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十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鄭仁泰,李孟嘗,公孫武達,杜君綽,獨孤彥雲,劉師立。
16
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先科普下,由李世民所主導的玄武門之變,在唐朝歷史上並不屬於特例。

    有鑑於玄武門的位置(正好是皇宮北面城牆的正門)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可被冠以“玄武門之變”的事件,在整個唐朝歷史上總計發生過四次,而且對唐王朝的歷史走向都是影響極大。

    第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李世民所發動的這次,最終雙手沾滿了兄弟鮮血的李世民登上了他夢魅以求的皇帝寶座。

    第二次,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李唐宗室及大臣們發動政變,率領左右羽林兵攻佔了玄武門(洛陽城的玄武門),逼迫武則天退位,迎立了太子李顯,繼位為帝。

    第三次,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唐中宗李顯的兒子第三個兒子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試圖推翻掌權的韋后,因為沒能攻破玄武門而以失敗身亡告終。

    第四次,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率領著心腹人員攻入入玄武門,殺了韋后及其手下,將老爹李旦推上了皇位。

    還是回到原話題,李世民所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正是乘著李建成、李元吉入宮的機會,李世民收買了玄武門的守衛將領,帶著他的自己人埋伏在了玄武門內。事變過程中,李建成為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元吉被尉遲敬德殺死。

    當尉遲敬德帶著兵馬很有目的性地去向唐高祖李淵彙報事情經過後,先前對兒子相鬥持消極態度的現任皇帝李淵見木已成舟,也只能是默許了李世民的所作所為。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相關史書上是有著不同的說法的,並不只有十人。

    一般說法,出自於“長孫無忌列傳”的記載。

    “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另外一種說法,來自於“太宗本紀”的記載,

    “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之。”

    除李世民外,前者總計有十位,後者總計有十二位,兩種說法,除了長孫無忌及尉遲敬德有所交集外,其他人員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至於哪份名單更為真實些呢?歷史學家們也不能給予出肯定的答覆。

    如果綜合兩種說法,去除掉重複人員,也就有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領銜的這個十九人大名單。

    來看看他們的最終走向!

    1、長孫無忌(594年-659年)

    長孫無忌,有兩個身份很特殊,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即李世民的大舅哥,另外一個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之一,而且還排在第一位。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有著鮮卑血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積極支持者以及策劃者,他還是唐高宗李治的堅決擁護以及擁立者,因而深得唐朝兩代帝王的信任。

    然而,長孫無忌和武則天很是不對付,自然也就成為武則天的主要針對物件,他最終“圖謀謀反”罪名,被削去官職和封邑,流放到黔州,並自縊在了流放地。

    2、尉遲敬德(585年—658年)

    尉遲敬德,名融(被誤載為“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他先前在地方軍閥劉武周手下打工,後來投靠的李世民,因而不受李世民老部將們的待見。他在李世民與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人的交戰中,卻是有著上佳表現,立下功勞不小。

    玄武門之變之中,尉遲敬德是積極參與者,親手射殺了李元吉。李世民對他也是信任有加,將他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七位。尉遲敬德晚年基本不問政事,喜歡練丹修道,於顯慶三年(658年)在家裡去世,時年七十四歲,算是壽終就寢。

    3、侯君集(?-643年)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人,早年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份參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七位。他後來曾經跟隨李靖平定吐谷渾,又率領唐軍攻滅過高昌國,功勞也是很大。

    侯君集品性不咋的,純粹是自己作死,他曾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被彈劾,後來又煽動太子李承乾謀反,結果陰謀敗露,被下詔處死。

    4、張公謹(594年—632年)

    張公瑾,字弘慎,先前在王手下世充做過官,後經尉遲敬德等人的推薦,才被李世民任用。玄武門之變時,張公瑾還是比較搶眼的,李建成、李元吉死後,他們的黨羽反攻玄武門,正是張公瑾一人單槍匹馬跟隨給擋了下來。他後來還李靖討伐東突厥,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十八位。

    張公瑾死得較早,貞觀六年(632年),他病死在了任上,當時只有三十九歲。

    5、劉師立(?-640年)

    劉師立,宋州虞城(今商丘虞城)人,原先是王世充手下將領,直到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後,他才投靠李世民,並從此堅決地站在了李世民這邊。玄武門之變,他也跟隨參加,後來他還參與了平定羅藝叛亂、征討党項和吐谷渾。

    因為同時代的人物太出色了,劉師立沒有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十四年(640年),劉師立因病去世,得了善終。

    6、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京兆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櫟陽鎮)人,他資格很老,早年跟著李淵,後來又跟著李世民四處打天下,在唐朝建立過程中,立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他有參與到其中,具體表現不詳。他後來曾多次與突厥作戰,表現十分神勇,並立下戰功。

    公孫武達也沒有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最終也是得了善終,病死在任上,那時候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是唐高宗。

    7、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相關記載較少,他的身世優越,父親是隋朝將領,之後他成為李世民的手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是伏兵將領之一,主要負責截殺李建成、李元吉殘留黨羽。

    獨孤彥雲後來在與突厥人的交戰中身亡,雖然沒有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卻是以貞觀五十三功臣之一續圖在凌煙閣。

    8、杜君綽(601年-662年)

    杜君綽,早年參加隋末的義軍,後投靠李世民,跟著征討各地軍閥,為唐朝建立立下功勞。玄武門之變時,他是伏兵將領之一,受到李世民的信任。

    杜君綽後來曾參與過征討高句麗的戰爭,龍朔二年(662年) ,杜君綽在上朝時去世。

    9、鄭仁泰(?)

    鄭仁泰,是李世民秦王府中的將領,是李世民身邊人員,地位不高,玄武門之變後,也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他是玄武門之變的先鋒之一,但具體事蹟較少,後來曾參與討伐高麗、鐵勒叛亂的戰爭。

    鄭仁泰在討伐鐵勒叛亂時,是行軍大總管,因指揮失利,導致失敗而被參劾,兩年後,他雖然在鐵勒戰場上沒有失利表現,卻被降了職。不久後,鄭仁泰因病去世。

    10、李孟嘗(593-666年)

    李孟嘗,字待賓,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人,早年做過“山大王”,跟著王君廓一起投靠李淵,後被李世民招入到秦王府,跟著李世民征討過薛舉、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各地軍閥。玄武門之變時,是伏兵將領之一,李世民登基後受到賞識。

    李孟嘗後來在與突厥作戰中,有著突出表現,曾奉唐高宗的詔令留守京城長安。乾封元年(666年),李孟嘗因病猝死在長安自家的府第裡,時年七十四歲,也是善終。

    11、房玄齡(579年-648年)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很早時候就投靠了李世民,是李世民的重要謀士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五。玄武門之變時,房玄齡是幕後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功勞最大的五人之一。

    貞觀時期,房玄齡輔佐李世民治理朝政,被時人稱作“良相。”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因病去世,李世民為他廢朝三天。

    12、杜如晦(585年—630年)

    杜如晦,字克明,出身官宦世家,李淵起兵攻佔長安後,投靠的李世民。也就成了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各地軍閥過程中,杜如晦從中出謀劃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是主要策劃人,貞觀時期,杜如晦輔佐李世民治理朝政,與房玄齡一起被稱為“良相”。當時,房玄齡善謀,杜如晦果斷,也就有著“房謀杜斷”的說法。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杜如晦位列第三,還是在房玄齡前面。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杜如晦因病難而去世,時年四十六歲。

    13、宇文士及(?-642年)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隋左衛大將軍宇文述的兒子,娶了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為妻。他跟李淵交情不錯,哥哥宇文化及兵敗後,投靠了李淵,後曾跟隨李世民征討各地軍閥,立有戰功。

    玄武門之變時,宇文士及據說有份參與,李世民登基後,受到信任以及重用。後來,宇文士及曾多次抵禦突厥的入侵,頗有成效。晚年時期,他被李世民召回到朝中,極盡榮寵。貞觀十六年(642年),宇文士及因病去世。

    14、高士廉(575年-647年)

    高士廉,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他的輩分很高,長孫無忌、長孫皇后都得喊他舅舅。他是北齊宗室成員,在隋朝做過官,依附過蕭銑,後來投的李唐,玄武門之變,他也有份參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位列第六。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後被追贈司徒、幷州都督。

    15、程知節(589年-665年)

    程知節,濟州東阿斑鳩店(今山東東平斑鳩店)人,即演義書上鼎鼎大名的“程咬金。”他先前跟的是李密,接著又跟了王世充,直到後來才轉投的李唐。程知節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是知名的猛將。他在跟隨李世民平定各地軍閥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玄武門之變時,程知節也是親身經歷者,表現不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他排名在第十九位。

    程知節深受唐朝幾代帝王的信任,受盡榮寵,只是到了老年,有些晚節不保,後來在率軍討伐西突厥時,不能及時進擊追敵,而且還殺降圖財,最終鬧了個減死免官,多年以後才被起用。麟德二年(665年),程知節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16、秦瓊(?—638年)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他先後跟過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等人,直到後來才投靠的李世民。在跟隨李世民征討各地軍閥時,他的戰績非常突出。有些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秦瓊也是參與了的,也有說他沒參與的,莫衷一是。

    秦瓊也是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只是排在最後,第二十四位。秦瓊在戰場上受傷很多,一直沒有治癒好,貞觀十二年(638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17、段志玄(598年—642年)

    段志玄,唐初齊州人(現山東臨淄),他是李唐集團中的老人,早年跟著李淵,後來跟隨李世民,在與各地軍閥交戰過程中,積累起不小的功勞。玄武門之變時,段志玄站在了李世民這邊,拒絕了李建成的高官厚祿的誘惑。

    段志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十位。他後來曾征討過吐谷渾,於貞觀十六年(642年)因病去世,時年四十五歲。

    18、屈突通(557年—627年)

    屈突通,先前是隋朝大將,李唐軍隊攻克長安後,被迫投降李唐。後來屈突通堅決為李唐王朝賣命,在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的過程中,他的表現可圈可點,因而受到李世民的信任。玄武門之變時,他也是積極為李世民效力,李世民登基後,受到重用。

    屈突通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十二位。貞觀二年(628年),屈突通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19、張士貴(586年-657年)

    張士貴,本名忽峍,先前參加過隋末的義軍,後來投靠李淵,在李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張士貴也有參與,李世民登基後曾被任命為“玄武門長上”等重要職務。

    張士貴後來曾與薛延陀、高麗等勢力作戰,並有不俗表現。顯慶初年(公元657),張士貴因病去世,時年為七十二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寧哪裡的白切羊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