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氣東來

    宗教教義,佛教的善惡,天主教的光明與黑暗,道教的陰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之間的對立是絕對的。陰陽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具體性狀可以參考太極魚圖。這種理論最大的用處在於“圓”話,自圓其說,壯陽能讓你壯陽,滋陰同樣能讓你壯陽。

  • 2 # 八卦問道

    中醫理論來源於民間。天熱了就要降暑,天冷就要防寒。那些學者,學了周易這本哲學著作以後,就引用陰陽學說,說養生要陰陽平衡。先天以天地為體,後天以水火為用。天地不交萬物不生故為否,天地相交萬物則生故為泰。水火不交為未濟,水火相交為既濟。是以孤陽不生孤陰不長。人為恆溫動物,血肉之軀,所謂先天在腎,後天在胃,先天非後天之養則不全,後天非先天無以自化。學道之人,以後天養先天,以先天化後天。順天恭人,無為而治。人心維危,道心維微。心定神寧,神寧心安,心安清靜,清靜無為,無為絕象,絕象覺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3 # 無為24472

    伏羲得道而開創太極之理即是陽陰合和亦陰陽平衡的道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先天太極儀象圖錯象相對而數在其中矣。

    《易》發展到周初的時候,周朝統治者為了政治的需要,而創作了周易。為什麼要提此事呢?因為,周易的創作完備了易學,直至現在。

    我們知道,易有三易;而夏《連山》、殷商《歸藏》早已失傳。歸藏易在《春秋》的記載中,還有諸侯在用。而它的排卦方法或許就是已錯卦而為的,亦即直接的運用了陽陰平衡的創作方法。

    而周易在以前易為基礎的創作中,更加發展深化了易道,它的創新之作為是以綜卦為主的。

    好易者們都知道一個常識,易若以錯卦排序,卦皆相錯。但若以綜卦排序,則有一些卦不能相綜,而只能相錯。這樣的易學創新極盡的顯示了易道之深奧,並且抽象了陰陽平衡之數理。使以陰陽平衡的三才之道為明顯內容的周易智慧,真正的做到了理論上的完備。

  • 4 # 古代哲學思考

    陰陽平衡是自古有之,只是越來越被系統,被具象了。

    陰陽這個概念,往大了說,高深莫測,日月星辰,四季變化,晝夜變更,無不有陰陽。自古更是有大家對陰陽進行深層的理解禪悟。

    有道可道非常道,也有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有子非魚……自古以來,老子孔孟無不有陰陽的哲學命題。這樣的命題深奧晦澀,又讓眾人趨之如騖,幾千年的歷史,關於陰陽的著作、言論、體系等等,豐富異常;反觀現在,哲學這門科學往往被認為是無聊而枯燥的,關於國學中的諸多精華,更是晦澀難懂,又普及白話文,推行簡體字等等,一些列行為,讓華人距離傳統越來越遠,中國的“掃盲”如此成功,同時又使得多少人“忘本”?再加上西方文化的衝擊,叔本華、尼采等精彩哲學思想也算是在中國文化體系中“生根發芽”,這許多許多,導致的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四書五經已經成為桌子上的裝飾,還談什麼理解,連繁體字都不認識,文言文都看不懂,還懂什麼陰陽?說什麼五行?這話說遠了,但就整個事件而言,這本身就是極大的陰陽失衡!

    一提陰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什麼易經、道德經……這些大作,其實不然,這隻能說明我們聽說過陰陽,卻完全不知道陰陽。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世間有男女這就是陰陽,晝夜變化這也是陰陽,過猶不及這是陰陽,至鋼易折這也是蘊含著陰陽之道,再通俗點說,一日三餐適量了叫陰陽平衡,撐了餓了那就是陰陽失衡……

    所以說,陰陽起源於何處?起源於天道自然,自古有之。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最根基。

    陰陽平衡和陰平陽秘又是什麼關係呢?在前面我多次用到“陰陽平衡”這個詞,其實不太準確,話說回來,若從華人的傳統文化中說,更應該叫做“陰平陽秘”,可見這兩者是有聯絡和區別的,只是隨著習慣和使用,這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模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極少用到“陰平陽秘”這個詞,大都是用“陰陽平衡”,後者很好理解,一提平衡,大家立馬就明白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很生動。其實,華人所說的“陰陽平衡”,更確切的說應該是“陰平陽秘”,陰平是陰氣順的意思,陽秘是陽氣固守的意思。我們常說一句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和東西風一樣,陰弱陽盛,陰盛陽弱,這就是失衡了,失衡就要出問題,中國所謂的“平衡”是博弈之後的結果,是相對動態的。

    我說我是好人,那一個好是針對於誰來說的呢?和違法犯罪的人來說,我是一個好人,但相對於我的競爭對手來說,我的評價可能就不太好了;同樣,對於一個搶劫犯而言,我們說他是個壞人,好像沒有錯,到對於搶劫犯的孩子而言,他可能是一個好父親……這讓我想到《我不是神醫》這個電影,程勇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他打老婆,貪財,愛錢,走私違法……這是一個典型的壞人;但是對於程勇的父親個兒子而言,他又是一個好兒子,好父親,對於病友而言,他是英雄!

    無論是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我們要用“陰平陽秘”這樣的哲學理念去入手,要知道,世間萬物萬事,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的善,往往是對某一方面的惡,我們的惡,也可能成就了某些善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你覺得對的那你就錯了,你覺得錯了那你就對了”,這句話是什麼道理?