適當介入,對孩子加以引導。人都有護短的天性,介入的家長難免會有失偏頗, 所以在介入前冷靜旁觀,放平心態,不驕縱自己的孩子,也不讓自己的孩子一味逆來順受,我不主動欺負人, 但也不能平白受欺負。偶爾一次吃虧沒關係,但不能讓“欺負”成為常態!
回覆列表
不要參與到戰爭中去,但是需要去做智慧的處理。以及平常生活中正確的引導孩子。
孩子透過與同伴在一起玩耍獲得交友經驗,在玩耍的過程中發生戰爭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要以平常心來看待。
很多的家長會心疼自己的孩子,從而參與進去,卻不知家長參與進去後可能會把事件無限擴大。如果你參與進去,對方的家長也參與進來,甚至更多的人,那麼就不是孩子之間的戰爭,有可能會演變為兩個家庭的戰爭。
家長試著放心的讓孩子與同伴交往,發生戰爭時別用成人的有色眼鏡看待其他孩子。不去過分的保護孩子。而是透過平時的引導,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和解決自己的社交問題。去看到孩子戰爭背後的正面動機。多多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